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朱慈烺这会儿也惊奇不已,他听了张斌的话,立马起身,带头往外走去。

    这来到外面一看,张斌的眉头皱的更深了,复社竟然真的来了十多号人,而且看他们的袍服,基本上都是正五品、从五品的,这在朝堂之中已经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了。

    来这么多人,想逼宫吗

    张溥的眉头也是微微一皱,他原本就猜到吴昌时的事和张斌有关,但是,他却没想到张斌竟然还待在这没走。

    他可不想张斌在这,这位太子太师大人的威名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凡是跟其作对的好像都没有好下场,首辅被其弄下去四个不说,连皇上都被其整下台了,谁敢跟这种绝世猛人作对!

    他也不想跟张斌斗,至少这会儿不想,张斌想掌控整个朝堂他也知道,但是,他也想隐隐掌控整个朝堂啊!

    张斌走的是高层路线,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几乎都是他的人,这个,他不跟张斌争,他只是想徐徐图之,先把复社官员全部提拔到六部郎中又或者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承上启下的位置,然后慢慢图谋六部侍郎,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这样一来,总有一天,这大明朝廷会成为他的天下!

    但是,这吴昌时一倒下,他的计划就要泡汤了,因为吴昌时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他们复社这十余年来足有上百人高中进士,要提拔上来没这文选司郎中怎么能行!

    他也知道,张斌对这个位置肯定也十分看重,一旦吴昌时落马,他们复社想再夺取这个位置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他不想跟张斌斗,这形势却逼的他不得不跟张斌斗上一斗,当然,明斗他是不敢的,这会儿他还没这勇气,也没这实力,他只能暗斗。

    他之所以带这么多人过来,就是想逼太子的宫,他原本想着,太子年幼,这么多人一起来,应该能吓得太子惊慌失措,如果吴昌时犯的不是什么大事,救出来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这样一来,他就能避免与张斌的正面冲突。

    没想到,张斌竟然还待太子这里没走,吓他,别开玩笑了,复社三千多号人全跑过来估计都吓不到他,自己这会儿倒是被他吓了一跳!

    看样子原来的策略行不通了,先看看吴昌时犯了什么事再说吧。

    一瞬间,张溥想了很多,不过,他脸上并没有露出任何表情,他好像就愣了一下,然后便招呼其他人下了台阶,跪在台阶下的广场边缘,齐声高呼道:“微臣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虽然年幼,学习能力却是极强的,这几天时间,经过张斌的细心教导,他面对群臣已经没有一丝紧张的感觉,该怎么保持威严,该怎么应对他都已经得心应手。

    众人山呼一毕,他便抬手缓缓的道:“众位爱卿,平身。”

    张溥这会儿又愣了一下,他原来的策略是逼宫,逼宫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跪着不起来,反正你不同意我的要求我就不起来,一直跪着,装出一副要跪到死的架势,用以逼迫皇上或者说现在的太子。

    但是,这会儿张斌在啊,还逼宫吗

    寻死呢!

    他只是稍微愣了一下便带头站起来拱手作揖道:“多谢太子殿下。”

    &n




第八卷 第一九四章 只手遮天
    张溥这个人,有野心也有能力,但是,他的能力却支持不了他的野心,因为他的能力与他的野心有点文不对题。

    他的才能其实主要在文学上,他精通诗词,擅长散文,这会儿他才刚刚年过四十却已经编撰各类著作三千余卷,其文学上的成就可想而知。

    正是因为他文学上的成就如此耀眼,才会引来无数学子的钦佩。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佩服都是他文学上的成就,而不是他领袖群伦的绝世风姿。

    复社的兴起也不是因为他有非凡的领导能力,主要这时候大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忧国忧民的学子太多了,他们极度的需要一个救国的途径,或者说发泄的途径,而张溥正好在此时因为野心振臂而起,而且他在学子中名望也是数一数二的,归附他的学子自然如过江之鲫一般,这才是复社声震朝野的根本原因。

    其实,这跟他的领导能力真没有多少关系,他只是恰逢其会而已,但是,复社的成功却让他误以为自己领导能力非凡,他甚至想出了一条自认为能一步登天的妙计,那就是借广收门徒以控制各路学子、把持科场,最终达到左右朝堂的目的。

    他貌似取得了成功,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他的座师周延儒都不得不向他求助,借用复社声威来谋取首辅职位,借用复社官员来掌控朝堂,如果一切按他的预想发展下去,他,绝对能真正掌控整个朝堂!

    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别人的野心。

    野心这东西并不是他独有的,他有,周延儒也有。

    周延儒之所以求助他,并不是没有他活不成。‘

    从本质上来说,周延儒只是在利用他而已,他只是周延儒手中的工具,他却天真的以为自己才是真正当家做主的人。

    历史上,他同样是这幼稚的想法,将周延儒捧上内阁首辅之位后,他便要周延儒做这个,要周延儒做那个,浑然把自己当主人,把周延儒当棋子。

    他以为自己有复社数千学子在后面支持,周延儒根本就不敢把他怎么样,殊不知,在真正的政客眼里,他这种手腕简直可笑至极,有复社支持怎么了,复社也不是铁板一块!

