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不过他们知道,单纯的依赖军方订单不是长远之计。

    军方没啥敌人,根本就没有装备这些先进而昂贵装备的迫切需求,让他们装备少许紧跟时代可以,但是想要让他们大规模普及装备,那就别指望了。

    真正想要让启翔汽车公司发展起来,还是得依赖民用市场。

    在折腾了双轮和三轮汽车后,启翔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也是老板李育博,是天天带着麾下的技术人员待在实验室里,折腾发动机。

    他们启翔汽车公司的核心支柱,就是那款小型双缸汽油发动机。

    这款小型的双方汽油发动机虽然马力小,但是重量轻,体积小,更重要的是生产的成本低。

    相对其他汽车公司的那些双缸发动机来说,他们的发动机在结构上其实更加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成本更低廉。

    而李育博就是希望在这款发动机的基础上,在控制成本、控制体积和重量的情况下,做出来马力更大的发动机。

    做出来干嘛?自然是为了进军四轮汽车领域。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是让他认识到了,依靠双轮汽车为基础,可以让自己打开一条生路,但是想要继续发展壮大的话,仅仅依靠双轮汽车是不行的,而边三轮汽车也不怎么靠谱。

    真正想要发展壮大,还是得需要四轮汽车。

    他公司已经是成立了四轮汽车的研发中心,准备设计研发一款市场接受度更高的私人汽车,这款汽车的外观以及内饰设计需要典雅。

    符合大唐人的典雅,就是咋一看很低调,细看很装逼的那种。

    同时需要注重一定的架势感受,现在的汽车驾驶汽车太麻烦,而且太累人了,那些富豪们购买了汽车后,就没一个是自己开的,都是请专门的司机开的。

    同时价格也不能太高,启翔汽车公司要搞一款起步价能控制在两千唐元左右的私人汽车。




第二千五十七章 要让更多大唐人买得起车坐的汽车
    从这些设计指标就是可以看的出来,这款汽车的目标客户,依旧是那些年轻的权贵子弟以及等收入者。

    其实这些设计指标,并不是李育博提出来的,而是启翔汽车公司下属的市场部提出来的。

    市场部为什么会提出来这样的设计需求?

    就是因为他们经过了广泛市场调研后,认为市场上对这种类型的汽车接受度比较高。

    不过,这依旧不是李育博的目标,李育博的目标是搞出来一款售价在千元以内,让更多的高等收入者也能够买得起的汽车。

    他并没有盲目的追求让那些普通人买得起,而是追求高等收入者也买得起。

    松江府的一名普通工人,年收入也就一百唐元左右,哪怕是一千元的售价也需要他们至少十年的收入。

    如果想要让普通的中等家庭也买得起的话,至少也得把价格降低到两百唐元,这样他们才能够积攒多年后买得起。

    而这个目标现在基本不可能实现!

    因为一辆四轮汽车所包含的各种技术的专利费用,都不止两百唐元……

    启翔汽车公司每生产销售一辆双轮汽车,就需要分别向不同的厂商以及皇家理工学院等专利持有方,缴纳总数大约一百三十唐元的专利费,如果是想要生产四轮汽车,这个专利费至少需要两百唐元。

    所以李育博的目标是让那些高等收入人士,尤其是那些本身拥有私人马车,单身年收入超过五百唐元,家庭年收入超过一千唐元的家庭也买得起。

    他们不算富豪阶层,但是他们依旧是大唐社会里的高等收入者了,具有极强的消费能力。

    但是现在的汽车价格,对于他们而言还是太贵了。

    现在销量最好的西湖汽车最便宜的都得八千多唐元,至于中原汽车的售价也不便宜,他们之前搞出过四千唐元的廉价版本,但是很快就停产了廉价版本,重新搞了个豪华版本出来,售价六千唐元起步,不过销量很一般。

    如此高昂的收入,哪怕是这些年收入五百唐元的人都得用十几年收入才买得起。

    作为对比,这些高等收入中产家庭,他们普遍拥有的私人马车,一百唐元就能够买到一辆很不错的豪华马车了,就是维持私人马车的费用不便宜。

    但是如果只千元左右的私人汽车,那么对于这些年收入五百唐元的高收入群体而言,只用两年收入就能够买到手,那么这市场一下子就打开来了。

    大唐帝国里,富豪虽然不少,但是高等收入者更多。

    大唐帝国目前的社会结构还是属于比较典型的金字塔结构,金字塔尖上的富豪咋一看很多,动不动几十万人。

    但是富豪之下的高等收入者更多,远远多的多!

