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县令大人的命令有时候还能含糊一下,毕竟山高皇帝远,县令大人也不可能为点小事专门跑来收拾你,再说县令任期也就三年,三年过后,拍拍屁股就走了,就算他记仇都没用。
他们头上的乡绅可就不一样,乡绅可是乡里最有威望的人,而且人家也不会离开,得罪了,绝对弄得你欲仙欲死。
所以,没有哪个里正敢不来,再远他们也不敢迟到。
这天东门山可就热闹的,一百多个里正,没人带两个农户代表,总共差不多有四百来人,这么一大堆人站一起,光是说话声都能把屋顶都掀翻了。
当然,张斌叫他们来并不是坐哪个屋里开会,东门山也没这么大房子,这些人一来到村口就会被人领到后山指定的地方,爱站着就站着,想坐就坐地上,凳子是没有的。
这地方就是八亩试验田四周的山坡,来到这里之后,他们无不惊叹不已,这东门山村还真不简单啊,竟然在荒山上开出这么大几块地,而且还种了东西,那一片花花绿绿的长势明显很好。
这地里种的到底是什么呢,来到这里的人都忍不住议论起来。
临近巳时,张斌和汤显有说有笑的从山下走来,他们后面跟了一大堆人,有赵穆、徐辉等乡绅,有谢正刚、吴士琦带着几个衙役和捕快,还有赵彦带着几十个劳力,他们手里竹筐、锄头、耙头、杆秤等一应俱全。
原本山里面议论声就很大,这一帮人一出现,议论的声音更大了,简直就跟炸了锅一样。
他们大多数人都在讨论,跟汤显汤老员外走一起是不是县令大人,毕竟张斌很少去乡里,见过他的里正都没几个,更别说普通平民百姓了。
当然,如果他穿着官服大家也不会认不出他是县令大人,问题他今天并没有穿官服,毕竟要在山里走上走下,还要到地里去,穿着官服,极不方便。
他不穿官服,还真没人会把他和县令大人联系到一起,因为他太年轻了,再配合丰神俊朗的外貌,看上去实在不像是个县令,倒像是个富家公子。
张斌并不知道大家在讨论他,毕竟这么多人说话,声音太嘈杂,就更闷雷一样,谁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不过,他却不大喜欢这么嘈杂的环境,特别是来到试验田里准备说话的时候,他脸都有点绿了,这些人这么吵,他说话谁能听的见!
汤显见他皱眉的样子,立马转头对徐辉道:“孟仲,让他们安静点,这样子成何体统。”
徐辉闻言,脸上的肥肉一抖,握拳大吼道:“都给我闭嘴。”
卧槽,张斌被他这忽如其来的一嗓子吼的耳膜都快破了,双耳就跟被雷轰了一样,嗡嗡直响。
他忍不住用小手指使劲掏了掏耳朵,耳中的嗡嗡声这才慢慢消失。
咦,怎么这么安静,他抬头看了看四周,山坡上的人竟然都满脸恐惧的站在那里,不敢说话了。
张斌不由转头看了看徐辉,这家伙,当真是平阳有名的恶霸地主啊!
看到徐辉那满脸得意的样子,张斌忍着心中的憎恶,朝他微笑着点了点头,以示谢意,随后,转过头来,朗声道:“诸位,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想让大家看看这地里的土豆和红薯,等下,本官会命人挖出来,称一下重量,让大家看看,一亩地的产量是多少。”
&n
第一卷 第四十三章 海盗要来了
天启四年,六月十五日,平阳县令张斌组织平阳所以里正和农户代表在东门山集结,推广土豆和红薯种植,自此,在平阳,乃至整个大明掀起一股种植土豆和红薯的热潮。
在后面断断续续十几年的天灾和兵灾中,土豆和红薯因栽种方便,产量惊人,不知道救了大明多少百姓的性命。
可以说,这一天,是张斌拯救大明的开始。
东门山这次推广行动,意义之重大,足以载入史册!
而这天,在遥远的东瀛也发生一件大事。
东瀛肥前国平户甲螺颜思齐因不满日本德川幕府的统治,密谋起事造反,他与与杨天生、陈衷纪、郑芝龙等二十八人在这一天拜盟为兄弟,准备一举推翻德川幕府。
这两件事情,本来没有什么联系,颜思齐和张斌原本也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颜思齐的另一个身份却使得他和张斌隐隐联系到一起。
颜思齐不但是肥前国平户甲螺,还是大明东南沿海最大的海商之一,而这一时期的海商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海盗!