    周延儒随随便便就把复社骨干吴昌时拉到了自己这边,复社很快就被他给分化了,他在烦透了张溥唧唧歪歪之后,直接赏了张溥一剂毒药,张溥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死了,年仅四十,英年早逝!

    这会儿周延儒是不可能下毒来害他了,他却依旧用他极度幼稚的手腕在寻死,只不过对象换成了另外一个内阁首辅张斌而已。

    在张斌眼里,他这种幼稚的手腕同样可笑之极,他却认为自己深韵党争之道,所以,他这个愣头青直接向张斌这个绝顶高手发起了反击。

    张斌冷冷的口气并没有把他吓到,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

    他脖子一梗,拱起手来,貌似尊敬,实际上却是卖弄道:“首辅大人,复社英才数千下官怎么可能每个人的事都了若指掌,再说了,吴昌时跟下官同为六部郎中,他做什么也无需向我汇报,他犯了什么事,我怎么可能知道呢”

    哎呀,还英才数千,人多势众是吧,几千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拿我面前显摆,你怕是脑袋被门夹了吧。

    要不是这会儿太子才刚刚亲政,不适宜大动干戈,我这会而就把你们料理了信不信!

    这事就这么算了嘛,当然不,虽然这会儿不能收拾这家伙,但是让这家伙出个丑还是没什么关系的,既然你自讨没趣,我就让你颜面扫地!

    他假装愤慨道:“你怕是不知道吧,吴昌时收受贿赂,弄权卖官,弄的整个朝堂到处都是贪官污吏,这种奸佞小人不该抓吗”

    张溥还真不知道,他闻言不由一愣,不过,他很快便反应过来来,追问道:“敢问首辅大人,可有真凭实据”

    他认



第八卷 第一九五章 气势汹汹来吃个瘪
    张溥的想法还是有点过于幼稚了,他这会儿还天真的以为太子会对张斌不利,他内心里正把张斌当成张居正呢。

    万历朝的张居正还要如何权倾朝野,结果,张居正一死,他的家人下场多凄惨。

    现在的张斌还没有当初张居正势大呢,论治国之功,张斌也远远比不上张居正,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现在的太子殿下已经成年了。

    他们老朱家可都是狠角色,当初神宗万历皇帝是十岁继位,懵懵懂懂,所以任由张居正“欺负”了十余年,待得他长大了,懂事了,报复就来了,要不是张居正那会已经死了,估计结局会更惨。

    张溥知道自己这会儿干不过张斌,他天真的以为这太子朱慈烺也会如同神宗万历皇帝一般,长大了就收拾张斌,所以,他想在太子心里埋下张斌意图只手遮天的种子,等再过几年,太子长大了,懂事了,张斌就完了!

    太子朱慈烺今后会不会和张斌翻脸这个还未可知,但他肯定是等不到那一天了,因为这会儿张斌已经被他惹怒了,他的仕途就要结束了,连同复社都会因为他的无知之举灰灰湮灭!

    这会儿张溥都被激的有点口不择言了,这丑也差不多出够了,这戏也差不多该收场了,张斌也懒得继续演下去了,他突然把脸一板,满脸严肃的道“证据,你想要看证据吗,那好,王公公,去取周延儒的供词来。”

    王承恩闻言,拱了拱手,疾步往书房中走去,张溥却是呆愣当场,前任首辅也就是他的座师周延儒的供词,跟吴昌时被抓有关系吗

    很快,王承恩便捧着供词出来了,张斌直接接过来往张溥跟前一递,冷冷的道“你自己看看吧,周延儒是你的座师,你应该认识他的字吧”

    张溥满脸疑惑的接过供词仔细的看起来,看着看着,他脸色渐渐变得难看无比,他可不知道周延儒和田弘遇密谋废立太子的事情,张斌不把这事捅出来,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座师在谋逆呢。

    这会儿他看了周延儒的供词,脸上那个难堪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原来吴昌时竟然是这么个阴险小人,原来他收受贿赂、弄权卖官、参与谋逆的事情都是他的座师周延儒揭发的!

    他会相信吗

    他当然会信!

