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帝祚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牧马江南n

    “林蟒也说,老五既然能造出一颗天雷,就不难造出千万颗,有了千万颗天雷,区区晋军,何足道哉”刘璿吸一口气,道:“他这么做的意思,难道是以此告诉陛下:灭掉司马炎,进军中原,兴复汉室,其实并非难事,只不过这事情只有他南安王能做成,所以,他退守南中,等的就是陛下一道圣旨传位于他,然后他才能挥师北上

    这是裸的要挟啊!可是,这种要挟十分有效,老五和寡人一样,都是皇室嫡子,都是昭烈帝的孙子,都是中山靖王之后,我们两个不管是谁,只要北进中原兴复汉室,都是可以的!而北进中原兴复汉室,是先帝遗愿,陛下当然更加乐意把帝位传给最有可能的老五,而不是寡人啊!”

    刘璿一切都分析得很好,只是无论是谁,他们都忽略雷这种玩意刘谌为什么不扩大规模造的真正原因,也忽略了刘谌真正是怎么想的!

    张遵却对刘璿的话深以为然,道:“殿下,说实话臣弟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也只能这么解释这种行为啊!这就好比手上有一把利刃,明明一刀下去,就可杀死敌人,可是敌人留着有好处,就收起利刃不杀了!而这种利刃,只有他一人拥有,要杀死敌人只有靠这把利刃,他就以此来要些好处,才肯杀死敌人!”

    “对对,就是这个道理!可如之奈何啊这把利刃,确实只有老五才有啊!离开他我们实在没法子对付虎视眈眈的孙吴和狼子野心的伪晋啊!




第204章 天马行空的刘禅
    ;

    刘璿完全没有想到竟然是张遵来给自己献策,要对付刘谌。张遵向来寡言少语,是自己的表弟,从小陪伴自己读书、练武,基本上不参与任何事情的意见,一切都有皇后支撑,张家的人在仕途上顺风顺水,张遵基本上没有什么历练,很快就做到尚书,政事上,他一直都在放任,基本上不会参与任何决断方面的意见,在众人的印象中,一直都是那种天潢贵胄,但不出风头的人物。

    所以,刘璿认为张遵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自己的意见的,自小他就是一个什么事情都不参与意见的人。

    这一回,他主动不远千里赶回来,为的就是谋划这件事。这件事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难道仅仅青云直上然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中间存在多么大的风险,他跟着刘谌也未必做不到这一点。所以,难道真的仅仅因为从小的那点情意

    作为皇族,情谊这种事情是遥远的、陌生的,甚至是需要可以远离回避的,尤其作为皇帝,昏君才是可以感情用事的,明君永远只是权力分配的冰冷规则、争权夺利的刀兵和鲜血,没有听说过那个明君是重亲情、重感情的。所以,刘璿从很早就已经被教育成了一个合格的帝王接班人,所以他怀疑一切。

    当然,怀疑归怀疑,但刘璇还是打算与张遵合作,毕竟张遵所说的计谋,真的很精妙,只有放手一搏,自己才能顺利安稳接班。即便是张遵有其他的图谋,等走完这一步,再想对付张遵的法子。张遵就算是再厉害,也在可以理解的范畴,不想刘谌,这个人是不可思议的。

    当然,张遵也知道刘璿的性子,可张遵有张遵的打算……

    话说刘谌手下的工匠,虽然都是极有智慧的,但毕竟这年头的眼光和知识储备严重缺乏,一切需要依靠经验,开创新的东西,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技巧上,人人都还可以想点办法,可是在材料上,虽然有刘谌和他们一起试验,炼了大量的矿石和废钢,但弹性和韧性极好的弹簧钢,在这种设备条件下,要做出来真的好难。

    最后,他们不得不在锻造上想法子,给蒸汽机加装了锻打设备,在蒸汽的强劲动力下,开始对那些钢铁又打又烧……

    总之经过无数次艰难的试验,他们终于找到添加了适量锰的钢材,经过锻打,锰碳含量刚刚好,整个过程都得到了记录,以便以后按照这个法子走流程,就能造出这种钢材。当然,延展性极好的钢材也弄出来了,刘谌他们又绞尽脑汁,在蒸汽机上加装拉力装备,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拉出了弹性韧性极好的极细的钢丝!

