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行人、马车拥挤在街道上,甚至还能闻见熟悉的煤焦味,这让冯新原有了熟悉的感觉。

    这才是帝国嘛!

    刚才路上所看见的景象,一点也不帝国!




第二千一十一章 家家户户有马车
    因为五湖省是新设省,这巡抚衙门都是从零开始构架的,顺带着连巡抚衙门那都是临时租用的一栋办公楼。

    冯新原先是在当地官员和士绅的迎接下抵达了巡抚衙门驻地,简单休息后就是出门前往郑王府拜见了。

    这五湖省,可是郑王的封地。

    他这个巡抚上任,自然是要遵守礼仪前往拜见。

    郑王府并没有在市中心,而是在郊区,整个王府的占地面积极大,华夏传统风格,整个王府的样式严格按照礼部制定的亲王礼仪建造。

    说起来,这还是冯新原第一次看见帝国藩王的正式府邸呢。

    帝国的藩王不少,但是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就藩海外,他们的府邸也都是建在海外封地内,在本土的话,顶多也就是有一些别院什么的,但是正式的藩王府邸可就没有了。

    不过看见这规模庞大的郑王府,冯新原却是没有什么激动之类的,反而是表情平静。

    因为他深知,自己这个巡抚的一大重要任务,可就是扼制郑王了。

    海外封地如果要闹事,绝对是少不了这些藩王们在背后推动,以往北美洲要搞什么本土化,那就是北美三大藩王推动的。

    不过冯新原更清楚,自己扼制郑王,也并不说什么用间谍之类的手段,那不是他的任务,那是翰统的任务。

    甚至都不是军事防备郑王,那是军方的任务,和他冯新原同样没有关系。

    冯新原扼制郑王,更多的还是要从根源做起,做好民生工作,彻底斩断郑王府鼓动当地民众们谋乱的可能性。

    一旦当地普通民众归心于帝国,哪怕是藩王谋乱也是无根浮萍。

    进入王府后,冯新原按照礼仪拜见,但是也只局限于拜见,很快就是离开了郑王府。

    他清楚,如果以后没有什么意外的话,自己的任期内估计是不会第二次踏入郑王府之内的了。

    结交藩王,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所以不管是暗地里还是明面上,他都不打算给人留下把柄。

    看着冯新原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郑王笑了笑:“这人倒是谨慎!”

    旁人道:“他毕竟是新上任的巡抚,谨慎是必然的,不过以后未来没有办法把他拉过来,只要把这冯新原拉过来,那么后续很多事就方便多了!”

    郑王却摇头道:“拉拢他?没有必要!”

    旁人不解:“为什么,如果能够把他拉过来,好处不少啊!”

    郑王道:“只怕本王和他见多几次,这人就的被调回本土去了,所以别浪费功夫了!”

    “不过除了这巡抚,其他人倒是可以继续保持接触!”

    郑王并没有对拉拢冯新原抱有什么希望,这倒不是说他担心有没有可能拉拢过来,或者是担心父皇知道了责罚他之类的,而是就和他刚才说的那样,完全没有必要。

    这花费了功夫拉拢过来,估计都没拉拢成功呢,这个冯新原百分百就得被调回本土了。

    就算是父皇不在乎自己结交此地的文武大臣,但是太子在乎啊,御书房里的那些重臣在乎啊!

    那冯新原为了保住自己的仕途,也是不会轻易和他结交的。

    就和之前的几任五湖州州令一样,没有一个和他往来的。

    他们没那个胆子!

    但是,这并不重要!

    他就藩五湖多年,早就已经是在当地完成了布局,就算是冯新原对他敬而远之,也不会影响到王府对五湖地区的掌控。

    这五湖地区,说到底还是他的封地!

    离开郑王府后,冯新原没有停留,直接返回了巡抚驻地,好好休息了一晚后,第二天才是召见了他麾下的众多官员。

    包括本来在当地任职的地方官员,同时还有新成立的巡抚衙门内的各机构官员。

    这召见的时候自然也不会说什么重要的事务,只是简单的问候几句,认人而已。

    这召见完毕,他才是有时间来真正的了解他所需要治理的五湖省具体情况。

    来之前,他已经是通过众多的卷宗进行了了解,但是只看卷宗也没有办法彻底的了解,最好的方式还要实际去看。

    所以,冯新原开启了频繁的视察模式。

    到任第三天,他就是视察了西湖城各处,包括走马观花一样逛了城区一圈,然后又去简单视察了港口、供水等部分基础设施,又去商业街看了看。

    这亲自看过之后,对整个西湖城也是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个西湖城,和帝国本土内的城市有极大的不同,首先就是大!

