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张维卿
此间,夫妻二人逗着嘴皮子,有的是欢声笑语。陪嫁丫鬟默默的在那里伺候着,一言不发,不过与她而言,此间除了这双站在广州城权利顶端的夫妻外,其他人早已被她屏蔽出去了,便已经足够了,剩下的无非就是等待而已。
用过了早饭,陈凯上值前那一双儿女的乳母便把孩子抱了过来。比之昨日,似乎认生得也没有那么严重了,估摸着昨天他们各自的乳母也没少说教。眼见于此,郑惜缘当即就上前与两个孩子介绍,同时安抚着他们的情绪,总算是才没有出了昨天那般的幺蛾子。
然而,认生的状态依旧存在,陈凯也不好真的上前去摸一摸孩子,只是站在那里看了好一会儿,才依依不舍的出了后衙,到前衙那边上值去了。
住宅就在公司一个楼里,结果还迟到了,如今的状况放在后世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吧。不过,现在陈凯是做老板的,集团副董,外加上分公司的老总,尤其是后面的身份在永历朝廷和郑氏集团皆是如此,下面的打工仔们哪里敢质疑领导的。
更何况,封建社会的人性化思维。小别胜新婚的道理,府内的管家仆婢们都是明白的,甚至就连巡抚衙门的那些官吏幕僚们亦是能够理解。此间,一如平日里那般,该过来请示的过来请示,该前来汇报的前来汇报,就好像是过了前后衙的大门,就穿越回了一个时辰之前似的了,怎是一个神奇了得。
这个季节,地方上最重要的莫过于夏收和夏种,这都是事关着国计民生的大事情,绝计不敢轻忽的。今年广州府的各县都在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赋,永历九年的夏税基本上在广州府地界上全免了的,就连惠州府的有几个县也是如此。官吏们不需要下乡催科了,倒也是省了些心思和劳累,但也免不了要少了不少的进项,甚至是荒废了淋尖踢斛的传统技艺,也算是有得有失。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能闲着了。如今的广东,广州惠州潮州琼州和韶州这五个府说了算的陈凯。潮州和琼州还好,都是经营多年的所在,行政上正常运转就够了。而另外的三个府,虽说是不同程度上的减免了赋税,但是陈凯对于各府县的民生恢复情况极其重视,下面的官吏们也自然是免不了要下到乡下跑断腿的。若是敢就这么一直在县衙里高卧的话,全然不去管那民生恢复的情况,只怕是申斥甚至是弹章就要落到头上了。
减免赋税,可是大军依旧要吃饭,官吏依旧要俸禄,陈凯更是依旧要继续折腾,甚至折腾更大的事情出来。这些,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要吃老本儿的,别无他法。
所幸的是,陈凯积累多年,郑氏集团的实力雄厚早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尤其是前两年的经济战,贪官污吏们赚得满盆满钵,郑氏集团那边同样是吃得饱饱的,险些撑破了肚皮。哪怕是近来恢复福建民生耗费巨大,但是底子尚在,一时间也还不至于像曾经的邝露那般要四壁无归尚典琴。
只是无论什么时候,老本总有吃完的一天,尤其是现在福建广东两省基本上就只有潮州琼州漳州泉州这四个府的赋税尚且正常收取的情况下,财政赤字的数字就更加让人忧心忡忡了。
然而,省钱从来不是陈凯的风格,越是财政报表难看,他就越是要继续折腾,不光是眼皮子底下在折腾,视线覆盖不到的也同样是无法幸免。
广州府和惠州府的官道整修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回抚军的话,各县接到政令后都在探查县境所辖官道的状况。据下面的人说,情况大多不怎么好。现在在修着的,已有不少了,速度还算是比较快的。但是各县不断的报上来更多的年久失修,进度上便一直上不去。
