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全都得乖乖回金陵,到时候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的削藩问题。

    但是圣天子没有这么做!

    如果圣天子想要他们这些海外藩王独立自主的话,那么又为什么阻拦海外领地的本土化?

    他不懂!

    郑王不懂,不代表其他人也不懂!

    就藩北美南河州的帝七子,宋王李嵂在得知美洲矿务公司被彻底拆分之后,一个人在空旷的湖心亭里哈哈大笑:“父皇,您未免太乐观了!”

    “全球各地皇帝皆李氏,岂是那么容易的!”

    “即便儿臣以后甘愿偏偶一方,但是儿臣身边的臣子却不愿意啊,我那些兄弟们也不愿意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子只能有一个!”

    “正统之争大过天!”




第二千零九章 一望无际的农田
    北美五湖省的小西湖上,一艘内河客轮沿着新南运河缓缓西进!

    这艘小客轮虽然不大,只有两三百吨的排水量,但是船上去也是悬挂着帝国龙旗,这意味着这是一艘官船。

    除了帝国龙旗外,还有其他多面旗帜,上面的诸多旗帜还有字迹。

    诸多旗帜上分别上书:

    国子监经济系十六期

    宣平二十三年博士科状元。

    奉旨巡抚五湖省

    船尾还有一小旗上书:扬州冯!

    从这些旗帜就是可以看的出来船上的主人是谁了!

    他就是帝国首任五湖省巡抚份冯新原,此君乃扬州人士,字文行,早年考入国子监就读经济系,毕业后参加科举,考取了宣平二十三年博士科状元

    从政后,他先在翰林院经济科任职,后调往财务部任职,后续又调往地方任职知府、布政使等职务。

    他的人生履历,和帝国的很多高级文官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少年时期苦读,考取大学就读本科,毕业后参加科举进入政界,不断的京畿和地方来回,以积累更多的经验,最后一跃成为一省巡抚。

    他的履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大唐帝国内部培养部堂高官的标准流程了。

    去年年底大唐帝国在海外设省后,他也就顺势成为了北美七省之一的五湖省的首任巡抚。

    尽管这是去海外任职,但是却没有人认为这是贬值。

    现在这世道和以往不一样了,要是十几二十年前,说调往海外任职,甭管啥地方那都是等同于流放。

    但是现在,同样是调往海外任职,但是也得看地方了,有些地方依旧是穷乡僻壤,调职过去属于流放贬职的安排。

    但是有些地方却是属于不错的地方,比如说北美洲这边。

    看似遥远无比,但是北美洲其实现在和本土没啥区别了,上头一个土著都没有,帝国移民都是破千万了,而且农业发达,各种资源丰富无比。

    所以,如今北美洲这边的职务说不上多好,但是也不算差了。

    更关键的是,冯新原是升职!

    他之前是辽东省布政使,品级不过正三品而已。

    如今调往五湖省任职,却是跨过了二品的门槛,成为了从二品高官,这对于他的仕途而言,自然是属于高升了。

    只是升官虽然是好事,不过五湖省乃至整个北美洲的复杂局势却是让他有些担忧。

    从金陵出发之前,他和其他多名被安排到海外担任巡抚的官员多次和内阁大佬面谈,言谈之间,内阁的大佬们虽然表面上说的都是发展地方经济,做好民生之类的话,但是大家都是官场老油条了。

    自然都是能够从陈立夫等内阁大佬的话里听的出来:让你们过去担任巡抚,不是为别的,就是为了维稳。

    维持住这些海外省的稳定,别让他们折腾起来。

    而要怎么维护这些海外省的稳定,自然是要紧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走。

    对海外省的不同人采取不同的施政方针,发展好地方经济,让当地的普通民众过上安稳日子,同时引导当地的士绅们从事贸易、农业投资、矿产投资之类的。

    总之别让那些士绅们一天到晚就想搞制造业之类的!

    在这个基础上,配合经济一体化政策,让这些海外省和本土联系的更加紧密。

    比如说教育方面,要多鼓励当地的学生学习,然后报考本土内的各所大学,让那些二代移民、三代移民们要回来帝国本土看一看,看一看帝国的强大,看一看帝国的繁荣,让他们知道,作为一个大唐人是多么自豪的事。

    由此杜绝地方主义抬头!

