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这种情况下,他们想要大规模进行殖民的话,就需要等一段时间,等到大唐人分配到欧洲地区的运输船只多起来后,才能够成行了。
纵然很多大唐航运公司,都已经是针对欧洲迁移非洲行动,有了专门的改造老旧船只的计划,但是航运公司也需要等新船服役,把老船腾出来才能进行专门的改装,然后才能够调运到欧洲海域从事相关业务啊。
这个时间跨度可不短,至少一年半载欧洲地区的大唐蒸汽船只运力都会非常紧张的。
这意味着,瑞典人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在非洲西海岸建立前期优势。
有了瑞典人在前面的例子在,实际上现在西班牙人也是开始着急了,他们也想要提高殖民规模,但是奈何运力跟不上,现在是有钱都很难找到大唐人的蒸汽船只了。
不过西班牙人不愧是前日不落帝国,殖民大国,哪怕是请不到大唐人的蒸汽船只,但是他们愣是用自身抱有的大量风帆船只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的移民。
每一艘南下的帆船上,都是塞满了人。
至于物资运输,他们自己根本是懒得进行物资运输了,直接和大唐商人签订物资供应合同,让他们直接送到非洲西海岸西班牙殖民地港口去,这样他们连船都不用找,大唐商人为了送货上门自然会安排货运船只。
这样搞的西班牙人,愣是让他们在缺乏大唐蒸汽船只运力的情况下,咬着牙往南罗安达地区移民了一万人。
等宣平四十九年过去后,非洲各地已经是变的非常热闹了。
非洲西海岸,从北往南有摩洛哥王国这个本来就在这里的土著王国,摩洛哥王国往南,则是迁移过来的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往南,则是联合省的殖民地,再往南的几内亚湾一带,加纳西部地区有瑞典王国的殖民地、加纳东部有鞑靼人的大唐金国、鞑靼人的地盘再往南。
继续往南则是分给那不勒斯人的殖民地,越过那不勒斯殖民地后,还有一片地方安排了其他乱七八糟的几个欧洲小国。
继续往南则是北罗安达地区苏格兰王国、威尔士王国、英格兰王国的地盘,这一片地方也称之为。
再南边,则是大唐非洲事务衙门控制的罗安达州,这是一片狭长的沿海地带,罗安达州之南则是西班牙王国的殖民地,西班牙王国的殖民地南边,还有一片葡萄牙王国的殖民地,只不过现在西班牙王国和葡萄牙王国都处于腓力二世的统治下,属于联合王国,所以这两片地方也是连接在一起开发。
只不过葡萄牙王国内部,尤其是自诩拥为葡萄牙前任国王塞巴斯蒂昂一世唯一合法继承人的布拉干萨公爵,一直都是想要重新谋求独立,当时也是他们找到了大唐人,说虽然现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同属一个国王统治下,但是依旧是两个独立的王国,所以在非洲殖民地上,他们葡萄牙王国也希望一片单独的殖民地。
一开始他们还想要跑到非洲东海岸去的,远离西班牙人……
但是大唐人没准。
大唐人认为,既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本土在欧洲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在非洲的殖民地也应该是连接在一起的。
于是乎,就在南罗安达地区的南部,西班牙人的地盘南边化了一片面积稍微小一些的地盘给葡萄牙王国。
只不过理论上,这片殖民地依旧和西班牙人的殖民地一起,并称南罗安达地区,同样属于腓力二世统治下。
南罗安达地区在南下的话,又安置了一批乱七八糟的小国。
越过这些小国的殖民地后,就是属于大片的无人区了。





山沟皇帝 第二千一百八十七章 东非局势
包括沿海沙漠,更深入的则是高山,继续进入则是大沙漠,这一片鬼地方大唐人不愿意去,那些欧洲人也不怎么愿意殖民。
所以这片地方属于大片的无人区。
无人区再往南,则是南非城墙,这一条城墙也是南非的正式边界线,整体走向其实并不平直,呈现西南往东北的走向。
这主要是为了利用了河流、沙漠、山脉等天然的地形进行阻挡,同时也是为了把南非东北部地区的金矿给包括进去。
西部则是以奥兰治河为阻挡线,西部则是鳄鱼河,两条河流的中间地带,则是大片的沙漠。
得以利用天然地形来减轻城墙的工程量,所以大部分地区里,并没有什么城墙,只有一些零星的据点,只有在平坦地形上才会出现简易城墙,只不过这种城墙也不具备军事防御的价值,说是城墙呢,但实际上只是一道普通的墙而已,土著非要翻墙过来的话,随便拿点东西垫一下脚就能翻墙过来。
而且因为过于广泛,除了一些河段以及金矿附近区域可以巡逻外,其他大多地方一年也去不了几次。
怎么说呢,这城墙的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
城墙再往南,那就是大唐帝国的南非地区了。
只不过现在的南非的广大地区,大片大片都是荒无人烟的地方,进行了开发的只有南非港附近的平原地带以及西北部地区的金矿以及周边地区。
剩下的很多地方,都是大片的荒野,足以确保土著跑过来后,走上几百公里都看不见人烟!
