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武馆做农女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寂寞佛跳墙
李华连个耸肩的动作都欠奉,牛车走远,呼哧呼哧负重小跑的人影走远。
身揣秘密的人的牛车,能随随便便装载其他人吗何况还是仇人
老李家人还是脸那么大。
其实也不止是一家人觉得脸大,天亮后刘氏开门出来接见访客三次了,什么活儿都没空儿干,还自己跟着难堪羞惭。
当初跟他们一起落户到刘洼村的其中三家人,看上现成的地洞了。
“反正你家现在住新房子了,我们也不眼馋,就你们不要的地洞给我们住住……”
“你家发达了……从手指头缝儿里漏点出来就够我们活命的……”
刚刚自信满满了不到一天功夫的刘氏,羞愧的比别人还厉害,好几次都要张口答应把地洞借给别人住,生生忍住的。
她同情别人没有自己的住房,也乐意做一副乐善好施的菩萨相貌,可是她不敢做主,一想到大女儿冷肃着一张脸时的威慑力,她比求上门来的妇人们抹的眼泪还多……
相比起来,仨孩子要比她聪明,偷听明白院门外对话中的信息之后,仨孩子插着门闩,只隔着门缝给刘氏助威。
“你们少糊弄我娘!”
“村里不也给你们划了宅基地吗你们自己挖地洞去……”
“我们家的地洞谁也不给住!”
刘氏更尴尬难堪了。有孩子们闩着院门不给别人进,比较安全,可是刘氏也进不去,孩子们对她的态度不信任,生怕门一开别人就挤进去了。
从院门前向下看,地洞外面被修整的台阶形挺漂亮,发了半指长的菜芽儿嫩嫩绿绿,像一层层翡翠毛毯。
刘氏忽然就添了个心眼儿,这几家想借地洞去住,其实是惦记上了她种的菜吧还有一家人这段时间不时修整的梯形沟壑。
李华说过,整个沟壑都是自家的,按照环绕的梯形一直开到沟壑底部,开春后全种上粮食蔬菜。
刘氏想明白里面的弯弯绕绕,登时一身冷汗,浑身无力。
所以说呢,胆子小是有好处的,脑子一热也不敢随便往外许诺。
里正媳妇过来的时候,那三家的妇人们还带着孩子跟刘氏在门外纠缠着呢,她们可不相信刘氏在家真做不了主,只要她答应了,孩子们还能再撵他们走不成
“怎么了这是哎呦呦,李强他娘——你站好——快扶着点儿——”
院门外一片兵荒马乱,刘氏晕倒了。
仨孩子开院门冲出来,李丽双手推搡一直纠缠着刘氏不肯罢休的几个妇人,嘴里恨恨的骂:“你们滚!以后别登我家的门!我家地洞不给你们住,等我大姐回来,知道你们把我娘欺负晕了,我大姐——我大姐跟你们没完!”
大姐大“没完”是几个意思
这得徒弟小宝解释。
“拿斧子削你们!”
智商最显平庸的李强只会跟着重复:“削你们!”
里正媳妇已经伸手指探得刘氏的呼吸正常,一边扶着人往院子里走,一边也回头教训:“你们且小心着吧,惹恼了她家李华,保准儿要你们好看!”
这个家,目前全指望着李华的恶名存活呢,就问你怕不怕
或者,还有个手拿瑞士小军刀的小兄弟儿协助
小宝奶凶奶凶的挥舞着小军刀,不允许那些妇人靠近院门。
“我们不听!等我姐回来,你们找她解释吧!”
