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尽管目前的化肥产量还是比较小,成本也比较高,但是大唐帝国依旧是积极推动化肥产业的发展,和扶持偏僻,落后地区的工商业发展,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一起,保障食物指数的持续下降。
为了响应帝国号召,国企部以及皇室资产科下属的一大批企业,都已经是先后在中部等地区投资建厂。
江南纺织公司,这家大唐帝国规模最庞大的纺织类企业,就是大手笔直接在成都投资建成了一家预计直接雇工人数超过万人的大型综合类纺织厂,以生产各种半成品布匹,同时还生产大量成衣。
以便就近供应西南地区,同时提供大量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1秒:
第二千六十五章 再接再厉
成衣市场,是最近几年大唐帝国崛起最迅速的一个纺织市场的新市场。
以往的时候,大唐帝国的纺织工厂们,都是生产布匹、丝绸等售卖,普通人自己买了布匹、丝绸后自己缝制,或者是找裁缝缝制。
除了特定的制服,比如军服,工作服之类外,市面上其实很少有成衣。
不是说商家不卖,实际上也有各种成衣店,关键的是早期的民众不习惯买成衣,都是自己买了布匹自己做衣服比较多。
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民众收入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城市民众的收入增加,也就有了直接购买成衣的需求。
这个时候,商家们也是与时俱进,有机械公司研发出来了专门的缝纫机,效率可比人手工缝衣服快多了,这也就大幅度降低了成衣的制作成本,同时为了吸引顾客降低成本,对衣服的款式不断的推陈出新。
这些年市场孕育下来,也就逐渐上来规模,很多城市家庭都已经是开始直接购置成衣,而不是说购置布匹自己缝制了。
这种新型市场自然是被那些大企业看在眼里,江南纺织公司早几年就是设立了服饰子公司,生产销售各类成衣,市场销量也是相当不错。
成衣行业的发展,也是进一步带动了纺织行业的发展。
而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的影响可是巨大的。
大唐帝国工业化数十年,各种行业都有,几万吨的轮船都能够造的出来,但是纺织行业在大唐帝国的经济体系里,依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步。
纺织业是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棉纺,毛纺,丝纺的各个环节,从种植棉花桑树,养羊养蚕再到纺纱、织布,印染,再到成衣诸多工序里,提供了庞大的就业岗位。
这也是大唐帝国扶持落后地区发展的时候,优先选择纺织业的缘故,因为这个行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样的,在落后地区扶持发展的行业,大多也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反,你要是重资产,但是雇员没几个的行业,大唐帝国还不扶持呢。
帝国扶持落后地区发展的工商业,不是为了其他,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优先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这个也是有不小的效果。
宣平四十二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工商部报告,过去一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新增投资中,在落后地区的新增投资占据了总投资额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而在去年,这个数字只有百分之八!
新增的百分之三十投资里,绝大部分都是属于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投资,包括各类工厂,同时还有一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这给各地带去了大量的新增就业岗位,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针对这个情况,李轩批示:再接再厉,争取更上一层楼!
宣平四十三年春天,春节刚结束,大年初三,蒋晓东就是背着一个大包,和几个同乡离开了深山之中的老家,前往襄阳府城。
这是蒋晓东离开家乡最远的一次,之前最远的时候,是他以前到县里应募参军,但是没能选上。
和很多农村家庭里的孩子一样,蒋晓东很小的时候就是帮着家里务农了,后来哪怕是上了小学也是一边上学一边帮家里务农,自小就是知道了生活的艰难。
他们家分到的土地不算多,早些年的时候也能养活一家老小,但是现在已经感到比较吃力了,因为他有兄弟三人。
而长兄三年前就已经是娶亲成家,已经是养有一子一女,他二哥也已经成家,这一下子多了好几张嘴后,家里的日子过的就是开始有些紧张了。
为此,他二哥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是县里一家商行工作,后来把妻子也接了过去,算是自力更生了。
其实去年他刚小学毕业的时候,父亲就是说过了,让他努力,看能不能参军。
但是后来没有选上,后来他父亲又和他商议,商议什么?
商议他的未来,问他以后怎么打算,是去大城市闯荡,还是说报名移民,又或者是去当学徒学一门手艺又或者是做其他的?
诸多选项里,他父亲没有给他留在家里的选项!
