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tx程志
还没有等陈应想到具体的办法,突然陈劲勇前来禀告道:“白城县主求见!”
让陈应有意外,这一次白城没有穿男装,反而一身华丽的宫装,带着白城县主的仪仗,坐着步撵缓缓而来。
陈应虽然见过白城县主李道贞,而且不止一次,可是李道贞从来没有在陈应面前显露着女装,身材高挑的白城县主李道贞一身碧绿色襦裙,头礴着金灿灿的步摇,薄如蝉翼的轻纱布幔之后,若隐若现的便是那张在阳光下耀得晶莹剔透的美脸,如星子镶嵌的眼眸散发深邃而迷离的神采,陈应顿时便觉得这张脸美艳不可方物,这眸子异常的迷人,有幽幽的清香扑
第二十一章李世民的决定(补一)
第二十一章李世民的决定
尽管,陈应百般小心,可是建筑一座庄园与一座坞堡,绝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仅虞庆发现了陈应不像传闻那样修建一座田庄那么简单,同样,这种事情也传到了李渊的耳朵中。
李渊暗暗惊讶,陈应不满秘书监的职位,他可以理解陈应的心情,但是身为皇帝,李渊绝对不会纵容陈应这种一不爽就撂挑子的行为。
在监门卫暗桩的汇报情报,很快就摆在李渊的案头,李渊匆匆扫了一眼,反而对陈应放心了。
有人或许会奇怪,陈应明明建筑一座坞堡,到了李渊那么里消息却成了“陈应组织上千青壮,在灞河以东,界裕河以西的清林里,修建一条沟渠。预计这条沟渠将长达三十余里,灌溉陈应在清林里的三百倾良田。”
事实上,这也不能怪左监门卫的暗桩失职。此时,陈应在清林里修建陈氏坞堡的消息,仅限于陈应、葛通以及许敬宗渺渺几人知道。
将三分之二的人力和几乎全部家底去挖沟运泥,在左监门卫的暗桩看来,就是陈应倾起家资准备修建一条沟渠。
得知这个消息,李渊原本对陈应的担忧和猜忌,一下子消除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当年秦国修建一条长达三百里的郑国渠,利用十年时间方才完工,这条郑国渠几乎耗尽了秦国当时的国力,虽然投入巨大,可是同样带来的利益也是巨大的,由于郑国渠的完成,关中多了四万余倾(四百万亩良田),仅每年的粮食增产,就多达二三百万石。
陈应此时修建的沟渠虽然长度仅相当于郑国渠的十分之一,可是前期投入的钱粮,绝对不会是陈应一家可以承担的,就算侯莫陈氏倾家之力可以办到,但是这条沟渠要想从中获利,至少需要三五年,等到三五年之后,大唐在关中的地位,将无可替代。
在李渊看来,陈应就是用这种方式在向李渊表达他的无私和忠诚,如果一个心有意的将领或门阀,绝对不会在这种环境下,将宝贵的资源浪费在修建一座沟渠上。
如果陈应有反心,在这个时候应该打着兴建田庄的名号,在清林里修建一座秘密军营,以待时机。
帝王看待事情,有的时候会简单的发指。比如说像陈应,当有钱有粮有兵的陈应是一个威胁,可是一旦陈应没钱没粮,就算想造反,也没有人会跟他从贼。
正巧来到长安后的凌敬,通过裴寂的门路,向李渊表达了窦建德要与李唐联手,准备东西对进,平分中原。
正是凌敬的这个提意,把李渊的主要注意力吸引过去了。李渊本意就想趁着河东大胜的威势,去找王世充的晦气,正在瞌睡有人送枕头,李渊几乎笑出声来。
在这个情况下,秦王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府,也展开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尽管李渊为李世民任命了司马,录事参军的佐官,可是李世民依旧喜欢与秦王府的属官一道商议对策。
李世民直接绕开李渊,任命房玄龄为山东道行军元帅府长史。
任命长孙无忌为山东道行军元帅府记室参军。
任命杜如晦为山东道行军元帅府兵曹参军事。
任命侯君集为山东道行军元帅府左路统军。
任命段志玄为山东道行军元帅府右路统军。
任命李靖为山东道行军元帅府中路统军。
任命雷永吉为山东道行军元帅府亲卫军副总管。
李世民任命的佐官立即就位,在秦王府承乾殿内商议军情,众人商议一番如何出兵,如何筹措粮食,走哪种路线,以什么方式渡河等等。
突然,李世民问道:“陈应的伤好了吗”
长孙无忌听到这话脸色微微一变,长孙无忌虽然拿不出直接证据,可是他的直觉告诉他,柴绍的死
第二十二章火车带来的灵感
造纸,注定只是陈应一厢情愿的想法。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陈应连续问了上百工匠,他们别说造纸,就连听都没有听过。以陈应道听途说得到的一点制造流程,天知道猴年马月才能造出纸来
