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李的武力不允许他成为第一种傻子。

    那么,在街头遇到好吃的,只有一个举动,抢过来再说。毕竟,李以前出门,身边总是有族人在,该赔罪的赔罪,该付钱的付钱。反正李那股子——‘俺是世界之主’的气势,绝对不是靠着装腔作势能够装出来的假象。

    而是他拥有强大的气场和信念支撑的信仰之光。

    李一开口说饿,还对小孩子手里的零食咽口水,立刻让李逵明白了一个真相,这货竟然敢在他面前装傻子,关键是装的不像,被他发现了。

    在进入贡院之前,李逵凑到了李面前,嘱咐着让他照看好老娘张氏,家里的其他人。李觉得自己应该有点气势的应承下来,却见李逵偷偷凑近,在李的耳畔咬牙切齿道“你装傻子一点都不像,等我省试出来之后再找你算账。”

    李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一切都让李逵看破了。

    这让他吓得大惊失色,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这时候,贡院门口吏部的衙役开始鸣锣,朗声道“京东东路举子,准备入场拿号!”

    李逵这才转身,带着李云朝着考场而去。相比其他朝代的科举会试级别的考试,大宋的贡院可以说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首先,考场给准备饭菜。

    虽然称不上珍馐,但也是有荤有素,直到吃饱。李逵和李云就没有带三天的食物。

    实际上,大宋的省试还有许多其他的待遇,比如说省试之后,举子可以住在贡院。当然,不是住在考棚里,而是正儿八经的房子,就是比较小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元祐初年因为贡院一场大火,死了十多个举子,外带一个状元的原因了。贡院只有一个门,真要是着火了,迷宫一样的环境,根本就逃不出去。

    殿试不一定会举办,有时候省试的第一名就是状元。一般取消殿试是因为皇帝年幼,无法主持殿试。

    进入搜查区域,衙役们一个搜查举子的随身书箱,一个在旁边盯着,深怕遗漏了考生夹带的证据。李云和李逵一点都不着急,他还有心思左顾右盼,失望的对李逵道“解氏兄弟没有来,可惜了。”

    解氏兄弟的目标根本就不是什么省试,他们是来参加武举选拔的。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能参加省试是一种资历,吹牛的时候用得着。但更多没有希望通过省试的考生来说,省试,不过是陪太子读书而已。看人家荣光,自己却被踩入泥土之中,凑热闹的心思也就淡了。

    搜查很快,也没有让考生感觉会受到侮辱的地方。至少不会让脱衣裳之类的,让人饱受屈辱。大宋的士子将来是士大夫的储备,这点优待还是有的。实际上,到了省试这一关,夹带这种东西已经没用了。

    要是连《论语》、《孟子》之类的圣人言都背诵不出,根本就没有可能通过省试的机会,就算是开卷,对于这些考生来说,也完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能参加省试,并在省试之中脱颖而出的士子,已经不需要通过默写经义这些浅显的学问来获得卷子被拔高的机会了。

    他们更多的较量是在赋,策论这些比较考验文采的地方下功夫。

    李逵和李云顺着人群走去拿了号。

    “考棚地字乙号,座次十二。”

    “考棚地字乙号,座次十七。”

    李云好奇的看着自己的考棚位置,暗暗祈祷,千万不要是臭号。

    李逵也挺担心这个问题。大宋的贡院修缮的很不错,几乎没有漏雨的可能。但唯独有一样是让人受不了,臭号。

    贡院落锁之后,三天之内是绝对不会打开的。

    这也预示着贡院之内数千人都要在这座拥挤不堪的考场内吃喝拉撒过上三天。

    好在天气不热,但积攒了三天的污秽之物,可是让所有考生心头萦绕不去的梦魇。

    有多少才学不错的学子,因为分在了臭号边上,整日被熏地头昏脑胀,更没有胃口吃饭,三日之后出贡院,宛如行尸走肉般麻木,更不要说考好高中了。

    幸运的是,李逵和李云并没有分在臭号。

    而是中间的位置。

    这让李逵也松了一口气,即便是他们武功再高,也没办法让自己的鼻子闭气三天吧?

    考生陆续进入考棚,整个过程过去,已经是快半天了。

    贡院这时候的门还打开着,李清臣从宫中将考题上报给皇帝之后,由太监监视者进入了贡院。他的背影刚刚进入贡院,大门就哐当关上,落下门栓和门锁,三日之内,即便是天塌了,这扇大门也不会再打开。

    除非有一种情况出现,考题泄露。

    李清臣进入贡院之中,进入考官的官舍之中,对同僚感谢一番,然后沉声道“开饭!”

