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他儿子也跟他一样没人性,或许是因为家里穷,爹娘都长的丑,所以童年的时候受尽了羞辱,他儿子也变得极度变态,等他这个当爹的步入官场,职位越升越高,他儿子也长大了,这下可不得了,他儿子是吃喝嫖赌,样样都来,看见哪家姑娘漂亮,就霸王硬上弓,赌钱输了,不但不认账,还打人,整个费县县城一听到张家小霸王来了,都赶紧把闺女藏起来,生怕被他给祸害了。
他儿子弄的人家闺女上吊,打死与其赌钱的赌徒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那会儿正好是天启朝,有他这个阉党的爹庇护,谁都不敢把他儿子怎么样。
崇祯元年,东林众正掌权,大量启用清正廉洁官员,费县终于来了个黑脸包公,知县李培元,他接了十余家老百姓的状子,直接将张四知的儿子抓起来给砍了!
张四知得知消息,气得咬牙切齿,发誓要报仇,终于,熬到崇祯四年,温体仁掌权,他晋升刑部右侍郎,他极度变态的心理又冒出一个疯狂的想法,他跟浙党兄弟,吏部尚书闵洪学打了声招呼,将原本要调走的知县李培元留在了费县,他要找机会当着费县所有百姓的面报仇!
终于,等到崇祯五年左右,到处都是农民军造反,朝局混乱,山东出现数股打着农民军旗号的贼寇,这些贼寇也不明目张胆的攻城略地,就是假扮成流民到处打劫,而且,正好有一股贼寇跑到费县把费县县城许多商铺给劫了,还好知县李培元及时组织乡勇把这股贼寇给打跑了,不然整个费县都要被这股贼寇劫掠一空。
这些被劫的商铺里面正好就有张四知夺了他弟弟张四维的商铺,张四知得知消息立马派刑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张缙彦来调查所谓的费县被劫一案,而这张缙彦正是他预备用来报仇的亲信。
一个县城被贼寇劫掠,这在崇祯朝是很常见的事情,被贼寇攻占的县城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家要来打劫,你能劝人家不来吗,这事跟知县李培元原本就没多大关系,他能组织乡勇把贼寇打跑就算是尽职尽责了,刑部专门派官员来调查就有点无聊了。
但是,这张四知偏偏就
第七卷 第七十八章 党争祸国
黄承昊手捏几张证供坐在马车上,眉头深锁,天还有点凉,但他手心却已经冒出了汗水。
他这会儿真的很紧张,倒不是这稿纸上写的东西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张斌让他去忽悠皇上。
张斌并没有在他面前掩饰其清除阉党余孽,控制整个朝堂的野心,因为如果不告诉他目标,他这颗重要的棋子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温体仁、钱象坤、谢升、张至发、谢陛、张四知等等,想起这些阉党余孽,浙党和齐党的大佬,他心里就一阵发毛,这些人,他硬撼一个都撼不动,现在,张斌竟然让他把这帮人全干翻!
毕懋康、蔡善继、邹维琏、陈子壮、倪元璐、钱士晋等等,这些清廉正直的名臣,竟然真的是张斌的亲信,这个张斌也没有向他隐瞒,因为他要用这些人来取代浙党和齐党,控制整个朝堂!
这一切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张斌这盘棋下的也太大了,太惊世骇俗了!
张斌还跟他说了,这次的全盘行动就是投名状,如果他能经过这次考验,就能真正进入其核心阵营,隐含的意思他也明白,如果这次他不好好干,很有可能会被无情的清理掉,因为他通敌叛国的铁证还在张斌手里呢。
忽悠皇上他是很拿手,但是,这次张斌让他忽悠皇上的内容实在是太震撼、太敏感了,一不小心就会惹得皇上大怒,他这个忽悠皇上的老手都不免紧张的手心冒汗,心惊肉跳。
他正在那紧张的思索着忽悠皇上的事情呢,午门外的六科值房已然到了,都到这里了,再紧张也得上了,他深深的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随即毅然跳下马车,踏着坚定的步伐往乾清宫走去。
崇祯这个人虽然生性多疑,但是,他并不是没有付出过信任,像崇祯元年到崇祯三年,他就很信任东林那几个遗臣,崇祯四年之后,他一直对温体仁信任有佳,不管别人怎么“诋毁”,他都一直坚定的信任着这个大奸臣,可惜,历史上,崇祯并没有遇到过像李东阳、张居正这种值得他付出信任的治世能臣,如果有,崇祯或许还不会成为亡国之君。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围绕在他身边的基本上都是些只知道争权夺利,完全不顾大明存亡的奸臣,正因为这样,他才会一次次的付出信任,一次次的失望,以致他在十七年之内换了五十多个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也被他换了十多个!
