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娇妻作死日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湘君
秦家众人还在院里呆着,都看向了东屋,尤其是三个儿媳妇,各怀心思。
当俞氏从东屋出来的时候,他们却发现俞氏脸上没有半分怒气,反而一脸的轻松,这会儿众人都有些猜不透了,到底四弟妹说了什么,明明婆母气冲冲的将人扯进屋里的,可是守了半晌也没有听到了俞氏的骂声,如今却看到了这样的结果。
几个人感觉到不可思议。
而这会儿秦楚从外头进来,俞氏最先看到,立即将儿子叫进正堂房。
俞氏看到忙了一日归来还得匆匆去寻儿媳妇的模样,她就觉得这个儿子不争气,喜欢这么一个女人,把自己给累了。
“楚儿啊,母亲就是心疼你啊,你以后还是不要天天都回来吧,我答应你绝不指责你媳妇就是。”
秦楚一听,心里有些不舍,每夜归来还能抱着媳妇一起入眠,多好的事,他舍不得这温柔乡。
秦楚没有立即应下,俞氏更加的郁闷,这个老四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事,俞氏不得不承认,也已经习惯,可是还看到儿子这般执着,她就觉得不值。
“楚儿,娘说话算话,你还有什么不放心,从明个儿开始,你就不准再回来了,按着县学里的来,有休息的时候便回来。”
秦楚想要反驳,俞氏却冷了脸,这一次是真的生气了。
秦楚只好答应了,抱着媳妇睡了几个月,忽然变得习惯了,想着县学里那空落落的起居室,他便觉得孤寂。
秦楚从正堂房里出来,到了东屋,看到自家媳妇居然回来了,他心情大好,连忙上前将媳妇抱住,“说说看,你今个儿去了哪儿”
“西市院子。”
于书燕也不瞒着,反正秦楚都知道。
秦楚一听,心中一安,也没有指责,却是抱着媳妇入屋。
“我明日开始不能回来了,你会不会想我”
于书燕听到这话,心情似乎也没有想像中的开心,但是秦楚不回来,对她对秦家都好,不然所有人看着他们两人如此恩爱,而她却半点家务活
第108章:于书燕的提点
俞氏听后朝长工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秦楚来了。
而马车内于书燕听到秦楚来了,她也下意识的朝那边看去,就见秦楚一身墨绿色长袍,头顶银冠,身姿挺括,坐在高头大马之上,那气势宛如当初她在京城看到初为丞相之时的秦楚。
他仍然如此耀眼,她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秦楚,虽然还是一个少年郎,还只是一个小小秀才公,却仍然能吸引不少少女的目光。
这样的一个人就应该娶京城里的贵女,像她如今行商的商人身份岂能配得他,于书燕只觉得心头苦涩,她别开眼神。
没想她这细微的表情却落入毛氏的眼中,毛氏心中微动,再想起自己跟婆母商量的事,便忍不住扬起唇角,这一次上香之行,想来有四弟妹哭的时候。
秦楚来到秦家的马车前,他看到母亲挑开了一角帘看他,他的眼神却忍不住想寻找马车内的媳妇,可惜被帘子挡住,他看不到。
这边知县夫和县丞夫人都来了。
人到齐了,准备出发,人群里还是有男子随行的,虽不是当家之人,却也是家中兄长或者弟弟,此番前去,恐怕也有些小心思,颇有些相亲之意。
所以随行而来的大多是年轻男子。
于书燕一路上靠住车壁闭目养神,她没有随意乱看,也没有理会外头骑马前行的秦楚,就这样沉闷的走了半日的马车。
晌午寻了一处地方车队停下来休息。
于书燕从马车内下来的时候,就看到了秦楚正看着她。
秦楚先是扶着俞氏下了马车,然后扶了毛氏下车,最后扶自家媳妇的时候,他便一把将她抱了下来,引来几位少女惊呼,秦楚面颊一红,于书燕也是烧得脸通红。
俞氏瞧见,忍不住摇头,她的傻儿子错付了真心。
秦家人聚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主簿夫人孙氏便来了,她先是与俞氏寒暄了两句,接着才跟于书燕说道:“呆会你们跟我任家一个小院住着,此去上香在永安寺呆上三日,到时候咱们也好有个照应,我就觉得你这三日便陪在我的身边也挺不错的。”
莫不是孙氏又有要解惑的
于书燕从善如流的同意了。
这一下孙氏叫下人将吃食搬过来,秦家与孙氏一起吃午饭,许是先前于书燕让她帮忙的缘故,孙氏觉得两人更加亲近,于是想要说的话,也不拐弯抹角了。
