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魏武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酒中狐

    战国时期,土地开发成熟的中原地区,(大约后世的河南省地域),由于土地耕种时间久远,农民耕作较为细致,土地产量相对较高,因此,渐渐的为了适应日益强化的劳动量,开始出现了三餐的雏形。

    其他地区,依然保持着每日两餐的习俗。

    朝九晚五,在这时代,是普通百姓每日就餐的时间。

    青豚母亲刚将出瓮的饭食舀满一碗,递给青豚,他还没来得及喝一口,就有节奏紧促的敲门声响起。

    “乓乓”的敲门声中,夹杂着里正、乡老焦急的喊声:

    “青豚,速速开门,有上吏到了!”

    青豚母亲惊得手一抖,一勺麦饼饭,撒在了灶台上。

    “吾子欺我!他这是犯了何事怎么这么快就被上吏寻上门来,莫不是他真的抢了别人的钱财,上吏来抓人了……”

    还没待其让青豚躲起来,柴门就已经被青豚打开了。

    让其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只见这大清早从大梁城赶来,身上还带着珠珠朝露,平时她见了需要躲在路边恭敬行礼的吏,竟然弯腰朝自己儿子拜了一拜,并恭敬的称呼他道:

    “军屯,吾乃大梁槽吏,奉上令,前来为军屯划定田地,并择址筑屋,还请军




第十章:封地
    青豚母亲咋咋呼呼的道:“不对,早饭放在家里跑不掉,始终都是咱的菜,青豚,和我速速去田地,先确认咱家新获得的土地,才是正理!

    青豚,你快别吃了,咱们赶紧带着田吏去确认田地,回来后才会吃得香,不然,你阿母我这心里始终猫挠的一样。”

    青豚无奈,前世今生,他摊上的两位娘,都是这样的性格,他能有啥办法

    前世跟母亲顶嘴,已经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今世面对这个便宜娘亲,他实在是硬不下心来斥责。

    青豚恋恋不舍的看着刚盛的麦饼饭,昨天,他累了一天,心情也跌宕起伏了一整天,中午吃的是干粮,喝的是生水,晚上回来也没吃饱,此时,一碗麦饼饭灌下去,肚子里反而更饿了,唧唧咕咕,在拼命抗议呢!

    可是母亲等不及,要去看看新分的田地。他有啥办法劝阻母亲,只能放下碗筷,跟在母亲身后出了门。

    见到青豚出来,等候的众人上前闲聊几句,又夸赞一番青豚母亲。一行人这才在互相恭维中出了门。

    里正和乡老作为最基层的官府人员,自然是熟悉村里每一户田地位置的,他俩走在前头,带领着几人,顺着村落里的大道,朝寨门而去。

    出了里门,在里监门羡慕、恭敬,亦带着仰视的目光中,一行人踏上田间小路,朝青豚家所有的那三十亩田地走去。

    田吏前来宣布青豚的奖励,需要先行和鸿沟里的乡老、里正、里监门通气。

    青豚立功的事,就这样传开了。

    此时的鸿沟里,消息灵通的村民,已经知道青豚在战场上立功,代理屯长职务。

    这让他们对青豚这个后生很是赞叹,今晨,村里众人遇上他人,都会先说一句:“你知道吗青豚那后生不得了了”,然后就是一番吹嘘,说的和就像……亲眼看到青豚立功的经过一样。

    而之前,村民打招呼的固定语却是:“你吃了吗”

    “早上吃的什么好吃的”

    ……

    魏国的田地,以一步宽,两百步长,为一亩,约合后世三百八十平方米左右。

    先秦时期,双脚互迈一次为一步。(即,跬步)约合1.38米。

    战国时期,列国的田亩大小并不相等,秦、赵,两百四十步一亩;齐、楚、燕,百步一亩;魏,两百步一亩;韩国,一百八十步一亩。

    田吏询问了青豚的意思,得知其愿意同别人换地,好让自家两块田地,合并成一块大田之后,就开始忙碌起来。

    在里正积极配合、调换田地户主之下,不过小一个时辰,青豚家的田地就变成了两百三十步宽,两百步长的一个整体。

    青豚看着眼前这块收割后,露出黄油油地层的土地,它足足有后世十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两世为人的青豚,也不由得有些失神。

    我滴个乖乖爷!

    穿越先秦不过几个月时间,他竟然成了万恶的地主老爷!

    比周扒皮还周扒皮的是……帮他耕种的奴仆,他不用出一毛工钱,只需要提供吃食就好!

    天啊!若干年后,他不是一个妥妥的黄世仁形象了嘛!

