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假太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东北老坛
“之前本公曾说过,要在察哈尔勇士中挑选一些勇士成军,现在本公想跟大家说一下,本公知道蒙古皆是战士,但本公的意思是军民分家,单独组建的军队将由本公负
第三百零六章告密
明朝假太监第306章告密有竞争才会有动力,这是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
察哈尔部是个统称,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部落组合而成,叶珣想征兵,条件开出来了,而且也足够优厚,普通牧民百姓肯定会想参加进来的,但叶珣此举也无疑触及到了那些贵族首领们的利益。
试想将来士兵都不再听从贵族首领们的了,贵族首领们还如何维持自己的权威。
所以叶珣已经想到,别看这些贵族首领们答应的痛快,但征兵令一出,他们一定会从中作梗的。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竞争者了,打到一批,拉拢一批,扶持一批,只要这样,叶珣才能逐步掌控这个草原最大的部族。
部族首领们还不知道,叶珣在拉着他们喝酒的时候,阔木尔、满桂等蒙古族将领,已经开始在城中宣传征兵的各项优惠政策。
林丹汗建察汗浩特城,是想以此显示自己的威仪,却不想最后给叶珣做了嫁衣,因为能住在城中的百姓,已经渐渐脱离了游牧生活,这样的人才最适合成为军人。
就在当天晚上,叶珣都要休息了,侍卫来报,速巴亥求见。
一听这个名字,叶珣的嘴角就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遂吩咐侍卫把速巴亥请进来。
“参见叶公公!”
速巴亥表现的很谦恭,直接跪倒磕头。
严格说,叶珣不太喜欢奴性太重的人,但现在是用人时期,只能是将就用了。
点点头温言道:“速巴亥头人,快起来吧!跟本公无需这么客气,你是本公的好朋友,有什么需要本公做的,尽管说”
速巴亥爬起来,神情有点紧张地道:“刚刚小人无意中听到一件事,因为事关重大,故此才这么晚来打搅”
“哦!什么事”
速巴亥犹豫了一下,才道:“色楞似乎有意离开察哈尔,因为小人赞同公公的想法,所以他们商讨的时候并未带上小人”
叶珣瞳孔不由一缩,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察哈尔分崩离析,那样的话,他组建新军就失去意义了。
当下沉声道:“你是说他们现仍在一起商讨这件事”
速巴亥点了点头,道:“应该是的,还请公公多加小心,色楞有一万多族人,其中大半是精壮的战士,林丹汗有时候也要给他几分面子的”
这确实是个问题,叶珣身边只有三千人马,而察汗浩特保守估计,也得有十余万察哈尔部众,如果这些人真对他群起而攻的话,叶珣只有带着手下跑路一途。
叶珣忽地上下打量速巴亥几眼,心说这家伙怎么会知道这么多莫不是又给老子挖了个坑,在等着老子往下跳
速巴亥显然也是个聪明的家伙,见叶珣在看自己,立刻就明白了叶珣心中所想,苦笑道:“小人刚刚说了假话,其实小人也是被叫去共同商讨对策的,是小人说拉肚子,才偷偷溜过来的,还请公公速做定夺”
叶珣看了速巴亥片刻,问了色楞等人开会的地点后,忽地扬声道:“红袖,跟我出去一趟”
随着叶珣的呼唤,仍是明军侍卫打扮的红袖从后帐钻了出来。
红袖冲着速巴亥嫣然一笑,然后速巴亥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
这种事已经无需叶珣提示她该干什么了,放倒速巴亥,两人很有默契地挽手走出大帐,然后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要说色楞想对叶珣不利,那是有点夸大了,因为他根本没那胆子,不过这老家伙确实打算带着族人离开了。
 
第三百零七章后手
明朝假太监第307章后手速巴亥这一觉睡得可说是前所未有的香,待睁开眼睛的时候,却被手下人告知,已经是日上三杆。
速巴亥摇了摇还有些昏沉的脑袋,记得昨晚是去找叶公公的,后来不知怎么迷迷糊糊就睡着了,而且竟然还睡了这么长时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问手下人自己是怎么回来的,却被手下人告知,他昨晚在叶公公处喝多了,是叶公公派人把他送回来的。
速巴亥去找叶珣干什么,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虽然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绝没有跟叶珣喝酒。