    大宋绍圣元年的科举算是正式开始了,参加者四千三百二十七人。

    至于说为什么第一件事是开饭,这也是没办法。四千多士子进入贡院,还要通过盘查,分批引导,对于只有一个大门的贡院来说,确实快不了。头一天的省试,其实真正能考试的时间也就是晌食之后的两个时辰。之后就该天黑了。

    贡院之中,经历过几次火宅,对于蜡烛之类的照明之物,都非常紧张。

    能不用,坚决不给考生用。

    李清臣正襟危坐在主考官的座次上,吃着御膳厨子做出来的食物,却味同嚼蜡。他之前在垂拱殿上故意气苏辙,将苏门的三个小家伙介绍给皇帝。目的是让苏辙出丑,外带着让苏门的背负蛊惑皇帝的黑锅。

    打麻将,只要皇帝喜欢上这玩意,恐怕一天不打都难受。

    要是李逵几个,天天陪着皇帝打麻将,不用太久,只要十来天,他就会上奏折,痛斥李逵等人用奇淫技巧之术魅上。然后,祭出他主考官的特权,剥夺这几个人参加省试的机会。

    可让他生气的是,李逵几个就陪着皇帝打了两天麻将,因为赢皇帝太狠了,被皇帝冷落了。

    也不算是真正的冷落,高俅却意外成了皇帝伴驾左右。皇帝并没有痴迷麻将,而是痴迷上了蹴鞠。甚至高俅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竟然放弃了省试的资格,这让李清臣犹如一拳落空,闪了肩膀。

    他原本想着将苏门一锅端,即便逃过了苏过这个苏轼的小儿子,李清臣也有信心在通过文风的对比之后,将苏过的卷子黜落在省试阶段,让苏门在今科军覆没。可是让他意料不到的是,这场他筹划的计策,还没等实施开来,就遭遇了变故。高俅放弃了省试之后,让李清臣所有的谋算都落了空。

    李逵和李云竟然逃过了他的谋划。

    这让李清臣如同吃炊饼的时候,吃到了一只苍蝇,店家却告诉他,这是黑木耳,是山珍一样,让他恶心。

    但这些难不倒李清臣,他只要知道李逵、李云、苏过所在的考场,就能通过他过目不忘的才能将这几个人之前的文章对比之后,在数百份卷子之中找出来,并且黜落这几个漏网之鱼。

    之后的几天里,李清臣通过各种关系,找来了李逵和李云的文章。

    李逵还行,至少参加沂州县试和解试的文章,有足够的新奇之处,让他也觉得这小子有点机智。可是李云的文章让他恶心了很久。这厮竟然让他混迹在士子之中,参加了省试。什么鬼?

    也怪沂州的文风不盛,徂徕书院虽说很出名。但徂徕书院的士子大部分会选择进入太学深造,并不会直接参加京东东路的解试。

    这就造成了京东东路的士子水准出奇的低劣。

    李清臣可是在文章上能够和苏轼比肩,连当时文坛大宗师欧阳修都赞不绝口的高才之士。一下子,读到李云文风清奇,尤其是还不怎么通顺的文章,那种反胃的难受。好几天之后,李清臣终于放弃里李云,他觉得李云这厮绝对不可能通过省试,白瞎他去花时间琢磨。

    至于李逵,他倒是不敢小觑,李逵的文章辞藻一般,但每每有惊人耳目的想法。

    这样的文章很容易被拔高,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省试的幸运儿。

    至于苏过,倒是好对付,年纪不大,但文风和他叔叔苏辙非常像,都是四平八稳的布局。反倒是没有学到其父的精髓。

    但辞藻精妙,立意明确,是很容易被阅卷官作为省试幸运儿的考生。

    毕竟,才华和学识都摆在哪里,总不至于连省试都过不去吧。只要在圈定的考卷之中,寻找肯定能找到踪迹。苏过的考卷过他的眼,他笃定一眼就能看穿。

    想到这里,李清臣觉得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李逵。装作不经意的问了一句随行的官员“京畿五路的考生如何安排的?”

    “京畿路开封府的考生都安排在了天字考场,同时天字考场还有京东西路,京东北路的士子,也在还这个考场之内。京东南路和京东东路的考生安排在了地字考场,其中太学的士子也被穿插安排在了这两个考场。”

    “善!”

    李清臣是故意为止,他怎么会不知道京畿五路的考生如何安排?安排考场的时候,吏部官员和尚书省都是协商过的,即便没有协商,按照历年的规矩,也不会出偏差。

    问京畿五路的考场安排,不过他是由头。他更想要问的是李逵被安排在了那个考场。

    不过,作为主考官,这么问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他只能委婉的问“可有异样?”

