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娇妻作死日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湘君
王氏一听小表妹有了意中人,心里一紧,下意识的开口,“你的意中人是谁”
原本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小刘氏忽然一停,目光炯炯的看着王氏,王氏的心都提到了嗓子口。
“是表哥,我已经怀了表哥的孩子。”
王氏一听,差一点气出一口老血,她猛的站起来,身子却往后一倒,好在有下人相扶。
王氏颤着手指着小刘氏,半晌说不出话来。
小刘氏却接着说道:“我知道表嫂派人偷走了我的金钗,原本此事不打算这么快告诉表嫂的,可是我对表哥是真心的,表哥爱我如初,我们从小青梅竹马,早已经暗生情愫,若不是表嫂家大势大,榜下捉婿,表哥也不至于弃我在村里。”
“你胡说。”
王氏大怒,“我王家岂时榜下捉婿了。”
说到这儿,王氏身边的婆子连忙让秦家三人先行退下,显然家丑不能外扬。
然而俞氏和毛氏此时还有些目瞪口呆,恐怕两人都没有想到小刘氏已经怀上了孩子,早已经失贞了,想到要是真的把这样的人弄到家里头,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了。
俞氏想到这儿就后怕,三人从王氏的院里出来,站在林间小道上,俞氏看着一脸淡然的老四媳妇,心情很复杂。
“你可是早就知道了”
俞氏莫名的有一种感觉,老四媳妇什么都知道,亏得她们还在后头搞小动作。
于书燕也不反驳,点头。
毛氏暗自心惊,四弟妹果然不简单,竟然什么都知道。
俞氏只觉得老脸没地方放,想起来这个四媳妇也没有做什么,可是越看她越不讨喜。
“走吧,回院里,以后少来这一套。”
 
第112章:是时候去县城了
义捐这一日大清早的,于书燕去了一趟青山院尽头的小院子,找到了杨氏,又与她坐了一会儿,想来再过不了多久,义捐的事务一结束,于书燕便要走了。
但是这一次她带来了不少糕点,孙氏家中富饶,出门仆人随行不少,其实带了不少好糕点过来,于书燕呆在孙氏身边,自是吃了不少,她想起上一次杨氏说的话,想来她孤苦,又很少下山。
这寺里的僧人也想得不周到,所以于书燕的糕点却成了杨氏最喜欢的东西,想着她马上要离去,杨氏便有些念念不舍了。
陪着杨氏坐了一个上午,一同吃了斋饭,于书燕才从小院里出来,她往孙氏的院里走去,刚走进密林,她就遇上了秦楚。
秦楚看到于书燕一脸的淡然,心情有些微妙,上前一把将她抱住,小声说道:“那日大嫂将我叫去深林,却偷偷地走掉,事后我才想到大嫂的意思,中途遇见了齐知县的小表妹,我匆匆地走了,并没有与她见面的,我怕你误会,这两日一直想来寻你,可是你却躲着我。”
于书燕郁闷的看着他,说道:“我并没有躲着你,只是这青山院里多是住着女眷,你也不方便进来。”
秦楚看着这个没心没肺的,就有些牙痛,就一点也不想他么
然而于书燕忽然开口转移话题,“秦楚,等上香回去后,我便打算跟你一同回县城里去,以前你说要带我去县城的事可还作数”
“自是作数的。”
秦楚心中一喜,媳妇终于愿意跟他去县城了。
于书燕一听,便安下心来,既然秦楚愿意带她走,她也不想再留,去了县城,她便能大肆的做生意了,婆母和大嫂这一次倒是让于书燕看到她们的真心,她呆在村里头也没有意思,是时候多赚些银两盘身。
夫妻两人商量着,于书燕说想去西市小院里住,秦楚倒也不反对,只要她愿意跟着他前去,就算一个住着东城,一个住着西城,他也愿意,大不了每日骑马来回。
而在夫妻两人商量着此事的时候,林间深处走出来一人,正是大嫂毛氏,毛氏被婆母责备,闭门思过一日,今个儿好不容易出来逛逛,没想到能在这林子里遇上四弟和四弟妹,看着两人相依在一起,毛氏心情还是挺复杂的。
四弟自从娶了媳妇后,便是捧在掌心里疼着,便是上一次她强行得了这一个名额,将自家兄长留在了家中,原本使四弟和四弟妹之间生了间隙,没想到两人再次和好,这让毛氏有些始料未及。
毛氏站在老树下,看着前面的两人,两人说的话她全部听了进去,听到四弟妹打算去往县城里住着,心情更加的不好,再想想自己泥腿子的丈夫,毛氏竟有些不舒服。
凭什么她们留在村里头做农活,而四弟妹却可以跟着四弟一同回县城里享福,同为儿媳妇,四弟妹可以什么都不做,可是她们三人却处处辛苦着。
毛氏站了许久,也不避开着,就这么直直地看着前头的两人,商量好后各自分开,秦楚出了林子,于书燕也走了,毛氏却还站在那儿,她是该将此事告诉婆母,不过眼下不是时候。