    这种事情做成之后,所有的铁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钢铁可以加工成这样均匀细长的钢丝!

    刘谌用蒸汽机把钢丝拧成了钢丝绳,测试了一下钢丝绳的强度、韧性,大家惊讶地发现,这么细的钢丝,可以吊起万钧重物!众人对此物用来做弓弦充满了信心。

    经过众人齐心协力群策群力,设计了可以随着蒸汽机自动供箭的箭链,调试到蒸汽机拉动上一次弦的时间,刚好供一次箭,事实上上弦供箭到射出一支箭的时间,也就是转瞬功夫,这让刘谌十分满意,这个射速简直跟后世的重机枪马克沁有一拼了!

    当然了,这玩意面对大兵团的时候,疯



第205章 张遵开始谋划
    ;

    “父皇,您真的经过了深思熟虑要这么做吗”刘璿跪地道。

    “难道你觉得朕是跟你开玩笑吗”

    刘璿其实本来想说,您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开玩笑。但他当然不敢那样说。

    “儿臣不敢。只是大汉君臣百姓刚刚退守南中,现在各种事情千头万绪,且人心并不稳定,这个时候您出去让儿臣来监国,儿臣愚钝,怕是不能胜任……”刘璿道。

    “其实你就是想说,朕如此不负责任的离开,把这个挑子撂给你,这样做会让群臣百姓寒心、会让在南中立足未稳的皇族难堪!只是你嘴上不敢说而已,是不是这样子”

    刘璿只顾把头埋在地上,一句话也不说。

    “儿啊,你根本不明白,群臣百姓是怎么回事!”刘禅道。

    “儿臣恳请父皇示下。”

    “现在百官的俸禄发着没有南迁的百姓有没有粮食吃能不能安顿得下去”刘禅反问道。

    “经过老五一段时间的经略,南中的粮食还是很充足的,所以百官的俸禄也在发,百姓也有吃的。”

    “所以呢,这就足够了。你知道皇帝是怎么做的吗其实很简单,就是找一群人给他们发俸禄,让他们一起和你想办法,让你治下的百姓有饭吃,如此而已!只要这一点你真正做到了,你的天下就是安稳的!所以现在我们的关键不在内忧,而在外患!”

    刘璿在心里问一句:“所以呢”当然他并不敢实际问出这句话。

    刘璿只是低低地埋着头,不敢说话。

    “所以,你且在这里练手吧!让朕出去走走,这一辈子基本上都窝在成都了,现在也没几年的活头了!有时候想起来也真是憋屈啊,如此这般活法,也是负了这大好河山,都说江山江山的,作为一个皇帝,朕却没有好好看看自己的江山到底是什么样子,儿啊,你说这是不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刘璿真的不知道刘禅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作为一个皇帝,按刘璿的理解,应该是断绝了七情六欲的,没想到刘禅心里竟是这般的丰富,做起事情来就是这般的天马行空。这活脱脱就是一个昏君的标准。

    刘璿我自己也很不孝,不应该在心里这么编排自己父亲的,可同时,他对父亲的行为极其的不屑。

    “好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你且回去休息吧!过几日,朕就要启程北上,你做好准备!在这两日的朝会上,要让众大臣把这件事情定下来,然后道告天下……”

    刘璿什么也没有说,这个时候他不能确定,自己父亲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到底想要干什么这么做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言多必失,所以沉默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刘璿再没有多说一句话,最后刘禅让他走的时候,拜谢出来了。

    “殿下,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张遵道,“这很明显是一个信号,是给天下的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就是要告诉天下人,陛下是铁定要传位给你的,这个时候我都让你监国了!”

