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伴我秦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九层之台2


第一百零八章 鸡肋
    中军帐外,赵伍与王贲拱手道别。

    王贲招揽道:“先生文武之才,何必囿于家国之见大秦如日中天,大王求贤若渴,一统大业正需要这样的少年英才。”

    赵伍不接这话,只致歉道:“先前多有得罪,将军海涵。”

    王贲道:“先前只以为典庆天下无双,没想到先生少年英杰,武勇胆气不输典庆。”忽然又想起一件事,问道:“之前攻打大梁,攻打北城几近功成,却数次被一少年带人顶下来,莫非也是先生”

    赵伍拱手道:“匹夫之勇,不足为先生道。”

    王贲叹道:“贲见事何其迟钝。要是早想到此事,断然不会让先生近我十步。”

    赵伍道:“将军若要报胁迫之辱,待我回去复命,敲定此事,可以再来。”

    王贲笑道:“这却不必了,先生神勇至此,我是必定要退避三舍的。只是王家世代将门,马革裹尸也是寻常事,但家中”

    赵伍忙道:“先前不过一时激愤,一逞口舌之快,真如此行事,就是子孙不孝,辱及先人。”

    王贲点头道:“如此甚好。”

    赵伍拱手告辞,转身直出辕门。王离瞧着王贲的背影,上前低声道:“大将军为人所胁,恐有伤军心士气,是否遣大军杀之。”

    王贲摇了摇头,“如此做法,徒为天下笑柄,于军心士气毫无助益。而且,我是真心敬佩这位少年豪杰。开始见他斧刃悬顶而不惧,以言语说动我放人,还真当他是甘罗一样的天才少年,谁料想后来竟为他所制,真有曹沫劫持齐桓公的胆气。”

    王离很不服气:“我瞧此人不过是乡间游侠之流,但不惧死,如何比得上甘罗之智,曹沫之勇”

    “甘罗是为己扬名,为国取利,这位先生却是为民请命,舍己忘生,如此不是强过了甘罗吗曹沫持匕首劫持齐桓公,能够要回战败失去的土地,是因为齐桓公怕死,事后又在乎霸主的名声,所以才将夺取的土地还给鲁国。今天赵伍赤手空拳就劫持了一个军中宿将,你觉得为父是怕死的人吗还是会被人胁迫做事”

    王离不知道该如何作答,王贲叹了一口气:“他是真正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说完居然有萧索之色,“儿子,破城灭国,屠戮百万,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如果另有破城良法,我是决计不会用这种手段的。今日既然他请命,索性给彼此一个台阶下,他也得偿所愿,我也心安。”

    王离嘴上应是,心中却是暗叹,父亲是老了吗秦国要一统天下,将来还不知有多少大仗要打,破城何止千百,打一个大梁城,父亲就于心不忍。咱们做将领的,都是大王的手中剑,若是其中一把钝了,还不是轻易被被换掉,哪能再有用武的地方

    王离想着祖父自从灭赵之后,就一直有意告老归乡,父亲如今又这般模样。这扫平六国的大业才刚刚开始一半,咱们王家就要彻底出局了咱们王家跟蒙家同为大秦帝国的兵家豪族,现在看来,是到了我们年轻一辈见个高低了。

    想到这里,王离突然觉得自己重任在肩呐,不仅肩负着王家的未来,甚至还担负着秦国的未来。于是抖擞精神,好像已经是国之栋梁了。

    王贲倒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已经做好接班人的思想准备了,既然已经感叹过了,事儿该干还是得干,吩咐儿子道:“明日放人的事儿,交给你接洽。”

    王离应了一声是。

    。。。

    赵伍离开了秦军大营,还是原路返回,到了城墙根下,还是原样返回去。等再登上城墙,不由得小小得吃了一惊,好家伙,走得时候才三两个呢,回来就差不多都到齐了。连受伤的梅三娘和典庆、典韦都在了。赵伍环视了一遍,迟疑着问道:“你们是怕我不回来吗”