也就是说,颜思齐是东南沿海最大的海盗之一,而杨天生、陈衷纪、郑芝龙同样有着亦商亦盗的身份。
他们这群人,可以说是东南沿海海盗的管理者,他们在东南沿海的时候,还可以凭借手中的实力,警告其他海盗,让他们讲点规矩,而他们这一走,东南沿海的海盗再无约束,一股暗流暗暗在涌动。
这天卯时,平阳县南端,鳌江口渔港,摆摊的渔民们正悠哉悠哉的收拾东西,远处的海面上再次出现一片黑点,渔民们又一次仓惶逃窜。
这次依然不是海盗,还是大金所的战船。
不过,这次来的战船有点多,大大小小足有二十多艘。
这是大金所千户张成德派人给他的宝贝儿子张斌送土豆和红薯种子来了,当然,九十万斤种子不可能一次送过来,前面已经陆陆续续运过几趟,这次已经是最后一批了。
船队靠近,岸边的渔民再次跑个精光,这次,渔港里真的是一个人都没了,张斌没有来,也没有派人来迎接,因为他压根就不知道这天会有种子送过来。
带队的仍然是张斌的二哥张冠,他并没有去管逃跑的渔民,他们用战船干私活是违反军纪的,看到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
这次送过来的种子足有十多万斤,大小船只转运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将所有种子卸下船,那数量,足足有两百多车。
种子卸完了,船队开始返航,这次,张冠并没有随船回去,而是指挥着五百余名精壮屯卫,推着土豆和红薯种子,赶往平阳县城。
这一路自然会遇到很多平民百姓,不过,他们都知道这是来送土豆和红薯种子的,所以他们看到车队之后,并没有好奇,也没有围观,更没有上前阻扰,反而都主动让到一边,用灼热的目光,目送车队经过。
这可是他们今后解决温饱的希望啊!
张斌得知自己的二哥亲自送种子过来自然是激动到不行,他连忙丢下手中的兵书,直奔大堂前的甬道。
此时车队已经进入县衙,而这会儿县衙甬道两侧也已经大变样模样,九十万斤土豆和红薯种子,县衙的库房根本就摆放不下,张斌只得令人在宽敞的甬道两旁搭满了凉棚,用来存放种子。
两百多辆平板车推进来,整个甬道已经被挤的水泄不通,张斌走到大堂台阶上看了半天却没有发现他二哥的踪迹,这就有点奇怪了,他二哥张冠人呢
正当他百思不解的时候,一个推车的屯卫挤上来告诉他,他二哥张冠带着人去县衙右侧的迎宾馆。
他这个奇怪啊,二哥这么神秘兮兮的干嘛呢
他带着张差等衙役挤进迎宾馆一看,院子里早已摆放了十余辆平板车,他二哥张冠正指挥人把车上的布幔掀掉呢。
张斌打眼往车上一看,卧槽,卧槽,卧槽,大刀、长枪、弓箭、鸟铳、盔甲、盾牌,这是干嘛这十余辆马车上面竟然全是武器!
他当然不会认为自己的二哥张冠是带人来占领他县衙的,问题他带这么多武器来干
第一卷 第四十四章 十八芝
这一年,平阳难得风调雨顺,农田也没有遭受什么病虫害,眼看着早稻正在丰收,海盗要来了。
这一年,张斌费尽心力,总结出土豆和红薯的最佳种植方法,正要大力推广,海盗要来了。
平阳百姓,历经磨难,贫穷困苦这么多年,眼看着有了点希望,海盗要来了。
真他吗会挑时候啊!
张斌气得咬牙切齿,他吗能不能让人过几天安生日子啊
当然,这会儿并不是生气的时候,海盗可不是开玩笑的,如果不想办法应付,平阳百姓就要遭殃了。
他压住心中的怒火,仔细想了想,随即问道:“二哥,海盗大概什么时候来你知道吗”
张冠闻言,皱眉道:“这个,还真说不准,这会儿海盗都在往东番北边集结呢。”
东番是明朝时候的叫法,其实就是宝岛台湾,这个张斌十分清楚,东番北部离平阳也就几百里海路,顺风的话,一日即可抵达,看样子形势已经比较危急了。
他想了想,继续问道:“接下来怎么打,父亲大人有没有交待”
还能怎么打,守城呗,张冠毫不犹豫的道:“父亲大人说,你去帮五姑娘守住平阳城,好好保护他,五姑娘要掉了一根汗毛,看我怎么收拾你。”
张斌闻言,错点晕倒,这什么话啊,好像自己真的是娇滴滴的大姑娘似的。
平阳城他倒不怎么担心,有县衙几十个捕快、衙役、狱卒,再加上二哥张冠手里这一大帮精壮屯卫,就算是来上几千海盗也休想攻破,他主要担心的还是城外的百姓。
要保住城外百姓,死守县城肯定是不行的,把所有百姓都撤入县城也不现实,整个平阳可有十多万人口,而县城还不到一万人的规模,根本就挤不下那么多人。
看样子必须想办法把来犯的海盗给打跑,不然城外的百姓就要遭罪了。
他思量了一下,突然问道:“二哥,你兵法学的怎么样”
张冠闻言,老脸一红,他是五兄弟里面最不爱读书的,大字都不认得几个,学什么兵法,好你个五姑娘,这不揭人短嘛。
他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要说打架,咱大金所年轻一辈里面,除了大哥,你二哥还没服过谁,要说兵法,不会!”