这会儿,他已经隐隐有点怀疑温体仁了,他对黄承昊倒是越来越信任了,因为当初王应熊说黄承昊窥视吏部尚书之位,还妄图入阁为相,但是,王应熊被他收拾了以后,黄承昊根本就没露出一点入阁为相的想法,新上任的吏部尚书薛国观也跟他没有任何牵连,这足以证明黄承昊之所以去查王应熊完全是因为王应熊有问题,黄承昊自己并没有别的想法。
这样一个一心为他监察百官的左都御史他自然信任有佳,当然,就算他再信任黄承昊,黄承昊也不可能成为内阁首辅,甚至连入阁为相都不大可能,因为他只想黄承昊为他监察百官。
这时候,听闻黄承昊前来求见,他还是比较高兴的,因为这次廷推的也让他心里相当不爽,他总感觉群臣联合起来在欺瞒他甚至架空他,现在他就希望黄承昊给他查出几个贪官污吏来,好好惩治一下,震慑震慑群臣。
黄承昊果然又查出个大贪官来,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呈上来几张证供,不过,这个贪官的确让他有点意外,竟然是刑部尚书张四知,这样一个清水衙门的主官能贪这么多银子吗
他略微有点惊奇道:“这个张四知真的贪了这么多银子”
黄承昊也不清楚啊,不过他相信张斌,因为张斌出手还从未落空过,他坚定的点头道:“回皇上,是的,张四知的确贪了这么多银子,只是微臣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
崇祯这个奇怪啊,没找到确凿的证据你呈上来干嘛,难道要朕仅凭这一串数字就去收拾一个正二品的朝廷重臣,这也太儿戏了吧!
他有些为难道:“秉忠,没有确凿的证据朕也不好下旨拿下张四知啊,毕竟他是六部尚书。”
秉忠是黄承昊的字,一般叫臣子的字就代表崇祯对这个臣子已经相当信任了,黄承昊闻言,受宠若惊道:“皇上,微臣知道,微臣这次来并不是为了张四知贪腐一事,没有确凿的证据微臣可以让人继续查,但是查张四知的时候,微臣发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所以,才不得不斗胆来求见皇上。”
一个尚书贪腐几十万两还不算严重,还有更严重的问题,那得多严重啊
崇祯不由追问道:“什么问题”
这会儿黄承昊反倒扭捏起来了,他吞吞吐吐道:“皇上,这件事微臣也没找到任何确凿的证据,如果微臣说的不对,微臣斗胆,求您不要生气。”
崇祯心里这个急啊,他最怕人吞吞吐吐吊胃口了,黄承昊却偏生在这个时候吊他胃口,他不由催促道:“你说,言臣风闻言事无罪,朕怎么会生气,就算你说的不对,朕也不会生气的。”
黄承昊闻言,鼓起勇气道:“皇上,微臣斗胆问一句,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的党争您应该清楚吧”
崇祯一听“党争”二字,不由脸色大变道:“党争祸国,朕怎么会不知道,要不是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的党争,大明怎么会被折腾成这副模样!”
