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远远不够!
过去数十年来,陈立夫干过不少事,为人所称道的主要政绩,早期就是税务工作以及后期主政上海,松江府,广东的一系列施政,在早期的多年为官经历里,陈立夫干的也算是比较成功了,但是这种成功只能是让他返回京畿,进入御书房,远远谈不上能够让他成为当代名臣。
毕竟能够进入御书房的,不管是值班大臣还是行走大臣,哪一个不是战功或者政绩卓越的,没有耀眼的军功或政绩,他们连御书房的门槛都摸不到,而大唐这数十年来,有多少御书房大臣?
仅仅是值班大臣就先后有八十多个了,大体上,每年都会有一个或两个人成为新的御书房值班大臣,同时也会有老的值班大臣致仕。
如果把行走大臣也算上,那就更多了,少说也有几百个呢。
所以,依靠早期的成绩,得以进入御书房,这固然已经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了,但是对于陈立夫来说依旧不够,远远不够!
他想要更多!
只不过,当进入了御书房之后,他大多时候都只能是在干自己的工作,也就是主持发展经济工商事务。
在这一领域里,他潜心研究之后搞出来了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
这也是他的最大政绩,靠着这一政绩,同时又是把那几个老资格的御书房值班大臣给熬到致仕之后。
他陈立夫终于是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御书房里资格最老的值班大臣,成为了有实无名的御书房值班大臣领班。
这要是换成了前明时期,现在的陈立夫就是实打实的内阁首辅。
这个时候,陈立夫也是在考虑着,如何在自己担任实际上的御书房值班大臣领班的这几年里,做出一件大事来,足以让自己成为宣平朝里的第一名臣的大事来。
发展工商经济事务?
这都是他的老本行了,而且他一直在做,但是这还不够!
在很多方面里,其实当代的大唐已经是很难再取得什么太大的突破了,甚至很多事情都不需要专门的去做,顺水推舟,按部就班的发展就能够得到一个巨大的高度。
而没有人会把整个社会的发展,看成是他陈立夫的功劳。
大唐立国数十年,御书房内的重臣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哪怕是有实无名的御书房值班大臣领班,在柳八苟之后到他陈立夫,这中间还有七个人呢。
这些人主持御书房的任期内,也是做出来了不少成绩的,不管是内政发展上,还是对外扩张上,他们中都是干出了不少大事。
放在其他朝代里,他们中的随便一个人拿出来,那都是可以吹嘘几百年的存在。
但是在大唐,在宣平朝里,他们的名声其实也就那样,在很多大唐人看来他们是帝国重臣,嗯,也就这样了。
别怪帝国的民众们要求高,实在是帝国的名臣名将实在太多了,数得上名号的开国元老,那至少都是上百号,被世人熟知的名臣名将少说也有二三十个呢。
而诸多名臣名将的上头,更是有一个一把屎一把尿把大唐帝国拉扯起来,誓死拥护李氏王朝先后两代皇帝,一路从李家庄到黄竹山再到统一华夏,看着大唐争霸全球的柳八苟!
再加上圣天子自己对柳八苟也是赞赏有加,多次在公开场合里都是称赞柳八苟乃是新时代臣子的典范!
新时代的臣子典范!
这是圣天子给柳八苟下的定语!
柳八苟八十大寿的时候,圣天子更是破格亲自到场祝贺,为全帝国的人上演了一场明君贤臣的佳话!
如此也是把迈入耄耋之年,去年开始就长期卧床,全靠帝国的医术精湛的医生以及无数昂贵的药物吊着最后一口气的柳八苟,推高到当代大唐第一臣的高度上!
其他人想要盖过柳八苟的名头,难度极大极大!
但是,陈立夫却是不甘心啊!
那柳八苟不过是个走了狗屎运的算命先生而已,如果不是他早几年遇到圣天子,那里会有今天的高度。
不客气的说,当年随便换一个人跟随圣天子,都能博得如此盛名。
嗯,这个时候陈立夫习惯性的忽略了王文华,钱梦久等黄竹山时代早期的文臣们了。
其实也不算忽略,陈立夫只是无视了他们而已,他们比柳八苟更难堪。
柳八苟那等庸俗的算命先生,都能成为帝国名臣,凭什么他陈立夫就不行,为什么不能压着柳八苟一头,成为帝国的第一名臣?