    整个城区范围数十平方公里,但是人却不多!

    这地广人稀,因此一些基础设施也就比较难搞,至少自来水供应体型就没能成型,只有市中心部分有自来水供应,其他地方则是没有了。

    道路也是如此,在帝国本土大部分城市,乃至普通州府的城市的主干道,那都是普及了水泥路,大型城市更是有高等级的沥青路,再不济,还有煤渣路呢。

    但是在西湖城,道路大部分还是泥土路,市中心的才是煤渣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城区那么大,道路四通发达,但是人口又这么一点,城市税收也比较有限,很难支撑得起城区的完善道路建设。

    看完这些后,冯新原就是觉得这个典型的美洲城市,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好的自然是地方够大,人们的生活居住空间非常的充足,但是坏的就是地方太大,公共设施搞出来比较困难。

    道路不咋地,甚至连公共马车都没多少!

    因为人没多少,乘客自然也就不多,这公共马车虽然有,但是很久才有一个班次,要不然的话得亏死马车公司。

    这初来乍到,冯新原一路上没看见多少公共马车,还担心当地的公共交通体系不行,民众出行困难呢。

    然而这一路上,冯新原就没在路上看见多少人步行出门,反倒是看见了不少自己驾驶小型单马双轮马车出行,四轮的私人马车也不少,还有很多男子干脆就是骑着马出行。

    看到这一幕,他就无语了。

    这地方公共马车少不仅仅是地方大,人口少。

    而是这破地方,竟然家家户户都有私人马车……

    这甚至让冯新原有一种错觉,这西湖城的人,小日子过的比松江府的居民都要好!



第二千一十二章 和本土差异巨大的美洲
    为何这地方家家户户都有马车,当地的官员向冯新原如此解释:“美洲这边的马匹价格很便宜,而且我们西湖城周边都是农场,这马匹就更便宜了,其实不仅仅西湖城内如此,整个北美洲大多如此,民间的马匹保有量非常巨大,基本上家家户户出行都是有自己的马车的。”

    “而且,我们西湖州是省内最大的农业州,这城内城外都是农场,实际上我们这西湖城内的民众,也都是周边农场的农民!”

    好吧,对此,冯新原也没话说了。

    这西湖城的城市居民,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帝国本土的城市居民。

    帝国本土城市里的居民,是非常典型的城市居民,他们上班工作赚钱养家。

    但是在西湖城,实际上这三万多人口绝大部分都是农业人口……

    围绕着西湖城周边甚至城内,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农场,而这些农场的主人,就是这西湖城的居民们。

    这也是为什么西湖城城区面积如此巨大,偶尔还能在城区里看到大片农田和牧场的缘故……

    这家家户户都是农场主,自家就养马,这马车也简单,随便找个木匠就能做出来,然后自己驾车出行。

    这种模式他还能说啥……

    只能说帝国本土和北美洲这边,情况不一样……

    在这里,似乎人们拥有一辆私人马车是很寻常的事,但是在帝国本土,私人马车那可是中产阶层的标配,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维持得起私人马车费用,主要因素就是倒不是说马匹昂贵,其实马匹价格也不贵,主要是想要拥有一辆私人马车,维持费用太贵。

    但是在美洲这地方,人家自己农场里养马,自己随便找个木匠搞个马车,自己驾车出行。

    整个模式和帝国农村地区似乎有点类似,但是帝国农村地区的农民,却是普遍养牛,而不是养马,而经过数十年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早年帝国一直在扶持农村地区,大力推行养牛政策,直接给补贴。

    所以农村地区现在的耕牛保有量巨大,同时牛车也很常见。

    前朝什么牛是战略物资之类的,在如今的大唐根本就不存在,因为大唐本土农村地区的牛保有量大的很。

    这是因为双方的耕种模式有区别,帝国本土,尤其是中部和东部等传统粮食产区,都是非常典型的小型、微型家庭农场,农民们的土地有限,所以耕种都是采用牛耕,玩深耕细作,以维持粮食产量。