    更不能让二代、三代移民们生出我是美洲人,不是大唐人的念头!

    和内阁大佬们的过后,冯新原在出发之前,还得到了圣天子的接见。

    尽管整个接见过程只持续了十五分钟不到,但是冯新原却是记忆深刻,当时圣天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他都是记在心里。

    他很清楚的记得,当时的圣天子对他说:“过去了要切实做好民生工作!”

    简单一句话,听起来很普通,但是冯新原却是觉得这话意味深长。

    从本土出发后,在船上的这段时间里,他反复的琢磨这句话,再结合内阁大佬们的意见以及北美洲地区的实际情况。

    他大体上已经是对五湖省有了大概的施政方案了。

    他乘坐的远洋万吨客轮抵达新南港后,他并没有停留太久,而是直接换乘内河客轮,沿着新南运河前往五大湖地区。

    新南运河,也是帝国早年开发北美洲五大湖地区的重要工程,因为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这一片流域里的急流众多,而且还有一个超级大的瀑布。

    当年为了能够更加便利的同行五大湖地区,尤其是把新南港和五大湖地区联系起来,当时的美洲事务衙门动用了大量的资源开凿了一条运河,也就是新南运河。

    整条运河从新南河开挖,最后连接小西湖(伊利湖),整条运河达到了惊人的五百多公里。

    当然了,虽然很长,不过运河的并不算宽,水深更是只有平均一米左右。

    然而饶是这样,当年为了挖这一条运河,也是死伤了至少十几万的土著劳工,耗费资金上百万。

    但是自从建成通航后,这条新南运河却是成为了北美洲的大动脉,发挥出来巨大的作用,无数的蒸汽驳船、客轮通过这一条运河往来五大湖地区和新南港。

    建成后没多久,这条运河的建设费用就已经通过通行费收回了成本,并且还有富余,更重要的是这一条新南运河给北美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所以收回成本没多久,美洲事务衙门就直接宣布运河免费通航,同时加大运河的扩展。

    这,才有了冯新原乘坐内河客轮前往五湖省,要不然的话,他还得麻烦无比走陆路呢。

    他一路沿着运河而去,沿途的风光也是让他深切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帝国如此重视北美洲,如此忌惮北美洲。

    运河两岸,尽是一望无际的土地!

    不是平原,不是草地,而是耕地……

    活了一辈子,他见过帝国不知多少宏伟壮观的山河,但是这一望无际的农田,他还真是头一次看见!

    看看人家农民怎么种地的,都是直接用巨大的耕马耕地,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放眼望去这么大一片地方,竟然只有区区十多个人在劳作。

    以往看见的都是冷冰冰的数据,还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但是现在亲眼看到了这些一望无际的农田,他总算是理解了为什么诸多内阁重臣们的忧虑了。

    这地方的自然环境实在太优越了。

    这都已经是优越到让本土为之忌惮的程度了。



第二千一十章 一点也不帝国
    沿着新南河、新南运河一路前进,乘坐内河渡轮的冯新原不用多久就是抵达了五大湖中部的小西湖。

    然后他的坐船就是停靠在了五大湖地区的第一大城,同时也是新设立的五湖省的省治西湖城。

    听这名字就知道是带有浓郁的江南风格。

    不仅仅此地,实际上帝国在海外的很多地方的名字,都是带有浓郁的本土特色。

    比如新南港,这地方一开始就是作为新江南而存在的,因为此地实在太富饶,让任何人看了都会觉得这是第二个江南。

    同时五大湖的名称,其中第二大湖就是称之为小西湖,这名字自然是和本土江南的西湖对标的。

    西湖城,这个城市乃是帝国在五大湖地区最早建立的城市,当年第一批帝国移民抵达此地后,就是在这个地理环境极好的地方建立了第一个五大湖地区的港口城市。

    随着移民越来越多,尤其是五大湖地区也是逐步发展起来后,西湖城也就成为了五大湖地区的第一大城市。

    目前整个城市的居民有三万多人。

    这三万多人乍一看,似乎很少,在帝国本土的话,很多普通州府的城市的人口都有这么多,一些中型城市,人口都是超过十万人的。

    至于大型城市,那都是数十万人口的,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也是不在少数,上海、天津、广州这三大沿海城市,那可都是人口过百万的。