他陈立夫不甘心!
既然不甘心,那么他就需要做些什么。
趁着自己已经成为了御书房里的实际领班大臣,趁着自己距离致仕还有几年,他要干一件大事,足以让自己名声大噪,一举超越柳八苟,成为大唐第一名臣的大事。
那就是上书并推动统一全球!
因为他数遍诸多可能性,发现自己已经是很难在常规途径上超越对方,甚至很多事情人们都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
比如发展工商之类的他虽然干的很高,但是没有人认为这是他的功劳……
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才能够唤起民众的注意力,才能够奠定自己从一群帝国重臣的范围里跳出来,成为帝国第一名臣。
那就是推动并统一全球!
这绝对是前无古人,大概率也是后无来者的盛世伟业!
后世人说起宣平盛世,会说圣天子统一了全球,那么谁辅助圣天子统一全球的?
是他!
陈立夫!
为此,在详细考虑准备了多时后,宣平四十六年冬十二月,陈立夫正式上书,奏请收复全球失土!
在奏折上,陈立夫重申了全球领土都是属于伟大的圣天子的,以往只是懒得管,以至于让土著窃据,但是现在,随着帝国臣民逐渐增加,既有领土不堪重负,因此是时候把失土拿回来安置民众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时候对海外诸多地区重新降下皇恩雨露了!





山沟皇帝 第二千一百四十章 激进的陈立夫
接到陈立夫的折子后,李轩倒是有些意外。
咋回事啊,这陈立夫怎么突然间就变得这么激进了,要知道之前的陈立夫,在对待扩张这一问题上,向来是保持保守态度的。
这也是很多文官们的态度,那就是对外扩张打仗要花钱,而且是花很多钱。
如果是单纯打仗的话,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砸进去几个亿,咬咬牙也就打下来了,至于花钱了还打不下,这一点他们从来都没有考虑过。
就如今大唐帝国的实力,打一个土著那都是手到擒来的问题,至少在军事上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帝国陆军这些年来,反复说过,如果真的要打欧洲地区,给陆军半年时间,就能直接杀到英吉利海峡去。
而这半年时间也不是用来打仗的时间,而是用来行军的时间,至于土著们的军事抵抗,在陆军方面看来根本不存在的。
毕竟现在的大唐陆军,和土著的军队已经是不同层面上的了,大唐的陆军现在装备的可是清一色的后装线膛武器。
一线正规野战军,同时也包括海军陆战队,已经全面换装联合二型步枪,而联合二型步枪,乃是采用全金属无烟发射药的八毫米子弹,并且有弹仓,装填的时候可以装填事先压好子弹的弹夹,采用双弹夹模式,一次性可以装填十发子弹。
并且采用的是更加方便快捷的后端闭锁,上膛非常的方便,熟练射手能够保持极高的射速。
并且枪支的各类工艺大幅度提升,精度高,有效射程高,寿命良好,还兼顾了比较良好的抗腐蚀性以及抗高温,严寒。
要不然的话,该款步枪也不可能成为大唐帝国的新一代通用制式步枪了。
随着联合二型步枪的大规模服役,早些年的联合一型步枪这种单发步枪,发射纸壳子弹的已经被彻底淘汰,还剩下一部分可以发射金属子弹的型号,则是退居二线,装备民兵或者干脆封存。
紧急是依托联合二型步枪的强大火力,大唐陆军就足以横扫全球。
没办法,谁让各国土著的武器都还停留在滑膛枪时代呢,不管是鞑靼人还是欧洲人,他们如今装备的主力步枪都还是燧发枪为主,少数一部分则是装备火帽击发枪,而有意思的是,他们装备的这些枪,大部分还是从大唐采购的……
除了步枪这种轻武器的火力优势,更不要说大唐陆海军还拥有更重要的武器,那就是线膛火炮。
大量的后装线膛火炮才是大唐陆海军立足全球的根本!