    他虽然本质上是个伪君子,但大多数时候他还是一个君子,谋逆这种事他是决计不会参与的,他要知道周延儒参与谋逆,肯定会去极力阻止。

    他那么会儿什么都没干,自然是什么都不知道,这谋逆之事也不好到处找人打听,所以,他对周延儒到底怎么和田弘遇勾结在一起的一无所知,而周延儒这份供词并不是完全胡说八道,有些事也是真的。

    比如吴昌时弄权卖官的事情,周延儒还具体点出了几个知府和布政使,因为到了那个级别的官员,他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不点头,吴昌时就算是遴选出来也没用。

    吴昌时这个文选司郎中的重要性主要在于能给人升官发财的机会,也就是说,他只能根据相应的“资历”选几个人出来供人选择,至于这几个人中谁能升官发财,那还得吏部尚书甚至是内阁首辅来决定。

    一般五品一下的官员周延儒还不会怎么去关注,上了五品的,那可就不好说了,如果不送点银子请他行个方便,他可不一定会选给吴昌时行贿那个人,所以他点出来的几个官员都是真的向吴昌时行过贿的,而且这几个官员有什么问题他供词里面也大概描述了一下。

    这吴昌时收受贿赂、弄权卖官的事情绝对是真的,这点张溥看完周延儒的供述就明白了,这收受贿赂、弄权卖官的事一坐实,吴昌时在他心中君子的形象就崩塌了,



第八卷 第一九六章 中兴大明从抄家开始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这高中进士原本是人生中最值得庆贺的大喜事之一,但是,这一年,金榜提名的新科进士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至少从中进士开始到现在,他们还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还没接到吏部的派官行文呢,一个都没有。

    这一届进士可以说是大明有史以来最倒霉的一届了,这会试还没开始,中都凤阳府便天降异象,什么《推背图》、《烧饼歌》全冒出来了,上天貌似对他们的皇上崇祯意见很大,所以撒下漫天的纸钱警示世人,崇祯再瞎搞下去,大明就要完了!

    尼玛,我这还没开考呢,上天就说大明要完了,这会试还要不要考了

    从那时候开始,所有赶考的学子便忧心忡忡,他们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前途,甚至,他们都不知道大明还能不能延续下去,如果大明都亡了,他们考取的功名还有什么用!

    会试最终还是如期举行了,但是,会试过去没多久,主考官之一,内阁首辅周延儒便涉嫌谋逆,被皇上打进了诏狱!

    这倒霉催的,刚摊上个首辅座师,一众考生还没来得及巴结呢,没了!

    这还不是最倒霉的,紧接着京城又突然间冒出无数的《崇祯邸报》,上面写的,他们有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不过,他们都知道“崇祯无德,上干天怒。”这点的确没错,因为大明的确天灾不断,延绵,这一切如果真要归咎与一个人,那这个人非皇上崇祯莫属,后面那一句“顺应天意,革故鼎新。”再次让他们心里充满了阴霾,这家伙,皇上都要被革故鼎新了,这殿试还要不要搞了

    殿试最终也如期举行了,但是,殿试过去没多久,他们的皇上貌似就完了,京城各处都传的沸沸扬扬,有说皇上病了的,有说皇上被害了的,还有说皇上被太子太师张斌软禁了的。

    这考生一般都是最容易被鼓动的,因为他们大多涉世未深,都是纯纯的愣头青,如果有人出头,组织大家去营救皇上,估计金榜提名的三百多考生不去的可能没有,因为他们都算是天子门生啊,天子都被软禁了,他们怎么能不去救。

    不过,这次还真没人去救,因为他们都看了《崇祯邸报》,这么个昏君,他们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去救,把他救出来继续害人吗

    所以,皇上被软禁,真没几个考生想去救,这样的昏君,被关起来也好,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前程,吏部会给自己派什么官呢

    结果,吏部一直都没给他们派官,他们等啊等,等到花儿都快谢了,等到盘缠都快用光了,这吏部行文还是没有来!

    话说这崇祯被软禁之后,太子朱慈烺不是很快就亲政了吗,而且他很快就组织廷推,将孙传庭提为吏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以孙传庭的能干,安排几百个考生还不是小菜一叠,为什么这吏部一直不下公文呢。

    这个自然是张斌的意思,因为他想把这些考生留在京城,让他们看一场大戏,一场京察的大戏,他想让这些考生看看,贪官污吏的结局是什么,看你们这些人以后当了官还敢不敢贪了!

    怎么中兴大明,这个张斌已经考虑了很久了,他自然早有计划。

    这会儿大明内部千疮百孔,大明外部一团乱麻,到底从那里开始中兴大明呢

    很简单,从抄家开始!

    因为中兴大明需要钱,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他虽然有很多钱,但是要让上亿黎民百姓在短时间内过上好日子,这钱他还真拿不出来,一人贴一两那就是上亿两啊,他哪有这么多钱,当然,也不是每个老百姓都要救助,这钱也不一定要发给老百姓,但是,按他的计划,中兴大明的启动资金不说多了,四五千万两是要的。

    那么,这钱从哪里来呢

    再加征三饷吗

    开玩笑,老百姓本来就穷的揭不开锅了,还加征税赋,那是饮鸩止渴,只会让农民起义愈演愈烈,他还没崇祯那么蠢。

    让东盛堂来出吗

    这也不现实,不是说东盛堂没这么多钱,问题这么多钱一拿出来,东盛堂就要奄奄一息了,这对他来说同样属于饮鸩止渴,不可取。

    这钱,只能从贪官污吏身




第八卷 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万两
    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这个臭名昭著的炼狱已经沉寂了十多年了。
1...231232233234235...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