    魏其道:“他们是怕你回不来。”

    赵伍瞪大了眼睛:“王贲有那么可怕吗我跟他谈得还是很愉快的嘛。”

    这时候典韦从人群中挤进来,大叫道:“伍哥你的手怎么啦”

    赵伍举起肿得跟猪蹄一般的右手,“没什么中途



第一百零九章 不挑食
    众人都拿眼看着赵伍,显然还是要看他的主意。

    赵伍起来度了两圈,抬起头道:“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咱们现在不是挑食的时候,就算是饵料也好,能救人的就是好东西。王贲敢开,我就敢放。至于说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我觉得不好带还是可以带的,散了的人心也能收拾起来,不能因噎废食。如果能把城里的老弱病残转移出去一批,咱们守城的压力会小很多。所以这个便宜还是可以占的。”

    魏其点头道:“既然赵侠愿意放,那该怎么放,总得拿出个章程吧。”

    下面有人道:“可惜城门堵死了,要移开土木巨石,可要费不少功夫啊。”

    魏其断然道:“不行,城门不能开!要是放人的时候,王贲派铁骑突城,老百姓堵在那里,急切间关不上城门,防守多有不利。”

    赵伍道:“我倒有个法子,可以在城墙外挂个撑杆,在用铁索挂上小船,这样一船能装二十人,沿着城墙可以建二十五座,如此一次就能放五百人下去。”

    吴木匠道:“我看可以,玉泉山上有最结实的铁木,建横梁不在话下,而且五千人,不过十次就放下去了,压力很小。”

    赵伍摆手道:“不!要用最好的木料,船工组挑最好的单舟,十次哪里足够,至少能经得住上百次用。”

    “赵侠的意思是”

    赵伍指了指自己的右手道:“你看我这样子,费了这么大的劲儿,王贲还真以为五千人就把我打发了我不弄他五万人出去,都对不起这一趟功夫。”

    白庸不无忧虑地道:“五千到五万,这可是翻了整整十倍。你要是稍微多了一点儿,王贲可能还不会计较,要真是这么多,那就是人山人海了。王贲能答应吗”

    赵伍道:“他不答应也得答应,要不当初干脆就别允我那五千人。这年头就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再说了,要是五万人他不答应,减个半也是两万五啊,白得的玩意儿怎么能不要。”

    众人都哈哈大笑,白庸道:“如此倒也不吃亏,只是大梁城五十万人,该放什么人出去呢”

    赵伍道:“敬老爱幼是美德,而且真到了大水围城的那一刻,最难捱的也是他们。先把今年生孩子的人家挑出来,然后再挑去年生的孩子,以此类推,家中老人不在的,挑孤寡老人配齐,一定要完整的四世同堂。这样按孩子的人头论,挑出五千人来。”

    白庸道:“赵侠想在孩子的头上做文章”

    赵伍叹了口气道:“是啊,说王贲的时候用的就是白起放赵国少年士卒归国的故事,那些刚出生的孩子,连奶都没断呢,不得把父母都带上父母都带上了,爷爷奶奶不得带上总之就是个借口,还得看人家认不认。”

    赵伍想了想,又道:“在城建过程中有大功的,可以不受此限制,带家人离开,这也是严明赏罚的举措。”

    这却是给现场众人的权利了,不光是他们,百工中也有出了大力的,不可能累死累活的没有生路,偷懒的仗着儿女年纪轻巧出了城。

    众人都彼此瞧了瞧,没有说什么话。赵伍接着道:“好了,那就叫军中校尉负责遴选事宜,船工组去挑船,木工组去建梁,最短时间内把舟船建好。虽然和王贲约定的是明天,但我想越早越好,迟则生变。典庆师兄带人维持秩序,检验登船人员资格。”

    众人都领命去了,赵



第一百一十章 人间百态
    “听说这五千人是看家里的孩子分的,说是要真淹了城,年纪小的不容易活。”

    “赵侠这么分倒也没错。”

    “什么没错!咱家的孩子都四岁了,身体也一直不好,他不出去不是也得死都是孩子,生得晚就命就好了这才是不公平!”

