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接到调令,张斌喜不自胜,连升三级,果然是连升三级。

    员外郎已经是从五品,晋级五品郎中也就一级只差,三年后,只要英国公甚至是曹化淳一句话,升一级,轻而易举,到时候就有资格争夺福建巡抚之位了。

    至于争不争的到,他一点都不担心,当福建巡抚可是去平海盗的,敢去的估计没几个。

    再说了,崇祯皇帝那是出了名的不经吹,只要你敢吹,他就敢用。

    不过,吹牛皮也得有个底,如果毫无底线的乱吹,把牛皮给吹破了,那就死定了。

    剿灭海盗这个牛皮,一般人还真不敢吹,张斌却是毫无压力的,因为,招降郑芝龙他比熊文灿还有把握。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这会儿还早着呢,现在,他能做的就是下金陵,去结交曹化淳,拉拢毕懋康,笼络戚家军的将领,为今后吹牛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京城实在不宜久留,接到调令之后,张斌立马跑到英国公府感谢了一番,随即便带领谢正刚等人踏上了前往南直隶的旅途。

    北直隶顺天府到南直隶应天府大约两千余里,反正吏部的调令也没有时限,张斌倒不是很着急,他仍然带着众人以每天不到百里的速度不疾不徐的赶往金陵。

    出了京城,方至涿州,张斌便写了封家书,加了点钱,让驿站快马发往福建,捎到大金所,反正这会儿加急公文天天都有,至于这些驿站小吏怎么夹带进去倒不用他来操心,反正只要能快点将自己赴金陵任职的消息传回家里就行。

    金陵,乃是太祖洪武朝建都之所在,分内城与外城,内城有城门十三座,外城有城门十八座,南北不下四十里,沿城转一圈足有一百二十多里。

    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大街小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

    都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到明朝,这金陵城里怕是八百八十寺都不止了。

    张斌一行人经过二十多天,终于赶到了金陵城,进城的时候倒没什么锦衣卫打秋风,一行人特意分成了三拨,错开进城,这样一来,就没那么显眼了,这次,甚至连上来盘查的守卫都没有了。

    不过,进去之后却没有京城那么顺畅了,一行人都是第一次来金陵,对城里面一点都不熟,一路打听,寻了将近个把时辰才找到金陵皇城附近的长安街。

    好在金陵城里的寺庙比京城里还多,住处倒不用到处去找,张斌干脆在五军都督府和六部衙门附近找了家看上去环境寺庙,租了个四合院,住了下来。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还是卯时未至张斌便习惯性的爬来起来,和众人一起用过早膳,又交待了一番,他便独自一人徒步走向距离不远的六部衙门。

    金陵皇城外的布局和京城有点像,也是中间一条大街,左边五军都督府、锦衣卫、旗手卫等军武衙门,右边六部、翰林院、詹事府等文职衙门,甚至走进兵部,他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六部衙门和京城的六部衙门简直太像了,都是前面一排小广场,都是里面一排排的小平房,甚至连大门都一模一样。

    不过,这次,他的待遇却截然不同了,他刚找到门房,递上调令,那门房竟然点头哈腰的站起来,带着他就往里走。

    张斌这个奇怪啊,他看了看大门,忍不住问道:“这门不用看了吗”

    那门房赔笑道:“张大人,您有所不知,我们南都六部本来就是闲散衙门,没几个人来的,就算有人来,让他自己等着就是,小的给您带路才是正经。”

    这话倒不是胡说的,整个金陵城好像就这条街最冷清,用门口罗雀来形容那是最恰当不过了,远没有京城六部衙门前那么热闹。

    既然人家都不在乎擅离职守,张斌自然不会反对,他毫不犹豫的跟着那门房往里走去,边走还边问道:“本官初来乍到,也不知衙门里的规矩,这第一个去见的是哪位大人啊”

    那门房连忙赔笑道:“规矩不多,不多,衙门大小官员来了都是去见杨大人。”

    杨大人,莫不是南都兵部尚书杨文忠

    来之前他倒是打听了一下南都兵书的头头脑脑,不过只打听到两个,一个就是尚书杨文忠,另一个是右侍郎沈正宗,其他左侍郎、各司郎中什么的皆不知。

    其实,这杨文忠和沈正宗也没什么名气,连史书上都没什么记载,看样子这南都六部衙门还真是受排挤官员的聚集地,来这里得都是养老的,连尚书和侍郎都没能留名青史。

    他与门房闲聊了几句,很快就来到一个较大的书房外面,那门房到这就不再往里走了,而是站在门口朗声道:“新任职方司员外郎张大人求见。”

    很快,里面便有一个威严的声音回应道:“进。”