除非陈应可以从宣纸的工坊里挖来大量的熟手工匠,不过这个想法只是想想而已。在这个时代不比后世,因为现在可以买买人口,像荫户和佃户都是世代相承,这些核心人员,根本挖不动,就算撬墙角,代价也不会小。
更何况,陈应也没有这个时间。、
将自己异想天开的念头抛出脑外,陈应就到工地上巡视一翻。
陈应原本以为,挖一条长度近七十里的沟渠非常容易,可是五百余人上下齐动,大家伙干得也对得起他给的钱粮,可是进度嘛,除了刚刚开始几天,挖出了五百余步长的一道壕沟,可是最近几天,进度越来越慢。
让陈应有所不喜,他还以为这些民夫消极怠工,可是来到挖渠的现场一看,顿时感觉糊涂了。这些民夫工匠根本不用督促,挖土的挥汗如雨,拉土的同样挥汗如雨,可是始终快不起来。想了半天,始终没有想明白。
当陈应静下心来计算一番,这才发现自己做事还是太过眼高手底了。由于这条沟渠不是单纯的方便灌溉,还要承担运输,所以宽度设计是十二丈六尺(约29.61米)深两丈,底部宽六丈六尺(约等于15.51米),整个沟渠的面积就是一百零六平方米,每向前挖一米,就需要挖出一百零六立方米,整个工程下来需要挖出三百七十一万立方米。
在后世,这样的工程只是小儿科,各种机械齐上阵,最多一个多月就可以完成了。可是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工程量简直让人绝望。
哪怕用了五百人挖土,可是每人也要挖出七千四平多立方米,哪怕每天每人不停的挖土,十个立方的工程量已经顶天了。可是运输工作,更加让人绝望,在这个时候,主要的运输方式是鹿车,其实说穿了就是木制独轮车,一车了不起两三百斤……
不是这些民夫工匠不尽力,而是工程量实在是太多,超出了他们的极限。一百辆鹿车不停的运输,在六个时辰里跑出了一百多个来回(此时挖土到卸土的地方极近),按照每车三百斤计算,一天仅仅可以运输三百万斤泥土。泥土的密度是一点二,三百多万斤听上去不少,事实上也就一千多个立方。也就是说,仅仅只是沟渠向前掘进十二米的出土量。
发现这个问题,陈应当既找来葛通,直言不讳的告诉葛通:“这些民夫进度太慢,按照目前的速度,恐怕十年也不能把这条沟渠挖好。现在制约挖渠速度的就是运输泥土的速度,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葛通反而被陈应问住了,他挠挠头,不解的道:“不都是这样拉土吗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陈应心中暗暗唏嘘不已,真是怀念后世,重型载重汽车一车可以拉三五十立方,像如此近的距离,每天十辆自卸式汽车,轻轻松松完成数万立的运输工作。陆路运输最牛的还是火车,以运输煤炭的标准车厢计算,每节车厢装载四十吨,一列敞篷火车可以拉四十列,就是一万六千吨。
“火车”。陈应脑袋中灵光顿时一闪,虽然在这个时代,要造出蒸汽火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陈应却想到早在先秦时代的驰道。秦朝时期建造的驰道,秦朝灭楚的时候,动用了六十万大军,加上随军民夫,每天消耗的物资
第二十三章一车八马十万斤
第二十三章一车八马十万斤
因为不需要运输泥土的耽搁,挖渠的进度更快了一些。毕竟在这个时候的壮劳力,一个人一天挖出十几立方是很正常的事情。
随着驰道铺设一千步,陈应便迫不及待的将制造好的敞篷运输车放在轨道上。
这种敞篷的运输车,并不是秦驰道上来往奔驰两轮马车,而是像攻城车一样,每一边各十二个轮子,共二十四个轮子。
由于弹簧钢的出现,陈应不必担心没有减震。
整个车厢长约六丈二尺,宽约一丈二尺,车帮高四尺二寸五分,正好可以一次性次运输四十方土,这五十多吨。
陈应也不能确定这五十多吨重的十二轮车,到底需要多少匹马才能拉动,他决定先用两匹马试试,结果很显然两匹马根本拉不动这么重的车箱。
陈应道:“再加六匹!”
扈从马上牵出六匹战马,联同原来的两匹,一共马匹战马加上驼具。
在准备的时候,陈应也在心里默默念叨着:“上天保佑……”
一匹马能拉动多重的车辆,陈应只得好像在一个网络论坛里看出,好像记得一匹马在软泥路上可以拉动五吨货,碎石路上是两吨,铁路上是八吨,如果是拉没有动力的平底船可以拉动三十至五十吨。
五十多吨货,陈应用八匹马去拉事实上已经是极限了。如果再拉不动,就不能制造这么大的敞篷车,只有减少敞篷车的长度,减少装载量。
随着马鞭在空中炸响,也把陈应从冥想状态中拉回现实。陈应紧张的看着敞篷车的车轮。八匹骏马整齐用力。装载着五十二吨泥土的二十四轮敞篷车厢的车轮,缓缓向前挪动了。
一分,
一寸,
一尺,
一丈。
“动了,动了!”