    倒是青豚母亲,还不知青豚脑子里的忐忑不安,她正高兴的帮着田吏垒土为基呢!(堆上一堆石头土块,用来当作地界,这一习惯延续到了后世,不过改成丢石灰,栽木桩。)

    吏分好奖励给青豚的土地,整理一番衣、冠,娓娓朝青豚走过来,道:“贺屯长青豚,获得新封(封,君主给有功人员的奖励)”

    青豚伸出双手,左手伸平四指,拇指曲拢,右手抱拳,左手在前,双手贴住,转过身体,对着大梁城遥遥一拜。

    “假屯青豚,拜谢君恩。”

    田吏刚才的举动,若不是青豚穿越后,钻研过这时代的礼节。他还真的不明白含义,因为一般人都会以为那只是田吏的道贺。

    其实不然。

    田吏先是整理了衣服、冠帽,然后给青豚说的最后一个字是“封”。

    这些个动作,配合上最后的那个“封”字,吏刚才的那番言语动作就是代君王,分封青豚的意思。

    若是青豚坦然身受吏的这一拜,就惹祸了。

    &



第十一章:屯长上任
    ps:这两天妹子结婚,事情比较多,会更的很晚,大家不要等了。

    青豚回到军营,发现周义这厮坐在军营外的路边,一块半人高的大石头上,嘴里叼着一颗狗尾巴草茎,正在发呆。

    青豚的马蹄声,惊醒了他,这厮看到青豚回营,一跃从石头上跳下,嘴里道:“青豚屯长,汝归营了!”

    青豚嘴角一勾,露出笑意,周义这厮一贯看不起底层出身的他,但经过这次伏击后,周义在言语行动上,已经隐隐将他当成了老大。

    “周义伍长,汝在此是特意等吾归营乎”

    周义本来正要上前,听到青豚得意地话语,顿时他迈出的脚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他在心里腹诽:兀那豚仔太过份呐,竟然丝毫不给自己留面子,此子太过心黑矣!

    周义砸砸嘴,恼道:

    “少来臭美,吾之所以在此,乃是二三子担忧某人找不到地方,决定派一人在军营门口迎接。吾手气背,连续两局抽了红筹罢了!”

    原来,青豚原本的五个部下,担心青豚找不到自己的那个屯,于是就抽签决定派谁来迎接,结果,周义连续两局抽到红签。

    “这帮滑头!又欺负实在人了”青豚哭笑不得,他敢断言,周义被骗了。

    “屯长差矣,此乃公平之事,只怨吾手背。”

    “哈哈哈”,青豚大笑道:“此事不消多说,随吾一看便知。”

    言毕,随手将马缰绳抛给周义,当先朝军营走去。

    吾被骗了

    不可能!明明讲好了谁抽到红筹,就要到门口迎接,自己看了又看,确是连续两局都抽到红色棍筹的啊!

    一定是这猪仔故意整我的,你看这不,我就是愣神了一下,他就将马缰绳给我了,这不是拿我当马弁了么!

    青豚忍不住想偷笑,他太了解那帮混蛋的手段了,刚来到军营时,他也以为这时代的原住民都很老实,大意之下,输了好几场,后来才知道是这帮混蛋使了诈!

    周义闻言,也不分辨,只管在前引路。

    到了青豚所辖的那个屯,士兵正要上前拜见,被青豚示意众人不要声张,他带着周义到了有士兵守卫的军帐外,制止了卫兵的见礼,带着周义静静的立在门外。

    卫兵瑟瑟发抖,青豚则带着周义静静地听着帐内的声音。

    “哈哈,今天下午果真痛快,诸君当同饮一杯!”

    “然(同意),此子出身豪门,与吾等贫困子弟非一路人,吾等早已看不惯此子的高冷了,还是虎伍长的计谋妙,不费一句字舌,周义这厮就不得不任吾等摆布,虎伍长果真乃吾等楷模,还请满饮此杯。”

    “善,此言大善,诸君共饮。”

    ……

    周义双拳紧握,满眼的怒火,他这富家子弟,肯屈身与此等贫贱子弟结交,已经是莫大的恩赐,却不料依然不能融入他们的圈子内。

    周义几次欲冲入帐内,问个明白,却被青豚拉住。

    青豚让周义不要冲动,他拉着周义进了帐篷。

    到了屯这一级别,由于已经可以独自作为战争单位出现,因此,屯这一军事组织,有很大的自由活动权限。

    通常情况下,到了战场上,上级只会安排大战纲领,却不会具体指挥屯长的作战计划。

    于是,屯就配备了野战时必须用到的军帐。

    野战时,军帐是军官指挥能力的基石,普通士兵,只有看到军官们的军帐还在,士兵才能压下脑海中惊恐、兴奋、忧患、热血等矛盾心情的交替出现,身处荒野,随时就会毙命,只有看到代表军官的军帐还在,士兵才肯听从指挥,拼命杀敌。

