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第八卷 第二〇一章 明朝也有军阀
军吩古有之,最有名的当属汉末军阀,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昏庸,宠幸宦官,卖官鬻爵,以致天下大乱,董卓、马腾、韩遂、董、公孙瓒、孙坚等军阀趁势而起,直接造成了后面的三国乱世。
这明朝其实也有军阀,明朝末年,天下大乱,与东汉末年情况是何其的相似,自然会有领兵将领拥兵自重,慢慢发展成军阀,只是他们的运气不大好,还没成就霸业就因为各种原因死了。
明末军阀中最有名的当属左良玉,历史上他最后拥兵八十万之巨,盘踞于湖广,当时他受监军御史黄澍所激,欲引兵下金陵,清君侧,不过,半路上他就怖了,要不然这明末恐怕也要出现一个董卓甚或是曹操式的人物了。
这会儿他虽然未成气候,但是却已经初具军阀之姿,朝廷命他率山西军剿灭反贼李自成呢,他却避重就轻,不与李自成主力交手,专挑落单的反贼干,以此来获赛功,敷衍朝廷。
同时,他还开始暗中抢夺地盘,为称霸一方做准备,他的地盘正是怀庆府和洛阳周边地区,由于郑王朱翊铎和福王朱常洵都已经死于贼寇之手,怀庆府和洛阳附近等于暂时成了无主之地,他以反贼肆虐为由,上奏朝廷,请朝廷不要派文官来送死,而他自己却盘踞在洛阳和怀庆府,暗中收编降卒,扩充军队,奴役平民,沿河生产粮食,逐渐成长为一个乱世军阀。
他以为大明已经到了东汉末年那般光景,朝廷对地方上已经失去控制,正是他们这些领兵将领割据一方的好时机,历史上,他的确成功了,只是没有活到称王称霸那一天而已,这会儿情况可不一样了。
张斌已经将建奴击败并收复了辽东,他还回朝将昏君崇祯给撸下去了,换上太子朱慈烺亲政,而且他还通过京察大计将朝中的贪官污吏和反对势力一扫而光。
这会儿的大明朝廷可以说完全由张斌一个人说了算,张斌可不是崇祯那等昏君,左良玉割据一方的梦想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他将钱谦益发配到金陵以后,东林元老刘宗周愤而辞官,紧接着李邦华和范景文也相继辞官而且,最后甚至连文震孟也因为羞愧难当疡了告老还乡,张斌趁势将卢象升也提拔为内阁大学士,这一下,整个朝堂几乎都由他的亲信把控,他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剿灭反贼、改善民生了。
要想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李自成、张献忠和革左五营自然必须剿灭,不然他们窜到哪儿打到哪儿,老百姓不是流离失所就是跟着他们瞎折腾,哪里能过上什么好日子。
要想剿灭反贼,这李自成就首当其冲,因为他霸着中原之地,阻断了前去巴蜀和南直隶的通道,如果大军先去巴蜀收拾张献忠又或者先去南直隶收拾革左五营,他在中间把粮道一断,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张斌决定,亲率大军去河南,剿灭李自成,掀开剿灭发贼,中兴大明的序幕。
为此,他做了周密的安排。
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卢象升被他派去辽东亲自督师,对辽东的防御,他也做了大规模的调整。
祖大乐抚顺总兵的职位他并未撤掉,而且仍为天雄军主将,不过天雄军被他调回了沈阳,抚顺则改由辽东总兵祖大寿率两万辽东军驻守。
铁岭总兵毛承祚他也没撤掉,只是他被调到镇江去协助东江总兵毛文龙去了,戚家军仍有戚元功统帅,就在铁岭镇守。
还有辽阳总兵陈继盛他也没撤掉,仍然率四万秦军驻守辽阳,不过,原来在沈阳驻守的八万福广军则被他调
第八卷 第二〇二章 送钱送粮
张斌将朝堂牢牢掌控在手中之后便亲率福广军来到了怀庆府,准备开始围剿反贼,平定大明内部的叛乱。
不过,他的第一个目标并不是李自成,也不是张献忠,更不是革左五营,而是明军将领左良玉,因为左良玉这家伙已经转化成一个军阀,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李自成之所以肆虐河南这么久,声势越来越大,完全是因为这家伙想养寇自重造成的!