陈应兴奋的大叫。
葛通也没有想到八匹马居然可以拉动这么重的泥土,如果换成粮食,这一敞篷车就可以装载将近十万斤,十万斤就是一千石,如果是用普通马车,需要将**十辆马车,**十匹马。
许敬宗也膛目结舌的道:“太不可思议了,这太不可思议了!”
陈应一脸欣喜的道:“快,快,速度再快点,全力跑,看看跑完这一千步需要多少时间!”
八匹骏马三十二个马蹄快速飞奔,敞篷车在轨道上也越来越快。
陈应兴奋的像一个孩子,手舞足蹈一样大叫起来:“成了!”
看看多少时间。
古代没有钟表,计算时间的方式一般都是用香或沙漏。时间计算肯定不准确。一名看管着香的随从,拿熄灭的香递到陈应手中,陈应打量着香,发现仅仅燃烧了三分不到。一柱香是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这一柱香上面又划了十个刻钟,两个刻度就是相当于一百五十秒。
一百五十秒,加上启动时间比较吃力,纵合计算,这样以来,在驰道上载重马车可以以每小时二十四公里的速度前进。
对于这个结果,陈应是非常满意的。如果加装更加先进的轴承和更为有效的润滑油,减少摩擦力,速度会更快。
陈应蹲下来,打量着轨道内的凹槽,眉头皱起。
看着陈应想得还是太简单了,虽然八匹马可以拉动这么重的敞篷车,可是木质的轨道却有点磨损严重……
就在陈应起身的瞬间,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和一脸铁青的长孙无忌。
事实上,早在陈应准备试验的时候。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带着侯君集和段志玄就来到了上林里。负责保护陈应的陈劲勇发现了李世民一行人,本想向陈应通报,可是李世民不让惊动陈应,陈劲勇眼中只有陈应一人,不卖李世民的帐。
侯君集与段志玄二人一拥而上,陈劲勇以一敌二不落
第二十四章家族传承
第二十四章家族传承
就连满腹怨言的长孙无忌也震撼异常,按照大军出行补给标准,十万斤粮食就是一千石,按照将士每人日三升,足够三万余大军一天之用,也就是说三万余大军的补给一辆这种车就可以搞定了。
“一个驭手,八匹马,沿途消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李世民暗暗想道:“如果从长安铺设这么一道驰道,打造这种敞篷车,岂不是在几乎不耗费民力的情况下,完成补给任务”
李世民的脸上虽然古波不惊,可是他的眼睛却越来越亮。
侯君集和段志玄甚至爬上那辆早已停下来的敞篷车,看着上面装着泥土,侯君集似乎是不相信这辆车上装的都是泥土,还用一根长矛,到处乱捅,最终侯君集让李世民使一个眼色,李世民这个时候才真正相信,陈应所言一车八马可拉载十万斤的话。
李世民目光热切的望着这一条长达千步的驰道,微微一笑,问道:“修建这么一条路耗费几何费时几何”
陈应想了想道:“两百民夫铺路,一百五十名木匠伐木,五十名木匠造车,五百人挖土,费时五天。”
“那也不算多!”李世民想了想,上前拍拍陈应的肩膀:“陈大将军又立下一个大功!”
陈应惊讶的道:“秦王殿下不会真想修驰道吧,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李世民道:“从长安到潼关有三百多里,若修建这样一条驰道,需要多少人,需要多久”
陈应其实也可以猜测得到,李世民就是一个只要认定了一件事,就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他才不会管会遇到多少困难。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让他轻易改变初衷。
武德九年突厥颉利可汗趁着李世民立国不稳,率领二十万骑兵沿着灵州,杀入长安,此役李世民视为奇耻大侮,可是当李世民缓过一口气,马上就展开报复。当时李唐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这次主动出击,劝李世民韬光养晦,以图后计,他还是力排众议,坚持已见。
特别是在三征高句丽的事情上,李世民的固执表现得更加突出,李世民提出要攻打高句丽,当时群臣反对,李世民认为:“高句丽攻打新罗,表面上是不给我面子,实际上,高句丽欲控制整个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如果得逞,一定会向我们发起挑战,到时,局面更加不好控制。在我统治的范围内,绝不允许有这样的势力出现。”
于是,李世民不顾褚遂良等人的反对,于公元645年御驾亲征高句丽。李世民不惜御驾亲征。虽未获得重大胜利,也未动摇高句丽的根基,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高句丽王朝的迅速强盛,也加速了高句丽王朝的没落。在征讨过程中,李世民没有采取血腥的屠杀、灭亡政策,仍是用恩威并重的方式,并巩固已得势力,为下一步彻底击溃高句丽奠定了基础。
想到这里,陈应道:“可是,费用实在是太大了……”
“孤王不是民部尚书,只是山东道行军元帅!”李世民不以为然的道:“只是消耗多少,如何修建,那是工部与民部的事情……”
李世民围着这条长达一千米的驰道走了一圈,心满意足的跨上战马。
看着李世民欲离开,陈应道:“殿下不留下来用饭”
“不了,饭可以以后再吃!”李世民望着陈应道:“可是这事却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