爬起来洗漱一下吃了点东西,还没等他问有没有什么事发生,手下人就告诉他,昨晚色楞头人在自己大帐内摔倒了,然后就再也没起来,等大夫赶到的时候,人都硬了。
听了这个消息,速巴亥不由大吃一惊,这时候也终于想起去找叶珣干什么了。
自己向叶珣告了色楞的状,然后色楞在就家摔死了,这也未免太巧了吧
吃惊过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狂喜,色楞即死,就说明叶珣相信他,那他是不是可以成为主政察哈尔的七大长老之一了
想到这,那还有心情吃饭,立刻就向叶珣的临时官邸赶去。
刚到街上,就见无数牧民百姓向前方跑去,抓住一个百姓问了才知道,原来是叶公公开始征兵了。
昨晚阔木尔和满桂按照叶珣的指示,已经开始在城中宣传征兵的事,但还没有正式的告示,所以牧民百姓对此一直都有些半信半疑,毕竟这种事在察哈尔还是第一次,而且明军开出的条件实在太好,好到普通牧民百姓根本不敢相信是真的。
因为叶珣的关系,草原各族牧民百姓对明军从不排斥,再加之有阔木尔和满桂这样的蒙古人带头,所以明军士兵在城内非常自由方便,根本不受一点限制。
从早上开始,明军士兵开始敲锣打鼓地走街串巷,告诉百姓们叶公公开始征兵的消息。
而最让百姓们没想到的是,紧随在明军士兵身后的,却是贵族首领们的家奴,这些人也是宣扬叶公公征召勇士的。
一时间,得到消息的百姓从城中各处纷纷赶向叶珣的临时官邸。
叶珣并没有住林丹汗之前的住所,那里还有林丹汗的一大堆妃子,叶珣不但不能去,而且还得送去不少慰问银两,以示对林丹汗遗孀的关切。
为了安全起见,叶珣带着手下人马驻扎在一处军营里,这里地方宽敞,正适合征兵。
林丹汗之前也有不少亲兵卫队,但林丹汗虽死,但部族还有其他长老,这些军队也不是叶珣的目标,除非是经过选拔后再从军的。
祁秉忠是一早赶到的,随行的还有他的五百侍卫,这些人都出自辽东军,是现成的军官人选。
现在主持征兵的就是这些士兵。
叶珣并没有到征兵现场,这些事他只需要知道结果就行,速巴亥赶到的时候,叶珣正在交代祁秉忠下一步该做什么。
帐外的吵嚷声很大,帐内却静悄悄的,却原来是叶珣和祁秉忠在共同看一副地图。
片刻后,叶珣才道:“若我所料不差,我走之后,炒花一定会来,这次就看你的了,但我也只能给你留一半的人马,留太多,炒花就不会上当了”
祁秉忠点头道:“有曹将军相助,打败炒花应该不是问题,公公放心,莫将不会让您失望的”
“打败炒花容易,难的是如何治理好察哈尔部,但不管怎样,军队不能撒手”
叶珣知道,现在各贵族首领们碍于自己的威慑,肯定会老老实实,但难保将来不出问题,要知道单是在察汗浩特周边,就有不下十余万察哈尔部众,若是一
第三百零八章埋伏
明朝假太监第308章埋伏按照叶珣的计划,未来几年间,将会把察汗浩特建成草原新区,这里将会有草原最大的物资交易榷场,最大的汉文化传播基地,察汗浩特也将成为长城外最大的城池。
有了察汗浩特城的存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长城一线明军的压力。
不管大明朝堂上那些官员们怎么想,身处九边第一线的军民们,是一定会感受到这个好处的。
叶珣不能在察汗浩特久待,安排一番后,就带着手下赶赴大明京城,朱由校的大婚定在十月十八,据说这一天是这一年中最好的日子。
算算日子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叶珣必须启程了。
叶珣对好不好日子的没什么研究,他要参加的不止是一次婚礼,也是一次与朱由校的博弈,至于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原因,估计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相比察汗浩特的热火朝天,内喀尔喀五部却要显得沉寂多了。
同炒花的想法不一样,弘吉喇等四部虽然没有在这次林丹汗之死中获得什么利益,但他们更倾向于察哈尔合作,究其原因就是叶珣在草原的威望实在太高了。
其实威望往往还伴随着实力,辽东军本身实力就够强大,如今叶珣又把察哈尔纳入麾下,这就不是简单的威望高了,草原上谁若再敢对叶珣不敬,估计也就不用在草原立足了。
所以这四部首领打算彻底抛开炒花,这样不但可以结好叶珣,还可以从察汗浩特获取更多他们部族需要的物资。
被昔日的兄弟孤立,还要时刻提防叶珣可能对他实施的阴谋,炒花最近的日子可说是很不好过。
聪明人都有烦恼,因为想法太多。
如果叶珣还在察哈尔,那一切都只能是想法,而他一旦离开,想法就有变成现实的可能了。
炒花很清楚,别看察汗浩特现在忙的热火朝天,其实却也是最虚弱的时候。
