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这种事,绝不能妥协,妥协就完了,这汗位,一定要争,不争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人当成炮灰了!
历史上很多人,很多事都是这样,看似极不合理,却有必然的道理。
比如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貌似是为了美色,为了陈圆圆,其实不然,因为他当时夹在农民军和清军之间,形势十分危急,摆在他面前,只有三条路。
要么不顾一切,逮谁跟谁刚,以身殉国。
要么投靠螨清,收拾李自成。
要么投靠李自成,收拾螨清。
很显然,他没有以身殉国的勇气,那么,他就必须在农民军和清军之间做出抉择。
他身经百战,自然知道哪一边强,李自成那会儿手下就是一帮流寇般的乌合之众,根本就不是清军的对手,他既然不想死,不想以身殉国,那自然是投靠清军收拾李自成!
这会儿多尔衮他们三兄弟同样必须做出抉择,要么留在辽阳城跟明军死磕,当一个合格的炮灰,消耗明军实力,要么率军回沈阳,夺回汗位,自己做主,让别人去当炮灰!
他们也知道,如果率两白旗人马回沈阳,这辽阳城肯定是守不住了,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他们留在这里当炮灰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吗
第八卷 第一四一章 兄弟干架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竟然率领辽阳城中仅剩的三万满八旗步卒跑沈阳去争夺汗位去了,他们这样做,无异于将辽阳城拱手让给张斌,因为这会儿辽阳城中驻守的六万汉八旗步卒大部分都是临时拉过来的凑数的,根本就没有经过什么操练,纯粹就是一堆炮灰!
这貌似有点不合理,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会加速后金的灭亡吗
他们这样做自然有他们的理由,就如同当初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一般,他们认为死守辽阳城那是白白牺牲了自己,便宜了别人,这种蠢事谁会做,他们没学吴三桂的带着明军去攻沈阳就不错了!
张斌这会儿还云里雾里呢,皇太极和多尔衮三兄弟这一通神奇的操作他真心看不懂,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会儿他根本没摸清皇太极的意图,所以,他并没有打算跑去沈阳城捡便宜。
不过,这个辽阳城嘛,他就不客气笑纳了,不管皇太极想玩什么花招,辽阳城中只剩六万汉八旗步卒都是铁打的事实,凭借这帮乌合之众,能挡住自己二十多万精锐吗
开玩笑,不是张斌小看他们,就这堆炮灰,他根本不需要二十多万大军,他哪怕就带着天雄军和戚家军这两万精锐都有绝对把握拿下这堆炮灰驻守的辽阳城。
面对这轻易就能拿下的辽阳城,张斌自然不会客气,他是想磨时间,但并不等于连到嘴的肥肉都不吃,反正后面还有沈阳,还有铁岭,还有抚顺,有的是借口磨时间,这辽东第一雄城辽阳可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既然皇太极送给他了,还是赶紧取了的好。
这边,张斌正调集大军,整理攻城器械,准备强攻辽阳城呢,城里,汉八旗大营帅帐却有一堆人正在吵架呢,准确的说,吵架的是两兄弟,其他人都站在旁边不敢吭气。
这两兄弟正是后金第一汉将,三等阿思哈尼哈番李永芳的长子李延庚和次子李率泰。
这会儿李永芳已死,汉八旗的统帅正是其次子李率泰,而李延庚只是李率泰手下的一个统领而已,按职位尊卑来说,李延庚是不应该和李率泰争吵的,但是,李延庚却偏偏和李率泰吵起来了,而且吵的很凶。
李延庚是劝李率泰率军投降大明,李率泰却想顽抗到底,为后金尽忠。
李延庚这个恼火啊,他原本就憎恨后金的暴虐,不齿于其父贪生变节为虎作伥之行径,这会儿满八旗步卒都撤走了,监督统领他们的贝子也跟着走了,他们好不容易有机会回归大明了,这二弟李率泰却死脑筋,硬要给后金陪葬!
吵到火热处,李延庚直接撸起袖子,指着李率泰大骂道:“你这头猪,皇太极都死了,建奴都要完蛋了,你还要拉着这么多人给他们陪葬,你是向你的建奴主子鞠躬尽瘁了,但不要拉着这么多无辜的汉军啊,要尽忠你可以一个人跑城外去杀明军啊!”
李率泰仍然梗着脖子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大金养了我们这么多年,在这个危急关头我们不能背叛主子。”
“啪”,一声脆响,恼怒的李延庚直接甩了他一个耳光,继续大骂道:“什么主子,当汉奸当上瘾了是吧,我们是大明的子民,不是建奴的狗!”
李率泰真没想到他大哥敢打他,一下没防备竟然当着手下将领的面被扇了一个耳光,这脸丢大发了,他顿时恼羞成怒,撸起袖子就要上去揍李延庚。
这时候,一直站一边左右为难的刚阿泰终于忍不住走上来,拉着他们的手道:“大哥,二哥,别吵了,明军都要攻城了!”