目前陆海军已经是全面配属后装线膛炮,并且这个后装线膛炮都已经是发展了至少两代了,从宣平三十年代的第一代,再到宣平四十年以后的第二代,这后装线膛炮的性能也是越来越高。
同时配合炮兵较射气球,大唐陆军对固定目标的有效射程,可以做到十公里以上。
陆军的新一代一百二十毫米加农炮以及一百五十毫米的加农炮,其有效射程都超过了十公里。
十公里的精准有效射程,这对于那些还停留在滑膛枪炮时代的土著们而言,这几乎是难以逾越的。
一旦和大唐陆军打起来,他们兴许连大唐陆军的面都没见着,就已经是被炸成渣了。
大唐陆军拥有如此巨大的优势,这使得了他们面对土著的时候,几乎是能够形成一面倒的绝对性优势。
所以,进攻欧洲地区,在军事上不存在任何问题。
存在的问题是其他方面的,比如钱!
大唐陆海军的装备先进了,但是打仗比以往也更花钱了,随便打一个大仗,那就是几千上亿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本土化的问题,众所周知,大唐人是不喜欢和土著们混居在一起的,这要是杀进欧洲了,推翻鞑靼人或其他当地的贵族很容易,但是怎么处理数以千万计的当地土著?
接纳他们,让他们成为帝国的一份子?
敢说这话的大臣,估计立马就会被愤怒的大唐民众扔石头砸死!
不接纳的话,又不能采取极端手段,那么可行办法就不多了,最近几年帝国倒是找到了一个可行的办法,那就是把他们一股脑移民到非洲去……
但是说实话,这样成本大,麻烦也多。
把几个小国,几十百来万人迁移过去还行,但是几千万人,别做梦了,有钱也不能这么糟蹋啊。
这些问题,才是限制大唐迟迟没有杀入欧洲的缘故。
只能是不断的采取迂回策略,比如支持鞑靼人西进,等鞑靼人西进后,从鞑靼人手里接受空无一人的大片东欧领土。
对此,陈立夫在折子上也是说了,这个办法是当今局势下,卓越有效的办法,如果帝国能够加大对鞑靼人的扶持力度,让鞑靼人加速西进的话,那么短时间内,帝国就能够获得大量的欧洲无人领土,以养活更多的帝国子民。
同时,不仅仅是在欧洲要这么做,也可以在印度以及西亚等地区也这么做。
比如说奥斯曼王国那边,同样可以让鞑靼人南下,或者说支持波斯人,又或者是奥斯曼内部的帕夏,让他们去打仗,用以无人领土向帝国交换军需物资等。
印度那边也是,现在的几百个王国部落混战,看似热闹,场面不小,但是折腾来折腾去,这都十几年过去了,印度半岛还是那鸟样,所以有必要加速印度那边的本土化进程。
陈立夫在这个折子上,支持的策略是以己方的有限度军事打击,扶持部分土著,以武器交换无人领土。
为此,陈立夫很乐观的估计,在三年内,帝国就能够初步完成大部分欧洲地区的本土化工作,其他的印度和西亚地区进展也应该会同样迅速。
同时在这一时期里,大规模修筑东欧铁路,西亚铁路,印度铁路等,把铁路线把上述地区连接起来,以支持后续的移民。
采取逐步推进移民,巩固战果的方式,最终完成除了中部非洲以外的本土化工作。
看完陈立夫的折子后,林子然并没有第一时间给予回复,而是采取了留中不发。
这意味着,陈立夫的这个折子已经是初步打动了林子然。
于是乎,紧接着陈立夫又上了第二个折子,这一次折子则是在工商经济,尤其是食物指数,民众幸福等领域继续鼓吹全球本土化。
从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再一次申明了全球本土化的必要性!
陈立夫说的这些,李轩也知道,甚至他自己也有所赞同,要不然也不会留中不发了。
统一全球这个事吧,李轩早就确定下来了,只不过不同时期推动的政策不一样而已,但是最终目的却是始终都没有变化过。
而现在,帝国是时候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了!




