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可苏颂老奸巨猾,也不知道怎么就让小皇帝对他有了好感。不仅有了好感,还能让小皇帝念念不忘苏颂的好处。这就让章惇难受了,万一,这位进谗言,给他和变法派使绊子,恐怕到头来,难受的还是自己。既然苏颂去专营哪些让章惇看不上眼的机器,干脆就让他去。太史局恐怕是皇城司最不入流的衙门了,让给保守派也没什么舍不得。

    想到这些,章惇面前点头,看向了蔡卞。蔡卞作为执政官,自然有拨款的审核之权。蔡卞和章惇早有默契,随即点头道“可以,但今年预算不在其中,要拨款也是明年的事了。”

    李逵不着急,反而笑道“今年需要建造模型,论证,且对铸造零件研究,短时间内开工也不现实。”

    得了执政的文书,李逵出了尚书省衙门,等在衙门口的高俅惊奇的看到了李逵手里的文书,吃惊道“人杰,这事还真让你给办成了”

    高俅吃惊的不是李逵把事情给办成了。

    而是吃惊李逵从手底下一个人都没有的光杆,才不到半个月,拉起来了一支拥有上千工匠,几个衙门出人出力组建的临时衙门的折腾劲。还混了个二把手,一把手还是前宰相苏颂。就凭借李逵的这份折腾能力,这大宋还有他办不成的事吗

    高俅这是羡慕。

    他跟着皇帝踢球,如今还在踢球。

    别看挂着个指挥使的官职,可手底下就是一群整日想着巴结皇帝的宦官,除此之外,在皇城内他一个人也差遣不了。

    可李逵呢

    一转眼,就能指挥上千人马了。

    就这份折腾的本事,让高俅叹为观止。

    拿着文书,去工部报备,然后抄送了太史局,之后将文本送到了苏颂的手中。只要这两座让世人惊叹的钟楼建造完成,李逵头功的犒赏就少不了。到时候论功行赏,少不了要升两级。至于名义上的领导者苏颂,这位还是观文殿大学士,任何攻击对他来说都是浮云。难不成皇帝还能升他做回宰相不成

    回家里,李逵发现家中也热闹不已。

    原来老家来人了。

    来的也不是外人,李云的父亲李清和爷爷李利德都来了。

    李清对李云唉声叹气,却眼神中流露出殷切的期望,看到了李逵之后,这种期望变成了深深的怒意。当然,他是针对自己的儿子,肯定不会对李逵不满。要不是当初有李逵点醒,李清也不会放弃了捕头的营生,开始做起了商人的买卖。

    如今李清也不缺钱,但缺的是提高门第的家族底蕴。可李云这小子,连个进士的门都还没摸着,就放弃了。同样在苏轼门下读书,同样进京赶考。李逵都考中进士了,还是当科的探花郎,但是李云呢

    这小子竟然腆着脸说要考武状元。

    要是连个太学的名额都没有考上,折腾个什么武状元

    省试落榜前一百名,是可以免试进入太学深造的优待。李云的失败,让李清颇为无奈。要是李云能考中个进士,那么李清这一房,在沂水县也将成为响当当的门第。

    也不用如今看着李逵身上的绿袍子官服,眼热不已。

    其实,李逵看着也不像是当官的料,身上的官服才穿了半个月,就已经邹巴巴的不成样子了。好在大宋有的是不太在意仪表的官员,有的甚至是朝廷大佬,比如说当年的王安石,就是让人颇为无语。这位不洗澡,不洗头,还喜欢捉自己身上的蚤子解闷,爱好实在特殊的很。

    李云见到李逵,顿时松了一口气,他面对李清,还有他爷爷李利德,真的是一个脑袋两个大。他们还是坚持让李云读书,说不定下一科中了进士呢

    可李云根本就没有这个打算。

    “二哥,您可来了。”李云指着李逵对对李清道“爹,你听二哥给你们说,他虽是今科的探花,授了从七品的官。但是在皇城里,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爹啊爷啊京城的大老爷们欺生,看不起我们小地方来的士子。与其让人排挤,还不如去战场上搏取功名。”

    李逵摸了摸鼻子,他不太好意思当着李云的亲爹的面,撅了跟班李云的面子。

    可高俅却笑道“李云,你不知道了吧人杰如今已经是营造司的差遣官,他手底下有上千工匠和官员,马上就要被重用了。”

    李云扭头不解的看向李逵,心说“二哥,说好了一起当咸鱼,你竟然迫不及待就翻身了这让小弟怎么活啊”




第380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
    好在,李云对李逵的发迹一直保持着非常平和的心态,不平和也没办法,总不能和李逵硬怼吧再说了,硬怼他也怼不过。对他的人生来说,李逵打从一开始出现,就似乎为了专门打击他的存在。不管是武功,还是其他方面,都是李逵高人他不知道多少。

