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文道祖师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狠拽的吻

    “我此番离唐,亦有此念:由此脱出国别之限,使文道真正广为流传。”

    一旁,欧丝东云虽然先前隐约知道些殷明的意思,但听他如此说起,还是不由得吃了一惊。

    尚门石肃然起敬,道:“先生此言,见地独到,一针见血。”

    “先生说的有理,是我看的浅了一层。”

    “不知先生欲往何方,可有需要帮助之处”

    殷明道:“我欲去元南平原。”

    元南平原,指的是天元历之前,老天国北方的平原之地。

    即上古皇城——天元城所在的平原。

    因处在元连山脉以南,古以“元南”称之。

    闻听殷明要去此处,尚门石和欧丝东云皆是大吃一惊。

    欧丝东云忍不住道:“你竟然是要去元南!”

    “你应该知道的,那地方根本不能住人的!”

    尚门石也沉声道:“殷先生,元南荒芜,更有妖魔出没,的确不是善地。”

    殷明笑道:“尚门相不必担心,个中情形,我有所了解。”

    尚门石看殷明不怎么在乎,眉头不由得皱起。

    尚门石道:“我看先生不是莽撞之人,但此念真的不太恰当。”

    “元南的险恶,比人们想象中的尤甚,绝无法成为文宗根基之地。”

    殷明笑着接过话,道:“且不说此事,眼下倒有桩事,要请尚门相帮忙。”

    “我欲在天京城讲经传道,不知能否烦请阁下帮忙安排”

    尚门石道:“我也是个文人,这自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不过,天国有部分文人,秉性有些骄傲,或有不敬之处,还请多多担待。”

    殷明点点头,这一点他也想到了。

    天国传承自上古皇朝,在八国中算是文化发达、礼法健全的一国。

    加之当今皇帝仁厚,不怎么轻贱文人,所以天国文人,腰板是比较硬的。

    与他国文人相比,天国文人对文道的态度,应该是最矜持的。

    不过,这也是相对而言的。

    像是殷明的弟子中,也多有天国之人。

    尚门石道:“先生要公开传道,普通文人倒也好说。”

    “唯有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平衡城中三家学派……”

    当下,尚门石与殷明说起天国的文化发展,以及文人的现状。

    殷明闻言,颇为惊异。

    原来,天京城中,竟然有三家不同的学派。




第四百三十五章 太子詹事 (第六更)
    ?魏春林行礼道:“殿下,您找我”

    元藏道:“魏大人,请坐。”

    魏春林谢恩起身,坐在一旁。

    他的动作迅捷而准确,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腰腹挺直,似乎随时准备起身行礼。

    他的表情也很严肃,带着做事一丝不苟的气质。

    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正因为如此,他才颇得太子器重。

    元藏对魏春林很满意。

    虽然此人是一个废物文人,却也是元藏的重要幕僚,提出过很多重要意见。

    最重要的是,此人懂礼法,知进退。

    魏春林从来不会像武者一般,自恃武力,露出对太子不敬的举止。

    元藏道:“魏大人,你可知道,殷明到了天京城”

    魏春林道:“殿下说的,是那位文宗领袖吧”

    元藏点点头,道:“今日早间,我去招揽他,被他拒绝了。”

    魏春林道:“殷明其人,我不了解,但是想来志向远大,或许不甘受王朝制约。”

    元藏道:“呵呵,他自恃实力强悍,委实不把本殿放在眼里啊。”

    魏春林道:“请殿下忍耐一二。”

    “那殷明实是无敌之强者,而殿下如今正是上位前的关键时期,还是不要招惹他的好。”

    元藏道:“我是这般想,可那殷明,却与我的弟弟妹妹关系良好。”

    “呵呵,这——就让我不能不多心了。”

    魏春林沉吟道:“殿下说的也有理。”

    “他也有可能,想成为从龙功臣,从而使得文道一举成为镇国之教。”

    元藏道:“你多谋善断,认为该如何是好”

    魏春林沉默片刻,道:“臣不知。”

    “虽然都是文人,但是殷明乃是圣者级存在。”

    他苦笑道:“对如此强者,臣的计谋,已经无用了。”

    元藏笑道:“是这个道理,不过,你知不知道,那殷明放出话来,要公开讲经传道”

    魏春林眉头一挑,道:“殿下的意思是……”

    元藏道:“我听说,城中有君学,以你为首,是天京城的三大学派之一。”

    “殷明要讲学,自然避不开你。”

    原来,魏春林便是三大学派的人,而且君学以他为主。

    他这一派,传承悠久。

    因为勤于侍奉帝王,本是发展最好的一派。

    不过尚门石上台后,反倒是尚学后来居上。

    魏春林道:“臣明白了。”

    “只要不动手,那殷明也不见得比臣强多少。”

    “当然,他的学问诚然非凡,要驳倒他,臣怕是力有不逮。”

    “但是,要给他捣乱,搅乱大会,影响他在天国扎根,臣还是能做到的。”

    他想了想,又道:“臣一会,再联系民学之人,到时候一起发难。”

    元藏道:“民学素来不敬帝王,可能驱使”

