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鬼使神差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道貌岸然

    这应该是一本古书,古到我哦职能猜出一个字。这玩意要是我导师看见了,嘴巴嫩刚给他笑歪了。

    这马老爷子怎么会有这么一本书

    这时那马老先生说,“你说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李老三和刘大鹏的仇我记下了,朋友不避艰难,你能送犬子回来,足以说明你的为人,这生死到了我这个儿年纪早已看的谈如水了,这本书就送给小哥了。”

    我一听这怎么行,送马大脚回来实在也说不上什么,不过是举手之劳,怎么能接受这么贵重的东西呢正待要推辞,马老爷子却摆摆手,讲起了他的经历。

    原来这马老爷子祖上竟然是珏帮的,珏帮其实就是一帮盗墓掘坟的为了在江湖哈桑好听点,给自己起了个文雅的名字。

    这不论南北只要是我中原地区的干一行的都会自称珏帮的。这珏帮的人多混杂,自然不成体系,但是据马老爷子说,他居然是珏帮里面的说书匠人

    到这里我才知道,原来还真有说书匠人这么一门。以前只是听说,珏帮的门派种类繁多,比较出名的就有摸骨,说书,两派,每派都自成体系,各有自己的门规和绝活。

    而我之所以知道这么多,就是上次回老家在爷爷口中得知的,爷爷年轻的时候竟然在摸骨一系待过,还有一个霸气的外号摸骨手。

    不过就当我还想继续追问爷爷年轻的事情的时候,爷爷却怎么也不肯多说。

    但说来说去,以前也都只是传闻,今天听马老爷子一说,才知传闻不虚,这珏帮还真的有,而且这马老爷子的祖上便是说书门,一直传到马老爷子这一代。

    如此看来,这马老爷子自然是一个正宗的说书匠人了。所谓说书匠人可不是真的说书匠人,算是半个说声匠人,珏帮里面的说书匠人专门负责打探消息,从古籍中找寻资料,搁在现在就相当于情报收集者,而且不仅如此说声匠人懂风水晓阴阳。

    一个个都是不世出的人才。【…! 最快更新】

    听马老爷子说到这里,我忍不住问,“这本书莫不是是记载风水奇术的书”

    马老爷子点点头,说,“不错,不过严格说来,这是一本有关奇门遁

    甲的书。”

    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这老先生竟然不是泛泛之辈,于是我赶紧说,“还请老先生指教。”

    马老爷子说,“指教谈不上,我倒是可以说说这奇门遁甲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很早便有了这种东西,当时有两门,‘太乙’、‘奇门’和‘六壬’,合称“两式”,历史上由国家的司天监、司天台、太史令等掌管天文、历法、军国大事的少数人所掌握。据说,其中,‘太乙’以占测军国大事为主,‘奇门’以占测行军制敌为主,‘六壬’则以占测日用百事这主。而之所以叫作式,不是因为别的,只是由于这两种预测方法,都是用特定的式盘来进行推演的。这一点,不仅在大量的古籍史料中有所记载,而且有出土文物为证。比如安徽阜阳县双古堆就曾出土过‘太乙九宫占盘’。”

    我说,“这个我倒是听过说,‘太乙九宫占盘’,好象是一九七七年在西汉汝阴侯的墓里发掘出来的。我导师当时就参与了全程的发掘活动。”

    马老爷子微微点头表示肯定,接着说,“两式的构成,都离不开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八卦、象数,因而这些,统统又都是源自易学,其创制大约都在春秋战国时期。

    “其中‘奇门’,全称便是‘奇门遁甲’。据有的学者考证,奇门遁甲在周秦时期叫作‘阴符’,汉魏时期叫‘六甲’,晋隋唐宋称‘遁甲’,明清以来才被叫作‘奇门遁甲’。

    我听到这里早已是云山雾罩,连话都插不上了。不过好在马老爷子不是在考我,不然今天我可要大大地出丑了。但话又说回来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是不会不懂装懂的,这可是个学习的好机会,我不能走神,得认真听一听才行。

    只听马老爷子继续说到,“这奇门遁甲源远流长,自然又有很多分类方法。比如按时间,就可分为年家奇门、月家奇门、日家奇门、时家奇门;按推演方法,则可分为活盘奇门遁甲和飞盘奇门遁甲;按用途又可分为数理奇门和法术奇门。”

    我越听越糊涂,心想怎么这么多分法,分来分都去都他妈分乱套了。我说,“这么多分法,那古人用的时候不会搞错吗”

    马老爷子笑笑,说,“怎么会搞错。你就拿这最后按用途分的来说吧,这数理奇门便是主要用来预测的,而法术奇门,尤其是在秦汉以后,却与道家法术相结合了,夹杂了许多神秘和虚妄的东西。前者流传下来的代表性著作是《烟波钓叟歌》,后者就是我送你的那本《五行八卦阴阳诀》了。”

    我一听之下吃惊很大了,连忙说,“我还不知道这书原来有这么大的来头,否则我是万万不敢收的,还是请老先生收回去吧。”

    马老爷子又摆了摆手,

    说,“你受之无愧。”

