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俞成龙闻言,不由脸色难看道:“那岂不是说我们没法完成巡抚大人交待的任务”
毛文龙摇头道:“那倒不至于,我们可以从沿海迁移平民,如果能把沿海的平民全部迁移出来,差不多也有十余万人,应该勉强能达到张大人的要求了。”
俞成龙点头道:“十余万人的话,勉强凑合吧,只是可惜了这么一个大好时机啊。”
毛文龙叹息道:“问题还不止这个呢,沿海虽然冷的还不是那么厉害,但冰封的也比较严重了,人在路上走都容易摔跤,攻城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他们在城墙上泼点水,云梯都搭不稳,就算人爬上去也会掉下来。”
这时候,曹变蛟好奇的道:“我们的任务不是迁移平民吗,为什么要去攻城呢”
毛文龙解释道:“我们这次可不是偷偷迁移,而是摆明了去抢,肯定会惊动所有城池和城堡的建奴,他们如果跑出来阻止,我们可能没多大事,平民可就危险了。”
曹变蛟不解道:“我们守在外面不也一样吗出来一个宰一个,比攻城可简单多了。”
毛文龙闻言,眼珠子都快鼓出来了,他一直想的是把城池和城堡攻下来,然后明目张胆的迁移平民,压根就没想过在城外设伏,不让人出来。
这办法好啊,他一拍巴掌道:“对啊,在城外设伏,敢出来的,全部给他宰了,这样他们就不能到处去阻止平民迁移了,好主意,好主意,就这么办。”
这个问题,一直是他最困扰的问题
第四卷 第三十一章 带你们回大明(上)
这天下午未时,盖州卫西边北海渔港外的海面上突然出现百余艘车轮舸,黑压压的一大片,看上去都让人头皮发麻。
如果后金守军看到了,绝对会吓得大惊失色,不过,这个时候北海渔港并没有任何岗哨,甚至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后金之主皇太极率八旗主力偷袭大明京城,留在辽东的只是一些临时挑选出来的青壮诸申,他们就好比大明各卫所屯卫的余丁,并没有多少战力,而且,他们还要驻守各处城池堡垒,根本就抽不出人来到处放哨。
再说了,这鬼天气,冷得要命,谁敢出门,外面的寒风能把鼻子都冻掉了,他们认为,明军这时候跑来进攻,那简直是自寻死路,所以压根就没怎么防备。
但是,明军偏偏就来了,车轮舸陆续靠上渔港码头,曹文诏第一个从船舱里面走出来。
卧槽,好冷,他下意识把身上的白披风紧了紧,又把头上包裹的白布好好整理了一下,尽量把漏风的地方堵住,这才抬眼看向四周。
好在毛文龙对此做了充足的准备,特意派人坐着车轮舸去登州卫,购买了大量厚手套,还买了一批厚棉布,拿回来简单加工了一下,做成了披风和裹头的长布条,不然,真会把人冻出毛病来。
渔港四周一个人影都没有,曹文诏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渔港外的空地上,大致看了看,随即下令道:“快,令所有人都到这里稍微集合一下。”
他身后的传令兵闻言,连忙跑到码头上吆喝起来。
这时候两千东江军和两百多特战营精锐已经开始下船,一队队士卒飞快的跑到曹文诏所在的空地上,整整齐齐的挤在一起。
当然,平时他们列队的时候还是不会挤的,但是,这次来之前所有将领都特意交待过,列队集合的时候尽量靠一起,因为这样也能防寒。
曹文诏略带哆嗦的取出地图,仔细看起来,什么地方该派什么人去,这个他们昨天商议的时候已经定好了,他只要对着地图安排就行了。
正当他看的入神的时候,不远处突然响起一声压低的呼唤声:“王辅,别想了,赶紧去集合吧。”
王辅是这次带队的东江军千总之一,他在想什么呢有什么好想的
曹文诏不由转头看过去,空地边沿竟然有几个人面朝西北方向跪在地上,看那肩膀一耸一耸的,明显是在哭,东江军的另一个千总吕世举正站旁边劝呢。
他不由好奇的走过去看了看,带头跪下的就是千总王辅,此时跪地上几个人都是泪流满面,也不知道他们在哭什么。
他满脸不解的转头问吕世举道:“他这是怎么了”
吕世举摇头叹息道:“曹将军,他老家是锦州的。”
锦州的这会儿关宁锦防线还在大明手里呢,他想家乡了可以申请回去看看啊,跪这里哭什么呢
吕世举见曹文诏满脸不解的表情,叹了口气,悠悠的道:“天启二年正月,奴酋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建奴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广宁,辽河以西锦州、义州的平民纷纷逃人深山之中,躲避建奴的抢掠烧杀。奴酋努尔哈赤击退明军之后,决定迁移锦州平民到辽河以东的辽阳,迁移义州的平民到辽河以东的盖州卫和威宁营。锦州和义州的平民不愿迁徙,很多人都逃进了深山之中。”
天启二年,那个时候曹文诏还没来辽东呢,他好奇的问道:“王辅那个时候也跟着逃进深山了”
吕世举点头道:“是啊,王辅和家人一起逃到了十三山山城,据他说那时候光是十三山山城就聚集了四五万人,还有前寺山有万余人,还有查角山有四五万人,还有义州城南的张家堡,锦州城南的双堡、十官屯这些地方总共聚集了十多万平民。他们拒不归降建奴,拿着锄头菜刀拼命抵抗。”
曹文诏闻言,不由目瞪口呆,装备火枪火炮的明军都不是建奴的对手,拿着锄头菜刀的平民和建奴干,简直不敢想象!