……
小三只直当刘氏还是那个随便人捏的软柿子,结果回头发现软柿子也有机智的时候,刘氏是装晕。
里正媳妇也有些哭笑不得:“我刚才一掐你的人中,还没使劲儿呢,你就掐了我一下……”
刘氏脸色涨红,羞惭的解释:“我就是,就是,发不出大声儿,说不出太狠的话。”
小声的委婉的拒绝等于没说,没人理会。
“李强他娘啊,你这个性子,怪不得把大闺女逼成那样……”
里正媳妇摇头叹息,起初她也觉着李华的名声太差脾气太爆,此刻见识到刘氏掌家的本事,秒懂。
还是办正事吧,耽误了不少功夫,下晌儿得把锅灶垒好,把杂粮馒头蒸出来。
刘氏确实无能又窝囊,但是,勤劳肯干的优良品质也不能被忽视,里正媳妇和招呼来的大山媳妇几人很承认这一点。
因为是寡妇身份,刘里正两口子安排来帮忙的都是村里的热心妇人,垒灶台蒸馒头样样行,三个小孩儿跟着打打下手,家里特别的热闹。
里正派儿子们往这边用平板车拉运要交换的粮食时,带来了头晌儿那几家上门借住地洞纠缠的缘由。
“啧啧……你们家可真是……”
“这事儿怎么安排都不妥当……”
“那毕竟是孩子们的亲爷爷奶奶,签了断绝文书也改不了骨血,真找上门儿来了……”
听众们的反应各一,感慨是相同的。
刘氏灰着脸直接放弃了对自己的改造:“我什么主也不做,全听大闺女的。”
060 刷新认知
一家之主此刻正在城里给十字绣绣品找买家呢,这次可真不顺利,牛车晃悠遍了外城临街的绣品铺子,都没找到接盘手。
也不是没人稀罕这种针法迥异的绚丽图案,关键是给的价格李华接受不了,刘氏辛辛苦苦熬了多少个夜晚才绣出来的成品,卖出个白菜价儿,李华得吐血。
找个茶棚花钱请伙计帮着喂喂牛,李华进车蓬吃了点东西,重振旗鼓另做打算。
她也清楚了自己一开始的定位就是错误的,外城主要是平民居住,太奢侈的东西没有市场。
偏她还挑剔的很,那自然就适合去挑剔的地方做买卖。
她得去内城啊!
可是荒废了一大晌儿的时间,家里还有烧锅底的准备工作……
李华决定返程,就随口跟刘氏交代一声卖掉了好了,杜撰个拿得出手的价格,说直接用钱买肉了。
牛车车篷里,李华装的是两个粗瓷大缸,一个堆着萝卜疙瘩白菜粉条,一个满着冒尖儿的肉,都是前几天练手剥皮的猎物,包括最先用电锯剖成两半儿的那头野猪的肉。
这两个缸接着要放在厨房洗浴房盛水用的,李华好不容易在超市水产区发现的……
不再适合露面的那幅十字绣《金陵十二衩》图,李华专门送回了当初取出十字绣的超市区,从哪儿来的再回哪儿去,十八代传人也不是只索取不回馈的白眼儿狼。
牛车返回的早,里正媳妇大山媳妇等人还在忙活儿着蒸馒头,也规划出了烧锅底摆席面的区域,预定好了几家的八仙桌,明天一大早会送过来。
李华赶牛车进院的那一刻,妇人们之间的气氛有些凝重,眼神闪烁。
憋屈了半日的孩子们见到大姐大就有了主心骨,李华站在车辕上往外拿取大缸里的蔬菜,孩子们跟刘氏一起训练有素似的排队传递往厨房里搬运,根本不需要外人插手。
第一口空缸被李华搬下来。
第二缸的肉,就没办法让小朋友传递了。
厨房里的木盆全拿出来盛肉,也就勉强卸下来半缸的存货而已。
李华直接拆掉了车篷,把牛车车尾倾斜到地面,用力向下旋转着缸底移动。
把里正媳妇等人给看呆了。
吸溜口水的声音……
除了是看到这么些肉嘴馋了,还有,对李华的体力彻底服气了的原因。
毕竟那样硕大的水缸,空着都很难挪动。
里正媳妇的心声:“怪不得老头子稀罕这闺女当儿媳妇,这一个丫头,能顶俩小子使!”
不对,俩小子加起来也不可能一下子给家里采购回来这么多肉菜。
盖房子的钱是采了棵人参,五两银子早该花完了啊!
打猎也能挣到这么些钱吗可是半山腰上常住的猎户们哪家不是穷的娶不上婆娘的
李华没发现刘氏的沉默,卸完东西跟来帮忙的妇人们打招呼:“多谢哈,辛苦啦,里正婶儿您一会儿给各位婶子嫂子的每家割一块肉带回去。”
吸溜口水的声响再起……
里正媳妇艰难的拒绝了:“华丫头啊,这可使不得,咱等明儿烧完锅底,有剩的话,婶儿再帮你娘料理着给各家帮忙的分分。”
妇人们脸上的喜悦荡漾起来,李华整了这么些肉回来,肯定是会有余头儿的,还能余的很多。
幸亏自家热心肠跟着来帮忙了。
心里喜欢了,也敢说话了:“华丫头,你刚刚买回来的一捆一捆的东西是什么啊”
李华:“粉条啊不是烧锅底要熬菜吗熬菜不得用粉条”
亏她还以为这东西最为稀松平常,直接装了半缸,压得还瓷实。
“粉条熬菜怎么熬我没见过这个,不会啊!”