这并不是他们家独有的情况,而是现在大唐社会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嫡长子集中继承制。
不仅仅是贵族家庭如此,实际上在农村地区更加严重。
农民们一个家庭的土地本来就是有限的,传给一个儿子还好,但是如果分家了,那么土地就不够用了。
因此很多农村家庭里的次子们,都是需要自谋生路的,要么是去大城市闯荡,要么去当学徒,要么是移民,要么参军,要么做其他。
但是,别指望能够留在家里等着分家产!
蒋晓东的二哥前年的时候,也是面临着同样的选择,后来他选择了去商行当学徒工,如今已经是正式转正,收入虽然不高,但是也能养活妻儿了。
蒋晓东是个幼子,哪怕他的父母也没有亏待他,但是家里这么个情况就算不亏待也没办法让他留在家里了。
家里的土地就这么点,不够吃有什么办法!
春节的时候,他二哥带着妻儿回家看望老人,也是和他谈过,让他尽早做打算,不管是干什么,总归是要出去闯荡的,总不能和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大哥抢那点土地不是。
做人要知道感恩,当年大哥把上学的机会都让出来了,现在更不能和大哥抢那点土地了。
当年家里穷,兄弟三人哪怕只是上小学,也是花费巨大,后来他大哥只上了两年学后就主动退学在家务农,供养两个弟弟上学。
连小学毕业证都没有的大哥,除了在家务农,农闲的时候做点零工外,已经是不太可能在外头找到什么正式的工作了,很多地方招工,都是要求小学毕业的。
所以,蒋晓东其实不怪父亲要把土地都留给大哥!
他只是对未来感到有些迷茫!
(天津)
第二千六十六章 蒋晓东做工
之前,他考虑过移民的,但是对太遥远的地方始终心怀恐惧,而去其他的大城市,这倒不是说他不想,而是路费也挺贵的,而且人生地不熟,这去了都不知道去那里落脚,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
过年的时候,二哥对他说,听闻府城工作的人回来说,府城的郊区兴建了好几家大工厂,说是年后要大规模招工,预计招工人数会有好几千人呢。
而且都是大企业,福利待遇肯定是按照官府标准走的,比在其他的小工厂做工要强得多。
考虑一番后,他决定去府城,并且还约了几个和他情况差不多的好友一起前往。
这一路上,自然是走的不太轻松,为了节省钱他们甚至都没有乘坐公共马车,而是徒步走过来,这可是大几十公里呢,他们走了三天才走到。
到了府城后了,天色都比较晚了,他们都没舍得住客栈,只是简单的找了个避风的地方过了一夜,第二天简单买了点东西吃后,就是一边打听一边找到了城郊的工业区。
这刚到工业区呢,他们就是看到了一大堆在排队!
一问才知道,这是工业区里的一家机械工厂正在招工,而且这家工厂还是官府工厂,各方面的福利待遇都是不错的,这才会有这么多人一大早就过来排队。
看到这种情况,他们那里会犹豫,直接排队。
排队的时候和前后的人简单聊了两句,发现很多人都是和自己一样,从周边的县镇过来找工作的,闲聊之中,又是知道了的更多的情况,说是去年开始,朝廷扶持地方发展工商业,府城这边也是得到了政策和资金扶持,这搞了一个工业区,铺设了支线铁路,搞好了基础设施,这才引进了多家工厂。
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是招募了一批工人了,今年春节刚过呢,各大工厂继续陆续招工。
不过虽然招工的工厂不少,但是来应募的人更多。
蒋晓东排队了半个多小时后,发现自己的后头又排队了两百多人。
而且不止这么一个排队的队伍,实际上招工的企业有好多家,每一家企业的招工摊位前面,都是有着少上百,多数百人在排队。
放眼放去,至少有两千多人在排队。
不过虽然人多,但是整个场面却是丝毫不乱,人人都很自觉的排队,没有出现哪怕一个插队的迹象。
排队这个观念,基本上已经深入大唐人的内心里了,插队这种事在如今的大唐人看来,是相当没素质的事情,在今天这种场合里,如果有人敢直接插队的话,人家工厂的人看到了直接不要了。
别说插队了,大声说话的人都是没有多少,大家都是规规矩矩的排队等候轮到自己。
这排队了一个小时后,终于是轮到了蒋晓东以及其他三十多人,前方的是几个穿着职业装的工作人员,身上的职业装前方还绣着两个字:临成。
这正是招工这个企业的名字,临成第三机械厂,嫡属于临成机械公司下属的分厂。
临成机械公司,乃是帝国规模比较大的机械公司了,主要生产各类五金产品,该公司属于国企部全资控股企业,乃是当地引进的企业里实力最大的一家,同时也是投资规模最大,预定招工人数最多的一家。
那几个工作人员把他们带到了边上的一间临时板房里,对着里面的众多桌椅道:“进去各自填写自己的简历,把你们的毕业证和推荐书都放在桌子上,我们会一一查看!”