黄承昊装作痛心疾首道:“是啊,党争祸国,特别是天启朝的党争,齐楚浙党为了斗败东林不惜与奸宦魏忠贤合作,组成声势浩大,盛况空前的阉党,一举把持朝政,险些将大明陷于万劫不复之境,还好皇上英明神武,一举将阉党铲除,不然,大明危亦。”
这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崇祯对这记马屁还是相当受用的,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然心急如焚,哪有心情享用这记马屁,党争啊,可是足以亡国之祸,如果再出个像阉党那样的私党,把持朝政,胡作非为,那大明真的危险了。
他不由摇了摇头,焦急道:“好了,别说这些没用的了,你到底发现了什么啊”
 
第七卷 第七十九章 崇祯上钩
崇祯被黄承昊臊的满脸通红,不过,他并没有生气,他虽然生性多疑,但并不是不讲道理,有时候他还是讲道理的,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他刚刚才说过,言官风闻言事无罪,就算黄承昊说错了他也不会生气,转脸他就生气,这种事他还真做不出来,更何况黄承昊说的并没有错,张四知的履历的确有问题。
他假意低下头来,认真看了看手上的证供,待脸上那火辣辣的感觉淡去,他才抬头讪讪的道:“这个张四知的确有点问题,他在天启朝的升职速度简直匪夷所思,但是,在本朝还算是比较正常的。”
他这是下意识的在为自己开脱,把锅栽自己皇兄天启身上,他这意思,你看看嘛,人家张四知在天启朝不到三年升了六级,但是,在崇祯朝,将近七年时间总共才升了五级,朕还没皇兄那么笨,是吧。
这是皇上自觉理亏了,黄承昊暗中观察崇祯这么些年,得出一个颇为荒谬的结论,那就是,皇上心智并不是很成熟,如果把他当成年人看待,有很多事就无法理解,如果把他当一个年少无知的小孩看待,那就对了!
小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一般都不会承认,而会拿别人比较,你看,某某是不是做的比我更差。
这个时候,你再逮着他一顿骂,他估计就要哭了。
不过,崇祯可不是一般“小孩”,你整的他想哭,他能弄的你哭死!
这个时候,要哄,哄的他开心了,什么都好说。
黄承昊为此专门观察过自己小儿子的言行,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顺势哄道:“皇上英明,那魏忠贤做事很多时候的确匪夷所思,张四知这个还不算最荒唐的,最荒唐的就是那个吴淳夫,他是个因京察罢官永远不得录用的罪臣,但是认了魏忠贤做干爹之后,他不但再次进入朝堂,还一路青云直上。天启六年九月,他还只是个被罢免的陕西兵备道佥事,五品的地方官员,天启七年八月,他便成了太子太傅加工部尚书,一年六迁,升了八级,着实荒唐啊!“
崇祯闻言,连连点头道:“是啊,是啊,魏忠贤那个逆贼,做事的确荒唐。”
黄承昊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皇上,已经不知不觉入了自己的套了,这个时候,正是皇上好忽悠的时候,是该将最震撼的话题撂出来了!
他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瞎扯道:“说起这个太子太傅,微臣倒想起了当朝太子太师张斌张大人。”
张斌崇祯不由好奇道:“你跟双全很熟吗”
黄承昊摇了摇头,崇敬道:“像张大人这样的治世能臣,微臣倒是想多向他请教请教,可惜,一直没机会啊,微臣也就跟他聊过几次而已,那时候张大人挂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微臣正好也是左副都御史,早朝的时候,有幸跟张大人同处都察院班列,并站一排,所以,微臣就趁在午门外排班列的时间跟张大人请教了一些问题。“
崇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忍不住问道:“你请教过一些什么问题”
黄承昊装出回想的样子,喃喃的道:“关于阉党余孽的问题,微臣当时就问过张大人,现在想起来,张大人说的真是有道理啊,他说,凡是天启五年到天启七年还在朝中任职的官员,或多或少都跟阉党有些瓜葛,要判定他们是不是阉党余孽,就要看他们在后面的表现,如果他们继续结党营私,那定是阉党余孽无疑。“
这话,有点含糊啊,说了跟没说有什么区别吗,反正崇祯是没听懂。
黄承昊见崇祯一副疑惑的样子,紧跟着解释道:“皇上,微臣惭愧,微臣天启五年到天启七年也在朝中任职,那时候都察院左都御史还是魏忠贤的走狗,大儿子崔呈秀,微臣的确昧着良心做过一些事情,因为他经常下令让我们查那些忠臣,我们明明知道人家是忠臣,却不得不去查,张大人所说的瓜葛,指的就是这些。至于是否继续结党营私,不瞒皇上,微臣也是浙江人,唐世济、张捷都曾向微臣暗示投入首辅温体仁门下前途无量,微臣断然拒绝了,现在想来,如果微臣答应了,那岂不也成了阉党余孽!“
崇祯闻言,不由耸然动容道:“还有这事”
这事有没有已经无从考据了,因为唐世济和张捷都已伏诛,死无对证的把戏可不止阉党余孽会玩,黄承昊也会玩!
