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朝假太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东北老坛

    皇太极一句隐含杀机的话,顿时惊醒了李永芳,连忙跪倒磕头,高呼道:“奴才谢主龙恩”

    皇太极笑道:“很好,回去准备一下,然后带着本汗的亲笔信去沈阳见阉贼吧,估计他也应该快到了”

    “奴才遵旨。奴才告退”

    李永芳爬起来,倒退着走了几步后,才转身大步而去。

    看着李永芳远去的




第二百四十九章对答
    明朝假太监第249章对答李光荣要是不提,叶珣还真忘了他有王振这么一个老前辈,但貌似这位前辈的行为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吧

    要说这位老前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成功地把英宗皇帝忽悠出宫,然后在土木堡被瓦赤也先成功逮住,四十余万大军也几尽覆没。

    后世叶珣在看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甚至一度怀疑王振是不是也先派在大明的卧底,不然怎么会干出这么愚蠢的事来

    叶珣记得明朝历史上好像还有一位前辈也很虎,以为拿下皇宫,他就能当皇帝,结果可想而知,只是叶珣实在想不起来这个比他还神奇的太监前辈是谁了。

    叶珣明白,李光荣之所以这么问他,就是怕他造反,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们这些辽东将门,就将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

    跟着造反,将毁一世忠名,不跟着造反,却又不是叶珣的对手,所以李光荣的话,也可以说是问出了大部分辽东将领的心声。

    一场寒风过后,天空飘起了雪花,放眼望去,天地间雾蒙蒙的,到处都是一片银白之色。

    叶珣并没有在广宁停留,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启程了。

    李光荣作为广宁总兵,当然是要来送行的,不过因为叶珣没有回答他昨天的问题,所以一直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叶珣自然知道李光荣心里在想什么,两人是并骑而行,李光荣又很自觉地落后半个马头,以示对叶珣的恭敬。

    “李将军,你觉得百姓们最想要什么鞑子最怕的又是什么”

    李光荣一愣,想也不想地答道:“老百姓想要什么当然是吃饱穿暖了,而要说鞑子嘛!应该最怕的是公公了”

    叶珣笑着摇头道:“你这家伙,怎么也学着拍马屁了”

    顿了一下又道:“你前面说的对,但不全对,我来告诉你百姓最想要什么,百姓们除了吃饱穿暖,最想要的就是被尊重、被认可,在我之前,前线的官兵屡战屡败,丧权失地不说,最遭罪的还是百姓,官员们可以一跑了之,谁曾替那些世代生活在这块土地的百姓想过”

    “叶某没什么太大志向,只想凭着一己之力,让我汉家百姓不再受欺凌,这也错了吗只因为没有跟那些官员同流合污,就几乎被所有人排斥,甚至给我扣上了各种帽子,必欲置我于死地而后快”

    “呵呵!别人想让我死,老子偏不让他们如意,我不会造反,但这个权奸是当定了,因为这里的百姓需要我这个奸人”

    “其实李将军不妨换位思考一下,那些恨我的都是些什么人”

    “最后还要提醒李将军一句,如果还跟着我的话,就可能要承受来自朝廷的各种制裁,若不想留在辽东的话,也请李将军早做决断”

    剩下的话叶珣没有再说,但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如果李光荣还想留在广宁当总兵的话,就得听他叶珣的,不然就只能滚蛋了。

    听了叶珣的这番长篇大论,李光荣不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叶珣起于辽东之后,做的那一件事不是为着辽东着想而辽东本就是大明不可分割的国土,也就是说,叶珣其实始终都是在为国效力。

    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明枪暗箭地射向他而就如叶珣所说,一直与叶珣为敌的都是些什么人

    女真自不必说,辽东的李成梁一家,原兵部尚书张鹤鸣,大内的郑贵妃一家,几个大太监,还有白莲教等等,太多了。

    细数起来,这些人那有一个是真正把军民百姓放在心上的

    不知不觉间,低头沉思中的李光荣慢了下来,而他的侍卫们也自然跟着缓下了脚步。

    叶珣一行却没有丝毫停留,叶珣知道他刚才的话太多,李



第二百五十章辽阳
    辽阳,辽东经略府。

    袁应泰手里拿着内阁刘一璟写给他的亲笔信,不由陷入了沉思。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发生在皇宫的事,以及叶珣是如何离开京城的,早就被传成了各种版本流传到了关内关外、大江南北。

    袁应泰作为一个封疆大吏,知道的肯定要比一般人更详细些,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他更加的为难。

    他很清楚,叶珣回辽东后,他必须在朝廷与叶珣之间做一个选择。

    这个选择真的很难,叶珣确实有很多毛病,但他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没有叶珣,辽东还能不能是大明国土都很难说,这样的人,朝廷为何就容不下

    另一方面,袁应泰也是个比较传统守旧的人,尽管朝廷对不住叶珣在先,可他也不准许叶珣对抗朝廷,在他看来,选择对抗朝廷,那就形同叛逆,是绝对不能被准许的。

    但袁应泰也清楚,以叶珣的强势,辽东肯定不会准许有反对声音出现的,那样一来,他这个辽东经略又该何去何从

    刘一璟这封信应该是皇帝授意写的,毕竟有圣旨任命叶珣镇守辽东,总不能随即就在底下拆叶珣的台吧!