    “时也命也,我能有什么办法”

    “你怎么这么没本事啊连自己儿子的命都保不住!”

    黑暗中只传来男人一声重重的叹气声。

    魏王宫中,一处偏殿,宫外的消息传到这里,也激起了那些昏昏欲睡的人心。

    “老爷,原来还有名额的说法。”

    “可是咱家的孩子都十四五了。”

    “你傻啊,有什么事儿不是钱能解决的不行还有他没见过的奇珍异宝呢。”

    “夫人,可是听说那个赵侠是个江湖中人,宝贝给他恐怕都识不得,而且这么晚了,听说明天就放人了,咱们也没门路啊。”

    “嗯买不了赵侠,买几个屁民总可以吧,我门下原来有一家穷的叮当响的,在我手下过活,这家人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孩子都生了五六个了,我瞧要照赵侠那么算,一定有他们一家。这家却是个贪钱的,咱们不如把这个名额买过来,花的钱不是更少”

    “夫人,还是你的办法好啊!”

    大梁围城日久,水泄不通,如今骤得通道,几乎举城都在讨论这个问题。绝境之下,每个人对生的渴望都是无穷的,何况还有自己的家人孩子。此事激起的风波之大,已经大大超出了赵伍等人当初的想象。

    这一夜,很多人彻夜未眠。

    第二日天刚亮,玉泉山上,城中屋外,都有军卒挨家挨户的找人,发给特制的竹片,上面写上了这一户的人口,孩子的岁数,还有唯一的编号。

    军卒只道:“带着家人,到城南去吧,竹片上的数字认得吗”

    这家户主目不识丁,八岁的儿子却看着竹片道:“认得,这是‘赵数’的78。”

    那军卒笑道:“既然你儿子认得,就抓紧时间过去。算你们家好运,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儿了。”

    这户人家忙不迭地谢了,那军卒道:“就这样吧,家中东西不要多带,带多了也没用。”

    赵伍来到南城墙上的时候,下面的校场是人山人海一片,吵嚷得不行,反倒是正事耽误了下来,赵伍瞧着下面问道:“什么情况”

    现场总负责的是魏闵,答道:“先来了一批有竹牌的,后来没竹牌的都上来了,把校场围得水泄不通,开始只是要一个说法。后来被人揪出来了一家倒卖竹牌的,当场就动起手了,幸亏典庆带人赶到,震慑住了他们。只是这么一来,两拨人搅在一起了,有竹片的不敢出来,没竹片的抓了人现行,觉得其中有猫腻,气势更胜了。”

    闹到现在,咱们连五百个人都没能放出去。”

    典庆一直寡言,此刻也道:“这样下去不行,咱们也不能真动手,得想个办法。”

    赵伍看着下面道:“他们要说法,现在看来也只能我给了。”回头下令道:“擂鼓,把我的大旗升起来!”伴着轰轰隆隆的鼓声,一杆‘赵’字大旗升了起来,民众的眼光都渐渐汇聚到赵伍身上来了。

    赵伍回头看了看这杆大旗,不由得啧啧称叹,人家制旗的手艺就是好,名字也好,要是下面不是拖家带口的百姓,而是整齐的十万雄师就更好了。老子带着他们出去把王贲干死,不也就没这么多事儿了只可惜,这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了,因为就算给他十万大军,还是不够王贲干的。

    赵伍等鼓响了三停,一挥手,鼓声停止,天地具静,只有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下面总算是静下来了。

    为了能让大伙儿听清楚,赵伍潜运内力,用出了道家的声传百里,“我知道大梁城的父老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不过是求一条生路而已。”