然而俞氏却全程觉得自己低了孙氏一等,毕竟此次可是孙氏帮着他们秦家解围,所以全程俞氏都讨好着孙氏,只有于书燕随意一些。
之后孙氏又将于书燕叫去她的马车里共坐一车,任府的马车很舒服,底下垫了毛皮毯子,桌案上放置了香炉,又摆上各式点心。
就在马车门帘处还有下人跪着服侍。
于书燕看了一眼,倒也没有什么惊奇的,前一世她身为丞相夫人出行时,身边也是有下人服侍,为了迎合京城的风气,她请来的嬷嬷还教她怎么训服下人。
孙氏看到于书燕落落大方,心里还有些疑惑的,若是不知道此女的身份,就她眼前这气势与温婉的模样,一定会认为是哪位大户家的小姐,可是正因为孙氏知道她的身份,所以她更加奇怪起来,是什么样的人家能赔养出如此知书达理的贵小姐气势
这也是孙氏愿意与此女结交的原因,秦家出了个秀才,倒也让人刮目相看,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毕竟庾县的秀才如此之多,也不在乎这么一位儿。
孙氏说起这一次上
第109章:再见美人
王氏一听,心思动摇,可是想到这些货能不能销要销往何处,王氏就有些郁闷了,她不曾做过生意,再看这位于氏也不过是个庄户之女,想来也没有做生意的头脑,所以这个提议还有待斟酌。
然而身边的邬氏和孙氏却笑了起来,“这个点子不错,我贾家倒是愿意替百姓解忧,如今农闲,离着过年还有几月,若是百姓中有愿意做下这桩生意,我贾家倒是收的。”
“我任家也是,任家有船队往来各地,能把庾县的东西卖去别的地方,这比咱们直接捐银更好,毕竟捐银子捐一次只有一次,也未必百姓都能受益,若能资助他们自己通过劳作来解决了温饱就更好也。”
于书燕一听,心生一计,说道:“若是两位愿意,我倒可以将玉兰村和桃花村组织起来,咱们庾县最出名的凉簟,工艺不错的,只是此番逢冬季,恐怕不太好卖。”
做凉簟的确不宜冬季卖,然而邬氏和孙氏都是愿意收的。
王氏一听到三人的谈话,立即来了精神,抢了于书燕先前的话题,说道:“既然两位收下这桩生意,那玉兰村和桃花村以及其他村落,我便派专人去宣讲一番,毕竟是咱们庾县的大事,如若我夫君同意,想来这生意能成。”
所有能给齐知县带来政迹的事,王氏都不会放过的,先前还不知道于书燕提的这个建议能不能实行,这会儿她却觉得于氏提的这个意见着实太好,她正想着让这此地方富绅能帮着她夫君为了庾县的百姓立下政迹,没想于氏帮了她一个忙。
于书燕见王氏如此热洛,也知道了她的意思,便没有再说什么,反而静静地在一旁听着三人讨论刚才她的提议来。
有贾家和任家帮忙,那可是件大事,比这捐银布粥的义举好太多。
促进百姓自个儿通过双手赚钱经直接收到捐银好太多。
说起这凉簟不方便眼下这个季节,可是邬氏却认为一到夏季自是需要多的,贾家倒也不在意先便宜收下这些凉簟,等明年个夏季再卖出去,除了这些人,若是百姓织的粗布,贾家和任家也是有出路的,他们打算销去外地。
王氏一听到这个提议,高兴坏了,不知不觉四个人走在最前头,进入了青山院。
于书燕再次来到青山院,她便想起深林入小院里住着的,又有好几日不曾见到她,也不知她如何了
这一次果然如孙氏所说的,秦家人便跟孙氏一个院子里住着,有了孙氏的态度,其他人对他们秦家自是另眼相看了。
这边住着的都是女眷,男子都在外院。
住进孙氏的院里,秦家人入住了西屋。
西屋里主厅有两进。又有左右侧室,于书燕和毛氏自然左右侧室住着。
三人一入正堂屋,俞氏和毛氏便看向于书燕,先前看到她跟在孙氏身边,还与知县夫人和县丞夫人有说有笑的,不知说了什么
于书燕便也不瞒着,直接将先前一起聊的话题说了出来。
俞氏一听,面上一喜,“知县夫人当真同意了”
于书燕点头,“能为大人带来政迹的好主意,为何不愿意,只是娘,以后我瞧着任府还能去结交一下,其他的人咱们还是不用结交了吧。”
于书燕委婉的说出口,俞氏一听也觉得老四媳妇说的对,先前一路上俞氏想了许多,看到此番前来的人当中就没有他们秦家这样的人,此事令她有些不舒服起来。
一起出来吃晚饭,吃的是永安寺的斋菜,秦家三人跟在孙氏身边入坐,此时
第110章:知县夫人指亲
于书燕陪着杨氏一起赏花,又陪她用过早饭,她才从小院出来,并答应她晚上再来,到时就睡她的小院里,一起聊聊天。
于书燕很好奇此女的身份,两世了,她都遇上了她,她仍然在这小院里,不知她来自何方,也不知她要呆多久