村里做饭最有名的两个妇人为难了。
李华只能调动脑细胞,给刘洼村最有本事的几位妇人代表科普了一下粉条的来历和烹饪做法。
“这可是金贵东西哩,都没听说过,今儿长见识了。”
“真的一把就能泡发一顿饭的量那你买的多少钱一斤”
多少钱……一斤……才好
“这个是……是我新认识的一个城里的朋友送的,就告诉了我做法儿,说是软烂好吃正合适炖菜,没说价格。”
李华额头上解释出一层冷汗,干脆,细胳膊一挥:“那今儿都带一把粉条回去,先试试做法儿,明儿烧锅底就有经验了。”
“哎呦你这丫头可真大气……”
“真能干……”
“怪不得你娘说家里什么事儿都得你做主……”
妇人们口中的好话不要钱的往外秃噜,手底下的活计干起来更带劲儿。
李华见识到了一种荆条编织而成的足有两米长一米宽的簸箩,各家主动出借的,用来放蒸好的杂面馒头。
一下晌儿蒸出来的馒头装了三个簸箩,还另加两大竹篓。
明天再开始一锅一锅熬肉菜,村民各自拿着各自的碗筷来,帮忙的挨个儿给盛,围着八仙桌站着吃,或者找别的地儿蹲着吃,回家吃也行。
李华听得眉毛直跳,请客吃饭……连座位都不需要准备吗全站着,或者蹲着,好诡异哦。
“婶子们,能不能跟着桌子一起再借些凳子来拜托了!”
主家如此诚恳,而且之后的谢礼是明晃晃的肉啊,自然要满足她的要求。
李华心里舒坦了,却绝对没想到,就因为多出了这些借来的凳子,第二天的烧锅底现场,才真的刷新了李华的认知。
先说惊喜,就是全家出动来吃席的村民大多不空着手,或者带点蔬菜咸菜,或者两三个鸡蛋,一块鞋面布……
再说李家烧锅底熬菜受到的欢迎程度。
用油多,香。
用肉多,更香。
用了煮熟后透亮丝丝且口感软糯的叫做“粉条”的金贵东西,吃了还想吃,越吃越美气!
最关键的,也是跟其他人家办席面不同的地方,是有凳子可坐啊!
坐着吃,舒坦,还不想走啊,你想没想到
于是,李家的新院子的前院,乌泱泱闹腾腾挤得全是人。
排队对,刘里正两口子跟几个儿子都在帮着维持秩序,只给有座位的人的碗里盛肉菜,桌子正中一竹筐馒头,随便吃,吃完了给添。
六张八仙桌,凳子上全坐着人。
这不稀奇对吧稀奇的是就在坐着吃肉的人的身后和两侧,还挤着等着空凳子的人。
你想想,在你坐着吃饭的时候,跟你的身体紧挨着好几个身体等着你吃完,眼巴巴看着你的嘴巴……
打仗一样。
照应事儿的都是村里帮忙的热心人,这一家子孤儿寡母根本没机会往里挤,李华那屋肯定是锁的最严实的,李强跟小宝的屋子也亡羊补牢及时止损了,李华也很明智的提前把黄牛拴到了后院,并用牛车横过来堵住了通往后院的道路。
保护不住的就是刘氏跟李丽的两间正房,跟厨房。
刘氏脸皮薄嘛,觉得锁门不好看,就跟防贼似的。
于是,贼来了。
061 和谐有爱一家人
几乎刘洼村全村出动要么在吃要么在等着吃的时间节点,老李家人一个不缺全部莅临了。
全村齐贺开流水席的性质,自然更不能拒绝亲人到场不是即便这亲人们一律空着手。
刘氏昨天一直忍着没告诉李华,据那几家上门借地洞居住的难民转述,就是老李家的田氏跟江氏鼓动的大家伙,说自己一家子肯定不去住地洞的,闲着也是闲着……
总感觉老李家人后面还憋着大招儿,刘氏一直心惊胆战的候着,昨夜甚至想,实在不行就答应把地洞给他们。
只能说,刘氏的眼界还是太窄,浑然达不到老李家那群人的思想高度。
自家人挤进来抢座位……没抢到。
自家人嘛,总不能也排在吃肉的村民身后等座位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