这会儿张斌手下总共有十三万大军,而且福广军和关宁铁骑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要收拾左良玉倒是绰绰有余,但是,他并不想和左良玉开战,将兵力消耗在内斗上,他想找个借口将左良玉引到怀庆府来,一举将其拿下,这样就不用闹出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悲剧了。
他想了很久,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因为这家伙连祖大弼这二愣子都不敢见,又怎么可能来见自己呢
这个问题的确很麻烦,左良玉做事太过小心谨慎,想将他诓过来,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怎么办呢,难道自己就这么饶了他,转而去收拾李自成
这个自然是不可能的,左良玉这个军阀必须先收拾了,不然,这家伙为了独霸一方,不但不会给自己帮忙,还很有可能给自己添堵!
现在这家伙摆明了不可能来见自己,自己也不想兴兵讨伐他,怎么办呢
张斌思虑良久,最后决定,亲身犯险,既然这家伙不敢来见自己,那就只有自己过去拜访了!
左良玉就在荥阳,这个他早就查探清楚了,不过荥阳有将近三万山西军精锐驻守,自己一个人过去肯定是送菜,就算带上千亲卫过去估计也有危险,这样冒冒失失跑过去肯定不行,需得用点计谋。
其实,他之所以带了八万福广军又汇合了五万关宁铁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想收拾左良玉这个军阀,如果单单是对付张献忠和李自成,有关宁铁骑和川军白杆兵差不多就够了,他最多再带两三万精锐过来就戳戳有余了,据斥候查探,这会儿左良玉已经暗中将手下军队扩充到了十余万,如果自己手下人马都不到十万,估计很难将其震慑住。
当然,他就这么带着十多万大军过去肯定不行,左良玉又不是傻子,自己带着十多万大军不去围剿李自成反而往他那里跑,不是去收拾他的是去干嘛的!
他如果知道自己带着大军赶往荥阳肯定会卷起铺盖逃跑,到时候想要找到他都难,更别说收拾他了。
这个时候,要想不引起左良玉的怀疑,就需要好好筹划一般了。
没过多久,左良玉便收到了内阁首辅兼五省总督张斌的亲笔信,信中主要讲的是围剿反贼李自成的计划。
这会儿李自成主力大军正在开封以南的陈留附近集结,貌似是想进攻开封城。
张斌是想让左良玉率山西军向南移动,拿下新郑、扶沟和太康,阻断李自成向西南逃窜的通道,而福广军和关宁铁骑则从修武出发,过原武、中牟和开封,直取陈留。
其实,这是张斌在宽左良玉的心,因为原武和中牟离荥阳都有两百余里,等于是擦着左良玉的地盘过去的,选择这两地行军肯定不是想去收拾他。
信的最后还提了一下,前两个月朝廷正在进行京察大计,原兵部尚书陈新甲致仕,新任兵部尚书卢象升刚刚就职,诸事繁忙,所以没来得及给他调拨粮饷,请他不要介怀。
这次,兵部已经把前两个月的粮饷调拨过来了,还附带了这个月的和
第八卷 第二〇三章 左将军你有病啊
荥阳以东的官道上,数千辆马车正排成一条长龙缓缓前行,李定国满脸严肃的打马走在队伍最前方,脑子里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前行不久,荥阳城以远远在望,李定国回头看了一下扮成车夫的张差和赵如,见他们打出一切准备妥当的手势,这才带着一队亲卫,催马往城门口奔去。
他这已经是第二次率军押送粮饷前来了,守城的山西军对他这个财神爷自然毫无戒备,负责看守城门的小旗那更是热情的不得了,李定国战马还未停稳,他便屁颠屁颠的凑上去行礼道:“李将军,一路辛苦,一路辛苦。”
李定国这会儿早已没了刚才的严肃,他满脸亲切的微笑道:“客气了,你们左将军回来了吗”
上次他过来的时候,左良玉对他还是有点戒备的,所以根本就没出来见他,反而让人谎称自己亲率大批斥候去新郑附近查探地形去了,这次左良玉会不会还当缩头乌龟呢