这才是大唐人为制造出来的无人区!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地方都是属于大唐的直辖领地,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南罗安达地区靠近大唐人的南非,这对未来是有极大好处的。
而在非洲东海岸,也同样有着大量的土著国家的殖民地。
非洲东海岸的话,北部的红海沿岸地区,乃是嫡属于大唐帝国红海事务衙门管辖的北非州。
一片区域从北边的埃及州、运河区向南延伸,一直到索马里半岛最东端,被大唐人称之为红海角(阿塞尔角)的区域,包括边上的海角岛(索科特拉岛)
只不过大唐人在北非州的控制是流于表面的,只是控制了几个沿海据点而已,而且还都是最近这几年发展起来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控卫红海的航运通道。
北非洲之南的大片内陆地区,这些就是预定给奥斯曼六国的国土了,主要是埃塞俄比亚地区以及索马里地区。
甚至为了方便这些奥斯曼人迁移,大唐人甚至都把北非州的一部分红海沿岸区域,专门划出来了六片小区域给奥斯曼六国。
这是为了让奥斯曼人更容易迁移,同时也给他们一个出海口而已,只不过这分配给他们的沿海区域都非常小,毕竟临近红海和亚丁湾,这地方帝国还是比较重视的,所以给他们各自一个出海口就行了,其他沿海地区依旧属于大唐北非州管辖。
这一片狭长的北非州沿海地区,现在的目的已经是变成了封锁保护地带,避免土著闯入威胁到红海安全。
对于大唐帝国而言,红海、亚丁湾的重要性可比索马里海重要多了,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海细长,从北非州海岸前往西亚半岛的话,随便找个舢板就能划过去,很容易出现大规模偷渡情况。
更重要的是红海以及亚丁湾的安全,关系着印度洋连接地中海航线的安全。
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红海以及亚丁湾的重要性急剧上涨,这就是为什么帝国会在最近几年,加大了对红海南部海岸的控制和开发的力度。
但是吧,这地方依旧大量存在着土著,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帝国会临时开放北非州的沿海通道,让奥斯曼人进入的缘故,让他们从这里登陆更方便,节省迁移费用和时间,同时也能让奥斯曼人顺带把这里的土著稍微清理一遍。
清理过后,这片狭长的北非州区域到时候封锁起来也就更容易了。
奥斯曼六国占据了东北非的大片区域。
而在奥斯曼六国的南方,也就是南索马里地区北部区域,这是大唐帝国划定给萨菲王朝的殖民地。
萨菲王朝的殖民地之南,就是大唐人的莫加州(摩加迪沙)。
这个地方一向来都是东北非地区的重要港口,葡萄牙控制时期是,大唐人控制时期同样也是。
哪怕是现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了,大量船只走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前往欧洲了,但是这个地方以及非洲东海岸的若干重要港口城市依旧重要。
而根据大唐帝国的非洲政策,也是需要继续控制部分重要的沿海区域,尤其是条件比较良好的港口。
莫加州和更南边的马林迪、莫桑比克、索法拉等非洲东海岸沿海港口地区、非洲西海岸的若干沿海港口地区,比如加纳黄金海岸、罗安达、佛得角以及群岛、比奥科岛等一系列群岛等等都是出于这种情况。
