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他想要继承章惇的政治资源,成为大宋下一任宰相。如今曾布也加入了进去,三个人的关系都开始变味了。

    翌日,李逵臊眉耷眼的去了一趟吏部,发现很多新科进士都等在吏部门房的地方,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

    授官,看似运气,实则是有大学问在里面。

    李逵偷偷努嘴问吏部的官员“这几位是”

    “等着选官,要是有实缺出来了,就补上去。”对方一脸鄙夷道“哪里有这等好事,没有走通上头的关系,谁会给实缺这些人啊,还得去太学熬着。当然了,李直秘自然不用担心,说不定过两年,你就是在下的上官了。”

    对方很谦虚,谦虚到已经将李逵当成个大人物看待了。

    绍圣元年甲戌科的不少进士都是太学出来的士子,好不容易考上了进士,却还要去太学回炉,感情上确实难以让人接受。唯一的区别就是,考上了进士,在太学回炉的话,能够每一个月得到二十贯的俸禄。比太学的补助强多了。可能在太学读书的士子,谁在乎这三瓜两枣谁不想当大老爷

    再说了,在太学里熬三年也是熬,熬六年也是熬。

    要是熬了六年,才出来当个县丞之类的小官,这辈子仕途就没指望了。

    可李逵并不想当什么直秘阁,揶揄着偷偷问对方“要是我去走走关系,兄台以为这京城那家说话好使”

    “中书侍郎李大人,不过今科进士毕竟皆出自他门下,他老人家自然要避嫌,不会干预选官。同样的道理,知吏部尚书杨大人也是如此的情况,他是小试官,自然也不能免。执政蔡大人,翰林学士曾大人。门下侍郎苏大人,都是可以通融的。但要说京城谁说话好使,只有章相了。章相威严之名在外,恐没人敢登门。”对方一口气说了不少人,可李逵只有干瞪眼的份额。

    一个都登不上门啊

    想来想去,他觉得有一个人的冷灶可以试着烧一烧,章惇。

    是夜,章惇从宫中回到了家里,儿子章授脸色古怪的走进过来,对章惇低声道“父亲,人杰来了。”

    “他来投靠”章惇极为得意,苏轼的徒孙投靠他章惇,这人必然要收下,好羞辱一下苏轼的脸面,顺带着来连苏澈的脸都给打了。

    想到得意之处,章惇畅快的笑了起来,指着他儿子道“可曾送礼”

    “没有。就带来了一篇策论,为叩门之用。”章惇对做官有近乎于洁癖的习惯。任何人送礼,都会被他厌恶,而且他心眼极小,恨一个人,基本上能恨一辈子。他连自己的四个儿子考中了进士都不让做官,怎么可能像蔡京那样收礼贪财说话间,章授将一篇文章递给了章惇,家中奴仆急忙将灯笼凑近,章惇读了起来。

    李逵的治平策在朝堂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这篇文章,章惇草草浏览之后,却大失所望,这根本就不是李逵的水准通篇都讲如何治理一个县城,有北方的县,也有南方的县,甚至连山区都想到了。从保境安民开始,到如何训练马步丁勇之类的建议。

    对章惇这样的宰相来说,如何治理一个县,需要李逵给他建议吗

    简直就是关公门前耍大刀,不知祖师爷在此。

    章惇的目光狐疑起来,扭头问儿子章授“他有没有说明来意”

    “他来走门路选官。”章授真不想和李逵多纠缠,这家伙吧,自来熟,又是忙里忙外的,连带着还帮忙修了章家漏雨的厢房,眼里有活,就是这么轻快,普通的探花郎绝对做不出李逵这等事来。

    就连被章惇熏陶地不近人情的章授都不得已留他吃饭不可,要不然心里实在过不去。再说了,对于厨艺,李逵绝对练出来了,跟着在苏轼门下这两年,除了读书,就研究怎么吃了。

    章惇家的厨房,也成了李逵展露才华的场所。庖厨们对李逵展现出来的手段颇为折服。主要是,庖厨这个行当是讲绝活的吃饭,李逵一出手就露了手绝活,还不避讳众人。对地位地下的厨娘等人来说,绝对是如同再生父母般的恩师,普通学艺,想要看师傅做菜,三年奴仆,不然连看师傅掌勺的机会都没有。而李逵呢啥也不要,有问必答。章家后厨的奴仆恨不得趴在地上磕两个头,以示感激。

    章惇古怪道“他不是得了官吗难不成直秘阁还不能让他满意”

    “他不想做直密阁,却眼巴巴的想要当县令。这安平策就是他的进身之阶,他还跟孩儿说,祥符县就很不错。”章授也是没办法了,李逵这厮赶又赶不走,打又不怕疼。如同一帖老膏药似的,让他难受无比。

    章惇觉得李逵这家伙是无理取闹,甩袖道“他要是想磨,老夫就和他耗着,看谁先忍不住。难不成他还能吃我家大米不成”

    章授担忧的紧跟着父亲,低声道“父亲,他真吃我家大米了,还把二哥从老家送来的大米都吃光了”