    就连打劫这种正经人不学的学问,李逵也是颇为精通。尤其擅长黑吃黑。

    头两年,李云的心态确实很崩。

    崩溃的原因就不说了,总之,李云在李逵的阴影下生活了两三年之后,就渐渐琢磨出了味道。

    他为何一直要和李逵去比

    和高俅比不好吗

    高俅这厮跟着苏轼十来年,还不是水平和他差不多他原先想着,高俅和他一样,在省试落榜。同是难兄难弟,然后一起参加武举,双双打出武进士的一条路来。估计到时候,省试落榜的心态就不会那么难受了。至少在师门那一关也说得过去。虽说这样想不太好,也不太磊落,但总好过自己一个人扛吧

    可没想到,高俅这厮竟然靠着一脚的蹴鞠球技,竟然也当官了。

    还将不将道理了

    李云绝望的环顾周围,似乎只有他一个人为了家族荣誉而努力

    加上他爹和爷爷都从老家赶来了,似乎有种老李家不出个官,誓不罢休的样子,这让李云很崩溃。尤其是李逵这厮,之前在皇城里当咸鱼,连个衙门都没有,整日在御道边上占个地方,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压根就不是皇城内当值的官员,而是那个衙门看门的门房。

    可如今,李逵竟然手底下有上千人,这还让他怎么去给老爹解释,当官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他敢继续说下去,李清的大巴掌,下一刻就该印在他脸上了。

    只能祭出自家老师来说项,李云缩着脑袋对他爷爷李利德道“爷爷,我家老师今科才侥幸中了进士,我才跟他学了才两年,怎么可能就那么容易高中他老人家都有落榜的日子,我何德何能,就一定能高中”

    这话倒是没错,苏过上一科就落榜了,元祐年落榜,可能对苏过来说是最大的遗憾。

    要是生在别人家,落榜一次,也不算是什么丢脸的事。但是家里头两个学士,老爹和叔叔都是学士,一个是龙图阁学士,一个是龙图阁直学士。却家族最出色的弟子,竟然连进士的这一关都过不去。确实惹人耻笑。

    龙图阁还是馆阁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大宋外派差遣的封疆大吏只出自两个地方,一个就是龙图阁,另外一个枢密院。当然,枢密院学士肯定不会外派。枢密院外派的只能是贴职副使。如今,苏门将龙图阁学士包圆了,可见如今的苏门是在家族巅峰时刻。

    这也是为什么李逵不去龙图阁闹腾的原因了,自家人,怎么可以胡乱拆台。

    更何况,万一把师祖和师叔祖都引出来了,岂不是大大不妙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

    李利德看了一眼别人家的孙子李逵,叹气道“可你总该再试一试吧多学三年,下一科高高的中了,也能让我沂水李氏的门庭光大些。到时候你才二十岁,还年轻。要是有个进士身份,就能和官宦门第结亲,岂不是美得很”

    李云心说“沂水李氏即便他高中进士,恐怕外人也只知道李逵吧”

    当然李逵出名,肯定不是他学问有多好,也不是他做官有多大。而是他那股子折腾劲,把所有人都吓住了。这位为了跑官,把宰相就一脚踹在了臭水沟里,还有什么他干不出来的事

    就自己老实巴交的样子,也活不成李逵那个样子啊

    李逵也有点头大,族里的人处处学他,似乎都以他为奋斗目标。但你们什么水平,难道心里就没点数吗

    当然,有一个原因,李逵是打死也不会说的。

    要不是这一科,换下一科,李逵下场参加省试,恐怕也要落榜。连进入殿试的机会都没有。这一科,因为有大师伯黄庭坚的帮忙,有秘书省浩瀚的进士卷子作为范本,加上黄庭坚沉寂文章几十年的功力,才让他侥幸成功了。

    要比真才实学,李逵确实差远了。

    不过,李清和李利德看李逵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了执念,这时候李逵要是还缩着不说话,恐怕李云这一关真不好过“六叔公,清叔,你们也不用纠结于进士门第。小子这次能成功,也是侥幸。要是不中,恐怕也要去和李云一起参加武举。”

    “人杰,你不一样,你下场参加武举,那是状元收在兜里,手拿把攥的事。”李清对李逵的武力值,一直有着盲目的自信。打从他亲眼看到李逵用拳头将老虎给打死的惨状,就认定,李逵不是人。

    当然,这不是李清骂人,而是把李逵当神人看待。

    李清以口气一转道“可是李云哪里比得上你他下场参加武举,而且武举每科的人数那么少,他万一被刷下去了,岂不是两头空再说了,咱们都是使力气往省试殿试上走,突然间要参加武举,也不知道个章程,两眼一抹黑,心里没底啊”

    这倒是句实在话。

    别看李清是个武人,他要是想要有所成就,武举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进阶之法。

    但李清的家世让他根本就不会对武举有所期盼。他连武举大门往哪儿开都不知道,怎么会去关心武举的章程

    这需要专业人士的解读。

    作为京城本土人士,还是军户出身的高俅,这才有了用武之地。原先李家人说的是家事,他也不好开口,但说到武举,恐怕在场连李逵都不如他熟悉。高俅开口道“诸位也不用担心,李云参加武举一点问题都没有。状元不敢保证,但中个武进士难度不大。”