话说他们都姓李,为什么他们的弟弟却叫刚阿泰呢
这事就有点复杂了,因为李永芳归顺后金之后,努尔哈赤将自己的孙女,也就是七贝勒阿巴泰的女儿嫁给了他,而这刚阿泰正是其后妻所生,所以取了个旗人的名字。
李率泰对他这个三弟还是比较客气的,刚阿
第八卷 第一四二章 气数已尽
张斌看着打马往这边狂奔而来的建奴汉将,最终还是放下手,意兴索然的道:“命令,李定国、卢象升和孙传庭,停止进攻。还有,让李定国派人把建奴汉将带过来。”
人家连城门都打开了,应该是真的想投降了,玩缓兵之计没这么玩的,既然是这样,那就没必要攻城了。
攻城毕竟是要死人的,就算人家再菜,再是炮灰,六万人总能制造点麻烦,硬攻的话最少要伤亡几千人,现在人家都准备投降了,就没必要让手下将士白白牺牲了。
不一会儿,那员建奴汉将便被李定国手下一队亲卫押送到他跟前。
此人并没有带任何武器,身上的甲胄倒是比较的华贵,能穿这种甲胄的应该是建奴方面的重要将领。
他一来到张斌的马前便跪到地上恭敬的拱手道:“罪民参见大人。”
这人竟然没有一点羞愧之色,反而一脸正气凛然,貌似在做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一般!
这家伙莫不是脑子有病吧,张斌好奇的问道:“你是什么人”
那人老老实实的回道:“回大人的话,罪民乃建奴汉军正蓝旗都统,三等阿思哈尼哈番,李延庚。”
一个都统,还是三等子爵,应该是很有名的,问题张斌没听说过这家伙啊,他可不知道建奴汉八旗的都统都是谁,他只知道建奴汉八旗大军的统帅名叫李率泰,是判将李永芳的儿子,这家伙也姓李,不会是李率泰的亲戚吧。
他又好奇道:“李率泰是你什么人”
李延庚略带羞愧道:“他是罪民的二弟。”
卧槽,这家伙竟然是判将李永芳的长子,建奴汉八旗大军统帅的亲哥哥,看样子,这辽阳城里的汉八旗大军是真的想投降了。
张斌紧接着便确认道:“你们真投降”
李延庚连连点头道:“真的,我们真投降。”
张斌知道,但凡主动投降一般都带条件的,要不然,你刚一放下武器敌人就举起屠刀一顿杀,那就死得冤了,就看这建奴汉将要提什么样的条件了,希望不要太过分,不然,继续干!
他淡淡的问道:“你们有什么条件”
李延庚满怀希冀的道:“我们没有其他条件,只希望大人能宽恕我们助纣为虐之罪,放我们一条生路。”
张斌闻言,眉头不由一皱,这条件的确不过分,但却有点难度,因为宽不宽恕他们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崇祯说了才算,问题这会儿他不想去请示崇祯啊!
他也不想言而无信,当面答应人家,转头就把人家给砍了,这种缺德事,不到必要的时候,他还不会去做。
他考虑了一会儿这才郑重的点头道:“好,本官答应你们,但是,你们今后一切行动必须听从本官的号令,不然,杀无赦!”
这意思,又要去当炮灰吗
李延庚闻言,脸上不由露出黯然之色,不过,他还是咬牙点头道:“好,以后刀山火海,任由大人差遣。”
这家伙,怕是误会了,就他们那点战力,有什么用,张斌不屑的道:“刀山火海倒不用你们去,你们最要紧的就是管住自己的嘴,以后不要向任何人透露你们的身份,知道吗,不然,本官也救不了你们。”
这是什么意思,李延庚不由一脸茫然。
张斌这会儿也懒得解释,他直接了当道:“好了,你可以放心,只要你们乖乖听本官的话,本官保你们没事,现在,你回去,让所有汉八旗将士将武器丢在城门口,然后在城门两侧列阵,准备接受整编。”
李延庚闻言,连连磕头道谢了一番,这才起身往回走去,但是,还没走出去几步,他突然又回头趴下来殷切的道:“对了,大人,有件很重要的事情您或许还不知道。”
重要的事情,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多尔衮兄弟回去跟皇太极干架吗
这事他早知道了,张斌依旧是云淡风轻的道:“什么事啊”
李延庚郑重的道:“罪民听阿济格和多尔衮兄弟骂咧咧
第八卷 第一四三章 亡国之兆
皇太极死了,他死前不但算计了多尔衮兄弟一把,还命人封锁了消息,以防止张斌趁机大举进攻。
他一世枭雄,谋略出众,算计了大半辈子,很多人都栽在他的算计当中,但是,他死前这些算计却大失水准,可以说是一件都没有成功。
比如算计多尔衮兄弟,他想着只要封锁了消息,用不了多久,多尔衮兄弟必定会和张斌在辽阳大打出手,斗个两败俱伤。
他没想到多尔衮兄弟会这么快就得知他的死讯,更没想到多尔衮兄弟会丢下辽阳,直接率军回沈阳,他这样算计人家,等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给自己的儿子树了个强大的敌人!
