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夫当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顾首青弦
周孝帝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
随后几十年,秦庄公击败再次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即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
其后,西戎再次入侵一举击败周室。周国君主幽皇,更是被西戎所攻杀。而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新任君主的赏识。
此后,秦襄公派兵护送新皇东迁,因功勋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然而,此时岐山以西早已经为西戎所占领。甚至,戎人已经最远攻至凤鸣。
秦人的忠臣,得来的不过是一纸敌军所占领的地域。
相比于已经流出的鲜血,秦人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秦人唱着《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在筚路蓝缕的前行着,襄公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即使知道周皇不过是借用虚名安抚的手段,秦人的鲜血一点一点流去,他也依然甘之如饴。
至少,有了一份真正意义上算的是肥沃的土地。
西陲的苦寒之地,再也不会是秦人的居所。
秦,在周国建立后,因为与前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处处受到排挤。
哪怕有功建国,也只能在荒凉的西陲。而这一次,秦将拥有陇西建国的机会。
甚至,名正言顺。
也终是因此,秦国在陇西的统治,才正式被确立下来。
随后,足足经历了十五代君主,秦国才得以真正的拥有陇西。
那时已是秦穆公了,之前自襄公后的十五代君主,战死的便有十一位。
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子承父业,而弟乘兄业,终于在穆公时得到了安定。
秦穆公长父两个兄长都先后为君主,而先后战死,直至秦穆公。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大国的基础。
‘尺泽起义’之后,郑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强盛的秦国再次遭遇挫折,被迫退守洛水以西。
而至先皇秦孝帝(孝帝之前景帝,与诸侯互称皇帝,彻底打破了周的七百余年统治)时,任用卫公勉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现如今兄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隐隐有第一的趋势。
尤其是,已经变法的秦国任用大将槐里椽进攻巴蜀,并快速的吞并了巴国和蜀国。
以致如今,秦国强盛无比。人才济济,猛将如云。
加之各国对寒士态度不一,秦国俨然成为各国怀才不遇的寒门子弟的最佳选择。
甚至,卫公勉《秦律》有令:九卿之下,得其才可自荐于君。若如所言,顷刻授之。
这就意味着,若是真的有才能,至少在九卿之下。经过证实才华后,可随时任命官职,而不拘一格。
单此一项,就为秦国引进了无数的人才。
……
目下,郑国出身的相邦范绌,更为关东士人在秦为官的代表,官至顶级。
楚国使团即将到来,当今秦皇赢华今日招群臣觐见,参与廷议。
秦皇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一身锋芒,宛如如同鹰隼俯视。
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王座。
气势之强,
第十一章 安排
纵然是屈文谦听了,也是动容道“真国士也!”
苏湛默默一辑,仿佛在祭祀亡去的阴魂。
默默然,一语不发。
“苏……”屈文谦正待说话,便被苏湛打断了。
“放心,彼此议和且不说其他,成功是必然会的”
“你何以如此笃定”这下倒是屈文谦好奇了。
本来来秦国议和,对于这个有着盛名的苏湛,他是很有好感的。
一路行来,他的博学才识,以及无与伦比的见地都让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但,原想赶时间议和,好解除楚国混乱局面的屈文谦,却发现这苏湛一点都不急。
不仅如此,而且很是悠哉。
之前议和文书已然去了边关,直入秦庭。
但,接受使团议和的文书却没有来。
毕竟,自秦都长安来快马加鞭来凤鸣,至少也有一月的路程。
除去他们出发的时间,以及路途的消耗,依旧要等三五天才可。
因此,屈文谦建议先上路,一边去长安一边沿途等待文书。
却被苏湛拒绝了,没有来由的,又偏要去祭拜已经故去的焦挺。
对于忠义无双的人,素来耿直的屈文谦倒不是很拒绝。只是,想起此行任务,不免有些不解。
“也许,从战争一开始,秦国就没有打算打下去”
“你看看一路走过来的各方城池了吗他们依旧运行如常,既没有调兵遣将,也没有士卒调动,更没有大规模的粮草运输”
“你可知道,若想南下攻南郡,非十数万人不能下。南郡地广,且驻军颇多,需要大量的攻城器械,以及粮草的储备”
“可越入秦关,你就会发现这运输的粮草,也仅仅够防御士卒用度。而攻城器械什么的,一点痕迹也没有”
“这……如此说来,倒是有这么一回事”
屈文谦隐隐想起在城门不远处,所看到的那些运辎重的民夫了。
虽然看起来规模很大,也很合乎常理,但民夫却运送的很轻松。
攻城需要大量器械,繁重而不易搬运,并不容易运输。
经苏湛这么一提醒,仔细想来却也是,可他始终感觉有些不妥。
……