    这就和两军大战,一方旌旗被砍断,士兵就会毫无战心,甚至大溃,是一个道理。

    有了军帐,士兵才有主心骨,因此,当军屯不在时,军帐就是显示军官所在的唯一标志。

    所以,青豚还没回归军营时,屯长所在的军帐,就成了士卒的精神依赖。



第十二章:魏国局势
    ps:手机打字好慢啊,还不好修改,等我回去后,会将最近几章修改一下,大家先将就着看。

    今天改状态了,希望兄弟们支持。

    古时大军挺进,日行三十里者,上军矣。

    倘若在敌国行军,在保证后勤供应的情况下,能日行二十里就是了不得的铁军了。

    魏国选拔武卒时,虽然只挑选能负重五十斤,上午奔行一百里,下午能返回军营者成军。但那只是主战部队的能力。大军作战时,除了负责作战的部队外,还有押送粮草、军械等的后勤部队,因此,整个军团每天的行军速度,也就只有二三十里了。

    此时的秦军,虽然经过商鞅的变法改革,并有一大批诸如白起、王翦等流传千古的优秀将领。

    但!秦军依然没有抛开这时代军队固有的桎梏行军速度太低。

    低下的社会生产力,落后的交通条件,原始的交通工具,就算秦国建有驰道(铁路),也没有提高多少大军行进的速度,当然,比起其他列国,还是快上那么几分。

    这是一个比烂的时代,两**争,谁犯的错误少,谁就赢。

    后世的南阳桐柏山区,有残存秦朝驰道遗迹,此时的驰道已经与后世铁路基本一样……夯土为基,横铺枕木,枕木上两排轨道。

    其形制已经与后世铁路无异,唯一不同的是:秦时铁路铺设的枕木间距稍宽,并将铁轨换成了木轨,经过碳化处理的松木方。

    后世有学者做过研究,秦兵马俑出土的马车,恰好可以放在驰道的木轨上,而秦马车那独特的车轮设计,则可以保证马车卡在木轨上,不会滑(出)轨。

    就算秦军有如此多的先进技术保证,秦军的行军速度,也还是快不到哪里去。

    当然,其他列**队前进时的速度,同样惨不忍睹!

    这才是秦**队至今还没到达大梁城外的主因。

    小股部队,可以一天之内穿插一百余里,甚至两百里!但!大军集体行动,速度绝对和蜗牛差不多了。

    魏国武卒军营内。

    唐雎拍着案几,他不知道该怎么骂这群尸位餐素的蠢材!

    秦军已经在魏国土地上肆虐十天了,可是……眼前的这群鸵鸟,身体都快要被野兽踩扁了,还要把脑袋扎在沙子里,装作看不到现状,来自欺欺人。

    已经可以确认的消息是:秦军又攻取了大梁城西北的三县,魏国首都大梁城,已经成了面对秦军的最前线。魏国已经向暴虐的秦军,露出了柔软的腹部。此时放在案前的是__外黄令张耳,在外黄县城破前,发来的紧急公文。

    他说秦军足足有十万人,外黄即将不保,在城破之际,他派人送来他最后的一封公文,并将秦军的大致实力报上。他妄自猜测:此次秦军的作战目的,必然是攻略整个魏国,希望朝中诸公早做应对。

    让唐雎老爷子生气的是,眼前这群目光短浅的货,竟然还在质疑这封信的真实性。

    只因为张耳没有在公文的下方用印!

    那个军将,言之凿凿的说:必然是有人冒充张耳笔迹,目的就是扰乱魏国视线,做出错误的判断。

    甚至有人还主张要先派人询问秦军目的,若是魏国得罪了秦国,那么只需要魏王派人向秦王道错,再赔上一些钱粮土地,就能平息秦王怒火。

    如此,也省得两国大动干戈,省得底层士卒死伤太多……

    唐雎气得只想骂:汝母婢啊!吃猪屎长大的都比汝等聪明!

    秦军来势汹汹,一路毁城无数,这不明摆着就是要灭亡魏国的么!

    这个白发苍苍的老爷子发了怒,虽然他既不是当官的,又不是有爵位的人。

    但满屋的大夫、公卿,竟然没有敢当面顶撞唐雎的。

    唐雎名声太响亮了,不单单是名气大,他的年龄更是又太大了。在这个国君去野外,遇到田间地头的老翁,都需要保持礼貌的时代。唐雎就是魏国的活宝,莫说他们这些武将,就算是君王喜,也要对唐老爷子毕恭毕敬的。

    所以唐雎一发怒,武卒顶层的军将们,都纷纷缩了脖子。
123456...1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