    章惇这才大惊失色,怒道“你们怎么不拦着”




第376章 谁还没点黑历史?
    堂堂大宋宰相,还会在乎一些大米吗

    可章惇真的在乎,他倒霉就倒霉在了是个南方人。到也不是吃不惯北方的食物,而是对南方的食物会有一种特俗的情感在里头。

    当然,汴梁什么买不到,不就是大米吗

    淮南路的大米不香

    两浙路的大米就不是大米了吗

    高丽国,南安的大米就不成了吗

    可这些大米有比得上老家村子里出产的大米吗

    别以为章惇矫情,做官的读书人,他从做官那一天起,回到老家的日子基本上都能预见。路过不算,只有丁忧的时候才会回到老家。除此之外,他自从考中进士之后,很可能此生都不会回到老家,有些官员长寿,活到了善终的年纪,乞骸骨,告老还乡,才会回到老家。

    可那时候,已经是物是人非。贺知章就写过几首做官告老回乡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故土,物是人非。

    就像是苏轼,他出川之后,考上进士之后没几年,父母相继过世,在家丁忧了六年时间,但除此之外,他就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苏轼在外,虽说是个乐天派,但他最高兴的时候,还是收到老家来的信,还有送来的土产。这是一份乡愁的记忆,在外的游子,对其尤为珍重。

    所以官员会因为接到来自家乡的特产会欣喜,甚至说夸张点,是可以解他们乡愁的最好办法。

    做梦都梦到故乡的山,故乡的水,还有故乡的市井和烟火气。

    章惇二儿子送来的大米,一来他是南方人,喜欢熬米粥吃,小米粥不稠,也没有大米粥的香味浓郁。二来,他吃的不是大米,而是那份来自于故乡的乡愁。

    章惇家的大米没有了,也就是说,宰相他老人家回忆寻根的道具被没收了。

    正好李逵端着个砂锅进来穿堂过来,看到章惇的时候,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笑着对章惇道“叔爷,您老来了正好赶上了,您家的风鸡够味,我还带来了点腊肉,切了牛肉,做了锅仔饭。这饭要热着吃,正好您回来了,要不然我得给您送去。”

    章惇怒气冲冲的指着李逵,随即徒劳地垂下手臂。李逵一点也不见外,可架不住这家伙说话太客气了。

    客气到章惇都没办法反驳。

    可看李逵的架势,根本就不是要给宰相送饭的意思,而是吃完了,还要往家里带一点李逵刚才说的,都是客气话。

    客气话不能当补药吃,章惇却连生气的心思都没有。

    堂堂宰相只能对儿子呵斥“哪有让客人帮忙,还忙里忙外的道理,你们也不拦着些”

    章授这才放映过来,伸手从李逵手里想要将砂锅接过来。可是他试了几次,都被李逵躲开了。他也看出来了,这砂锅里的恐怕是李逵的宵夜。

    章授咬着牙低声威胁道“撒手”

    可惜,李逵在章惇府邸硬气不起来。他坚持了一会儿,还是在章惇如炬的目光下,败下阵来。臊眉耷眼的给章惇解释起来“叔爷,这饭有讲究,叫煲仔饭,菜饭一起做,米饭吸收了菜的香味,变得风味十足。可惜,你家酱油差点意思。叔公我不是说你家的酱油不好,可你家厨房的酱油太不配你的身份了。”

    章惇心说,你家的酱油好,但要是这锅米饭去了你家,我这一两个月就吃不上家乡的米饭了。

    说话间,他才将端在食案上的砂锅盖子打开,蒸腾的热气,如同火焰般窜起,热气带出来的食物浓郁的香味,环绕着他散开,仅仅着香味,一下子将人的食欲激发了起来。章惇贪婪的猛吸着面前的热气,长长呼出一口,抬起眼皮对李逵赞扬道“不错,你这水平可以去宫里当御厨了。”

    要是不听这话,李逵还能忍受,可是听了章惇的话,不管有没有调侃和奚落的意思,但李逵却不乐意了。

    他这直秘阁已经够惨了,要是差遣官的身份是御厨,他还活不活了

    直秘阁不是宦官,他不能进入宫城。宫城就是皇帝和后宫生活的地方,俗称后宫。还有大臣们办公的地方,成为皇城。合在一起,就是皇宫。

    李逵的官职,只能在皇城里侯着,他不能去宫城。除非皇帝召见。但要是他成了御厨,他可以在大宋皇宫里横着走了。这绝逼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叔爷,你说吏部是不是弄错了给我的官职。我只有贴职的官职直秘阁,却没有差遣,朝廷总不能这么养着我吧”李逵不满道。

    他还真猜到了,章惇心说“放你去哪里都不放心,还不就是养着你吗”

    其实李逵这话也在理,直秘阁虽然是个官职,且有品有级,但真要说做事,啥也不归他管。

    即便去御马监管皇帝家的御马,也好过这直秘阁的闲散。

    章惇根本就没有开口的心思,指了指锅仔饭道“怎么吃”

    “用调羹扒拉菜,先露出米饭,然后舀一勺酱油,不要太多,然后你看一眼着锅巴”