    市场部那边给出的研究表明,如果他们的双轮汽车能够激起这一批高等收入人士的购买**,那么年销量几万两甚至几十万两都是有可能的。

    可惜的是,他们的双轮汽车,以及后来的边三轮汽车,始终都没能撬开这一批人群的购买**。

    这些高等收入人士,他们在各地里基本也都是属于有头有脸的话,要么是企业高管,要么是高校老师,高级技术人员,要么是官员,要么是当地士绅,要么是中小商人。

    同时呢,这些人一般都是家庭支柱,都是中年男人为主。

    你让他们骑个双轮汽车招摇过市,那样有失体面,所以虽然他们其实买得起双轮汽车,但是他们依旧不卖,他们继续信任自己的私人马车。

    这私人马车坐着多舒服啊,干嘛自己犯傻骑双轮汽车啊,找罪受呢。

    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后,启翔汽车公司市场部向李育博递交了这一份报告!

    两千元的定价,在李育博看来依旧太高,最好是能够做到一千唐元的价格。

    但是他也知道一千唐元的价格是现阶段无法做到的,别说一千唐元了,就算是两千唐元的价格也是非常的困难。

    当代汽车的主要成本里,最大头的就是发动机,至于车架地盘,传动结构之类的,虽然也不便宜,但是和发动机的成本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基本上,现在的一辆汽车,发动机的成本能够占据一半以上,这还是指其他方面成本比较高的豪华汽车,如果是卡车和双轮汽车之类的,发动机成本会达到百分之六十甚至百分之七十以上。

    现在大唐人的汽车公司,说白了都不是卖车,而是卖发动机呢!

    所以要降低成本,最直接,也是唯一的渠道就是降低发动机的成本。

    然而现在的发动机生产复杂,良品率低不说,很多核心零部件都还需要手工打磨,根本就算不上工业化量产……

    而李育博的目标就是,争取发动机的生产全面机械化,不用那些高级别的钳工一个一个手工打磨核心零部件,以实现真正的机械化量产。

    这样,才能够把成本降低下来!

    为了研发新款的发动机,李育博过去一年里带着他的研究团队一直都是在进行各种研究。

    而现在,李育博看着眼前的这台看似简陋的发动机核心机,带着期望道:“开始点火试验!”

    当即,边上的研究人员就是道:“是,第六十八号样机开始点火试验!”

    随着下达了开始试验的指示后,早就准备好的工作人员直接启动了这台设计指标达到四马力的双缸汽油机,这个马力和当初皇家理工学院的第一台双缸汽油机的原型机相当,不过体积和重量都明显超过当初皇家理工学院的第一台双缸汽油机原型机。

    仅此一点,其实也就说明了,哪怕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四大汽车公司都累计卖出去上万台各类型的汽油机为动力的汽车了。

    但是四大汽车厂商的发动机,甭管是量产的还是研发当中的,其性能都没能超越当时的第一台原型机。

    没办法,人家皇家理工学院当年搞出来的原型机,可是专门准备给圣天子视察观看用的,所采用的材料也都是不惜成本,每一个零部件那都是由顶级钳工等工匠手工打磨,最后组装起来的。

    为了组装一台演示用的样机,还不知道报废了多少零部件呢,良品率根本没法看。

    可以说,当年的皇家理工学院是以倾国之力,这才打造了一台原型机而已。

    但是现在三大汽车厂商得考虑成本啊!

    在控制了成本后,所生产出来的汽油发动机在性能上自然是不如皇家理工学院的实验室产品了。

    不过李育博并不关注这些,他关注的是成本!



第二千五十八章 工业量产汽车时代
    在研究这一款四马力的发动机时,他大胆的采用了诸多新设计,新材料,仅仅是在这新款发动机的研究过程,他们就申请三百多种专利。

    而这些新设计,新材料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降低成本!