潮州和琼州的官道,这两处早早的就都修缮完毕了,而且是按照承平时的水平持续养护。两地的府县衙门早已形成了习惯,而韶州府那边,现阶段主要还是军事物资和人员的输送,明军仰仗着北江水道的便利,再加上清军在时为了确保与南赣之间的交通,官府相对也比较重视,到了陈凯这里便也不需要急于一时了。
惠州府和广州城的官道年久失修,这无疑影响到了两府的陆上交通。海运河运,这是广东的主流,但是陆路运输也同样是少不了的,尤其是控制了这么大片的地区,就更需要物资能够流动起来,这样才能加速经济的繁荣。
反正黑锅都是那些虏廷的官员们去背的,想来他们应该不会瞒报些什么。一次性,将官道都修整好了,以后如潮州和琼州那里似的,时时维护,也就够了。
官道如斯,沿途的驿站也同样是要重新布控起来。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一个国家的疆域幅员,尤其是她的直接控制地域的大小从来都是受到交通所影响的——政令传达速度军队的调动速度,等等等等。官道和驿站,对于官府而言是极其重要的,陈凯从来都是份外的重视,因为他是亲眼见识过潮州一府的基层统治瓦解后的结果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才总算是将那个府重新捏成了一体,哪里再会让其重新恢复到碎片化的状态。
回想起当年的潮州,那一桩桩一件件就仿佛是昨日一般,历历在目。土豪割据一方,不光是政令出不了县城的大门,物资的流通也同样是要受到无休止的干扰。韩江之上的广济桥市,如今的破败和现今的繁荣对比何其明显。甚至,就连当年陈凯设局智取潮州的时候,也是打着地方土豪会威胁到粮食向福建运输为由才取得了进入潮州总镇府,进而一举击杀车任重的机会。
现阶段,广州的丝绸香木,潮州的潮烟锡器潮蓝布潮瓷糖制品粮食,琼州的香料巨木棉花椰子槟榔,各地的特产以着郑氏集团的海贸能力能够吃下不少,除了其他海商以外,本省各府以及其他省份也都可以消化很多。这些,都是只有动起来才是财富。否则仅凭单一府县,吃不下的就只能导致生产规模的萎缩。
手指有节奏的轻敲着桌面,仿佛是在一处一处的盘算着到底有多少地方需要他想到,并付诸于实践的。良久之后,陈凯翻过了记事的本子,逐一思量,神情变化转瞬。直至看到了一条写着广东制造局佛山机械制造分局的字样,沉吟片刻,才总算是做下了决定。
没有铁矿,也没有煤矿。但是,潮州和琼州毕竟都太远了,转运不便。而且,水力机械,也是时候扩张到广州地区了。
第四十七章 渐变(二)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附近并没有说得过去的铁矿资源。至于能源方面使用的是以木炭竹炭为主,而非是煤炭。
工业化钢铁基地选址,一般来说是要临近铁矿或煤矿产地且交通便利的所在。如美国的世界钢都匹兹堡,那里储量超过600亿吨的苏必利尔铁矿和世界最大的煤田阿巴拉契亚煤田皆在附近。交通上更是位于俄亥俄河口,内河交通便利发达。再如德国的鲁尔区,那里的煤田储量高达2190亿吨,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为优质硬煤田,且露天煤矿丰富,开采便利。再加上莱茵河的强大运力,即便是铁矿需要从法国的洛林以及南斯拉夫瑞典等地输入,也同样不影响其引领德国在大战前成为世界第二大的重工业强国。
这些都是世界史上比较成功的案例,不成功的也有,比如陈凯早前在规划琼州石碌铁矿时曾经用来作为反面典型的清末汉阳钢铁厂,那里距离铁矿和煤矿的产地都很远,唯一能够依仗的就是便捷的内河航运运力。
不过,以着陈凯所见,假设湖北的省会并不在武汉那等航运便捷的所在,哪怕只是在一处内河航运运力不足以支撑大规模铁矿煤矿运输,甚至是根本就没有可以利用的水道的所在,就凭那位清末官场三屠之一的屠财之名,也一定会把钢铁厂建在那里。因为对于张之洞那种清流封疆而言,可以不图财,但是政绩却是一定要的!