于书燕回到了孙氏的院里,就有下人正等着她,今日是吃斋念佛的第一日,她随在俞氏身边,俞氏见她大清早不见人,心想着一定是见她家楚儿去了,不过是分开几日,夫妻两人就腻成这样。
跟着知县夫人一起去佛堂听经,于书燕很虔诚,她能重生归来,老天爷又给了她一个机会,这种悬之又悬的事,或许真的有因果。
晌午时分,所有人聚在青山院的长亭里,吃过斋饭,中间尚有休息的时间。
俞氏和毛氏的眼神却有些不对劲,俞氏看向于书燕,叫她先陪孙氏回院里,于书燕也没有说什么,便随孙氏去了。
孙氏擅谈,于是于书燕陪了孙氏一个晌午,下午还要听经的,孙氏便筹划着接下来的布施一事来。
她说知县夫人让她与于书燕商量一下,倒让于书燕有些意外起来,许是先前她的提议王氏觉得好才会这么说的吧。
而就在这个晌午,原本与几位交好的青年在一起的秦楚,却看到大嫂过来叫他,接着大嫂将他带入林子里,转身跑了,秦楚还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在林间深处巧偶上了齐知县的表妹小刘氏。
秦楚呆了呆,连忙抬袖遮脸要离开,对方主仆听到声晌,发现了他,那丫鬟厉声喝道:“你是谁”
秦楚只好道上家门。
小三元秀才公秦楚,小刘氏不知多少次在表哥那儿听到过了,便是表嫂也几次三番提到,她朝秦楚看去一眼,耐何对方抬袖遮面准备离去,果然是一们君子,只是他们男子明明在前院,为何会进入这女眷住的深林子里
秦楚匆匆走了,心头却有股火气,大嫂这是何意先前他还以为是自家媳妇的意思,托大嫂过来叫他的,现在想来就更不对劲了,自家媳妇怎么会想到他,只有他想着她才是。
秦楚走了,不过在他离开的时候,正好知县夫人从另一处走来,看到秦楚的背影,接着又看到小表妹从林子里出来,王氏神情微妙起来。
“红儿,你也在这儿”
小刘氏连忙上前行礼,叫了一声“表嫂”。
“你认识秦公子”
王氏试探的问。
小刘氏面颊一红,连忙解释,将刚才不小心遇上的事说了,王氏可不这么认为,毕竟秦楚是什么样的人岂会不知,再说秦楚的品形也是有目共睹的,如此一想,王氏觉得多半是秦楚对她小表妹有意思。
于是王氏说道:“此事也不是不可的,秦楚眼下只是一个秀才公,但他拜师巴东郡大儒,将来必有所成就,如若表妹愿意,倒也可以嫁给了秦楚为平妻,依着你表哥的地位,这一点还是能做到的。”
小刘氏一听,脸都白了,连忙跪下,她心里的那个人不会再是别人,她不会嫁的,但是她不能说这样的话,却是恳求表嫂打消这个念头来。
王氏看到小刘氏这惊吓的模样不像是做假,心里反而有些摸不准了。
王氏与小刘氏聊了聊,见她当真只是偶遇,也就不再纠结此事。不过等王氏回到小院后,身边的婆子却拿来了一物来。
王氏一脸疑惑的看着婆子手中的金钗,“这是我的金钗,你拿出来作甚”
那婆子面露担忧之色,在王氏耳边低语了几声,王氏听后,一双素手攥紧成拳。
“夫君当真送给她的”
&nbs
第111章:一个天大的笑话
怎么不辱没了,秦楚将来不但是状元,还是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于书燕不接话,王氏微怒。
于书燕想起婆母的嫌弃,或许此事还是让婆母来做决定吧,或许现在娶了新欢,便能与她和离了呢,离开秦楚不正是她一直都愿意么这个负心汉终归是要负了她的。
于书燕见王氏有了怒意,便说一切还得她婆母做主,于是叫王氏派人将婆母叫来。
王氏一听,觉得也对,这么大的事,自是要长辈在的。
很快俞氏和毛氏被下人请了过来。
俞氏再次见到知县夫人,很是恭敬,然而当王氏提出愿意将小表妹嫁入秦家做平妻的话后,俞氏呆了呆,这事儿就这样成了
俞氏和毛氏下意识的朝于书燕看来,就见于书燕一脸淡然的坐在那儿喝茶,像这桩事跟她没有半点关系似的,俞氏看着她,心情又有些不好了,这么迫不及待,她不但没有忧伤,竟然如此镇定,倒是出乎她的意料了。
毛氏在一旁却扬起唇角,看来四弟也没有她想像中的宠着媳妇,这不见到好的,都说到知县夫人这儿来了,要娶平妻了。
王氏提出来的意见,俞氏正要开心的答应下,没想那小刘氏气冲冲的从外头走进来,她一脸的哀怨,看着王氏便朝她跪下了。
“表嫂,我不愿意嫁人,我不要嫁给秦家,事实上我跟秦公子连面都没有见,当时我带着幕离,秦公子也抬袖遮脸,两人都不曾看到对方的长相,又何来的名声有损。”
小刘氏一边说一边哭了起来,“表嫂,我已经有了意中人,还望表嫂不要逼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