张斌闻言一愣,好吧,看样子,指挥作战是不用指望自己这位二哥了。
好在他这几个月都在为将来进入兵部,从而谋取福建巡抚之位做准备,兵法倒是学了不少,正好实践一下。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自然要先了解敌我双方的实力,什么都不了解,一通瞎指挥,那是找死。
他想了想,继续问道:“二哥,海盗你了解不,战斗力怎么样”
张冠闻言,自豪的道:“海盗你二哥我都遇上过几回了,就一帮乌合之众,能打得没几个,颜思齐、郑芝龙他们手下那帮人兴许能厉害点,其他的小海盗,也就能欺负下平民百姓而已,遇上我们大金所的战船,他们大老远就躲开了。”
张斌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这些小海盗大概有多少人”
张冠想了想,估摸着道:“这个倒没仔细数过,规模最小的,也就一两艘船,大概就一两百人吧,规矩最大的,十多艘船也是有的,可能能有上千人。”
还好,最多也就上千人,打跑的希望很大。
敌人的情况了解完,就该了解自己这边了,张斌继续问道:“二哥,你这次带来多少人,又带来多少武器”
这个张冠自然很清楚,他如数家珍的道:“我这次总共带来五百五十五人,长枪一百一十把,钩镰枪一百一十把,御林军刀一百一十把,长弓一百一十把,投枪五百把,鸟铳十把,对了还有十副鱼鳞甲。”
这个好像有点不对啊,张斌不由好奇
第一卷 第四十五章 牵挂
张斌真是大吃一惊,自己眼前这五个小伙子竟然是郑芝龙手下的海盗十八芝,那么自己的父亲张成德和郑芝龙又是什么关系呢
他不由盯着自己的二哥张冠严肃的问道:“父亲大人和郑芝龙是什么关系”
张冠没心没肺的道:“没什么关系啊,就做生意而已。”
骗鬼呢,怎么可能没有关系,张斌追问道:“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张冠莫名其妙的道:“父亲大人真和郑芝龙没什么关系啊,不过,二叔、五叔、九叔都是泉州府的,郑芝龙也是泉州府的,你明白了吧”
这算什么屁关系,泉州府那么大,人口怕都不止百万了,都是泉州府的,然后都姓郑,难道就是亲戚吗,张斌没好气的道:“明白什么”
张冠翻了个白眼,无奈提醒道:“二叔叫郑之远啊,五叔叫郑之发,九叔叫郑之达。”
张斌闻言一愣,这个他还真没意识到,之和芝虽然同音,那意思可天差地远,之字在古文中是最常见的字之一,而芝字,使用的概率太小了,除了芝麻和灵芝好像就没什么能用到这个芝字了,谁会把这两个字联想到一起啊!
看样子,郑芝龙这个芝字应该是刻意改了一下。
他转头盯着郑彩、郑兴和郑明道:“你们跟郑芝龙是亲戚”
三人中最大的郑彩连忙拱手道:“启禀县令大人,这个小人不是很清楚,不过,小人曾听家父说过,我们家和郑芝龙那一家是一个祠堂的。”
张斌闻言,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同一个祠堂并不一定很亲,只能说是同一个祖先,历经了很多代之后,其实已经没有那种至亲的关系了,只能说是同族,也就是说,郑芝龙是郑彩他们的族叔。
搞明白这层关系之后,张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对张冠道:“二哥,你们就在迎宾馆和甬道两侧休息吧,我先去安排一下。”
说罢,他带着张差等人,转身就走。
来到大堂,张斌直接对张差等人道:“准备升堂,去叫胡大人、黄大人、曹大人、吴师爷和小六叔过来,本官有重要事情安排。”
张差等人道了声遵命,向外疾走而去,张斌则直接坐到公案前,拿着惊堂木仔细思索起来。
很快,两排衙役拿着杀威棒跑进来,威风凛凛的站在大堂两侧,胡江等人也相继来到大堂外面。
张斌见人到的差不多了,立马拿起惊堂木,使劲一拍,随后朗声道:“升堂。”
门口的衙役随即对外面喊道:“升堂。”
胡江等人闻声,鱼贯着走人大堂,在张斌面前排成一排,拱手齐声道:“参见县令大人。”
张斌点了点头,沉声道:“本官收到可靠消息,海盗将在近几天上岸劫掠,大家务必齐心协力,随本官一起,保平阳百姓安宁。”
众人闻言,无不脸色大变,海盗之可怕,大家都很清楚,他们连忙拱手齐声道:“请县令大人吩咐。”
张斌点了点头,朗声道:“从福建运种子过来的五百多苦力因海盗原因,暂时是回不去了,吴士琦、黄培文你们去安排好他们的食宿,告诉他们,必要的时候,本官会征召他们抵御海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