“秦,虎狼之邦也,如此好的机会怎会……轻易放弃,貌似不合乎情理吧”
“取巴东的江州郡和武陵郡,也或者得南郡,都是秦国梦寐以求的事,秦国怎么甘心丢掉这次机会”
“其实,不难想象”不料苏湛一笑“秦失夺地之利,却可以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这便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
“自从秦国七年前设计郑国,使得天下分郑以来。各国之间,都对秦国的实力畏惧的紧”
“连秦国一直联横的齐国,也都有几分离心的意思”
“如果秦国再胜楚国,并大肆夺地,恐怕其他四国又要合纵抗秦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若要真正摆脱掣肘,还得有挑战全天下的实力才行。而秦,到如今看来,依旧没有那个能力……”
“秦如今的退让,也不过是为了保全自己,以便自己更能游刃有余的四处攫取利益,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而已”
“越是现在,秦国越是谨小慎微,秦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得了关中就沾沾自喜的西陲诸侯了”
……
“先生”待回到居所,卫彻立即便拜访了苏湛。
卫彻虽与苏湛一起,却并未能够一直护卫苏湛,倒是‘瑾儿’一直形影不离。
来时,他一直跟在随性队伍的护卫里,倒也不显得突兀。
毕竟,能在乱世中活下来的人,都不是易于之辈。
从他精密布局的一面来看,苏湛就已经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感觉。
而他这种淡定,更让苏湛觉得此行不亏。
至少,这盟友不算太差。
聪明人,无需说太多,就能够懂得权衡。
“你怎样看焦晃”
今日祭拜,卫彻也是去了,一直跟
第十二章 权衡
“因此,不论敌人如何强大,寡人都不能置之不顾,更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我大秦子民遭受敌军的践踏。因此,寡人之意,此次我大秦必将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不可啊!陛下……”除却嫁于秦国所带来的家臣及部曲,在大秦做了臣子。
昔日秦楚联姻,先皇更是以萧氏女为后,也便是当今的萧太后。
跟随之而来的家臣,经过三十余年的磨砺,在太后的羽翼下做了大秦的官职。
最著名的,当属关内侯魏章。
萧太后有同父异母的弟弟,为其父在郑国出使时所生,一直遗落在郑国一家魏姓勋贵之家。
萧太后嫁入秦国,后又与魏章相认,魏章得以投靠秦国。
加之魏章才能,毫无疑问的,他得以青云直上。
以至于,加爵关内候,封武信君。
得以太后的庇护,因此,这关东投靠之臣与楚国随嫁过来的人,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勋贵集体。
并且,实力强大的让人侧目。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魏章孤傲,向来将自己更看向与楚国一同过来的,而不与其他关东贵族一体。
加之文士武将差异,因此,在这关东之人之中又分了三大派系。
除去魏章萧太后的楚国派,更有郑国范绌为代表的文臣派,以及郑国降将田蒙、齐国落魄贵族姜渊等组成的武将派。
对于这几个人,有着太后的庇护,却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向着楚国。
太后入秦,侍奉孝帝期间,多次站立在秦国一边毫不退让,这也使得那些企图真正心向楚国的人难以生存。
因此,这些求情的并非为了楚国,而是太后给自己的提醒。
赢华临政一度与太后闹得不快,太后也索性不问政事。如此之下,大小事务已经许久未与太后商议了。
如此,太后不仅仅是提醒自己,更是告诫自己太后不欲与自己争权,只求母慈子孝。
……
赢华一时间,竟有些恍惚。仿佛曾经自己质赵的那段记忆,又无意间被唤醒了。
也许,这正是太后目的。
“你等无事,权且退下。大秦之仇乃是国仇,不报何以对得起我大秦因战乱而死去的将士与子民,此事不容商议”
……
“咳……”却是秦相范绌咳一声,走出众臣行列。
自议事开始,范绌就一直沉默,未曾说一句话。
甚至,见诸臣争辩也并未说什么,只在一旁静静观看。
而如今,事已至此,他不得不出面表态了。
“陛下,臣听说田蒙将军自入我大秦以来忠勇可嘉,可为伐楚主帅,一路南下破楚贼”
一语激起万层浪,还未想一国相邦会怎样解决战与不战的抉择时,他竟然直接了当的便做出了决定。
而这,正符合秦皇的意思。反对者是诤臣,不反对者是勇士。
无论站在哪边,这场庭议的结局都会是一次轻松的事。
范绌的选择,也无可厚非。但,说出来,依旧让人惊讶。
正是此时,又有人起了反对声音。
“相邦未免有些举人唯亲了吧谁人不知相邦,乃是郑国旧人。与郑国诸人认识交好自然难免,至于能力而言……,”
“焦家自八年前镇守南方以来,便熟知南方政事,槐里君乃是秦公同族亦有其能力。就连四大策士的冢虎,也为槐里君子孙,如何做不得南征主帅”
眼见此人,却是秦国新兴贵族,与焦挺同属的武将羌若。
此人年近中年,英武不凡,为人素来耿直。
“且……,陛下若不嫌弃末将愚钝,亦可派遣末将前去,末将必定肝脑涂地,誓死为国效力”
“放肆,你这匹夫……”又走出一位文臣斥责道。
“够了!”秦皇狠狠敲了一下案几。
“令,姜渊为将军,田蒙辅助,立刻发兵南下进攻楚国南郡,以报日前之耻辱”
……
“今日陛下看似求战,实则求和。自当日屈沔战死已有许久,若陛下存着攻略楚地的念头,早些日子便发兵攻楚了,自然不必等到今日才大张旗鼓的议事”
“也或者,在几日前消息传来的时候,便当有整兵南下的日子。且,屈沔
第十三章 矛与盾
卫公勉先是限定了农人商贾,不得穿锦服,不得用铜具等奢侈物件,又主张寻常农事物件的采买补贴。使得秦国无论是政策,还是商贸,都极为的偏向农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