    魏春林笑道:“不,不需要向他们明言。”

    “只需要从民学与文道的不同理念挑唆,自然能让他们双方争执。”

    “到时候,即便殷明驳倒他们,那讲经之会,也算是毁了。”

    元藏满意的点点头,道:“具体,你去安排吧。”

    魏春林点点头,当即行礼告退,悄悄离去。

    天京城,孔府。

    殷明回到孔府,便有孔府下人禀告,说有宫里来的侍女。

    殷明见了那侍女,原来是元九派来的。

    侍女向殷明行礼道:“殷明先生,殿下今日设宴,为您和诸位高足接风洗尘。”

    殷明和元九是少年时的朋友。

    元九这是要一尽地主之谊,也算是题中应有之义。

    殷明一行人便即随侍女前往。

    如今,殷明身边也没有多少人。

    也就是易和图父女,以及俞游等四五人。

    大部分弟子,都分散在各国。

    估计再过一段时间,随着殷明来到天国的消息传开,会有更多弟子到来。

    北出天京城,向北五十里,有山名掩月。

    掩月山其实是一座山谷。

    每逢十五,在山谷之中,都见明月当头。

    若是站在外面的山脚下,却恰好看不到月亮,是以称为掩月山。

    &nb



第四百三十六章 三家听讲
    ?元启点点头,道:“一直没有明言,还请明兄见谅。”

    “不过,以明兄的机敏,想必早已猜到了。”

    殷明意味深长的道:“不,我真没猜到。”

    元启露出一丝尴尬之色,干咳了两声。

    殷明问道:“你额头是怎么回事”

    前次见元启,殷明便见他鼻青脸肿,这次又是这般。

    元启道:“这个……哎,对了,我听说你要在七日后,公开讲道”

    殷明见他岔过话题,也就没有追问。

    殷明点点头。

    元启道:“刚才,我听皇……刚才我听说,大哥秘密召见了魏春林。”

    “你可知他是何人”

    殷明道:“听说是太子心腹,君学的领导者。”

    元启点点头,道:“此派之人,奉正统,重法度。”

    “现在皇兄是太子,他们必以皇兄之命为尊,可能有意搅闹经会。”

    “我还听说,魏春林离开东宫后,会见了民学的令狐先生。”

    “可以想见,七日之后,讲经之会,不会平静。”

    殷明道:“看来,太子是对我很不放心,这是在逼我离开,逼文道离开啊!”

    元启道:“不过,你也不用太在意。”

    “如果真出了问题,我……咳,我会面见父皇,请父皇下旨,立文道为朝廷认可之教。”

    殷明微微一笑,没有直接拒绝元启的好意。

    元启笑了,道:“当然,以你的才学,想必他们也翻不出什么风浪。”

    殷明却留意到,元启的神色看似轻松,但是眉头始终舒展不开,显然是有些隐忧。

    尤其是刚才他说起“父皇”,更是如此。

    看来,天国老皇的病情,当真很严重。

    元启虽然说要请老皇下旨,可那也是无可奈何的办法。

    事实上,现在太子把持皇宫,元启想要见皇上一面,都很麻烦。

    而皇上最近疾病缠身,也很少召见子女。

    现如今,太子说是代理国政,但半个屁股,已经坐在了龙椅上。

    殷明虽然不知其中详细,却也隐约知道一点内情。

    当下,殷明岔过话题,与元启闲聊起来。

    时间一日一日的过去。

    天京城外,已经搭起了高台。

    天京城,包括天京城周边的文人,都云集至此,等待殷明讲经。

    文人们都很好奇,也很期待。

    对殷明,他们也是闻名已久。

    其中也有不少人,曾尝试修行文道,但是不得其法,始终寻不到门径。

    若是用武者的境界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就等于是武徒一般。

    但是,武徒虽然不入流,好歹也能强身健体。

    文人若是不成文生,就一点手段没有,跟文弱书生没有两样。

    大部分文人,都希望讲经之日快些到来。

    一来看看殷明是否不负盛名,二来想知道文道是否真的那般神异。

    唯有君学一派,却是冷眼旁观。

    他们是坚定的保皇党,对殷明没有好感。

    君学说是一个学派,其实就与一个政党一般。

    而尚学和民学的文人,则处于观望状态。

    尚学文人多出自官宦之家,有些矜持。

    而民学的文人,则对文道的理念,有些疑惑之处,

    终于,殷明定下的讲经之日到了。

    这一日,天京城中万民空巷,都涌到城外,要围观殷明讲经。

    讲坛之外,数百丈的的范围内,都挤满了人群。

    大部分,都是看热闹的老百姓。

    忽然,人群后方,响起一阵惊呼声。

    一行人板着脸,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走向高台。

    有人认出了带头之人。

    “快看啊,那不是君学领袖,太子詹事魏大人吗”

    四周的民众吃了一惊,都急忙让出道路,让这一行人先过。

    这一行人,都是朝中之臣,官威浓重。

    虽然文官天生比武官低一等,但是放在寻常百姓里,还是极有威严的。

    另一边,人群中却又响起一阵欢呼声。
1...168169170171172...2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