他问这话只是想确认一下左良玉在不在荥阳城里,没想到,那小旗却是热情的道:“回来了,回来了,我们将军还特意交待小的,让小的给您传个话,如果您有空的话就请去总兵行辕一趟,我们将军想亲自感谢您一番。”
这家伙胆真小,你要真想感谢就出来迎一迎啊,躲行辕里不敢出来,还让我过去,怕我宰了你吗
李定国暗自腹诽了一句,表面上却是装作激动道:“哦,那感情好,我正想拜会一下左将军呢,就怕他忙的脱不开身。我这倒没什么事,反正他们都来过一趟了,熟门熟路的也不用我领着,要不,我现在就去拜会左将军吧。”
“好好好。”那小旗回头交待了几句便殷勤的牵着他的战马往城里走去。
李定国看似好奇的张望着四周,脑子里面却在想着下趟过来怎么迅速控制城门,控制沿途的街道,让左良玉没机会反抗,这左良玉要知道他是这想法,估计肠子都得悔青了,没事套什么近乎啊,继续假装不在不就行了。
这荥阳并不是什么大城池,前行不到一刻钟,一行人便来到了临时的总兵行辕也就是原来的县衙外面,李定国向那小旗道了声谢,又让自己的亲卫在外面候着,这才翻身下面,上前跟门口的守卫报了下名号。
门口的守卫也早得到了左良玉的吩咐,二话不说便恭敬的领着他往里走去。
左良玉就在琴治堂接见李定国,他装作军务繁忙的样子,拿着堆账本之类的东西在那里不停的写写画画,李定国都走到跟前了,他才抬起头来满脸歉意的道:“哎呀,李将军,一路辛苦,一路辛苦,不好意思啊,我军务繁忙,没有来得及去迎接你们,抱歉抱歉。”
李定国装出恭敬的样子拱手道:“左将军统帅数万大军与数十万反贼周旋,忙的脱不开身实属正常,末将上次就想来拜会您,可惜您不在,这次总算是见着您这位大明有数的名将了,末将真是荣幸之至啊。”
自己是大明有数的名将吗
如果单轮统兵数量,自己还真是大明有数的,这小伙子真会说话,他满心欢喜的站起身来,将李定国请到客位坐下来,又让人上了香茗,这才试探道:“李将军,首辅大人这会儿在哪儿啊,他准备什么时候对反贼主力发动进攻啊”
嘿嘿,还是不放心啊,我给你吃颗定心丸,李定国“老老实实”的回道:“这会儿我们福广军已经打下中牟,首辅大人正在那里调集粮草辎重呢,至于什么时候进攻反贼主力,这就要看左将军您的了,左将军您断了反贼的后路我们才能去进攻啊,不然那贼酋李自成又脚底抹油,溜了,我们岂不是又白费力气,不知左将军准备什么时候挥军南下呢”
左良玉以为李定国就是好奇而已,浑然不知李定国这是在暗中确认他的行踪,他装出愁眉苦脸的样子,叹息道:“唉,朝廷上次欠了我山西军两个月粮饷,将士们都快兵变了,你这两次送来的粮饷就那么多,我也就堪堪能把拖欠的粮饷补齐,士气还是很低迷啊,我是想等你们把所有粮饷都送过来了,士气高涨的时候再进军,还望李将军在首辅大人面前解释一二,以免首辅大人误会我这是在有意拖延。”
哦,原来你就待在这里等粮饷啊,那感情好。
李定国和左良玉相互试探了一番又客套了一阵便起身告辞而去,没过几天,他又率万余福广军押送着粮饷过来了,左良玉同样命城门口的守卫请他去当面表示感谢,不过,这次就有点不对头了,因为他身后不但跟着一队亲卫,还跟了一个同样身穿甲胄的将领。
&nb
第八卷 第二〇四章 一醉解千愁
开封南面八十余里,陈留城,这个枭雄曹操起兵的地方,这会儿已经被另一个枭雄李自成占领。
陈留城本就不大,而这会儿李自成手下大军已经达到四十余万,整个陈留城根本就驻扎不下,所以,李自成只带着自己手下的五万余精锐进了城,其他人马则分别由权将军刘宗敏、田见秀和制将军李过、李岩率领,分别驻扎于陈留城四周。
这次他起事本就比较仓促,再加上军队扩充速度过快,所以手下军队特别杂,特别乱,甚至连统一的军服都没有,军帐更是奇缺,所以,陈留城四周的军营浑然不像明军的军营那么齐整,倒有点像是流民聚集的难民营,里面什么样的“军帐”都有,有的是用破布缝起来的,有的是用旧门板搭起来的,有的甚至就是一床破棉被下面支个架子,光能挡住太阳,反正这会儿天旱无雨,倒也不用担心躺里面会被雨淋着。