    “如此说来,这是一件好事”刘璿出了皇宫,觉得这么重大的事情,应该先和张遵沟通一番,虽然他不明白张遵到底想要什么,但是作为合作者,他有权利知道这么重要的事情。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好事的背面一定有不好的一面,坏事的背面也有好的一面



第206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刘璿当然不会说出这么幼稚的话来,只是心里嘀咕一下,表面上却做出一副上位者礼贤下士的样子,道:“贤弟真乃寡人的智囊也!接下来该如何布局”

    “接下来当然是经营南都,我们需要用很短的时间,把这里经营成属于我们自己的!臣弟和刘谌在一起一段时间,从他那里学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一支可靠的属于自己的力量,所以,现在臣弟要北上去,把属于我们的支队伍带回来……”

    “属于我们的队伍”刘璿惊讶问道:“难道贤弟从很早就开始谋划这件事情了吗”

    “看到南安王摊子铺开,威望攀升,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臣弟就开始为殿下您经营力量了!毕竟臣弟不能眼睁睁看着属于殿下的东西被南安王夺走……臣弟斗胆问一句,自从您发现蓝王的威胁,难道就真的没有做点什么事吗没有经营一点力量吗”

    “很早的时候还是做过一些事情的。这件事情你应该有所耳闻吧可惜我们被刘谌斩断了所有爪牙”

    “殿下说的,可是黄皓旧事这等奸佞迟早是要除掉的,殿下和他搅在一起,怎么可能成事臣弟问的是在最近一段时间,你可有积蓄力量”

    “没有,仗都已经打到这个份儿上了,孤哪有想那么多……说实话,前面经常听谯老夫子说,这么打下去,我大汉是要亡国的,我们根本就不是司马家的对手……所以之前孤对战局是比较悲观的,总认为有一天我们会亡了或者降了,所以什么也没有想着去做,谁知道老五竟然撑住了按说我们大汉是没有这个实力的,谁知道老五竟然这么强!”

    “这一切都是臣弟的错,应该早一点和殿下沟通这件事情的!您没有和刘谌在一起处过事,根本不了解这个人有多么的厉害!按照他的能力,只要好好经营一段时间,这天下就没有他办不到的事!他的能力是恐怖的,超乎我们任何人想象的,有时候臣弟甚至觉得,他的能力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所能拥有的!”

    “难道说,他真的是神仙弟子”

    “其实,臣弟从来不相信有什么神灵存在,南安王是臣弟见过的最接近神的人!臣弟知道,您会对臣弟为何站到您这一边产生怀疑,位极人臣是个目标,但在南安王那边,臣弟亦能做到。但做南安王的臣子,让人有一种蝼蚁和巨人的差距,这种差距会让臣弟觉得极不舒服,完全没有位极人臣的光芒万丈的感觉,因为的他的巨大,会让我们人任何人完全笼罩在他的阴影中,平庸一生……

    臣弟以为,殿下与臣弟君臣谋事,首先要敞开胸怀,消除一切嫌隙,心是一条心,才能力往一处使!所以,斗胆把臣弟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完全袒露!望殿下体察臣弟的一片用心!”张遵接住这番话,竟然开始袒露心迹,一番话说得至诚,让人不得不相信。

    “既然贤弟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那寡人也必须对你坦诚,寡人是怀疑过你的动机,毕竟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还不足以让你冒如此风险……现在经你这么一说,事情就明白了!这个理由真的够充分!蝼蚁活在巨人的阴影中,碌碌一生,无任何荣光可言,实在不是人有志之人所能容忍的!从现在起,寡人完全信你了,贤弟智者多劳心,谋篇布局、运筹帷幄之事,尽贤弟所能



第207章 大汉战卒
    ;

    “好!这一点,寡人也觉得贤弟的计谋就很好……呃,你要北上带兵,这事儿是陛下定下的吗”

    “殿下,这是自然了!要不是陛下定,谁敢擅自带兵呀!大汉军校的那些人和羽林卫都被陛下带往越嶲郡去了,这南都的兵力可就空了,作为暂且安身的都城,南都兵力当然不能空啊,所以,陛下就允许臣弟把以前带过的万余人带下来!当然,力量还略显单薄,就同意臣弟在招募一些……”

    “啊!如此甚好!甚好!”