    那门房闻言,往里做了个请进的手势,随后便点头哈腰的走了。

    张斌站在门口,整了整衣服,这才恭敬的走了进去。

    里面面积颇大,进门是个屏风,转过去是个八仙桌,再往里才是一个大书桌。

    这时,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正坐书桌后面微笑的看着他呢。

    这位应该就是尚书杨文忠了,张斌恭敬的走上前,




第二卷 第九章 再等三年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伊始,张斌虽然没有那种迫切想要干出点成绩的傻帽劲头,但是对兵部的事务他还是比较热心的。

    因为这南都兵部虽然没有什么实权,工作规程却和京城六部差不多,而他对自己以后的规划中,不管是掌握兵权巡抚还是总督又或督师,按规矩,基本上都是从兵部调派的。

    也就是说,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会在兵部任职,对兵部的各项事务自然是越了解越好。

    别看这兵部衙门总共才二十多个人,管的事情可多着呢,平时没事的时候他都会带点兵部的典章制度回住处研读,轮到他坐班的时候他更是时常跑去跟各司主事闲聊,查漏补缺,增长见识。

    就这样过了将近一个月,坐了三次班,他对兵部各项事务总算有了大致的了解。

    像他任职的职方清吏司,主要掌管武职官员的叙功、核过、抚恤、还有军队的检阅、考察、巡防等事务,并管理关禁与海禁。

    兵部另外还有三个清吏司,分别是武选清吏司、车驾清吏司和武库清吏司。

    武选清吏司,主要负责考核武职官员的品级与选补、升调、承袭、封赠等事务,并管理土司。

    车驾清吏司,主要掌管全国马政及驿传等事务。

    武库清吏司,主要掌管全国之兵籍、军器,并负责管理武科考试。

    另外,他还了解到,南都六部并不是没有一点实权的挂名机构,虽然南都六部的权力远不如京城六部,但南都六部也有一定职权。

    这主要还是因为南直隶辖区虽有十五个府又三个直隶州,但却没有设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这三司的职权实际上是由南都六部负责的。

    其中,南都户部职权最大,南京户部不但负责征收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同时还负责漕运、全国盐引勘合及全国黄册的收藏和管理。

    而南都兵部则和南都守备太监、南都守备勋贵一起负责南直隶的守备,南直隶四十九个卫所事实上都是由南都兵部负责指挥调动的,而南都兵部尚书一般都挂着参赞机务的职位。

    不过,南都守备太监、南都守备勋贵包括南都兵部都很久没去管过卫所的事务了,这会儿南直隶四十九个卫所具体还剩下多少人马,根本就没人去核查,只要每个卫所指挥使按时孝敬,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去管他缺员多少,也不会去管他怎么压榨屯卫种地捞钱。

    这种情形也不知道持续了多久,以至于现在南都兵部发月俸都形成了一次发两份惯例,一份是朝廷发的,一份则是下面卫所孝敬的。

    比如张斌,他是从五品,朝廷给的月俸是十四石,也就是差不多白银十二两左右,而下面卫所给的孝敬足有一百二十两!

    这天,正是各部衙门发俸的日子,兵部衙门所有大佬难得聚在一起,张斌特意让谢正刚驾着马车带他去了兵部衙门,领了月俸和孝敬钱,又和兵部其他大佬寒暄了一阵,半天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当他带着一百多两银子,坐着马车,心情复杂的回到租住的四合院时,眼前的景象着实把他吓了一大跳。

    这会儿,张差等人全部面色古怪的站在大门外,那心情貌似比他还复杂,而大门外可不止他们八个,还有十多个人,十多辆马车,都快把门前的大路给堵死了!

    这应该是家里人过来了,但是,一次怎么过来这么多马车,这也太夸张了吧。

    他跳下车,跑到张差跟前问道:“怎么这么多车,是不是家里人过来了。”

    张差满脸古怪的点头道:“大人,老夫人也来了。”

    &



第二卷 第十章 亲人聚
    张斌正为洪蓉儿的事情头疼呢,一个小脑袋突然从黄氏的身后窜出来,正是可爱精灵的陈秀秀。

    她偏着脑袋,一本正经的问道:“县令大人,那我们呢,你什么时候娶我和姐姐”

    张斌闻言,错点晕倒,黄氏却是满脸欢喜的抱起陈秀秀,亲了亲她的小脸,宠溺的道:“嗯,秀秀真乖,等你长大了,让五姑娘娶你。”

    陈秀秀闻言,满脸疑惑的问道:“母亲,你为什么要叫县令大人五姑娘,他明明不是姑娘啊,还有,为什么要长大了才能嫁人”

    这问题问得,张斌瞬间感觉头大如斗,要让他回答,他肯定是哑口无言,没想到,他老妈却是一本正经的回答道:“因为为娘喜欢女儿啊,前面连生四个儿子,为娘已经很生气了,所以,五姑娘一生下来,为娘也不管他是不是姑娘,就当姑娘养了。至于为什么要长大了才能嫁人,那是因为小孩子不能生小孩啊。”