    “闻一闻。”

    “米饭的那种焦香味融合在了腊味的独特风味之中。吃煲仔饭,就先吃米饭,还要大口吃。”

    一口下去。就一个感觉,烫。

    烫过之后,却是种完全与众不同的享受。滚烫的米饭被味蕾包裹着,香气在舌尖弥漫开,章惇享受地闭上了双眼,仿佛置身在老家八月的稻田里,那种风吹拂过稻田的沙沙声,让人近乎陶醉。

    突然,他心头一紧,要是老夫以后吃不到这等美食,岂不是让人难受

    章惇问儿子章授“厨房会做这样的菜品吗”

    “学了些,也不知道能学到人杰的几成”

    其实章惇的稻米可不是李逵一个人吃掉的,而是章家不少人都享用了。至于为什么要将锅扣在李逵的背上,谁让他饭量大

    章惇这才正儿八经的看了一眼李逵,气定神闲的问“李逵,你就这么想要当差遣官”

    “不是想要当官,可当官总不能啥事也做吧我还如何为朝廷效力”

    李逵双手一摊,颇为无奈。三观忒正,都说到了为朝廷效力,连章惇也不好反驳。李逵就是个闲不住的人,要不是开封府连个山贼的寨子都没有,他都琢磨着和御拳馆的一群学员去剿匪了。

    东京城虽然繁华,但李逵能被繁华迷住双眼

    好吧,见识过也就这样了。

    大宋的都城拥有这个时代最为疯狂的服务业,只能用疯狂来形容,毕竟西方的城市还生活在如同城中村一般的险恶之中,而汴梁却已经衍生出了无数专业的服务业。只要有钱,在东京城,几乎可以无所不能。

    章惇面对李逵也有点头痛,和李逵这样的家伙打交道,他真没有太多的经验。这时候,他都想去给苏轼写信问一问,到底该如何面对李逵。这厮要是天天来,他家岂不是要和苏轼一样,无缘无故的养着李逵,然后眼巴巴的盼着李逵出京。

    章惇想到这里,觉得这事不能等,沉吟道“好吧,你想要什么,只要不过分”

    “老夫要是你要求合理,可以考虑。”这算是走后门成功了。

    铁面无私章惇,能够做到这样,显然已经败下阵来了。李逵这厮连章家漏雨的屋顶都能帮忙修了,明日说不定来修下水道,过几天他们很有可能变成一家人了。李逵这家伙简直就是一贴老膏药,贴上去热乎乎的舒坦,撕下来,连皮带肉。

    李逵终于等到这一步,眉开眼笑道“叔爷,给个县令就成。”

    “县令”章惇酒足饭饱之后,捧着一杯热茶,微微颔首道“这不难。直秘阁虽说是贴职,差遣给你也说不出什么来。想要你要做哪里的县令了吗不过你要清楚,陛下对你另眼相看,想要出京城不太容易。”

    “祥符县成吗衙门也近,还能在城里办公。”

    李逵刚说完,章惇的脸都黑了。

    祥符县

    这小子还真会选,大宋一千多个县,二百多个州,近五十个府,要说开封府肯定是排名天下第一的府城,那么天下第一县就肯定是开封府的首县,祥符县了。要是在西汉,祥符县就相比是长安县,县令就是长安令;东汉的话,洛阳令。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能给一个啥做官经验都没有的官场新人

    章惇怒道;“你小子倒是会选,祥符县不能给你。”

    “要不让我去老家吧”

    “大宋官员只能异地为官,这个道理都不懂”

    “找个山贼多的,我好这一口。”

    李逵砸吧了一阵嘴巴,却让章惇犯难了。李逵不能离开京城,因为皇帝会不高兴。大臣即便权力很大,但哄皇帝还是不能落下的技术。章惇虽然天分不足,但好在架子大,皇帝对他又敬又怕,但平日里该哄的时候,还是得哄,谁让赵煦是皇帝呢

    章惇冷哼一声,脸色阴沉道“你好这一口,但是满朝文武谁会好这一口开封府周围都有山贼了,我这宰相是否要以死谢罪”

    说完,他语气缓和了一些,对李逵道“人杰,天下很大,开封府很繁华,你为何不多去走走”

    “景灵宫我去了,贼驴们眼珠子都飘到头顶上去了,非达官贵人,都后殿后不让去;东西坊市我也去了,我对做生意没啥兴趣;大相国寺我也去了,放眼看去,都是人头,贼秃太势利,香油钱给少了,都不搭理人;虹桥我也去看了,汴河的水都臭了,也不让人管一管”

    章惇听着,不免头大,李逵这厮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为何看到的都是开封这座恢宏的都城里著名去处的缺点。你就不能发现这些地方美丽的景致吗

    似乎

    章惇这老小子突然坏坏的笑起来,李逵这家伙没有去过风月场啊

    而且,京城有很多地方,比风月场更让人向往。

    他想到当初自己来京城赶考,那时候他还年轻,面容英俊,气色红润,刚进入开封的时候,双眼就被眼前的繁华给迷住了。
1...222223224225226...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