    而北美洲这边则是土地多的是,玩的是马耕,粗放式耕种,一个家庭耕种上百亩甚至几百亩土地都是很常见的。

    这连续走走转转,乘坐马车,乘坐轮船,他是简单的围绕着五大湖地区转了一圈,花费了大半个月后总算是对自己治下的五大湖地区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

    首先是地广人稀,偌大一个五湖省,单轮面积比帝国本土的绝大部分省份都要大,而且是大的多。

    但是总人口才两百万不到。

    这两百万人口绝大部分都是农业人口,种植各种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以及其他各类经济作物为主。

    同时还有部分城市人口,从事商业贸易,行政工作等。

    而让他非常欣慰的是,偌大一个五湖省,没有一家现代化工厂!

    这是好事!

    要知道帝国是千防万防,就是防着北美洲玩工业化呢。

    经过简单的视察后,他已经是初步确定下来了自己的施政方案!

    所以很快,他就是通过大唐朝报美洲版对外公布,五湖省将会正式启动河运扩张方案。

    主要就是扩大现有的新南运河!

    此外也是宣布,巡抚衙门已经正式引入了帝国最大的机械销售公司‘永来贸易公司’,在西湖城等地设立销售点,对外销售蒸汽机拖拉机以及其他机械设备。

    运河扩张方案,这都还不算啥,反正现在的新南河运河的运输力就很不错了,采用蒸汽驳船的运输方式,都能通航一千多吨的驳船呢。

    但是这农业机械设备的销售,却是彻底刺激了当地民众的热情。

    他们之前就已经知道,帝国已经展开经济发展计划,并批准了部分机械设备,尤其是农业设备在海外地区的应用。

    所以他们一直是等着,等到现在,终于是等到了!

    这消息一经公布,大批农民们直接带着支票找到了刚设立的永来机械贸易公司的大门,想要采购蒸汽拖拉机。

    巨大的市场热情让永来贸易公司的人是惊喜又担忧!

    惊喜的是自然当地销量好,能赚钱啊!

    担忧的是,他们手头上没这么多货物!

    永来机械贸易公司五湖分公司的人,在接到了一大批的预定订单后,立即派人前往新南港的美洲分公司总部,向上头申请货源。

    不过永来机械贸易公司美洲总部的人,此时也是焦头烂额!

    因为有庞大订单需求的可不仅仅是五湖省,而是整个美洲地区。

    这放开了农业设备限制后,整个北美洲地区的农户们都是掀起了一阵机械风,挥舞着支票求购蒸汽拖拉机。

    在北美洲地区获准销售各类民用机械设备的永来机械贸易公司,饶是去年开始就已经是开始准备货源,建设渠道,但是依旧难以满足市场的巨大热情。

    这家永来机械贸易公司,乃是国企部全资控股,去年年底刚成立,有着在北美洲地区销售民用机械设备的牌照,可以代理销售各类准许出售名单上的各类机械设备,他们的只要业务就是农用机械。

    同时还有负责销售港口设施等偏向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备的美来机械贸易公司。

    这两家公司,算得上是标准的政策产物,就是官方为了在北美洲限制性销售机械设备而成立的。

    永来机械贸易公司美洲总部会议室里,一群职业装的人愁眉苦脸着,其中一个年轻人道:

    “现在就已经有两千台的订单了,按照我们的预计,未来一年内,将至少会有一万台蒸汽拖拉机的订单。”

    “这么多订单,我们怎么处理?”

    “我们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货啊!”



第二千一十三章 稳住基本盘
    “我早就说过,一千台的备货不够,哪怕是前期,至少也得五千台的备货,要不然的话,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庞大需求!”

    “这可是北美七省,地广人稀,家家户户都有上百亩甚至数百亩土地的,一些家里人口多的家庭,甚至都有上千亩土地,他们对蒸汽拖拉机的需求是庞大无比的!”

    “尤其是那些家里有数百亩甚至上千亩土地的家庭,对于他们来说,蒸汽拖拉机是必须的!”

    “就算是其他土地少一些的家庭,他们完全也可以合伙经营他们的农场,所以购买一台蒸汽拖拉机也是很正常的!”

    这年轻人的话却是引起了他人的不满!

    说得好像谁不知道北美七省市场潜力巨大一样,但是你说备货五千台就五千台啊。
1...991992993994995...10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