在上述地区也并不是为了移民,而是为了依托港口控制周边地区,同时提供港口服务。
大唐莫加州南边的肯尼亚北部区域以及一部分南索马里区域,则是分配给莫卧儿王国的殖民地,莫卧儿王国虽然已经快要完蛋了,但是不少大唐人其实对莫卧儿王国还是有一些好感的,主要是这个王国很上道,但是大唐帝国背地里坑了人家很多次,所以这一次多少有点补偿的心态,给他们分配了一片还算不错的地方,其沿海地带可是相当不错的,地方也大。
从地盘上来说,比人家萨菲王朝的地盘还要更好一些。
莫卧儿王朝再往南乃是大唐的马迪洲。
只不过现在的马迪州面积已经很小了,只局限于马迪城以及周边沿海地区而已,南部的一片沿海区域,都是陆续分配给了中非十二国充当出海口。
本来早年帝国给中非十二国的迁移政策是只给内陆地区,不过后来发现这样这样的话,中非十二国自身发展困难,更重要的是虽然理论上所有沿海地区都是属于大唐人的,但实际上依旧被当地的土著们掌控在手里。
后来干脆就是放开了沿海地区的限制,主动给十二国分配了沿海区域,由此形成了现在的中非十二国的格局。




山沟皇帝 第二千一百八十八章 直线引发的冲突
不过中非十二国是零散分配的,当年地方大,都是随便安置的,所以北边有马迪城附近的中非王国,但是中非王国往南几百公里,都是空白地带,空白地带之南才有其他南洋的迁移国家。
中非十二国零散的各自占据了一片沿海区域,这中间依旧有大量的空白区域可以安置。
所以大唐是把这剩下的地区则是分散安置了印度半岛十六国。
这些都是之前印度半岛中南部地区的三十六国联盟里的成员国。
至于为啥三十六国联盟只剩下十六个王国了,那是因为三十六国联盟把莫卧儿王朝干掉,杀入新德里后,他们自己就是爆发了内乱,紧接着相互厮杀,杀到现在,三十六国联盟已经只剩下十六国了。
在帝国南非洲以北,也就是林波波河以北的一片莫桑比克地区的南部沿海平原地区,这一片比较富饶的地区则是分配给了大唐帝国之前在印度半岛控制的几个傀儡王国。
人家老老实实当傀儡十几二十年,给大唐人做牛做马这么多年,总得给人家一点甜头不是,这不,大唐人特地把这一片沿海地带分给了他们,虽然各自分到的沿海地区不算大,但是靠近林波波河南边的大唐控制区,并且临近大唐人在非洲东海岸的第一大港口,也是大唐在非洲仅有的一个采取局部本土化的港口城市马普托港。
所以别看人家分到的地盘小,但是就待在大唐人边上,而且还是大唐人局部本土化城市的边上,以后发展大大滴有!
这个好处,就算是西班牙人和鞑靼人都难以获得的。
这是他们多年忠诚所换回来的!
帝国和各国土著们在过去一年里陆续达成协议,授予了一共四十三个欧洲以及印度半岛、西亚等地区的土著王国、公国、部落等在非洲殖民地。
所有土著国家所分得的殖民地,都是拥有固定标准的,比如都有沿海地带,同时向内陆延伸数百公里,这一片往往都是大唐外务部的官员们直接拿着尺子在地图上画的,所以各国的殖民地分界线都是直来直去。
但是,大唐也只是分配了他们这一片沿海区域而已,至于更广阔的内陆地区,大唐帝国没有给予任何明确的规定。
不管不问的意思就是,你们以后自己去抢吧,谁抢到的就是谁的,反正我们大唐不管。
如今鞑靼人在尼日尔河流域的一系列行动,就是根据这一政策进行的,同样这一条政策,也是鞑靼人放弃了其他区域,选择了这一区域的缘故,就是因为有一条通航条件不错的尼日尔河可以让他们快速向内陆扩张。
其他各国也都是在抵达殖民地后,第一步是修建沿海的据点,第二步往往就是沿着河流深入内陆,甭管有没啥价值,先把地方占了再说。