    同时启翔汽车公司汽车的生产实验室,也是和该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提供商肇庆机械公司一起,专门设计生产设备,以求让机械设备完成整个发动机各种零部件的加工,不再和以往一样需要工匠手工打磨核心零部件。

    眼前的这一台样机,就是采用机械设备加工出来的样机,所有零部件全都是机械加工的。

    尽管看起来很简陋,性能也不咋地,但是李育博对此却是寄予厚望。

    如果这一台样机能够获得成功的话,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启翔汽车公司可以建立大规模的发动机生产线,发动机的生产成本能直接降低数倍以上,产量甚至可以数十倍以上。

    这意味着低成本!

    足以让启翔汽车公司生产出来售价不超过两千唐元的汽车!

    随着技术人员的操作,很快眼前的这台发动机就是成功点火。

    点火成功了!

    不过李育博还是密切关注着各种数据的变化。

    只是点火成功而已,这并不算什么,之前的几十台样机,大多也能点火成功,但是没多少能够经过后续测试的,很多都是运行少则几分钟,多不过几十分钟就出故障熄火了,严重者甚至会直接爆缸。

    发动机点火成功后,持续运转,众多仪器监控着这台发动机的运转情况,并不断通报。

    “运行第五分钟,转速保持五百转!”

    “抖动比设计值略高,但是依旧在预估范围之内!”

    “噪音良好,比预估低了五分贝!”

    ……

    随着技术人员不断的测试并记录数据,李育博也是一直盯着这台发动机看。

    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这台原型机还是在持续运转着。

    这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实验室内的人员神情是越来越好。

    一个小时后,李育博自己是大大松了口气。

    这台原型机,顺利的通过了初步的测试,一个小时的无故障运行时间,这是他们给自己定下的初步目标。

    只要能够初步运行成功,不出什么大问题,那么就说明了,他们的设计以及材料和加工是经过了考验,至于暴露出来的诸多小问题,后面慢慢解决就是了。

    但是整体的设计框架却是能够确定下来了。

    两个小时后,第一阶段的试验结束后,实验室内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

    他们成功了!

    他们成功的用纯机械设备制造出来了一台汽油发动机!

    初步试验成功后,李育博又是连续组织人员,根据第一次测试里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噪音,抖动以及高转速下抖动厉害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

    不用多久,他们又是生产了多台原型机,同步进行了各种测试。

    测试结果暴露出来了更多的问题,但是李育博的心情却是越来越好。

    因为虽然暴露出来了更多的问题,但都是一些小问题,但是主要的设计方向是没有错的。

    第二批测试后,李育博继续带着规模庞大的研究团队继续改进,改进完毕后又是生产出来了第三批原型机进行测试。

    三个批次的密集测试后,李育博脸上的笑容也是越来越浓郁了。

    因为第三批次的密集测试结果显示,他们搞出来的这一台发动机,已经是具备了实用化的条件。

    纵然还有一些小细节问题需要改进,但是这已经是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这款可以进行工业化量产,低成本的发动机是可以实用的。

    尽管体积和重量上的性能不太算好,其他的一些小性能也只能说一般,但是这玩意的成本低了。

    启翔汽车公司的生产部门,预估这款发动机投入量产后,前期的生产成本只有以往的半机械半手工方式生产的发动机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果后续继续改进材料和加工方式,进一步提高良品率的话,那么成本足以降低到现有发动机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

    而在发动机成本占据了汽车成本过半的当代汽车行业里,发动机成本降低到四分之一乃至只有五分之一,这可是非常巨大的降幅。

    发动机的测试过关后,虽然后续还在继续进行细节上的调整修改,以求更加完善。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是开始搬上了试验车辆进行测试了。

    “这辆车,是我们研发的第一款四轮载客汽车,车架底盘的设计一开始就是考虑到了搭载我们研发中的发动机。”

    “我们并没有和西湖汽车以及中原汽车那样,直接从马车的地盘改进而来,而是采取了全新的设计,使得地盘更加稳固,并采用了多重弹簧悬挂,综合下来,我们的这个地盘的减震性能非常的卓越,比西湖汽车还要好上一些!”

    “如此不仅仅可以有效的保护发动机,变速箱等机械结构,还能够让汽车乘坐起来更加的舒适!”

    “此外,我们还借鉴了最近几年非常流行弹簧沙发,设计安装了现在这种专门的汽车座椅,乘坐起来更加舒适。”

    李育博一边听着一边点头,他知道,眼前的这辆汽车,其实里面也就只有发动机和地盘、座椅等是他们自己搞的,但是还有另外两个核心零部件却不是他们搞的。
1...10151016101710181019...10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