义捐之时,秦家人站在了孙氏的身边,俞氏这一次再也不敢出半点风头,甚至很是低调,说起来借着人家孙氏的面子,她们什么都不
第113章:捐钱风波
齐知县和贾县丞自知理亏,以后多半也不会再去了。
秦楚应下了俞氏的话,心里还想着永安寺一行,媳妇说要跟着他去县城一事来,他正要借机说出口,大嫂毛氏便进来了。
眼看着不是说话的好时机,秦楚只好先出了堂房的门,往东屋去了。
第二日秦楚大清早的就去了县学里,于书燕睡了一个回笼觉后已经日上三杆,她从东屋出来,就发现秦家院里没有什么人,可是院外却闹得沸沸扬扬。
于书燕理了理衣裳,她正要出门一看,就见俞氏带着三个儿媳妇匆匆进入院子里,顺手将院门给关上了。
俞氏面色苍白,脸色很不好看,毛氏和史氏两人却似乎被吓到,跟在婆母身边,不知所措。
俞氏怒道:“今年收成不好,先前我秦家不需要短工的时候,他们偏要过来求着上工,如今因我家里余钱不多,村里修沟渠,原本给五十两银子,眼下我答应给三十两银子出来,算着那沟渠的工期,自然也是够了的,为何眼下村里人却像我欠着他们似的,居然还闹到我秦家来了”
俞氏越说越生气,看着身边三位儿媳妇,老大媳妇端庄,却不习惯与村里人吵架,老二媳妇木纳,从娘家回来后又默默地做着家务活,半句话都不敢说,至于老三媳妇,更是吓得惊惊颤颤的,以前的机灵劲都没有了。
再说俞氏向来好面子,存善心,讲体面,自然也不能像村里的泼妇那般与人争执吧
所以此事秦家竟然拿着这些村里人没有办法俞氏怕失了秦大善人的名声,结果是打肿脸来充胖子。
于书燕站在东屋门口,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们四人局促不安的站在院里,而院外却传来吵闹声,声声都是质问俞氏凭什么说好捐五十两银子的眼下变成了三十两去了。
于书燕感觉到不可思议,前一世还没有留意,自己也是懵懂,家里由着俞氏做主,一直觉得婆母有本事,应付各方人物,也不见她慌乱。
可是重生归来后,已经经历过生死的于书燕再次审视婆母,却发现并不是记忆中的那般雍容淡定,反而有些拘紧,放不开手脚。
院外已经有人上前敲门了,门敲得响,院里几人却不敢开门,俞氏正思考着该怎么解了这危机,既不毁了秦大善人的名声,又能坚持己见,只捐出三十两银子来。
然而这些村里已经被秦大善人惯坏了,平素修路,没钱了找秦大善人,修沟渠,没钱了打秦大善人,便是家中无粮了,也可以向秦大善人借,想要做短工,也只要上前逼一逼。
尤其从秦家出了一个秀才公后,秦家更加的看重名声,村里人却借着这个原因更加的肆无忌惮起来。
于书燕看着几人一脸的苦恼,她心里头莫名生出一把火来,还没有她娘看得通透,她娘也只有对奶奶好,任由奶奶欺负,便是大伯娘她娘也不放在眼里。
于书燕朝左右墙角看了看,看到墙角有个扫帚,于是上前抓起扫帚便上前去开门,俞氏正要阻止,于书燕便将院门打开。
她手里拿着扫帚,
第114章:秦家好面子
村里人听到了于书燕这话气得不轻,先前还说捐五十两银子的,转眼银子少了,眼下居然还敢说打算不捐了,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他们不准,必须将说好的银子捐出来。
秦五媳妇更是激动,她要借粮的计划落空,自是心里不顺的。
秦五媳妇立即冲前去,站在村里头最前头,大声质问道:“你当真代表着秦家”
“那自是,说起来五婶家里最穷,是不是乘着这一次捐银后,再向我秦家借些粮食。”
于书燕像将秦五媳妇看穿了似的,气得秦五媳妇心头一把火,却因被点破了自己的心思,而显得更加的愤怒,指着于书燕就骂了起来,“你算什么东西,一个外姓人还敢在咱们桃花村里指手划脚,秦家敢不捐银子试试看,到时我就闹到县学里去,我要让全县城的人都看清秦大善人的伪面孔。”
院里的俞氏一听到这话,吓得不轻,就要冲出去圆场,毛氏和史氏却再次拉住她。
于书燕没有半点生气,更不着急,反而面色淡淡地看着她说道:“五叔好赌,家里的田地全部输掉了,如今无米下锅,便想来我秦家借粮,盼着我秦家人养着五叔一家不成”
“我秦家有善心,但只救济需要帮助的人,这种好吃懒作又好赌的人,我秦家向来是不肖一顾的,五婶说要闹到县学,那就去闹吧,公道自在人心,此事可不只是我秦家的事。”
“此案便是上了公堂,也是无稽之谈,县城里的富绅这么多,若是因为你们得不到捐银而故意破坏其名声,他们也会人人自危,毕竟他们可比我秦家更加的有名声,更加的有钱,是不是你们都得去闹一闹”