以后可以再慢慢考虑这地方有没有开发价值。
而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的地盘向内陆延伸,避免临近的国家来一个弯道超车,封堵住自己向内陆扩张的通道。
如果真被临近的国家封堵了向内陆扩张的通道,那么到时候极有可能就会爆发战争了。
这也是鞑靼人以及瑞典人到了非洲之后,都是迅速向内陆延伸的重要原因,他们都不想被对方绕过来,然后封堵住自己的向内陆扩张的空间。
但是双方在前期扩张的时候,都是下意识的选择了向大唐人加纳州方向扩张。
当他们一直向北延伸了数百公里,绕过了大唐帝国的加纳州之后,然后他们就不可避免的在这一区域发生了接触。
尽管刚开始的时候,双方都是非常的克制,但是这事可不仅仅是抢地盘,更是为了封堵对手杀入己方的内陆纵深,所以哪怕是还没有爆发军事上的冲突,但是双方已经是不约而同的在这一地区开始设立防线,部署兵力了。
等到有一方安耐不住的时候,也许战争就会爆发了。
但是,瑞典人和鞑靼人没有先打起来,反倒是南边的北罗安达地区的英格兰、苏格兰以及威尔士三国先在非洲打了起来。
这三国在非洲的地区,也都是连接在一起的,英格兰在南边,威尔士在中部,苏格兰在北边,这种格局其实和他们在英伦三岛上的格局很类似。
而最关键的是,上述三国在英伦三岛上可是持续打了好些年了。
早年的煤炭战争持续了大概三年后,苏格兰和威尔士等地区的联军击败了英格兰王国,最后促使了威尔士王国的正式成立。
后续平静了一年,但是后续隔一段时间总是会发生一些战斗。
大多时候,实力弱小的苏格兰和威尔士会联合起来对抗英格兰。
他们到了非洲之后,很快就是在当地发生了冲突,冲突不仅仅是因为内陆扩张的冲突,还有一些殖民地本身的冲突。
前面说了,大唐的外交官给各国划分殖民地的时候,并没有太用心,都是简单的直接拿着尺子在地图上画直线的。
这样的划分方式看起来似乎很整齐,全都是直来直去的分界线。
但是这种直来直去的分界线看起来清晰了,但实际上也造成了其他麻烦,比如说河流是弯曲的,一段在a国境内,一段在b国境内,而且多个弯曲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多次的反复。
而a国的船只想要通航的话,是不可能只跑位于本国境内的河段,还得跑b国境内的河段!
这样问题就来了,b国境内的河段是人家的领土啊,你a国的船只跑过去肯定不行啊。
虽然说双方也能够坐下来谈一谈,来一个相互通航的,但是英伦三国那都是打了好多年仗的国家啊,这事虽然谈了谈,但是根本没谈成。
而河流通航问题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的类似的问题也有,比如说灌溉问题。
英格兰三国在非洲的战争,就是起源于灌溉!
人家英格兰人看见无法谈成通航问题,于是乎直接把位于本国境内的一个小河的河段给人口封堵截留了,让河道改道,这样既可以灌溉农田,又可以弄出新河道来通航,岂不是美滋滋。
但是隔壁的威尔士一看自己家下游的河道连河水都没有了,肯定要骂娘啊,这骂着骂着双方就开片……




山沟皇帝 第二千一百八十九章 陈立夫致仕
威尔士王国在非洲殖民地的人少,军队也少,打不过之后就把北边的苏格兰叫过来帮忙,于是乎现在三国是在北罗安达地区打起来啊。
当然了,没敢在大唐分给他们的沿海殖民地里打,而是在沿海内陆地区打。
再后来,英格兰发现同时对上两个国家打过去,而且南边的西班牙也是实力越来越强,威胁太大,于是乎他们主动请求大唐帝国进行调节。
但是大唐帝国拒绝了他们!