    好吧,这答案听上去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陈秀秀似懂非懂的点头道:“哦,原来是这样,那县令大人小时候是不是也穿花衣服,还有,母亲是不是每天给他扎小辫子啊”

    黄氏甜蜜的回忆道:“是啊,那时候五姑娘穿着花裙子,扎着小辫子,可漂亮了。”

    张斌闻言,错点一头栽地上,他忍不住哀嚎道:“母亲,能不能不说这个”

    黄氏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去,去,我和秀秀说话呢,别插嘴。”

    陈秀秀一本正经的道:“是啊,县令大人,别人说话的时候插嘴是很不礼貌的,对了,母亲,县令大人小时候喜欢穿什么裙子啊,是不是秀秀这样的”

    小姑奶奶,你就不能问点别的吗

    张斌闻言,立马转身,掩面而逃。

    他刚逃回正屋,正要往书房走,鼻间却隐隐嗅到一股熟悉的清香。

    是小云,这香味是从他卧房中传出来的。

    张斌只感觉心跳瞬间加速,一股热血直冲脑门,他不由自主的冲进卧房,张开双臂,轻声呼唤道:“小云。”

    清香扑鼻而来,但是,迎上来的却是两个窈窕的身影。

    呃,小凤仙也在!

    想亲热一番貌似是不可能了,他正要悻悻的收回双手,两个小美女却已经不顾一切的扑入他怀中。

    温香软玉满怀,张斌只感觉浑身热血沸腾,他忍不住在两人的小脸蛋上各亲了一口,随即激动道:“你们怎么都来了”

    小凤仙被他一亲,立马娇羞的埋首在他的怀中,那耳根都红透了。

    小云倒是好点,少爷这小动作都不知道对她做过多少回了,她只是略带娇羞道:“母亲说了,既然蓉儿不能过来陪你,就让我们过来陪你,气死那个洪......,洪大人。”

    小云貌似还不知道这个陪是什么意思,她只当还和以前一样,就是随身服侍而已。

    张斌却是知道,他老妈这意思,怕是要他和小云她们圆房了。

    他看向小云和小凤仙的目光顿时变得火热,手臂也忍不住紧了紧,正当他想进一步行动时,后面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小六婶张翠花在后面激动的喊道:“五姑娘,小六婶来陪你了。”

    张斌这个郁闷啊,怎么连小六婶都来了,这下没得玩了,他不舍的松开小云和小凤仙,回头尴尬的道:“小六婶,你了来了啊,好,好。”

    张翠花仿佛没看到他们亲热一般,只是自顾自的打量了一下四周,随即便问道:“小云,你们收拾的怎么样了”

    小凤仙还是羞红着脸不说话,小云却是若无其事的道:“西厢那边我和小凤仙已经收拾好了,这会儿正给少爷收拾卧房呢,等会儿就好了。”

    &nbs



第二卷 第十一章 置府邸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确保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以限制平民百姓的流动。

    在明初这种严厉的控制政策确实得到了很好的实施,比如,有史料记载,曾有一农户,因祖母急病外出求医,走的时候太匆忙,竟然把县衙开的路引给忘在家里了,结果被常州吕城巡检司查获,准备送法司论罪。这事都惊动了明太祖,最后明太祖法外开恩,这农户才免于治罪,可见,明初对人口流动的控制是相当严密的,平民基本没有流动的自由,想外出经商或务工都相当的麻烦。

    那么在如此严密的户籍制度控制下,明朝的商贸活动为什么反而兴盛起来了呢

    其实,这主要还要归功于明初实施的另外一项制度,开中制。

    所谓开中制,简单的说,就是商人自费把内地的粮食、布匹,茶、豆、麦等生活物资运到边防,卖给当地驻军,然后官府用盐引补偿,运多少物资,给多少盐引,然后拿这个盐引到盐场去领盐、去销售,让商人赚取食盐的差价。

    开中制的由来,则源于大明九边后勤补给的问题。

    明朝洪武时期为了防卫瓦剌和鞑靼对中原的袭扰,设立九边进行防御,由于九边距离帝国的统治中心遥远,后勤补给困难重重,为了减少这种负担,明太祖与山西商人达成了一个协议,山西商人向大同、居庸关等几大边关要塞输送粮食。

    这样,朝廷减轻了九边补给的负担,山西商人则获得了合法贩卖“官盐”的资格,这就是开中制的由来。

    可以说,开中制的施行,为明朝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征,成祖朱棣五次北征,耗费军粮马草无数,但是没有造成汉武帝时期那么极端的民怨沸腾的局面,开中的功劳是无与伦比的。

    大明朝廷尝到了开中制的甜头,于是便慢慢将开中制推广开来,到了后面,凡是有驻军防守的地方,商人都可以运送粮草等物资过去,以换取盐引。

    这样一来,就给大明商贸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因为商人向边关运送的不一定是粮草等物资,他们获得食盐之后,到处贩卖的也不光是食盐。
1...1819202122...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