他郑重的点头道:“微臣怎敢欺瞒皇上,微臣很庆幸没有跟他们同流合污,不然,现在微臣估计也跟他们一样,获罪伏诛了!善恶、生死,仅在一念之间,现在想来,微臣还真的感谢张大人啊。张大人当时还说了,为了避免误用阉党余孽,以致祸国殃民,在选拔和任用手下官员时,最好选那些天启朝不肯与阉党同流合污,致仕返乡的忠臣。果然,孙传庭、卢象升皆战功卓越,毕懋康、蔡善继、邹维琏、陈子壮、倪元璐、钱士晋等也将福广治理的富甲整个大明!反观王永光、闵洪学、闵梦得、唐世济、张捷、史范、王应熊等,果然皆是祸国殃民之徒!“
崇祯闻言,脸再次红起来,因为毕懋康、蔡善继等人都被他给废了,他任用的反而是王应熊、张四知等奸臣!
他不由讪讪的道:“这个,也不能说天启朝致仕的就一定是忠臣吧”
这明显是小孩子知道自己错了,还在狡辩,黄承昊吸了口气,装出痛心疾首的样子,苦劝道:“皇上,这些人真是忠臣啊,像那徽州双毕,毕懋康、毕懋良兄弟,天启初皆位列朝廷大员,因不愿与魏忠贤同流合污,皆被罢免;还有那邹维琏,铁骨铮铮,不惧魏阉之流,毅然上《劾魏忠贤疏》,结果被阉党迫害,流放三千里;还有那倪元璐,名臣袁可立高徒,与其师力抗阉党,被贬南都。他们若不是为国为民,何必跟阉党过不去,以致被贬斥、罢官,甚至流放,像微臣一般,厚颜无耻,屈居阉党之下,不是一点事都没有!“
崇祯尴尬的道:“秉忠,不必如此自责,什么厚颜无耻,当时阉党之祸正烈,怪不得你。”
这就等于变相承认毕懋康、毕懋良、邹维琏等人是忠臣了,黄承昊鼓起勇气,直谏道:“皇上,微臣斗胆说一句,您被阉党余孽蒙蔽了,当初张大人就说过,阉党余孽为了防止这些人回京任职,影响他们对朝堂的掌控,肯定会向您进谗言,污蔑甚至陷害他们,就如同当初天启朝的大功臣南居益、蔡复一等人一般,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啊,他们在福广的功绩有目共睹,却纷纷被贬斥到南都闲赋,要不是有人在您跟前进谗言,何致如此!“
崇祯闻言一愣,温体仁、王应熊、唐世济等人进言,说张斌等人结党营私的场景慢慢浮现在他的脑海,他不由喃喃的道:“是有人跟朕说他们结党营私,这不一定是谗言吧”
&
第七卷 第八十章 坐山观虎斗
温体仁自从施展出祸水东引之计后,便一直在焦急的等待着,他是想黄承昊背后的势力能尽快将目标转移到齐党或者其他阉党余孽身上。
说实话,他真的有点怕了,浙党辛辛苦苦花了将近三十年时间培养起来的死士竟然被他们一晚上就清理的一干二净,那帮人实在太可怕了,最重要的,他还不知道是谁,根本就没办法还手。
他之所以施展祸水东引之计,也是想那股黑暗中的势力能在跟齐党或者其他阉党余孽激斗的时候暴露出来,那样的话,他就能联合所有阉党余孽将对方干翻了!
至于斗不斗的过对方,他压根就没有担心过,对方只是清除了他们暗中培养的死士,并没有对任何官员下手,就证明,他们不敢武斗只敢文斗,文斗的话,他还没怕过谁,朝中大半势力都在他掌控之中,有种便放马过来!
张斌和黄承昊并没有让他等多久,廷推之后的第三天,内阁便收到一份奏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际逵弹劾刑部尚书张四知在任詹事府左中允期间贪污了几千两银子。
这是小事,贪腐几千两银子对他们来说还真不算什么,而且这事发生在天启朝,离这会儿都快十年了,要查起来很难。
但是,温体仁看到这份奏折却高兴的差点手舞足蹈,因为这是一个信号,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际逵是黄承昊的亲信,他出手弹劾齐党重臣张四知,就证明,黄承昊背后的人盯上齐党了,他的计谋成功了!
温体仁这个得意啊,他拿着奏折左看右看,就如同欣赏一个绝世美女一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