大唐帝国再一次重申了帝国的对外政策:不干涉土著事务。
只要他们没打大唐分配给英格兰的沿海殖民地,不挑战大唐帝国制定的规矩,只是在内陆地区打仗,大唐可是不管的。
英格兰看见这种情况,也是一咬牙发了狠,既然大唐不管,那么他们也是开始下狠手了。
在殖民地打不过,但是他们在本土实力还是可以的,直接在本土逮住威尔士王国一顿猛打。
于是乎,刚平静没两年的英伦三岛上,又是爆发了战争。
不过这三个国家那都是老冤家了,打来打去大家也都是习以为常了,倒是西班牙王国那边心情好的很。
英格兰王国和威尔士以及苏格兰王国打起来,也就没精力插手罗安达北部内陆地区的争夺了。
所以西班牙王国那边一边看着英伦地区的战争,一边是悄悄加大力度,开始往南罗安达地区进行移民,而且向内陆扩张的时候,优先向大唐罗安达州的内陆地区扩张,先把这地方抢占了再说,以后在看看有没有机会把英格兰堵死在沿海殖民地里。
西班牙人想的很美,只不过西班牙葡萄牙联合王国里的葡萄牙小弟却也是不安分的主。
葡萄牙王国内的大贵族,名望很高,拥有对葡萄牙王位继承权的布拉干萨公爵一直都是想要率领葡萄牙重新独立。
但是在本土是没啥指望了,所以他们是把希望放在了迁移到非洲以后。
布拉干萨公爵也是一个能够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他很清楚欧洲虽好,但以后却不是欧洲人的地盘了,不管是他们葡萄牙人还是西班牙人又或者是联合省,乃至鞑靼人,他们的未来都是在非洲。
而到了非洲之后,则是属于全新的环境,新的开始,这样的情况下,葡萄牙王国的重新独立也就成为了可能。
为此,在联合王国移民计划的框架之外,布拉干萨公爵自己已经是进行了大规模的迁移计划。
不仅仅是联合王国内部制定的前期殖民计划,而是整体迁移计划。
他把家族的大量财富进行了变卖,然后换成了资金组织领地内的农奴开始大规模的迁移到南罗安达地区南部的葡萄牙殖民地里去。
不仅仅是组织农奴大规模移民前往,他甚至都是以殖民开种植园等名义,逐步的把整个家族搬迁过去。
宣平四十九年过去后,他更是亲自带着公爵领地的两千名军人以及大批工匠前往葡萄牙殖民。
这个时候的葡萄牙殖民地,其殖民总人数甚至都超过了西班牙王国殖民地。
其独立之心已经是非常明显了。
各国迁移到非洲后,出现的诸多乱局,牵动了大量国家的心,其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他们本土地区的事务。
毕竟明眼人都知道,非洲的殖民地以及扩张的内陆地区才是他们的未来。
欧洲以及西亚,印度半岛等地区,现在看似是他们的,但以后肯定就不是了。
所以大家为了新家而操心很正常,至于即将废弃的老宅只要勉强还能住几年,那么剩下的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但是各国都关注非洲局势,就连大唐帝国自身也是比较关注
对于大唐帝国而言,在宣平四十九年上半年,把各国的沿海殖民地划分完毕,而接下来的事情就需要逐步把各国迁移到非洲去了。
而这种迁移过程为了避免帝国自身的麻烦,所以还得需要让他们主动迁移才行,所以整体上帝国需要保持非洲局势的前期稳定。
比如英伦三岛的战争,前期大唐帝国虽然说着不干涉土著事务没有管,但是后面看见这三个国家越闹越狠,尤其是英格兰已经是派遣舰队,封锁威尔士王国在非洲殖民地的海岸线了。
他们的这种近海封锁,自然不是说拦截为威尔士王国运输人员和物资的大唐蒸汽船只,他们只是在近海打威尔士人自身的近海小渔船以及袭击港口里的船只而已,他们甚至都没有上岸,完美的规避了大唐人关于不允许他国入侵他国沿海殖民地的规定。
他们都没进入威尔士王国非洲殖民地的土地,连炮弹都没有往岸上打一发,只是打港口里的威尔士人的船只而已。
这做法,让大唐人也是有点无语!
但是大唐人依旧没管英格兰人的这种行为,毕竟人家是完美的遵循了大唐的规矩。
但是看这局势不太好,大唐帝国的外交官们还是向三国的过往打了个招呼。
不过依旧没有插手他们之间的战争,而是说你们打仗归打仗,但是不能因为打仗影响到了移民啊!
大唐人现在只关注欧洲以及印度地区迁移到非洲去,在完成迁移之前可不希望他们爆发太大规模的冲突,尤其是在非洲地区爆发太大规模的冲突,从而影响到了移民行动。
宣平五十年后,随着非洲迁移的进一步加大步伐,帝国对上述地区的移民行动也是逐步加大,并且是加大了对迁移各国到非洲的行动的扶持力度。
尤其是各大航运公司在印度洋以及地中海、大西洋等海域,面向面向土著的船只大幅度增加后更是如此。
1...10631064106510661067...10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