蒋晓东和其他人照搬后,自然有人过来查看他的毕业证书以及他的老师和村长写的推荐书后,以后是拿起了他填写的简历书简单看了后放下。
十多分钟后,就有人收走了简历,并带走了蒋晓东等人,蒋晓东随着其他人到了另外一家小屋后,就看见有人在宣讲着工资待遇!
“我们的薪资待遇,严格按照法定标准走,哪怕是普通工作岗位,底薪是每月四唐元不打折,每月给三天带薪假期,每天工作十个小时!”
“加班薪资的话,日常加班是一点五倍薪资,法定假日甲板是双倍薪资,同时我们厂每逢节假日还会额外发放补贴,部分比较辛苦的岗位会有补贴。”
“我们提供免费宿舍,伙食会扣除一定的费用,但是放心,我们都是自行采购食材并以成本价供应,所以伙食费很便宜的!”
“此外,我们还有众多的技术学徒岗位正在招募人员,你们可以尝试着应募这些技术学徒岗位,如果能够应募上的话,好处不用我多说了,你们自己应该也知道!”
听到这些后,蒋晓东和其他几乎所有人一样,都是选择了尝试应募技术学徒。
因为所有人都希望能够学一门技术,然后成为一个技术人员。
只是技术学徒的选拔标准比较高,还需要进行笔试,笔试后还需要进行面试,后来还会进行实际操作,考核动手能力。
众多关卡考核下来,大部分都是被下后刷了下来,而蒋晓东却是成功的通过了。
最后负责面试他的一个年纪大了他一轮的老师傅道:“看你脑子还是比较灵活的,动手能力也还行,以后跟着我好好学!”
蒋晓东自然是点头称是。
接下来又是办理入职手续,分配宿舍等。
忙完了这些后,他找到了和自己一起来的几个同乡,可惜的是,他们一起有五个人来应募,成为技术学徒的只有他一个人,其他四个人都是普通工人。
这言谈之间,另外四人自然是对他羡慕有加。
但是更多的还是对未来的畅想。
其中一人道:“我问过了,现在厂里的生产任务非常紧张,订单非常多,这以后怕是天天加班了,这加班多了的话,哪怕是扣除了伙食费,这以后一个月到手至少也还有五元!”
“这一年下来,至少能攒五十元!”
“干个几年,到时候我就可以自己搞点小生意了!”
这聊着聊着,其中一人突然就问:“东哥,你是技术学徒,薪水应该更高吧!”
蒋晓东点头,他一直都没有说自己的薪水。
那人继续问:“多少啊?听说你们技术学徒的薪水是五元”
蒋晓东挠了挠头,然后道:“底薪是五元!”
“底薪?还有其他的吗?”
蒋晓东道:“嗯,还有一些补贴,不过我们没有加班费,这算下来和你们拿了加班费后也是差不多的!”
蒋晓东说的是学徒期薪资,而他签署的工作合同是五年,第一年是学徒期,第二年开始就是正式工了,到时候他的薪资将会是十元起步。
当然了,这些就没有这个时候拿出来说了,不然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第二千六十七章 注目礼
松江府城郊的一个高档小区内,施礼群开着刚提不久的启翔轿车,缓缓驶入小区的道路,然后稳当的停在自家小院前的平地里。
这刚停下车呢,边上就有邻居走了过来。
“施大哥,这车开着怎么样啊?”来人穿着居家的长袍,手持折扇。
施礼群一看,原来是住在隔壁的男主人,姓陈名观登,同样从事金融行业,年纪比施礼群还要小两岁,但是事业不差,收入不比施礼群差,甚至还要略微高一些。
下了车后,当即朗声道:“还凑合吧,开起来比西湖车要顺畅一些,不过你也知道的,这车只是个便宜的代步车,舒适性上还是不如西湖车的!”
陈观登已经是走了过来,听罢也是微微点头道:“我看这车倒是挺好的,至于说舒适性差一些,但是胜在方便,我琢磨着是不是也搞一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