    信的大意仍是要袁应泰效忠朝廷,以及想办法逐渐掌控军队云云。

    信写到这里就结束了,明眼人都知道,一旦袁应泰能掌控军队,那叶珣也就没多大蹦头了。

    袁应泰不由心中苦笑,这些朝廷大员就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想要夺叶珣的军权没睡醒在说梦话吧

    现在到军营随便拉出一个士兵,问问他效忠谁,他管保会说是叶公公,而不是朝廷,因为辽东军民实在是被朝廷伤透了。

    不过不管别人什么样,他袁应泰还是要做好一个大明的臣子。

    叶珣出了广宁后,就派人向袁应泰禀报了行程,按时间算,应该也就是这两天到。

    作为辽东最高的行政长官,袁应泰肯定不会去亲自迎接叶珣的,不过辽阳的军民百姓可比他热情多了,也不知是谁把消息传出去的,街道两侧的商家已经自发地张灯结彩,就差没挂出热烈欢迎的标语了。

    “老爷,柴总兵在外求见”

    下人的声音打断了袁应泰的沉思。

    柴国柱仍是辽阳大营总兵,不过他这个总兵恐怕是辽东权力最小的总兵,麾下只有几千人马,而且这些手下还不怎么听他的,因为各级将领都是叶珣提拔起来的。

    想撤不敢,管又不听,柴国柱这个总兵当的别提有多憋屈了,到后来干脆连军营都很少去了。

    对于柴国柱的事,袁应泰自然知道,但军队只听叶珣的,他也是爱莫能助,却不知在叶珣要来之际,他来找自己干什么。

    将柴国柱请进来后,命下人上茶,然后道:“柴将军来找本官,可是为了叶公公之事”

    知道柴国柱的处境,要是再称呼他总兵,那就是骂人了。

    柴国柱表现的很恭谨,屁股只搭了椅子半个边,躬身赔笑道:“是这样的,小将听闻叶公公要回来了,所以就在府中略备了些酒菜,想请大人和叶公公一起过府饮宴”

    袁应泰点点头,跟自己想的差不多,这个柴国柱估计是挺不住了,请自己和叶珣的意思,估计是想请自己替他说说好话,别在让他当摆设了。

    “这件事本官会和叶公公说,至于叶公公肯不肯赴宴,那就要看叶公公的了”

    袁应泰是个老好人,而且一贯主张军队将领之间要和气,所以就想着促成柴国柱的心愿。

    却不想柴国柱听了他的话后,突然跪了下去,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的那叫伤心。

    “求大人帮小将说说,放小将走吧!小将不想留在辽东了...”

    袁



第二百五十一章调令
    明朝假太监第251章调令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几大汉奸的家产,所以叶珣对这几家的监控一直就没间断过。

    范家派人到辽东各地实施策反,一些对叶珣不满以及仇视叶珣的人,很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选目标。

    另一方面,为了不引起白莲教的注意,孙洞始终没有出过辽东,而因为他在赫图阿拉的出色表现,现在整个辽东是情报都是由他在负责。

    范家这条大鱼,早已是孙洞重点关注目标,而且不单是范家,就连所有与他家勾结在一起的辽东文武官员,也早就在孙洞的黑名单上了。

    所以像柴国柱这样的大鱼,又怎可能逃过孙洞的眼睛

    将柴国柱抓住之后,一番大刑下来,连他偷看隔壁赵寡妇洗澡的事都招出来了。

    因为涉及到宫里的人,孙洞不敢擅自做主,将柴国柱的供状直接就给叶珣送了过去。

    而此刻,叶珣一行也已经到了辽阳城外。

    事实上,在如何与袁应泰相处这件事上,叶珣也很为难,因为袁应泰是个好官,而且在政务上很有能力,可以说正好弥补了叶珣的不足。

    只是这个人有点愚忠,不知变通,这就有点难办了,因为未来的辽东,势必会成为一块割据之地,不是叶珣想这样,而是朱由校的朝廷逼着叶珣割据。

    可以想见,自叶珣重新踏上辽东这块土地后,朱由校必然会断绝一切对辽东给养,同时还会切断通往辽东的商路。

    辽东有十余万军队要养,还有几百名各级官吏,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同时武器还要不断地换代。