山沟皇帝 第二千一百四十一章 非法移民问题
陈立夫连续上了好几个折子鼓吹全球本土化,圣天子都是留中不发,这已经是向满朝文武透露的非常明显的信号。
那就是帝国上层,尤其是圣天子已经是对现在的缓步推进扩张政策有所不满,准备加速了。
外头的官员们一看这场景,一个个也都是挽起袖子下场了,一时间,鼓吹全球本土化的折子如同雪花片一样不断的飞进皇宫。
就连官方报纸大唐朝报,也是在报道上开始鼓吹全球本土化这个概念了。
不过呢,民间对此说实话反应并不怎么强烈。
怎么说呢,现在的帝国民众,对土著不怎么关心了,对扩张领土这事其实也不怎么上心。
帝国现在的领土就够多的了,帝国疆域已经遍布全球,现在甚至连整个南北美洲都是属于帝国的,那可是富饶无比的大陆啊!
这些领土,别说养活现在的大唐人了,就算大唐人的人口数再翻个几倍,都能养活。
所以,为了生存而扩张是不存在的,至少短期内是不存在的。
那么为什么还要灭掉那些土著呢?
毕竟如今的帝国都已经是全球霸主了的,一个个土著都是跪着叫大唐爸爸,这收不收拾这些土著已经是无法给民众们带来什么自豪感,甚至有一部分人还会觉得,其实留着这些土著也挺好的,好歹还能听他们叫一声爸爸呢。
很多大唐屌丝们去了海外,到土著的地盘上还能享受人上人的感觉,这要是把土著都灭干净了,以后大唐屌丝们还能在那里找到这种优越感呢?
而且很多东西,尤其是幸福感这些东西,那都是比较出来了,没有土著的弱小,怎么衬托大唐的伟大?
没有土著的卑微,怎么体现大唐人的高高在上?
所以,干嘛没事把土著给灭了啊,那点土著又不能给帝国带来任何实际性的威胁,留给当吉祥物也挺好的嘛!
现在的很多大唐人,还真是有这种心态的!
当然了,这种心态也不是说反对,只是说保持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而已。
反正根据现在透露出来的消息,陈立夫提出来的所谓全球本土化,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全球本体化,因为在很多地方都还是会保留一定的地区以容纳土著的,尤其是非洲中部地区,早些年就确定下来用来安置各土著了。
南洋十二国,丹麦王国现在可是很愉快的在非洲中部玩耍呢。
陈立夫主导推出的扩张政策,也是以扶持部分土著为主,己方的有限军事打击为辅。
要想让自己扶持出来的土著,心甘情愿的把民众迁移走,把土地变成无人土地交给大唐帝国,你总得给人家一点好处和希望不是。
如果太野蛮,最后连个安身之地都不愿意给土著留一个的话,到时候恐怕那些土著就会好死不如赖活着着,大不了就放弃抵抗,但就是不走人,最后说不准还能成为大唐人呢……
你还被说,最近鞑靼人移交部分东欧领土给大唐人的时候,可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跟着鞑靼人西迁的,很多人实际上更愿意留在当地,等待大唐人过来统治他们,最后把自己变成大唐人,实在不行,成为暂住民也行啊……
但是大唐人不愿意接受……
而鞑靼人也不愿意损失大量的人口,所以都是一路带着自己的民众西迁的。
所以,这年头的世界局势,土著和大唐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如果大唐愿意接纳土著,那些土著们怕是要兴高采烈的高呼圣天子万岁,皇恩浩荡,继而成为大唐子民,至于抵抗,不情愿之类的,根本不存在。
诸多和大唐本土接壤的地方,每时每刻都有土著们试图穿越封锁线,进入大唐本土区域,逼得大唐在很多地方都是建立无人区,军事封锁区。
这都不是为了抵抗土著的军队入侵,而是为了防止非法移民……
为了防止非法移民,大唐帝国把能够想的办法都是都弄出来了,除了设立无人区,封锁区,扶持并督促土著国家加强边境巡逻封锁外,帝国在多年前就开始了规模浩大的边境墙计划。
比如在孟加拉州,就已经建立了一条数百公里长的边境墙,在印度北部地区的山脉里,有限的几个可以穿越的山脉也是建立了边境墙,在中亚地区,更是从里海一直往东,也是准备修建一条跨度数千公里的边境墙。
这些边境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墙,长城之类的,这玩意比较单薄,就是一堵比较高的墙,墙上可以骑马行人而已,此外还会加上防止攀爬的铁丝网等。
这玩意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军事防御价值,挡不住炮轰,哪怕是滑膛炮。
这玩意的最大价值,只是用来阻拦非法移民,方便大唐的边境巡逻队进行巡逻而已……
可惜的是,大唐想了诸多办法用来阻挡非法移民,其实都很难彻底的阻拦非法移民的闯入,每年都会搜捕到大量的非法移民。
别低估当代土著对大唐的向往,为了混入大唐本土,很多土著都会用各种乱七八糟的办法试图穿越边境线,最后进入大唐本土范围内。
哪怕是土著里的王公们,如果可以,他们之中的很多都愿意放弃权势成为大唐人,当一个体面的大唐士绅,可比当个土著部落的国王强多了……
就算是鞑靼人,他们的第三代国王还不是死皮赖脸的想要大唐重新册封他为顺义王。
以目前大唐人和土著们的关系,也就导致了很多看似奇葩的大唐对外政策。
很多时候,大唐训斥临近的土著王国,比如说莫卧儿王国以及萨菲王朝,都不是因为其他事,而是因为非法移民的事。
仅仅是最近一年,帝国驻莫卧儿王国的领事,就已经是先后两次登门训斥莫卧儿国王了!