正是因为这么个反面典型,陈凯在规划石碌铁矿的时候就选择了直接在石碌建厂。奈何,没有亲自去考察过,果然还是被习惯性思维给坑了,那里如今还是深山老林子似的所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可是收效上却并不怎么能看得过去。以至于,等到前段时间,陈凯便重新将开采方向恢复为了铜矿,而非是铁矿——前者更加便于开采是其一,而更重要的在于铜是可以铸造货币的,在收益上还是可以更好看些。
一边开采铜矿,一边建设基础设施,砍伐的木头和竹子用来烧炭,然后连同使用水锥碾碎的铜矿石一起顺着水流运到下游的昌化县冶炼厂去冶炼。
石碌铁矿重新变成了铜矿,陈凯也是无可奈何。缺乏工业化的基建设备是那里始终入不敷出的最大关窍所在,至于什么当地的土著黎民,都已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了。如今这般,或许才是当前这个生产力水平所更加合适的方式了。
言归正传,佛山那里,用后世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选址标准是不合适的。但是,于今而言,一个手工业时代,一个水力机械刚刚开始兴起的地区,这样的生产力水平也远远无法与使用蒸汽机来提供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时代所比拟,陈凯也从来没有打算用17世纪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缔造19世纪的工业神话。如此一想,佛山这里反倒是一个当代广东非常之适宜作为钢铁生产基地的所在。
这世上,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佛山的粗铁料主要来自于罗定州和粤北,铁矿开采出来,使用那里的石灰石进行粗加工,然后利用西江和北江的水运能力送抵佛山进行精加工。至于木炭竹炭,广西的顺流而下,以及广东南部的森林,都是这等能源的来源所在。
思路顺着佛山冶铁业的兴起以及其背后的原因一步步的走下去,陈凯盘算着手里的资源,尤其是罗定州和广西并不在手的情况下,握在手里的还有粤北大部地区和广州府。除此之外,他也没打算把佛山作为钢铁生产的唯一命脉——潮州府的冶炼业经过了这几年下来正在蓬勃发展,更何况还有福建一省在手,驰名中外的闽铁在未来的几年里也将会逐渐恢复产能,以着当前的局势,这基本上就够用了。
心意已决,陈凯便向潮州和琼州方面的制造局下达调拨技术人员的政令。佛山的制造局工坊设立在即,不过却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相较之下,广州本地的粤海商业同盟的会员们动作显然要更快上几分,顺德蚕桑丝绸产业的恢复在龙江已然正式拉开了序幕。
龙江镇外的一处算不得太远的所在,沿着河流,一处厂区的外墙正在垒砌而起。凭借着粤海商业同盟作为依仗,有着本地官吏的襄助,沿河的地很快就收购到了,会员们以及他们在龙江本地联络的一些合作者们招募了一批工匠和百姓,这顺德丝绸工坊的第一座厂区便在龙江镇这边开始了拔地而起。
内里,已经有一处厂房是修建好了的,比之外墙都是要更早的。厂房内,一个长九米高近三米的巨大机械在厂房紧邻着河流的一面探出去的那座水轮机的带动之下流畅的运转开来。水轮转动,两条皮带带动着那32枚锭子转动,蚕丝随着锭子的转动而动,其加工效率远远要高于手动和脚踏的人力纺车。
一众参股的会员尽皆到齐了,眼前水转大纺车正在不断的运转着,感受着这份水力机械的生产速度,众人对于规模化恢复顺德的丝绸产业的信心更加充足。确切的说,是对于这份付出所能够收到的回报更有信心了。
这水转大纺车真是个好东西,还要多造一些出来。
正该如此!造得越多,这丝就越多。到时候,无论是直接卖丝锭,还是纺成绸子,都是大赚特赚的买卖。
参股的会员们大多都很乐观,一路上都在说着扩大生产的事情,并且表示愿意继续向这里注资云云。
奈何,相较着这些人,之前来此的考察团成员中最说得上话的那几位,以及他们在本地的合作者们却显得并没有那么兴高采烈。确切的说,应该是在兴奋愉悦振奋之类多股正面情绪的同时,神色总也总有着一股一股的无奈和忧虑徜徉其间,恍若是在那面上织就的锦缎上穿进了几根杂色似的。
不瞒诸君,第一批参股的银子已经用了大半了,等到这个厂区盖完了,至多也就是三套水转大纺车。
考察团带头的那个会员面露难色,他是这些人中在这一处机坊的最大股东,家里能够拿出来的银子全都投进去了,可是这初期的投入,想要见到回报却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而现在,他们的摊子显然是铺的有些太大了,流动资金就不可避免的开始出现了紧缺。
其实,如果是永历四年之前,凭着他们的身家,就这么个大型的水力丝织工坊,根本也不至于会有现在的这般窘困。奈何,当年逃出生天,家当大多是便宜了清军,到了潮州后即便算不得白手起家,也是免不了要从小处做起,一点点儿的恢复实力。到了现在,不动产收回,可是财力也大多是都投入到了那些旧有的生意之中,那些地方也是需要购进原料雇佣人工缴纳税赋乃至是孝敬黑白两道的,哪还有太多的活钱儿啊。
当年的广州大屠杀,乃至是此后四载的流落他乡,这无不使得他们的财力出现了巨大的缩水。各家情况不一,但是整体如斯,也是无可奈何。这一遭,在粤海商业同盟的组织之下,大伙儿合伙做生意,亦是有着并力一向的意思在。只可惜,这些捆在一起的想要难以被折断的并不是什么筷子,仅仅是一堆牙签儿罢了。
要不,先就这么个规模。等到了第一笔款子收回来,分红不急,全部投入扩大生产,如何?