这天酉时许,城北制将军李岩大营,数万农民军“将士”正乱哄哄的聚一起兴高采烈的埋锅造饭呢,他们的统帅李岩却坐在自己的帅帐中眉头深锁,貌似很不开心的样子。
他今天又去找闯王了,为的还是请闯王匀点粮食出来接济周围的饥民,但是闯王却再次以粮食紧张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他很清楚,义军的粮食并不紧张,他们几乎将开封、南阳、汝宁、归德四府的土豪乡绅和皇室宗亲抢了个遍,粮食充足的很,附近几个城池到处都是存粮,四十多万大军吃一年都吃不完。
但是,这会儿的闯王好像变了,他变得越来越不关心平民百姓了,以前他如果抢到四五百万石粮,匀一百万石甚至两百万石出来接济饥民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但是,现在,自己求他匀十万石出来他都屡屡拒绝,而且还对自己露出了明显的不满,这让他心里着实不是滋味。
他参加义军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因为他家本身就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而他也不是那种追求奢华的人,家里的钱,足够他无忧无虑的生活一辈子了。
他参加义军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因为他父亲李精白曾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而且他不到二十岁就高中举人,如果他想要功名利禄,直接走科举,高中进士之后仕途绝对不可限量。
他之所以参加义军,就是为了拯救那些穷苦的老百姓,那些流离失所,随时有可能饿死的饥民。
他原本以为李自成也是贫苦大众出身,对老百姓应该会关怀备至,却不曾想李自成一有点势力就开始脱离老百姓,把自己当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死活!
唉,现在的闯王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能纳人善言的闯王了。
他正在那里感叹呢,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突然窜进帅帐,欢天喜地的道:“岩哥,岩哥,吃饭了,我今天下河摸鱼,摸到好大一条鱼,足有一尺多长,好几斤重呢。”
这是他堂弟李年,从小跟他玩到大的,所以,在他面前没一点规矩。
他对这个倒不是很在意,只是这会儿他真没胃口,他愁眉苦脸道:“我这会儿没胃口,不想吃,要不你拿去分给营外那些饥民吧。”
李年见他这副模样,不由关切道:“怎么了,岩哥”
李岩摇头叹息道:“跟你说你也不懂,你先出去吧,我想一个人静静。”
“哦。”,李年闻言,竟然真的老老实实的退了出去。
这家伙,难道转性了,什么时候变的这么听话了
李岩正望着帐门口发呆
第八卷 第二〇五章 策反
义军大营外面还有一圈更大的营地,这里的“营帐”比义军大营的还要破,有的甚至直接就是些干草堆,这里的人也没义军大营里的将士那么强壮,一个个都面黄肌瘦,双眼无神,就跟好几天没吃饭了一般。
其实,他们不是好几天没吃饭了,而是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没吃饭了!
这里才是真正的难民营,里面的住的都是饥民,这些人一年到头四处漂泊,挖草根,吃树皮,过着牲口般的“游牧”生活,哪里的草根和树皮都吃光了,他们就换个地方,继续吃,直到吃不动了也走不动了,饿死为止!
李岩想拯救的就是这些饥民,但是李自成却以军粮不足为由屡次拒绝他的请求,他只能将自己手下的口粮挤出来一点,在大营四周设立粥棚,煮些如同清水的清粥,吊住这些饥民的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