说到这里,吕世举哽咽道:“那时候,毛帅奉命率船前去接应,但是,我们没有那么多船,我们集结了所有大小战船,总共也就二十余艘,最多只能坐下六七百人!”
曹文诏闻言,脸色一变,只能坐下六七百人,去接应十多万平民!
吕世举继续哽咽道:“我不知道山上发生了什么,反正四万多人,最后就下来七百余人,听说,听说......。”
曹文诏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这绝对是个惨剧,但他还是小心的问道:“你听说什么”
吕世举抹了把眼泪,继续哽咽道:“我听说,为了让王辅带着他儿子跑,他父母和妻子都自杀了,可是王辅上船的时候,他儿子,已经被捂死了!很多,很多,他们带出来的小孩,差不多都......。”
“嘶”,曹文诏闻言,倒吸一口凉气,为了保证大家能逃出来,竟然......。
吕世举又抹了把眼泪,凄惨的道:“毛帅后面去宁远问了,那次,锦州和义州逃进深山的平民,除了我们接应的七百余人,其他的,唉,十三山血流成河,最后逃到宁远的,只有两个!”
十多万平民,除了毛文龙接出的七百余人最后逃掉的竟然只有两个!
曹文诏心里隐隐抽搐了一下,随即便打起精神,强压住心中的悲痛,上前拍了拍王辅的肩膀,安慰道:“唉,事情都过去了,不要想了,我们一起把盖州卫的老百姓救出去,让他们跟我们回大明。”
王辅缓缓的站起来,抹了把眼泪,随即重重的点头道:“曹将军说的对,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在这里受苦,我们带他们回大明。”
这边劝说完,那边两千多名将士已经列好队了,还有两百多匹战马,也由特战营的战士牵着,集结在队伍两侧。
曹文诏开始按地图安排任务,负责在各城池和城堡外埋伏的都是东江军的将士,而特战营的战士则由东江军中挑选出来的本地士卒带着,去各处村庄迁移平民。
按理来说本来应该是对这里更熟悉的东江军将士去迁移平民的,但是,盖州卫方圆足有两百余里,村庄足有上百个,这些东江军将士体力可没特战营将士好,让他们跑过去可能没问题,再帮助平民迁移,可能就没力气了,所以,最后定下来都是特战营的将士牵着马去迁移平民,这马也不是用来骑的,主要是拉平民的,这么冷的天,骑马,没几个人受的了。
任务分配完毕,留下一百人驻守港口,其他两千余名将士开始四散出发,曹文诏和王辅带着一千人去盖州城外埋伏,吕世举带着手下一千人分散到城外各甲喇牛录的驻地外埋伏,李季和钱亮则带着特战营战士分散赶往各处村庄,开始迁移平民。
钱亮是土生土长的大金所人,福建那边,最冷的时候最多也就结个薄冰,连雪都很罕见,辽东这寒冷的天气他还真第一次遇到,真冷啊!
他带着一小队特战营将士,牵着战马,在一个盖州卫本地士卒的带领下,沿着乡间小路哆哆嗦嗦的走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赶到了一处村庄。
这个村庄大概三四十户人家,可能有两百来人,但是,这会儿,外面同样一个人影都见不到,要不是各处屋顶的烟囱中还时不时冒出点青烟,钱亮会以为这里压根就没有人。
带路的东江军士卒叫小顺,他就是这附近的平民,不过,他们整个村子的人不是死了,就是逃到皮岛去了,这会
第四卷 第三十二章 带你们回大明(下)
钱亮来到外面,直接对那小队长使了个眼色,一行人便牵着马往村子中间走去。
不一会儿,他便找到了诸申居住的大院子,这院子还真是够大,占地足有十多亩,外围还有一人半高的围墙。
踹门进去还是翻墙进去呢
要不是这么冷的天,他肯定毫不犹豫的叫人翻墙进去,但是这天翻墙真的有危险,墙上也滑,地上也滑,一不小心就摔伤了。
他想了想,干脆对那小队长道:“你带五个人去后面,不要让他们跑了。”
待那小队长带人走了,他又让人把马先拴大门旁的树上,随即把脸一板,拔刀大喝道:“上,把门踹开,里面的人,全杀了!”
六个队员闻言,立马拔出佩刀,冲上去一齐对着大门,就是一脚。
“哐嘡”一声,胳膊粗的门栓被他们踹的飞了出去,大门应声而开。
里面竟然没有什么反应!