    这样算下来,每年需要的银两就是个天文数字,而如果这个时候袁应泰再拖叶珣的后退,那真就是一件十分令人头疼的事了。

    叶珣一行还没进城,道路两旁就已经挤满了迎接的百姓,叫好问候声此起彼伏,声浪都快能把人淹没了。

    感受到百姓们的真诚,叶珣在马背上不住地向两旁的百姓拱手道谢。

    眼神扫过百姓,叶珣忽然发现一张熟悉的面孔,定睛望去,却不是程瑜还有谁

    之前叶珣因为想要插手海运之事,曾派人去找过程瑜,却听回来的人禀报,程瑜根本就没回家,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现在在这看到程瑜,叶珣立刻明白了,这小子怕是根本没离开辽东。

    大喜之下忙跳下马,大步走到程瑜面前,笑道:“你这家伙,我要不找你,你是真不来找我啊!这回可说什么都不能再让你跑掉了”

    程瑜笑的也很开心,躬身施礼道:“属下知道公公一定会回来,既然这样,我还去京城找公公干嘛”

    叶珣亲热地在程瑜肩膀上捶了一拳,道:“走,跟我找老袁大人喝酒去”

    “瑜,敢不从命!”

    程瑜说完向叶珣做了个请的手势,然后跟在叶珣后面向城里走去。

    叶珣没有再上马,同程瑜一起步行向前走着,一边走一边笑道:“一踏上辽东的土地,就有种回家的感觉,这回怕是真的离不开了”

    “公公,人心可用啊!不过朝廷那边...”

    程瑜说到这里,就不再说下去了,只是不住地摇头。

    叶珣知道程瑜想说什么,笑了笑,忽道:“程兄,你说我们若在辽东来场会试怎么样”

    程瑜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拍了拍脑袋,笑道:“还是公公反应快,好主意,这样我们就不会受制于朝廷了”

    叶珣微微一笑,却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况且他还有一个更成熟的主意,待回头单独跟程瑜商量好后,就开始实施。

    刚进城没多远,就见路旁人群中站着一个大肉球。

    没有领教过孙洞手段的人,都会觉得孙



第二百五十二章交权
    明朝假太监第252章交权任何朝代,官员上任或是卸任,都有严格的交接制度,明朝当然也不例外。

    可这个必须的程序现如今在辽东,却被有意地省略了,因为吏部的调令中写的明白,无需等人来接班,拿着吏部的调令自行去新岗位报到即可。

    袁应泰临时府邸,书房。

    袁应泰并没有瞒叶珣,也没有瞒的必要,不用到沈阳,就会有人将这件事报告给叶珣,现在就看叶珣如何接招了。

    听了袁应泰的话后,叶珣沉默片刻,忽地一笑道:“袁大人打算什么时候走”

    袁应泰叹了口气,说实话,他很不赞同朝廷的这个决定,将辽东的官员全部抽调走,这是要干什么放弃辽东吗

    虽然叶珣也是大明臣子,可朝廷此举,无疑是在逼着叶珣在自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历经女真残害的辽东军民,本就对朝廷一肚子怨气,而对叶珣却是感恩戴德,现在朝廷突然来这么一手,等于是将辽东军民彻底推到叶珣身边了。

    若国土是被女真人夺去的,还可说是战事不利,而若是像这样将国土交到一个非朱姓的外人手上,说难听点,这是在放弃祖宗的基业,朱由校死后,那有面目去见朱氏列祖列宗

    “朝廷的调令很急,两天后老夫就出发,不过叶公公也无需太担心,老夫一定会上奏给陛下,让陛下受回成命的,而且老夫也相信,朝中那些有识之士,也绝不会对此事坐视不管的”

    袁应泰的这番话叶珣倒是相信,朱由校登基时间太短,还谈不上彻底掌控朝廷,如果叶珣猜的没错,这件事一定是那几个东林党人与朱由校秘密进行的,不然朝中那些喷子们,早就喷的朱由校他们狗血淋头了。

    现在属于官员的正常调动,若不是有心去查的话,根本不会有人知道整个辽东的官员都被调走了。

    这一招够阴损,也确实打中了叶珣的要害,但叶珣不打算留人,都说强扭的瓜不甜,更何况人了,与其留着捣乱扯后腿,还不如让他们趁早滚蛋。

    笑着摆了摆手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些事是不能强求的,别在到时候没解决什么问题,再把自己搭进去,这样也好,我省事了”

    “其实我是很不希望袁大人走的,如果有一天袁大人不愿意在京城待了,辽东的大门随时都会为袁大人敞开的”

    袁应泰此刻可说是感慨良多,他与叶珣共事的时间不长,但对叶珣的胸襟和能力,却是发自内心的钦佩,如果可能的话,他也是真的不想离开辽东,可君命难违,他只能违心地选择从命。
1...6162636465...1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