    底下有人叫道:“是啊,求赵侠给我们一条生路吧!”“凭什么我们不能出城!”下面又是吵嚷一片。

    赵伍一声大喝:“都听我说!”下面为之一静。赵伍语气平缓了些:“第一,你们的生路不是我断的,是秦军要攻陷大梁,灭亡你们的国家。我原本是一个赵国人,现在没有国家了,你们看我年纪多大,能决定一城的生死吗你们到了如今的地步,是谁的杰作,你们不知道吗到底谁是你们的敌人,谁是你们的朋友,你们拎得清吗第二,生路不是别人给的。在这过去的十天里,我们齐心协力,由死而生,这条生路是别人给的吗不,是我们用双手挖出来的!现在我们要活得更好,所以我出城去见灭国的仇敌,他们答应放五千人出去。这不是他们的仁慈所致,



第一百一十一章 软磨硬泡
    耽搁了这么久,吊船终于开始工作了,到了这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做人一上百,形形色色,人一上万,无边无沿。四处队口渐渐排起了看不见的长龙,二十五艘吊船实在太少,五千人尚可,人数翻了十倍,工作量大了十倍不止,幸好昨天几个工首在一起一合计,觉得船数不够,加倍了吊船,即使如此,运力还是捉襟见肘,照这个速度下去,恐怕得到天黑。

    赵伍瞧着城墙上挤挤嚷嚷,妈的,现在越看越像一部电影,老子就是那个悲催的船长。赵伍回头对魏闵道:“虽然时间紧张,但也要注意安全,每次过后都要派人检查。”

    魏闵点头道:“这个我知道。”又瞧了瞧四周,走上前低声道:“大王昨天晚上派人来找我了,说是要安排几名特使出去,向各国求援。我觉得倒是一个好主意。”

    赵伍直接打断道:“这是什么好主意”

    “大梁孤城难守,没有他国的救援,终究是要亡的。”

    赵伍纠正他道:“看来你根本就没有那个觉悟,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幻想。三晋历来一体,能救魏国的,其实只有赵韩两国,这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赵韩被灭的时候,魏国没有出手,现在轮到了魏国,还有谁会帮它呢王贲去年才痛打了楚国,齐国已经几十年没有战事了,剩下的燕国师老兵疲,又离得那么远,魏王能找谁求救”

    魏闵不甘道:“那”

    赵伍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派出人去,事有不成,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但现在不是单纯的遣使,而是混在难民的队伍里,某种意义上相当于间谍。这五万人王贲答应不答应还在两可,要是叫他搜检出来,那可就万事皆休了。”

    魏闵迟疑道:“不会吧五万多人呢,王贲能这么有耐心”

    “怎么不会王贲为什么网开一面,那是因为这些百姓拖家带口的,对他的灭国大计没有威胁。可是遣使求援就不同了,哪怕有万一的可能,都会让他功败垂成,你说他能答应吗”

    魏闵不说话了,这个男人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走向灭亡。

    话已至此,赵伍也不想多说,自去墙角拿了绳子,绑在垛口上,紧了紧,把剩下的扔出了墙外。赵伍牵着绳子上了垛口,回过头来对魏闵道:“相信我,这么做是有原因的。”说罢绳缒而下,可比昨天快得多了。

    赵伍下了城,也实在没能力在左右魏闵的决定,他倒不是吝惜名额,而是真心觉得此事不靠谱,整不好要出大乱子。

    赵伍过了护城河,一路前行,不去秦军大营,自往一处人多的地方去了。他在城墙上看得真切,秦军用鹿角壕沟,重兵把大梁城围住了,此时就在那里开了一个口子,这是唯一的阀门,此时却紧紧闭着,先下来的百姓拖家带口的都挤在这里,却没一个能出去。

    赵伍后到,只能在后面嚷道:“让我先过去!”前面有挤得急的,头也不回就道:“你算老几,凭什么你先”边上有人认得的,才责骂道:“这是赵侠,你说算老几他不过去,咱们能过得去吗”前面的人听说是赵侠,急忙让出一条道来,赵伍才能一口气来到关前。
1...2021222324...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