钱亮提着刀跟着冲进院子里一看,原来前面这进院子是专门关牲口的,两边全是牛栏、羊圈和马棚,旁边还停住几辆牛车和马车。
二进院落根本就没有大门,钱亮直接带着六个队员冲进去,都不用去找,就知道哪里有人,因为中间主屋里传来各种行酒令的声音,乱七八糟的,一听就知道是很多人在里面喝酒。
钱亮对左右一使眼色,让四个队员分别去四面厢房搜索,随即当先冲上去,就是一脚踹开房门,随即拎着刀子飞掠进去。
里面正有五个人围坐在一起喝酒呢,这会儿貌似喝的都有点高了,见有人踹门进来,他们竟然不知道躲闪,反而纷纷拍着桌子站起来喝骂道:“什么人,活得不耐烦了”
钱亮也不答话,冲上去“刷刷刷”就是几刀,五人就这么晕晕乎乎的捂着脖子倒下去了。
这时候,后面两个队员才跟着冲进来,钱亮直接冷喝道:“搜。”
两个队员毫不犹豫的冲进两边房间,结果很快他们摇着头跑出来,很明显里面没人。
不久,另外四个前去四边厢房搜索的队员也跑进来报告,没找到任何人。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包括诸申和投靠他们的无赖总共就这五个人,他们还这么粗心大意!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粗心大意,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想到有人敢来杀他们。
这会儿,后金对辽东平民的管束可是相当严格的,如果哪个村子杀了上面牛录派下来管理的诸申,那么牛录就会带人来把整个村子的男丁全杀了,女人和小孩全部抓起来,为奴为婢!
所以,这里管理的诸申压根就不担心平民百姓会来杀他们,开玩笑,杀一个,屠一村的男丁,谁敢动他们啊。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努尔哈赤还想着让诸申和辽东平民百姓混居来着,毕竟那样方便监视和管理。
但是,他却没意识到辽东平民有多恨他们。
什么“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什么“二十抽一丁,其余随传随到。”
还有一年有半年时间都要服劳役给牛录和诸申老爷们种地,盖房,免费做苦力。
甚至努尔哈赤还搞出个奇葩规定,所有平民家里的粮食都要交上去,由牛录统一发放,一人一个月四斗,一年发完,剩下的再给你还回来!
还有个屁的还啊,那么多不种地光吃饭的八旗子弟,拿去一分,没了。
这样搞还想诸申和平民混居,当着面剥削平民
所以,辽东平民暴乱不断,对这些诸申更是投毒、灌醉了杀、敲闷棍等等手段全用上了。
甚至有段时间还出了个特别奇葩的事,很多辽东商户开的店铺卖给诸申的吃东西都是投了毒的,他们拿回去一吃,全死了!
气得努尔哈赤暴跳如雷,定下了无数奇葩的规矩。
像什么每村派个诸申去管理,如果这个诸申被杀了,整个村子的男丁全杀了,女人和小孩全部抓起来,为奴为婢!
还有什么诸申不得单独出门,出门必须十人以上结伴而行,如果人数不够十人,被巡查的人逮到了要罚银子,缺一个罚多少都有规定。
还有什么所有辽东商户卖的东西都必须在包装上注明店铺名称和地址,如果出了事,整个店铺人全部处死!
总之就是一个字,杀,不服就杀,杀到你服为止。
结果,辽东平民数量是越来越少,搞得后金不得不到处抢人,当然,最后他们还是把老百姓给杀怕了,不敢再反抗他们了。
不过,这会儿还没有,辽东平民还是想逃,想逃回大明去。
谁愿意过这种没有任何自由,没有任何希望,没有任何前途,光剩下做牛做马,还要时刻小心小命的日子!
钱亮将这诸申家里仔细搜索了一遍,确定没人了之后,便回去让小顺和他表哥通知其他平民收拾东西,回大明!
整个村子顿时如同活过来了一般,人声鼎沸,听说毛帅派人来救他们回大明,没有一个人反对的,大家纷纷兴高采烈的收拾东西,准备跑路了。
其实他们也没什么好收拾的,家私基本没有,家禽更加没有,粮食一个人四斗,一家人也就那么一袋子。
倒是这诸申家里就不得了了,牛羊都是上十头,马更是有二十多匹,粮食甚至比所有老百姓家里加起来还多,钱亮勉强将粮食给大家一分,又在马匹后面绑上门板床板什么的,再将马车牛车一分配,就这么带着一百多老百姓出发了。
一路哆哆嗦嗦走了一个多时辰,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北海渔港,这时候渔港也不再冷冷清清,留守的一百东江军将士已经帮特战队员门将营帐搭好,有的小队已经完成今天的任务回来了,有的小队也刚好将老百姓接过来,正在帮助他们登船,再加上巡逻站岗的东江军将士在各处燃起的篝火,整个渔港简直热闹非凡。
天气是冷,但人们心里却是火热的,苦熬了七八年,大明终于想起他们了,终于来接他们回去了,所有老百姓无不喜气洋洋。
钱亮将接来的老百姓送上船,这一天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二十个小队,一百多个村庄,一开始每天每个小队可以接一趟,到后面,两天才能打个来回,最远的,甚至需要三天,搞得他们都要带帐篷出发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