    我说,“还是——”

    马老爷子没等我说完便打断了我的话,说,“你现在干了这个,时刻都像是提着脑袋在在冰上行走,所遇危险难以想象,希望这本书会对你有所帮助,但——”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叹了口气才又接着说,“但也许是害了你。”

    我说,“老先生一番好意,怎么是害了我呢”

    马老爷子沉吟不语。许久,慢慢地讲起了他的家事。

    这盗墓的勾当,自然是极损阴德的,再加上长斯出入古墓,身体难保不被尸气所侵。

    马老爷子便深受其害——他先后娶过两个妻子,但都是几年之后便得怪病不治身亡,而且,也始终没有给李家生下一子半女。这马家几代都是单传,人丁一直不旺,马老爷子直到四十岁也没有能给李家留个香火。

    于是马老爷子在四十二岁




第125章 不辞而别
    中午在马老爷子家的便饭,实际上只有我和马老爷子两个人,其他人大概是回避了。

    因为我心里一直惦记着向成刚,所以吃饭的时候心不在焉。不过好在那马老爷子也没有再说什么重要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些抚今追昔岁月无情人生苦短云云。

    吃完饭我是再无心思呆下去了,这次马老爷子倒没怎么挽留。辞别了马老爷子我一刻不能多耽,有时候用腿走,有时候坐拖拉机,有时候坐自行车,但距离毕竟不近,等我赶回那个小镇医院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光景。

    我飞奔到14号病房,但是没看到向成刚。有个病人躺在床上睡觉,我把他推醒,问,“向成刚呢,你看见向成刚了吗”

    那人无故被我推醒也很生气,迷迷瞪瞪地说,“不知道。”

    我又赶紧跑到值班室,看到昨天值班的那个小护士又在打瞌睡,我轻轻地推了推他,他一下醒过来,倒把我吓了一跳。我说,“向成刚呢就是昨天晚上住进来的那个。”

    他说,“走了,今天上午就走了。”

    我一听大惊,“走了怎么走了”

    护士说,“没病可不走了呗。哦对了,张医生在他办公室等你呢,他说有东西给你。”

    我一听向成刚没事心下稍定,但——不可能啊,向成刚不可能不等我回来就走了,再说,他又能走到哪儿去呢听到他说那个医生有东西给我,便赶紧问明白了那个医生的办公室跑过去。

    到了办公室,我敲敲门,里面没有反应。我推开门,看见那个医生也在打瞌睡。我心想敢情这个医院里的护士和医生都是瞌睡虫。

    我叫醒那个医生,那个医生搓搓眼,等认出来是我,扯着嗓门说,“哎呀,你可来了,我早下班了,一直等到你现在。”

    我说,“我那向成刚兄弟没事儿吧”

    他说,“没事儿没事儿,什么也没查出来。”

    我听了顿觉安心,这才想起来向成刚还留了东西给我。我说,“向成刚给你什么东西”

    医生说,“哦对,你看我差点儿也忘了,在这里。”说着拉开抽屉,拿出一张医院开处方用的那种便笺递给我。

    我拿过来一看,是向成刚写的一张纸条。

    原来向成刚今天打电话回老家,得知老家出了一点儿事情,所以他来不及等我回来就先回老家去了。如果我有事就给他打电话,后面是一串电话号码。

    但我总觉得不大放心,向成刚无缘无故地给老家打什么电话多急的事情啊,居然把我一个人留下来不管。向成刚在我心中可不是这种人啊。

    想到这里我赶紧又问张医生,但张医生说,“确实没查出什么。

    张医生这么说我又安下心来,心想自己现在怎么变得神经兮兮的。不过好在向成刚没事,那

    可比什么都强。

    那医生见我不说话,以为我不相信他,又说,“如果你还不放心的话,最好叫你那个朋友到大医院再查查看,毕竟我们这里只是个镇医院,设备不够先进。”

    我一听他这么说,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急忙问他,“我能不能借这里的电话用一下”

    他说,“可以可以,当然可以。”

    我拉过桌上的电话,照着向成刚留下的号码打过去。

    等了一会儿,一个操着皖南口音的人接起了电话,他说,“乖乖,都到低昂晚了哪个侠们打电话”

    我说,“喂!”

    他说,“喂,你可有事”

    我说,“我找向成刚同志。”

    他说,“啊,向成刚,他找向成刚。”这好象是他对电话那头另一个人说的,只听另一个说,“让他迟一个小时再打过啊。”

    那人便说,“你迟一个小时再打过啊,我们得去向成刚家里



第126章 回城
    从九阳镇回到徽州,我的心情一直惴惴不安,给向成刚的老家打过两次电话,结果被他们村委的那个人一顿数落,责怪我那天晚上说打电话却没打,害得他们一直等到半夜。

    不过最后还是得到了一个可靠的消息,向成刚确实已经回家,是在我给他打电话的第二天晚上,但是回去之后没几天却又出门了,我问他们向成刚出门干什么,他们说这就不大清楚了。