祁秉忠立足未稳,还远未达到让整个察哈尔归心的地步,所以炒花决定在这个时候狠狠地在察哈尔身上咬下一块肉来,然后带着部族逃到喀尔喀河以北。
炒花之所以要逃到喀尔喀河以北,是因为那里才是喀尔喀部的大本营,外喀尔喀七部都聚居在那里。
随着大元帝国的没落,喀尔喀部早没了往日的辉煌,不过若是能重新将七部联合起来,仍是一支不小的力量,这也是炒花想去投奔的真正原因。
都是蒙古人,想要在察汗浩特安插眼线,实在是太容易了,所以叶珣的行踪一直都在炒花的掌控中。
炒花深知叶珣诡计多端,即便是叶珣走了,也一直隐忍不发,一直到长城关隘的内线发来消息,说叶珣进关了,炒花才带兵向察汗浩特扑来。
炒花部有五六万人,能上马打仗的精壮也在万人左右,为了能一战成功,炒花将所有六十岁以下的男人都带上了。
草原上弱肉强食的法则从未变过,所以族人对炒花的举动并不感到意外,而且炒花也答应他们了,攻进察汗浩特后,会任由他们抢掠,抢到的东西也都归他们所有。
正是有了这份承诺,炒花的部族军们,都如打了鸡血般,嗷嗷怪叫着扑向察汗浩特。
炒花能买通察哈尔为他提供叶珣的行踪,叶珣自然也能让炒花的手下背叛他,所以炒花的军队这边一动,祁秉忠就收到了消息。
叶珣之前带来的三千铁骑已经一分为三,留给祁秉忠一千五,护送花家姐妹和贵族首领子侄回沈阳的有一千多人马,而叶珣只带着三百余人去的京城。
不是叶珣不想多带人马,而是人马多了,根本连长城都进不去,除非动武。
所以祁秉忠手下的直属人马只有连同他亲兵卫队在内的两千铁骑,
第三百一十一章兴兵
明朝假太监第311章兴兵叶珣很想告诉王象乾,朱由校不需要尊敬,可他还不想跟王象乾撕破脸。
王府的善后自有朱家人去处理,老代王被刺,朱鼐铉要做的事也不少,暂时算是无暇顾及叶珣了。
叶珣跟着王象乾来到他的府上,因为出了特殊状况,军营来了一队士兵守在王象乾府外。
叶珣的手下也不少,因为朱鼐铉的目标是叶珣,如果叶珣死了,这些侍卫的下场也就无需说了。
一灯如豆,闪烁不明地映照在叶珣和王象乾的脸上,衬托着气氛都有些压抑。
“你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
“老大人真的觉得这事是我做的”
“老夫就是知道这事不是你做的,才有此一问”
听了王象乾的问话,叶珣不由沉默下去,是啊!该怎么处理这件事现在恐怕不管他做什么,都与代王之死脱不了干系了。
朱由校此计可谓毒辣至极,能杀了叶珣最好,即便杀不死,也能彻底搞臭他。
叶珣才进关不久,朱由校就弄了这么一条毒计,恐怕这还只是开始,后面说不准还有什么在等着叶珣呢。
阴谋诡计或是明枪暗箭并不能吓住叶珣,但若是任由朱由校一伙这么搞下去,那他叶珣成什么了
好一会之后,叶珣才缓缓道:“老大人,有一句话叫人善被人欺,我本来是奉旨进京主持他大婚的,但现在看来,他招我进京是假,致我于死地才是真,我若一直隐忍下去,他说不定还会干出什么来”
“我知道老大人想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不知老大人想过没有,我若死了,辽东千千万万百姓怎么办您想说别人会比我做的更好是吗呵呵!您能说出一位比我治理辽东更出色的官员,就算我输”
王象乾是个忠直之人,不过却不迂腐,结合他收到的消息,以及他对叶珣各方面的了解,让他看出,这个小太监确实在一心为国,手段可能偏激了些,但辽东自他主政以来,女真鞑子再未踏上过辽东土地半步,辽东百姓生活也日渐好转。
有时候王象乾甚至在想,如果大明多一些像叶珣这样的官员,那大明王朝还何惧区区鞑虏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少年皇帝为什么就容不下他,甚至是屡屡加害呢
这是个不需要答案的问题,王象乾也不会去深究。
见王象乾久久不语,叶珣继续道:“老大人可放心,叶某不会谋逆,不会给其他朱氏子孙祸乱天下百姓的机会,但有些事,我还是会做的”
王象乾想说点什么,却最终还是长长叹息一声,道:“如果你不是太监,老夫绝不会容你走出大同,不管你之前有多大功劳,但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望你能恪守君臣之道,不要做大明的罪人”
话说出来,王象乾自己都觉得没有什么力度,但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他已经退休,就是想为少年皇帝做点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叶珣没有在王象乾家久待,该说的都说了,虽然挺欣赏老王的为人,但两人的想法相差太远,能唠这么长时间,已经很不错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