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秦霸世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独爱红塔山

    心中念头闪烁,子婴沉思了良久,道:“如今关中临近秋收,北地三郡三丁抽一,陇西则是两丁抽一。”

    “咸阳大地不能动,巴蜀之民不可轻出,北地三郡自己陇西等地,必须要筹集二十多万民夫。”

    “在三个月内前往河东郡、同时迁移河东郡民众入关中。必须要进行老秦人与新国人的置换,如今之时还是老秦人靠谱一点。”

    “就以咸阳令李必为河东郡守,北地郡守骆甲为郡尉……”

    ……

    大秦帝国走到今日这一步,全是秦帝胡亥以及大秦帝国朝野上下,用老秦人的鲜血、泪水、仇恨、耻辱,一步一步踏出来的。

    如今,这个西楚这个宿敌一朝大败,还死了一个大将龙且。一时间,压在大秦帝国头上的大山骤然没有了重量。

    正因为如此,大秦帝国朝野上自是大喜过望。

    &nbs




第232章 尉缭的连续布局(第三更)
    帝都咸阳之中,每个商家店铺前都是人头攒动,每个酒肆饭馆中都是高谈阔论,整个咸阳国人百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狂欢之中。

    夜幕下的咸阳,也在灯火阑珊摆起了夜市,推出了社火,连奉命劳作的民夫们也聚酒畅饮,不亦乐乎。

    这是老秦人最近数年之内,最扬眉吐气的时刻,朴实勤劳的老秦人自然想要欢喜一场。

    最近两天里,帝都咸阳一下子变的繁华起来,人声鼎沸,相比于往常多了一丝人气,变得舒服多了。

    这便是一场酣畅淋漓大战,带来的变化,没有人可以忽视。

    ……

    “丞相,府外有三老请命——”丞相府文吏匆匆而来,向子婴将门外的情况说了一遍。

    “三老请命”

    伏在长案上的子婴猛然起身,看了一眼文吏,一摆手,道:“王歇,知道是怎么回事么”

    “禀丞相,属下并未多问。”说到这里,王歇话锋一转,道:“不过属下以为,三老所来,必为陛下大胜一事。”

    “嗯。”

    微微颔首,子婴清楚这是最有可能的解释。沉吟了片刻,道:“将三老请进来,老夫见一见!”

    “是!”点头答应一声,王歇大步离开了。

    “老朽,见过丞相大人!”三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走进大厅,对着子婴行了一礼。

    子婴对着三老还了一礼:“不知三老到来,所为何事”

    三老彼此对视一眼,中间的老者从袖间取出一卷竹简递给子婴,道:“丞相,陛下大胜龙且,一洗大秦帝国颓废之风。”

    “于情于理,当举行“大酺”,以慰国人庆贺之心。”

    “举行大酺”

    呢喃了一句,子婴沉吟了片刻,将竹简之上的字迹一一看了个遍。这份竹简之上,有七十岁老人三百余人上书丞相府府,请求举行“大酺”,以慰国人庆贺之心。

    “好!”点了点头,子婴:“陛下大胜,可喜可贺,老夫答应了——!”

    子婴清楚,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他答不答应的问题了。国人热情似火,他纵然不推波助澜一下,也不能拖后腿。

    这件事,必须答应。

    因为举行举行大酺,能够更好的让老秦人的情绪调动起来,恢复大秦帝国之中的活跃与一往无前。

    “告辞——”

    目的达成,三老也没有太过于逗留,纷纷向子婴提出了告辞。对于此,子婴也没有挽留。

    他清楚所谓的大酺,就是或国库或民户出钱,举国饮宴欢庆。

    这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国家最大规模的盛事庆典,很少有国家能够举行。如今大秦帝国支离破碎,本不应该如此。

    只是大秦帝国的军心民心都有些压抑,这一次秦帝胡亥东出顺利,遇上如此令国人快慰的大好事,人们自然想到了要大大地庆贺一番。

    心中念头闪烁,子婴沉吟了片刻,道:“典客,你觉得应该大酺么”

    “此事,无可无不可。”顿弱笑道:“陛下大胜,龙且战死,半个河东郡落入大秦之手,不论是从那一个方面,都应该大酺。”

    “不可之处在于大秦帝国如今偏安一隅,实力低微……”

    “何谓无可无不可明是不可。仗虽然是陛下打胜的,但大秦帝国当下的处境,诸位都不知道么”