“我今日便代表着秦家,将话搁在这儿,再闹便不再捐银,我欢迎大家伙的去县学里闹,这种无中生有的事一但闹开,可不是吃几天牢饭这么简单的。”
秦五媳妇原本想着终于抓住了对方的一个把柄,借着那善人的名声像往日一样逼秦家人就范,只是令秦五媳妇没有想到的是,眼前这个新妇外姓人居然将他们家的事摸得一清二楚,便是村里人也未必知道的这么多,她是怎么做到的
于书燕面容淡淡,油盐不进,村里人一时间竟有些慌乱起来,虽说没能得到五十两捐银,但是三十两银子也是足够了的,若是秦家不捐,他们还不得为了明年收成同样派人出去做工,再说眼下正是农闲之时,谁家不能派出一两个人来修沟渠。
去码头做苦力,一天也赚不了多少银子,他们想修沟渠,早点完工了分了这些银子,可是眼下显然惹怒了秦家人,恐怕连那三十两银子都要分不到了,这可不妙。
人群里一直躲在后头的村长秦大正终于动容,他从人群里站出来,开始打圆场,“秦家人说的对,秦大善人心善,他能义捐是他对咱们村的情分,但是秦家也可以不用给的,不过想来秦家心善,这三十两银子还是会给的吧。”
秦大正看似圆场,实则生怕这三十两银子都落不到了才出来圆场的。
他这会儿看向于书燕,没想于书燕根本不接他的话,害得秦大正心中打鼓。
这会儿俞氏出了面,从院里出来,接了秦大正的话,秦大正松了口气,村里人到这会儿也不敢再争吵,便同意了俞氏的话,三十两银子就三十两,总比没
第115章:跟秦楚去县城
“娘,你还不知道么永安寺上香的时候,我看到了四弟与四弟妹在林子里相见,四弟妹打算跟四弟一起去县城里住着,不再回村里头了。”
“还有这样的事”
俞氏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她是绝不会让于氏跟着儿子去县城的,她儿子前程似锦,自是得安心读书才是,这个时候跟着去,岂不是耽搁了她家楚儿
断不准她去的。
毛氏果然见这话婆母很是排斥,她放下心来,心里却想着,如果要去县城,自是得秦家人全部都去县城。
俞氏面色阴沉的可怕,她很快起身出堂房往东屋去了。
东屋里于书燕刚坐下来,就看到了俞氏匆匆进来,她脸色很不好看,这会儿一进来,张口便问道:“你要跟我楚儿去县城”
于书燕点头,倒也不瞒了,她以为秦楚跟俞氏说了这话。
俞氏一掌拍在桌上,“你先前是怎么答应的我”
“娘,同样做数的,我并没有反悔,同时想必娘也有打算,先前在永安寺的时候,还曾想将齐知县的表妹嫁给秦楚,这件事上,我并没有跟娘细说,娘想要秦楚娶谁,我都没有意见,只是那也得在我和离之后。”
俞氏一听到那小刘氏一事,心里有些虚,她当时的确不该听了大儿媳妇的话,再说这事一想起来,俞氏就心里头不舒服,那样的女人居然私下里不检点与自己的表哥走到了一起,俞氏想起这事就窝火。
“上次永安寺一事的确是我想得不周到,但是你不准跟我儿去县城。”
俞氏语气坚定。
于书燕挑眉,却是不动容。
“你当真要去”
于书燕点头,“娘,县城我是一定会去的,不过我答应你的事仍然做数,娘若有法子,就弄到秦楚的和离书吧。”
俞氏没能在于书燕这儿讨到好,心想着人是留不住了,也不能因此事让母子之间起了间隙,她还是尽早想法子弄到儿子的和离书要紧。
俞氏想到这个儿媳妇迟早会离开秦家的门,再想到乡试也得三年后,这三年时间够她周旋的,于是叮嘱道:“既然如此,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你一定得记住了,不准怀上我楚儿的孩子,你若怀上,也休怪我不客气。”
“不会。”
于书燕说得很决绝。
俞氏只好出了东屋的门,原本等在外头的毛氏看到婆母又平静下来,只觉得不可思议,四弟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为何只要四弟妹要做的事便必定能成。
毛氏要跟着俞氏进屋,顺势打探一下,没想俞氏不耐烦的催着她去扫地,毛氏只好一脸悻悻地拿起扫帚。
于书燕来到书房,心想着倒可以找几本书拿去县城里,没事的时候可以看一看,想来通过这一次,她婆母是铁了心要去弄和离书的,不久的将来她便能和离了。
于书燕在秦家呆了数日,秦楚再次归来,这一次他已经安排好了,乘着于书燕在桃花村的时候,他便偷偷地往西市小院布置了一下,连着石家兄妹都瞒着于书燕,全部听信了秦楚的话。
这一次秦楚归来是来接媳妇回县城的,先前秦楚没有说出口,是不希望媳妇这几日在家里受委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