    “老弟啊不知你是”

    李逵忙道“这位是高俅,以前是学士门下随从。这次本来是和我们一起参加科举的同门。如今在殿前司做官,是陛下跟前亲近之人。”

    李清称呼高俅为老弟,一点问题都没有。高俅面相看着老气,加上也比李清小不了几岁,最多十来岁。称呼一句老弟再合适不过。可李云受不了了,他和高俅是兄弟相称,怎么一转眼就让高俅当叔叔了,这厮面相老,又不是真的老。尤其是高俅这厮身上还有病,李云自信他在娶媳妇生儿子的事上,肯定能赶超高俅。怎么肯平白矮高俅一头李云忙着对李清道“爹,是儿的兄弟,不是你的兄弟。”

    “你看看人家,和你一起下场省试,都当官了,就你,连个屁都没捞着。”李清本就不是什么文雅之人,尤其是说到了儿子的前程,更是粗话张嘴就来。

    原本是李清训斥儿子的话,却让高俅闹了个大红脸。

    他当官,可不是科举高中之后当上的官。

    高俅面色尴尬道“清叔,小侄并未获得省试拔贡的机会,更连省试都没有参加。”

    “哦,贤侄做官可有门道”

    李清其实更羡慕的是做官,至于做什么官,他不在乎。只要家里有人做官了,就是官宦门第。忽然间,发现省试没能拔贡,科举心灰意冷,也能做官,顿时来了精神。边上,他爹李利德也是双眼放光的盯着高俅。

    高俅不着痕迹地偷偷打量了一眼李逵,心说他做官,恐怕说不大出口。

    李逵解释道“清叔,您老人家就别问了。高兄是陛下亲自提拔的殿前司校尉因干才而举恐怕这门路不打好走。”

    高俅也一副没脸见人的样子。

    可是看在李清眼里,这是谦虚啊指着李云训斥道“你看看人家,才能都让陛下都爱惜,非经世之才不可。而你呢整日瞎混,岂不是要气死我”

    李云耷拉着脑袋,不敢抬头。抬杠是没用的,他如今算是看明白了,在家里,甭管是谁,都喜欢将自己和李逵去比。结果不言而喻,自然是很凄惨的那种。在外头,他爹和爷爷也不满足于当初想要让李云子承父业,成为一名光荣的捕头了。

    时至今日,李清也看不起捕头这份贱业。

    捕头,这个一度让李清觉得颇有自豪感的营生,如今却让他如弃敝履般的嫌弃,主要是李家发达了。

    但他吹捧高俅的话,却让高俅哑巴了。他能说什么,自己真的有经世之才,连皇帝都让他给惊动了

    这话就算是皇帝金口断言,高俅也不敢信呐。

    自己几斤几两,难道还不清楚吗

    李逵也明白,不能让李清和李利德继续说下去了,再这样下去,恐怕李云都要自闭了。于是,转身对高俅道“高兄,你清楚武举的流程,不如你给我族叔和六叔公说说,需要注意点什么”

    对于京城人士来说,他们绝对不会允许自己被一个外乡人给问住。

    尤其是在见识方面,更是如此。这关乎到某种流淌在他们身上的骄傲。高俅是街头混混出身,对于京城的消息更是精通。

    武举虽说是他原先想都不敢想的事,但要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说起来也简单,武举考试也有贴经,但只考论语和孟子。其次就是兵法,再之是箭术,马术之类,李云参加过武举,应该知道章程,但这些都不重要。搏杀武进士的门路只有一条,沙场对战。”

    “按照往年武举的人数来看,一般都是参加的人数在三百人左右。其中少数会是落榜的士子参加。但他们也有另外一个身份,将门。”

    高俅说到这里,李清和他爹李利德的表情就凝重了很多。

    将门。

    恐怕真不是普通人能够对抗的强大存在。文官的显赫在朝堂,但将门的显赫,几乎是触及大宋疆域的各个角落,除了朝堂。

    当然有对外作战的时候也是如此,大宋的规矩,文官做主将,武将当副手。这也就是让武将在见到文官的那一刻,天生就矮了一头。这也是为什么文臣只要表现出对武将的爱护,大宋的武将就能用性命去报答。

    比如说章楶,这位在西北就是如此。他给予武将尊重,武将回报他的是性命相托。

    要不然,章楶在主持庆州防御的时候,手底下的兵力还不足西夏的一半,要是他没有过人之处,武将们早就造反了。

    高俅见李清等人表情凝重,莞尔笑道“诸位,不用担心。将门虽是将门,但要是显赫的门第,怎么会需要走科举和武举这条路显赫的门第的将门子弟,他们一出生就有了官职,根本就不需要去为个武进士争个头破血流。”

    “贤侄目光如炬,确实如此。”这个缘由不难猜测,关键是如何看出来。李清心绪稍解,他也是关心则乱。李云这家伙年纪不大,阅历也少。更不是像李逵这样一个人能打趴下整个山寨的猛人,武举出头,他们也没有太大的把握。

1...225226227228229...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