    尉缭的脸色语气都很严厉:“高兴可以,如此一个轻微的胜利举国大酺老秦人要惕厉自省,否则必吃大亏。”

    尉缭说的没有错,大酺虽能够提升国人军



第233章李必请求灭国。(第一更)
    关中八郡举行大酺,一片欢呼雀跃。老秦人消失已久的热情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他们的身体里。

    因为关中大地之上,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家家老少纷纷走出家门,在大街上溜达。

    社火不断,一时间,老秦人士气高涨。

    古老的淳朴善良,往昔的荣耀铁血,仿佛都在这一刻回归。老秦人欢天喜地的大酺,一直持续了七天。

    七天后,咸阳以及各大城都张挂出一纸丞相训诫令,赫然大书:

    “丞相训诫国人:民气为国之根本。民气正则国强盛,民气颓则国黯弱。今山东之地未复,我国人当思之!”

    此令在一夜之间,张挂在大秦帝国八郡之中,国人观之如潮。一经识文断字者念诵,立时人人低头鸦雀无声,顷刻间便散去了。

    老秦人的铁血仿佛融进了骨子里,训令一到,短短半日之间,大秦八郡就恢复了忙碌紧张的劳作,再也没有大喜大乐的聚酒欢宴了。

    ……

    随后传出一道消息,首先提出大酺的三四百老人,因为羞愧难当自杀了。一时间,整个大秦帝国沉默了。

    也正因为如此,老秦人想要收复山东故土,扫平天下的决心,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整个大秦帝国朝野上下,都憋着一口气。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秦人心头真正的产生了向秦帝胡亥靠拢的决心。

    这种久违的荣耀,这种难凉的热血,都让老秦人血脉之中为之沸腾。

    老秦人艰苦卓绝,从陇西大地走出,步步血泪的历史,仿佛一下子衍生,让老秦人一时间感同身受。

    只有大秦帝国统一天下,老秦人才能挺直胸膛的活人。一股惊人的向心力,在大秦帝国八郡故土逐渐生成。

    一旦达到炙热的地步,必将会碾压中原各国,就像是始皇帝当年一统六国一样,一声令下,万民赴死。

    ……

    安邑。

    自从大胜龙且以来,秦帝胡亥一直待在安邑,没有立即率军返回函谷关,进入咸阳城。

    因为他清楚,有尉缭与子婴在,关中暂时没有太大的问题。

    “陛下,通武候传来军报:我军与赵军在上郡大战三次。两胜一平,歼灭赵军三万余,我军伤亡万余。”

    “如今赵军退入云中郡,通武候询问是否追击赵军,一举击破云中郡”

    瞥了一眼韩谈,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韩谈,以你之见,朕应该如何回复上将军”

    闻言,韩谈沉思了片刻,对着胡亥深深一躬:“禀陛下,通武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如今大破赵军,却是出兵云中的大好时机。”

    “呼……”

    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胡亥沉默了。他承认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是一场战争的胜利,并非简单的大军争锋。

    大秦帝国一年半的积累,在这一场战争中消耗殆尽。胡亥明白战绩稍纵即逝的道理,只是他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特别是西楚霸王项羽北伐已经结束了,大秦帝国必将会首当其冲。正因为如此,秦帝胡亥不得不提前做准备。

    心中念头翻滚,胡亥幽幽一叹:“大秦帝国无力继续东出,上将军用兵如神,就算是打下来大秦也无力守护。”

    “况且龙且战死河东郡,五万楚军全军覆没。项羽伐齐之后,必然会率军进逼大秦帝国。”

    “相比于代王陈余,赵王歇,西楚霸王项羽才是我大秦帝国最大的威胁。”

    胡亥一直分得清主次,他清楚大秦帝国的主



第234章 陛下,臣家在陇西!(第二更)
    三川郡与河东郡,对于大秦帝国一样重用。是函谷关天险的门户之地,绝不能落入他人手中。

    因为三川郡不仅有敖仓,更是大河与渭水交汇之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大秦帝国更是如此。

    这一点不仅李必清楚,秦帝胡亥同样一清二楚。

    只是胡亥更清楚一点,那便是秦军东出必须要停下来。因为他杀了项羽的手足兄弟龙且,以项羽的性格一定会报仇。

    “况且龙且死在朕的手中,五万楚军全军覆没,西楚霸王项羽设置的第一道防线面临着崩溃。”

    “于公于私,项羽都不会坐视不理。等到项羽在齐国的事情终结,一定会率军西进。”

    说到这里,胡亥幽幽一叹,道:“何东半郡之地,朕打了两仗,更是一手策划了西魏换王。”

    “但是真正对山东诸国有威胁的不是我大秦帝国多占了半郡之地,而是秦军东出,意味着锁秦于关中失去了作用。”

    “不与天下霸主,西楚霸王项羽争雄一二,大秦帝国东出一事,只不过是进行了一半罢了!”