    回到学校自然是闲暇时间多,导师又不在学校,又跑到哪里去调研了,虞伯牙和薛文浩两个室友又被带走了,我一个人终日无所事事,打打明日之后,看看电影,看看书,但实际上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致。

    小王导师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说这几天城隍庙上的东西不少,让我也过去看看,我觉得要是再继续呆在学校里,非把我闷出病来不可,还带上几件墓里面的宝贝,准备带给胡三筒叔叔看看。

    说起来,装墓室里宝贝的背包从我回来就一直没打开过,原来我也以为自己是个爱财的俗气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嘛。

    但谁知道心里惦记着向成刚,干什么都没劲,导师也不在,我想上交也找不到人,总不能自己拿着背包去警察局说我来自首吧,我可不傻,虞轼这个报便一直被我放在柜子一直没打开过。

    这下我一打开,吃惊可当真很大了。我把包的拉链拉开,“哗啦”一声全倒在地板上,我就坐在地板上看。

    首先吸引我眼球的就是里面的连环锁子甲,看到它又让我想起向成刚,这死向成刚,怎么也不知道给我打个电话。

    再就是两个盒子,我打开一个,里面竟然全都是钱币,我拿出一个看了看,认出是顺天元宝。

    我又急忙打开另一个,里面放的却是一把刀。刀配有刀套,寸许来长,外面镂金错银,纹饰井然,华美异常,看来这刀是个好东西。

    我想拔出来看看里面的刀怎么样,但拔了几次没拔动,我仔细瞅了瞅,原来套上有个卡簧。我一按卡簧,“噌”的一声,刀从套里弹出了一寸,吓我一跳,没想到这小刀子还有这样的巧妙。

    我一把拔出刀,顿觉一股寒气扑面而来,但这寒气震人却不伤人,我晃晃脑袋,稳了下心神,翻来覆去地看着这刀,这刀一面平滑如镜,另一面却寒气逼人。仔细一看有点像日本武士刀,在看去,乖乖好一把唐朝的障刀。

    说起中国古代的道具那是精彩异常的历史啊。

    年代太久远的先不说,像春秋战国的干将莫邪鱼肠龙泉,都接近神器了先不谈。中国的铸刀技艺唐朝达到顶峰,唐刀的名声至今也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中国古代五大军刀,指的是唐、宋、元、明、清五朝军用佩刀,总结起来看,唐朝最霸气,宋朝最虎气,明朝最帅气,元朝最小气

    ,清朝最受气。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中国古代五大军刀,指的是唐、宋、元、明、清五朝军用佩刀,总结起来看,唐朝最霸气,宋朝最虎气,明朝最帅气,元朝最小气,清朝最受气。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免费阅读】

    宋朝军刀。宋朝军刀分为“刀八色”,即八种刀,分别为笔刀、凤嘴刀、眉尖刀、戟刀、掩月刀、屈刀、掉刀、手刀。在这八种刀中,以掩月刀和手刀流传最广。其中掩月刀就是人们常说的“青龙偃月刀”。这种刀最虎气,龙吞刀头,虎虎生威,是后世练



第127章 发怒的三筒叔
    我说,“叫啥啊你,哪有什么新玩意儿啊你别和我说这彭大将军的雕像能有一百年历史,这不逗人吗”

    小王说,“嗨,这不是弟弟想你了嘛。怎么了,出去调研一次,牌面大了这破地方也不来了”

    我说,“别瞎扯啊,我能有什么牌面啊,人家算命的说了,我这辈子就是八两命,再怎么折腾也到不了一斤。”

    小王“嘿嘿”笑着,坐在他边上的小两儿朝着我挤眉弄眼,说,“小悸哥,要是八两命,那我们更完,全他妈八钱命啊,对不对哥儿几个”

    几个人都随声附和,“对对对。”

    这几个人都是附近大哥古董店的小二,自从西藏回来后我和小王关系近了不少,经常一块玩,久而久之和这帮小年轻也都混熟了。他们知道我和三筒叔关系不一般,背下里竟然喊我少东家。

    都什么年代了,好好的一帮年轻人,被这些店老板教育的思想还和几十年前北京城里的小厮一个样,不过我也不在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我笑呵呵地说,“拉倒吧。”

    正说着,突然背后有人拍了我一下,我回头一看,竟然是三筒叔。

    说到三筒叔我得交待一下,之前和三筒叔聊的一直不多,主要也是围绕这避尘珠和灵王墓的事情,后来回家一趟缠着二舅爷和小叔,硬是把三筒叔的老弟搞清楚的。

    这三筒叔年轻的时候跟着爷爷也是倒腾古董的,不过他爱财更爱命,珏帮是从来不参预的,只在别人摸到的陪葬的古董宝贝中图个现成。爷爷一伙人洗手回归的时候,三筒叔不想去农村。

    他就在明教寺后面的北一环路上盘了一家家铺面,铺面清闲的时候就到城隍庙上溜达溜达,收点儿小玩意儿。

    不做点生意,不过我觉得三筒叔的生意可不小,这一整条街的老板都认识三筒叔,就连我导师也知道三筒叔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1...3435363738...1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