这是一个比较保守,但却更加稳妥的办法,一个会员试探性的提了出来,当即便有不少人随声附和。
带头的那个大股东很清楚,旧日的产业这些同侪之辈是一定要继续维持下去的,于他不一样是如此吗。照着那人的说法,等到第一批的丝绸编织出来,只要送到香港,那里有的是收购的海商。就算是没有海商收购,直接卖给郑氏集团在那里的海贸据点,银子也是可以立刻到手的。甚至如果不那么急切的话,送回广州城,交给几个开丝绸铺子的会员代卖,或许还能赚得更多些呢。
这无疑是一个极佳的解决之策,但是当下的情势,却并非是最佳的方案。因为,盯上了这块儿肥肉的可不只是他们,据说他们这边一动了,广州府肇庆府的士绅商贾,乃至是有着军方背景的商贾们也都像是见了血的蚊子似的,恨不得立刻就扑将上来,好好的吸上一口才是。
那些背后有王师做靠山的咱们惹不起,可是那些当年留在乡下的家伙,鞑子在的时候规规矩矩的剃头留辫子,连祖宗都不要了,现在倒好,跑来与咱们抢生意了,实在是够不要脸的。
来抢生意的本土人士,有乡绅,也有在外的商贾,他们比之广州城里的士绅商贾们在那场浩劫之中的损失显然是小上很多的。随后的四年,平南靖南两藩,以清廷的广东官府自然是少不了软刀子磨人的,可是比之如一刀切般的打回原形,大多凭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还是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尤其是那些有功名的缙绅们,士大夫的身份总还是有着一份照顾的。
屠杀和营救,不只是恶与善之间的对决,更加在对决的过程中将广州本地的士绅商贾百姓们进行了撕裂。说到这些,会员们多是一肚子怨气的,更有甚者干脆提出了要向陈凯投书,好好打压一下那些前来抢生意的野狗们的气焰。可是,正常的商业活动是陈凯所提倡的,对手更多的还是以势压人,堂堂正正的做生意,总不能拿人家曾经剃过发来说事儿吧。
明明是咱们先看好这顺德丝绸的
委屈的话语道出来,众人亦是一阵的唉声叹息。相较之下,会员们如斯,那些合作者们虽然也有些担忧,但他们毕竟都是顺德本地人士,手里面有着机坊桑田蚕户以及各种渠道,心里面还是要稍微稳一些的——实在不行,换一条跑道,还不是一样赚钱吗?
原本是为了振作和解决问题的,此间却变成了这副模样。带头的大股东看了看参股的会员们,又看了看那些合作者的神色,心中焦急,干脆也是发了狠了:那就筹集比他们更多的银子,到时候即便是差不多,咱们背后有陈抚军,也不怕他们什么!
这确实是一条解决之道,当即便开启了众人的思维。借贷,怕是免不了的,可是息钱方面却免不了要让他们肉疼的。可若是不借的话,就要设法拉拢更多的会员参股,奈何当前的问题在于,广州有不少生意可做,除了丝绸,香木也是一处有大投资的所在,很多会员都把流动资金投在了上面,配合着郑氏集团以及广东贸易商社基本上把平南靖南两藩在之前四年里的份额都给吞了下来。
这依旧是大笔银子投进去了,哪里还有太多的闲钱啊。可是粤海贸易同盟有规定,会员股份制经营工坊商社,那就必须是会员才能参股。广州的会员们一个个大多如他们似的,难不成还要派人去潮州和琼州请那里的会员过来?
不行,就去请蔡主席。广东贸易商社是陈抚军家的买卖,背后还有国姓爷撑腰,据在下所知,手头儿上能够用来调配的银子很不少呢。
那么,咱们的分红
一个声音越说声量越低,但是在众人的耳中却是越来越大的回响着。一旦是广东贸易商社入股,那么其结果很可能是股份比例,尤其是最大股东的变动。一时间,众人将目光投诸在了那个大股东的身上,后者显然也是在内心挣扎了片刻,再抬起头来竟全然是一副要豁出去了的架势。
规模扩大了,分红只会更多,不会更少。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就算是日后由着广东贸易商社说了算,咱们的家业也会越做越大,总好过被人排挤得苟延残喘!
有了这个基调,众人接下来无非就是前往香港设法说服蔡诚,或者说是赶往广州去想办法说服陈凯。这其中,倒也有些消息灵通人士提及,说是陈家的买卖都是陈抚军的夫人在背后操持着,弄不好还是要求到那位刚刚抵达广州的贵妇人身上才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