    秦帝胡亥从一开始就清楚,他与项羽还有一战。要不然,大秦帝国东出一事,就等于梦幻泡影。

    正因为如此,胡亥每一次布局,每一次出手,都将项羽皆为第一敌人。当初大秦帝国尚未东出之际,他就以西楚为第一假想敌。

    思谋了许久,想出了足以应对的对策,他方才决定秦军东出。

    李必明白胡亥的担心所在,论雪耻之心,这位比自己小六岁的皇帝恐怕比谁都急切。

    论军旅战阵,他为将连战连胜,勇武过人,与西楚大军拼杀的愿望比谁都强烈。

    只是胡亥身为大秦帝国二世皇帝,却能够在复仇火焰的燃烧中冷静地等待,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秦帝胡亥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向老秦人证明了他有资格执掌大秦帝国,有资格成为大秦帝国二世皇帝。

    李必随对胡亥有些敬畏之心,但是就事情本身而言,他却觉得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此刻正是南下灭河南国之时。

    秦帝胡亥反倒由于长期沉浸于国耻思绪,关心则乱,以至于过分谨慎。

    一想到这里,李必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沉默下去。他必须要说出自己的周密思虑,不然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就会错过。

    一想到这里,李必决定对秦帝胡亥劝说。他相信这个时候的秦二世胡亥,有着绝对的判断力。

    “陛下,以目下情势,臣以为河南国有三弱,大秦有三强,可出河东一战彻底收复三川郡。”

    见到李必如此自信,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凝重,沉声,道:“河南国有那三弱,大秦又有那三强”

    闻言,李必对着胡亥深深一躬,道:“其一,河南国朝野沮丧颓废,丧失斗志。河南国立国太迟没有坚固的根基,如此之国可胜不可败。”

    “砥柱一败后,不思自省,申阳国小民弱,绝无死战之念,这样的国家灭起来并不难,甚至于可以说是翻手可定。”

    “经过这一败,河南国精兵尽失,大将阵亡,河南国刚刚聚集的国势骤然溃散,举国又陷于低迷,短期内绝不能恢复。”

    “相比之下,大秦帝国虽偏安一隅,但经过砥柱一战,军心民心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此时正是士气高昂,举国上下立志雪耻复仇。”

    “大军更是求战心切,民气斗志大大强于河南国。”

    &



第235章 朕不缺耕种的国人百姓,但缺守卫大秦,率军东出的大将(第一更)
    “陛下,臣家在陇西!”

    ……

    短短的一句话,只有不到七个字。然而这七个字,却像一道雷霆一般,在胡亥的心头炸裂。

    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在始皇一朝之时,有一个意气奋发的年轻武将,那个敢言二十万大军灭楚的虎将。

    当年的李信是何等的意气奋发,与通武候王贲,蒙恬等人同为大秦帝国青壮派,一时间,风头无量。

    而且始皇帝对于李信,极为偏爱。可以说是,李信之才不下于王贲,蒙恬。

    只是自从伐楚兵败之后,李信便失去了踪迹。但是胡亥却清楚,李信的族人一直生活在陇西一带。

    一想到这里,李必的才华横溢,也就有了解释之处。

    一念至此,胡亥沉声,道:“不知李信将军是李郡守的什么人”

    闻言,李必对着胡亥深深一躬:“禀陛下,乃臣家父!”

    “哈哈……”

    大笑一声,秦帝胡亥拍了拍李必的肩头,欣喜,道:“怪不得李郡守如此才华,原来是家学渊源。”

    “敢问李郡守,家父如今何处”胡亥心头有自己的想法,大秦帝国实在太缺乏人才了,李信是一个大才。

    胡亥了解李信,也仅仅比通武候王贲年长一岁罢了。有李信出山,他更容易放心大秦帝国的安危。

    在大秦帝国东出长策中,胡亥在心中有一定的计较。因为他需要刷威望,东出统帅必须要由他来担任。

    至少短时间内,他皇位稳定之前,必须要他亲自率军东出。
1...8485868788...1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