    巡考的官员有点不解,但李清臣位高权重,是主考官,他可不敢开口询问李清臣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能尽力想大人问话的真正用意。做官要是无法揣摩上官的心思,已经是失败的很。但也有办法补救,巡查官琢磨了一阵,猜不到李清臣的心思,只能将这两个考场的新奇之事一一说了。

    “有个考生分到了臭号。寻死觅活……”

    巡查官偷偷打量李清臣的表情,不耐烦。

    显然李清臣不要听这些。

    只能硬着头皮一一说起来,没过多久,就说道“有个京东东路的考生,一口气吃了二十个炊饼。整个考场都傻眼了。”

    贡院的炊饼很大,一个有半斤不到的样子,李清臣吃一个都会剩点,能吃二十个的考生,自然会被人当成酒囊饭袋看待。

    “这么能吃?”

    李清臣挑眉道,心中却暗暗欣喜,他似乎找到了目标。李逵是练武之人,也是京东东路人氏。当巡查官说道“这小子黑大胆,开始给一个吃不饱,还要想动手打衙役,差点被监察训斥。”

    李清臣心中暗道“小子,你逃不掉了。”

    。

    (iishu)是,,,,!




第350章 开启无敌模式
    【】(iishu),

    被主考官盯上,李逵根本就不在意,他的仇人多了去了,谁见那个报仇成功了?

    至于李清臣,用黄庭坚的话来说,这是个极端自负的家伙。水平有,心眼也足够小,但有一点很不好,就是手段太上不了台面。

    如今李清臣成为这一科的主考官,对于苏门来说,确实非常不利。

    但是黄庭坚也有办法,这个办法就是让李清臣找不到李逵等人的踪迹,发现不了他们的卷子,糊名誊写制度李清臣绝对不敢破,只能干瞪眼。至于苏过,苏辙做事的风格圆滑,肯定不会挖个坑让亲侄子往下跳的。

    苏辙要沉稳的多,也善于筹谋,黄庭坚相信苏过在苏辙跟前,自家做叔叔的肯定不会给亲侄子吃药。

    上一科苏过落榜,其实并不能怪苏过的才学不足。而是因为苏轼在京城。

    教儿子打基础,融会贯通,磨练文章,这些苏轼都很合格。但对于科举,苏轼却一点都没有方向。也不是没有方向,主要是苏轼觉得随随便便就中进士了,不中,就是黑幕。而大宋的科举制度很完善,他不觉得有人会给他整个黑幕出来,故意针对他。

    于是,文章的侧重面就出现了问题。

    当时宣仁太后还活着,没有人回去吐槽保守派的过失,以古讽今。

    问题是,苏轼之前还拜访了王安石,俩人冰释前嫌,又得罪了司马光等人,立场已经动摇的差不多了。导致苏过在文章上没有注意会引起主考官不喜欢的字句出现。主考官不喜欢,自然没有了被取士的机会。

    且不论苏辙如何给苏过授予科举经验。

    黄庭坚对李逵和范冲俩人是很上心的,他甚至列出了数个计划。

    按照李清臣文章的喜好,他是崇古派且不说。但唐代的两大文宗,韩愈和柳宗元的文章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风格。

    韩愈师古,崇尚从仁德之中寻找大道根本。

    而柳宗元呢?

    他文风朴实,更多的是讽今,从时政入手,对当今的时局进行论述。

    都是需要被仰望的大能,但这两种风格的文章,却在写起来是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可以辞藻华丽,用骈文的方式,如同长虹贯日般直问本心。后者却会更加注重质朴的文字,将百姓的疾苦直面士人,痛刺时政之弊。

    李清臣的文章更崇尚柳宗元的风格,这也是大宋从仁宗中后期开始,读书人对时政更加注重的原因。同时也是考验一个读书人对施政才能的衡量。

    为此,黄庭坚还特地给他们两个特训了半个月。

    当时的黄庭坚意气风发,大有畅谈风云的豪放感,但一开口,却让李逵和范冲都感觉很不好。

    黄庭坚首先指出的范冲“元长,你的文章辞藻华丽,根基稳健,颇有翰林之风。”这原本是一句好话,翰林就是要作风严谨,尤其是在治学方面。

    因为翰林院不仅仅是给皇帝起草命令那么简单,同时还会有编撰史书的重任。所以,稳重是翰林院最为看重的治学风格。

    但这些对范冲来说,是很明显的标签,黄庭坚果断道“改了!”

    范冲都快吓傻了,改,只有半个月时间让他改文风,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可是黄庭坚理由十足道“元长,你应该清楚今科主考是李清臣,这位做主考,要是旁人也就算了,但你爹得罪过他,你的文章特点越鲜明,越会被他盯上。要是前几科,你的文章根本就不需要改变风格,妥妥的中了。但今科不成,李清臣要是看到你的文章,肯定会黜落。”

    老范家,如今在走霉运。

    范冲要是中不了进士,那么至少三年时间,他家会继续走下坡路。

    一个家族的没落,五年是道坎,真要是五年没有人才支撑家族门面,距离彻底没落也不远了。范冲赌不起,也不敢赌,只能说出自己的忧虑“老师,这时候要是改变文风,文章就可能要差很多。且学生对时弊没有把握。”
1...205206207208209...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