    但是三万多人的城市在海外地区,却是比较少见了,饶是人口总数已经超过千万的北美洲地区,也就新南港的人口达到了十万人,其他的所谓大城市都是只有几万人。

    而更多的,实际上都是只有几千人乃至只有几百人的小镇。

    毕竟一千多万人听上去不少,但是分摊到广阔的北美洲地区,那可就没有多少了。

    更何况北美洲地区的可供开发的地区实在太多,因此人口的分部是比较平均的。

    这一点,哪怕是在西湖城这样的城市里也能够得到体现。

    这刚到西湖城呢,冯新原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地方其实也不咋地,都没啥高楼,但是当乘坐着马车离开了码头,一路往市中心去的时候,他就是感觉到了这地方和帝国本土城市的巨大差异。

    第一感觉就是大!

    第二感觉就是人少!

    他一开始还奇怪,好歹也是三万多人的城市呢,怎么那么少人,但是这个想法没多久就被他抛弃了。

    因为整个西湖城的城区,足足有数十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城区,才三万多人而已。

    再看道路两旁的建筑,没有高楼大厦,建筑也不密集,大多也都不是什么商业建筑,都是普通的居民建筑。

    但是这些居民建筑却是让冯新原看了惊讶。

    妈呀,这一路走过来,所看到的居民建筑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两层或三层小楼,前后还带庞大花园的那种。

    这种建筑放在帝国本土,那可是妥妥的高收入中产阶层的标配。

    松江府市中心的周边郊区里,基本上都是这种小楼组成社区!

    但是,在松江府郊区的这种独栋洋楼至少五千唐元起,哪怕是联排的洋楼,那也得好几千唐元,哪怕是双职工的高收入中产家庭,想要买这么一栋小楼,也得积攒多年,并向银行贷款。

    但是在这边,却是清一色的都是这种小楼,而且全都是独栋,前后还带花园。

    更让他惊讶的是,他的车队路过的时候,刚好看见有一栋两层半的小楼,带着至少上千平米花园,院前插了个待售的牌子,上书售价仅需两百八十元!

    “这里的房子这么便宜?”带着疑惑,他转身问了问自己的顾问:“林鹤,这里的地产价格这么便宜?”

    这林鹤是一位二十多岁的男子,身穿职业装,别看此君年轻,那可是美洲移民二代,移民之前也是扬州人士,和冯家有旧,前几年考入国子监大学,毕业后参加科举入仕,之前在礼部任职。

    因为他是美洲移民二代,对美洲风土人情熟悉,加上和自己有旧,冯新原是特地把他要了过来担任自己的秘书。

    对于一个刚步入仕途的年轻人而言,能够担任一省巡抚的秘书,这自然是好事。

    这秘书职务听上去似乎和前明时代的师爷有点类似,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前明的师爷职务,那是私人性质的。

    而这位林秘书的秘书职务,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官职,正七品呢!

    林鹤当即道:“大人,这价格在美洲这边算是正常价格了,而且这两百八十元也不算便宜了!”

    “我们家在几年曾经在新南港那边购入了一处宅院,也是这种独栋小楼,占地差不多两千多平方米,也不过花了三百多元!”

    “这边的地价便宜,主要成本就是建筑成本了,而且这边的建筑用的大多是木料,此地木料丰富,价格也便宜,大头成本还是雇佣人工的费用!”

    “而且这种木制小楼需要时常维护,不仅仅是木材不耐用,这周边的各种野生动物太多,经常破坏建筑,不经常维护的话住不了多久就没法住人了!”

    “倘若是钢筋水泥小楼的话,这价格就不会这么便宜!”

    好把,这么说冯新原就无语了,而且他也知道,这美洲的地价的确是便宜。

    要知道当年帝国为了招揽移民,土地那都是大片大片白送的,只要移民过来就直接送几十亩甚至几百亩的土地。

    当地价不要钱后,建筑的主要成本也就只剩下建筑本身的成本了,而刚刚的小楼看似精致,但仔细看了也知道,大多都是用木料,而关键的是,美洲这地方,森林多的是,木料非常的便宜。

    看来这美洲,和本土的确是有着巨大的差别啊!

    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这是冯新原来到美洲后的直观感受。

    这一路朝着市中心去,渐渐地,这道路两旁的建筑才是密集了起来,开始能看见密集的商业建筑,人也是多了起来。
1...990991992993994...10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