甚至有时候都会发出威胁,要求他们加强对边境线的控制。
这种事,在其他时代,其他地方根本不可能出现。
但是在当代的大唐,却是出现了。




山沟皇帝 第二千一百四十二章 让人无语的大唐子民
陈立夫显然也是知道帝国对非法移民问题的重视,因为他本人也是非常讨厌非法移民土著的,身为一个传统士绅出身的读书人,陈立夫向来都没有把那些土著蛮夷当人看,自然也不允许他们侵入大唐人的家园了。
早年的时候,他就是支持建立边境墙的主要重臣之一,没有他们这些讨厌土著的御书房重臣在,帝国怎么可能花费众多人力物力,打造边境墙啊!
因此在最新一封折子上,陈立夫也是围绕着非法移民问题,再一次分析全球本土化的好处,那就是可以有效遏制非法移民!
他说,如今帝国为了防范非法移民,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建立了西至西海,东至缅甸的边境墙,构筑了庞大的无人区,军事封锁区,但即便如此依旧收效甚微。
但是如果把本土的疆域直接扩张到整个印度半岛以及西亚地区,乃至大部分欧洲地区,同时把土著迁移到非洲或者其他几个容易封锁的地方去。
届时可以直接以地中海,印度洋等海洋作为边境封锁线,同时把,到时候派遣专门的海上巡逻部队,把非洲的部分海岸也给封锁了,禁制土著发展造船航海。
以求彻底解决边境封锁困难的难题。
不得不说,陈立夫之前说了一大堆理由后,民众们都是没啥反应,但是这一论调出来后,民间舆论瞬间哗然。
尤其是临近土著区的部分边境省份的民众们,对此反应激烈,不少地区的民众都已经是搞了什么万民书之类的,请求帝国再把边境线再往前推个几百上前公里的,最好一路推到大海边上。
总之,他们不要和土著接壤,不想要再忍受源源不断偷渡进来的土著非法移民……
就连圣天子李轩,对这种舆论也是感到了无语!
数遍古今中外,不为生存的领土,不为资源,不为其他矛盾,纯粹只是为了解决非法移民问题而支持扩张的民众,估计也就只有大唐帝国的民众了!
但是,这就是事实!
不仅仅是民间舆论,帝国中高层也是普遍有这种想法,虽然说每个人的利益出发点都不一样,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支持帝国的下一步扩张。
对于商人,企业们来说,他们想要继续扩大本土化的范围,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加方便,低成本的开发更多的资源。
比如说石油行业,他们老早就盯上了罗马尼亚地区的油田了,他们很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一地区的油田,但是限于这地方是属于土著控制区,没办法开采石油。
又比如铁矿,煤矿等矿务企业,他们也是老早就盯上了英伦三岛上的煤炭,德法等地区的煤矿和铁矿,但是还是受限于这些地方是属于土著控制区,所以只能是走迂回策略,简单的充当矿石采购商而已。
1...10491050105110521053...10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