    两人商议一阵,悄悄散了,各自隐蔽走开,现在不能让刘禅等人觉察刘璿和张遵正在谋事。为此,张遵在前面刘璿见刘谌之前,并没有给刘璿透半点自己和刘禅之间奏对之事。

    刘璿拿着张遵经营南都的谋划,看着刘谌的《三十六计》,又想起前面张遵给自己讲过的那个针对刘谌的整体计谋,突然觉得自己的才智好像真是短板啊!要不是张遵的出现,自己在对刘谌这件事上,永远都只有瞎打转转的份,根本不会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

    刘禅刚到南中,是关彝带着大汉军校的那一批叛军降卒在边境接上,然后和羽林卫一起护送刘禅到了建宁郡。当时刘禅对这支军队的表现出来的精气神十分赞赏,问关彝这批儿郎目光犀利,一看就是能战之士,为何没有上前线

    关彝告诉刘禅,一来这群人留下,是要保证南中不乱,迎接陛下南下的,二来这群人其实是前不久做乱的叛逆,最后投降过来的,训练不足,不能上战场。

    刘禅就十分不解了,说原本是叛逆,本来就是在战场上俘虏过来的,为何就没有战力呢

    于是关彝就把大汉军校如何训练军人意志力,如何洗脑教育,一段时间之后,这群人才能保证打起仗来疯狂厮杀不惜死,珍视军人荣誉胜过生命,重视国家利益胜过一切,关彝把整个大汉军校正在实行的一套,完完全全给刘禅说了一遍。

    “你确定,你们给他们灌输的是忠于大汉,而不是忠于某个人,譬如朕,或者南安王”刘禅对本质的关键的问题,还是瞅得很准,毫不含糊的。

    “是的,陛下,南安王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军队必须效忠于国家,而不是个人!”

    事实上,刘禅一直是在军队效忠于国家的环境中长大的,当时诸葛丞相一手掌握军队,刘禅这个皇帝并没有什么军队效忠,大汉的军队确实大汉的,并非刘禅的。后来,这个传统还是一直延续……所以,关彝的这个回答,倒并不出乎刘禅的预料,但他是多么希望军队是效忠于他个人的啊,作为一个君王,刘禅从来没有体会过这种感觉。

    所以,听完关彝的回答,心里还是有些不爽的,以至于到了南中之后,刘禅并没有应关彝邀请,驾临大汉军校视察检阅。

    关彝年纪小,性子直,并不关心皇帝心中怎么想,等到皇帝百官安顿好之后,就带着大汉军校的人回到了军校,继续进行艰苦的训练,高强度的灌输洗脑教育,并不理会大量人流涌入而变得乱糟糟南中。

    现在,刘禅打算带着大汉军校北上越嶲郡攀枝花县,所以,他不得不把关彝宣了来,开始



第208章 激动的刘禅
    ;

    虽然大汉军校的众将士看上去一个个如同铁打铜铸的,有一种沉稳和凌厉的感觉,但他们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毕竟现在来检阅他们的,是大汉的皇帝,是至高无上人,是他们忠诚报效的这个国家的主人!关彝当然知道这一点,因为接到圣旨后,这群家伙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亢奋状态,昨夜预演排练了一下迎接检阅的队列队形和演习,他们一个个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主动献言献策,就如何做会显得更加威武壮观、更加沉稳凌厉、更加入皇帝的法眼等,给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关彝上前叩见刘禅,道:“报告陛下,大汉军校全体学员战卒三万人集合完毕,请指示!”

    刘禅一愣,显然不知道这是一个新颖的形式,挥挥手道:“爱卿平身!按你们准备的做吧!”

    “是!”关彝此时意气风发气贯长虹。

    关彝转而向众战卒吼道:“立正!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

    只听全场鸦雀无声,只听见铠甲甲片撞击的声音:“嚓!嚓嚓!嚓!嚓嚓!”三万人黑压压整整齐齐一片,甲片撞击的声音,也是极其震撼人心的!

    关彝道大吼一声:“击鼓!升大旗!唱军歌!”于是,大汉的红色龙纹大旗升起来,百面大鼓抬出来,鼓点敲起来,三万余人随着鼓点,开始用低沉雄浑的嗓音唱起来:
1...4647484950...1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