又比如算计张斌,他以为封锁了消息张斌就不会知道他死了,他以为张斌知道他的死讯之后就会大举发动进攻。
结果,他又算错了,张斌很快就从他自己手下那里得知了自己的死讯,而且,张斌得知他的死讯之后,并没有大举发动进攻。
这又是为什么呢
难道张斌又想玩养寇自重的把戏
当然不是,张斌再怎么养寇也不会养建奴,建奴可养不得,要养也只能养农民军。
因为农民军只是流寇性质的乌合之众,不足为惧,建奴可是立国要和大明争天下的强敌,养得不好,分分钟玩死自己。
他之所以不大举进攻沈阳,不但不是为了养建奴,反而是为了削弱建奴的实力。
他的想法貌似有点矛盾,你想削弱建奴的实力,你去打他们啊,再不济让关宁铁骑去清剿浑河沿岸的诸申和牛录啊,待辽阳城什么都不干,就能削弱建奴的实力吗
还真能!
因为人或多或少都讲点亲情,一家人,在没有被外人威胁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吵的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但是,一旦有外人来欺负他们,他们又会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外人。
张斌之所以不大举进攻,就是想让多尔衮兄弟和皇太极留下来辅助他儿子的人斗个你死我活,等他们斗的差不多了再出手,这样收拾起来就简单多了。
这种事并不少见,这种策略也不是没人使用过,像当初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袁崇焕就采取了同样的策略。
可惜,袁崇焕有点太狂妄了,努尔哈赤病死之后,他竟然派遣使者前去吊唁,并假假意思要与建奴和谈!
他是想着装出和和气气的样子,让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放松警惕,大打出手,去争夺汗位,等几兄弟斗的差不多了,他再去收那渔翁之利。
但事情偏偏没有向他想象的方向发展,皇太极也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很快就坐稳了汗位,而且还将计就计,派使者和袁崇焕联系,做出很想议和的样子。
袁崇焕还想着算计别人呢,却反过来被皇太极给算计了,他就这样傻乎乎的留下了私通建奴的把柄,为自己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历史上,他之所以被凌迟处死,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太过于狂妄或者说太过于潦草了。
他压根就没想到皇太极会挖个坑把他埋了,更没想到,朝中的阉党余孽正需要一件大案来牵连东林党,阻止崇祯继续清查阉党逆案。
结果,皇太极把坑一挖,他自己就屁颠屁颠的跳进去了,然后阉党余孽再把土一填,他便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张斌可没他那么傻,想让人家放心内斗并不一定要跑去假假意思说想跟人和谈,你做出不出兵,或者说收兵的姿态,同样能让他们兄弟子侄肆无忌惮的大打出手。
第八卷 第一四四章 猝然长逝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
这一年,太子太师张斌正率军不断向建奴的汗庭所在地沈阳推进。
这一年,西北的旱情不但没有缓解,好像还更为严重了。
这一年,巴蜀、中原和南直隶的反贼依然在四处劫掠。
这一年,太子虚岁已经十四了,再有一年,就可以行成人礼了。
内阁首辅徐光启默默的坚持着,等待着太子成年的那一天,张斌虽然没跟他明说,他心里却相当清楚,太子成年之时,当今皇上恐怕就得退位让贤了!
他并不是那种顽固不化的腐儒,他也知道,崇祯已经没救了,大明要中兴,就容不得这种昏君!
不过,他并没有亲自动手的想法,他只是想守住这内阁,守住这大明中枢之地,坚持到张斌动手的那一天。
正是因为他心中的执念,让他坚挺的屹立在朝堂之上,八十高龄,已然没有告老返乡。
但岁月终究不饶人,他心中的执念也阻止不了躯体的老化,这段时间,他就明显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
这天,从早朝开始,他便一直精神恍惚,浑浑噩噩,仿佛灵魂已经离开了躯壳一般,连崇祯和群臣的奏对他都已经听不真切了,不过,他并不是很在意,因为他最近经常这样,只要回到内阁值房坐下来休息一阵就好了。
早朝结束,他婉言谢绝了几个内阁大学士的搀扶,慢慢走回内阁值房,坐在书桌前,闭目养神,小憩了一阵,果然,他的精神恢复了,而且恢复的特别好,他熟练的将奏折分文别类,让人一一分发下去,又飞快的批阅起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来。
他今天的状态好得出奇,批阅奏折简直就有如神助,离午时还有大半个时辰,他便将所有奏折处理完了,看着小太监抱着处理好的奏折慢慢走出值房,他竟然也有种出去走走的冲动。
此时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出去走走看看也好,他站起身来,感觉了一下,发现自己手脚也轻便多了,出去转一圈肯定没什么问题,于是,他便背负双手,慢悠悠的走出自己的值房,往文华殿方向走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