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会议结束后,大明的精英们昏头昏脑地走出文华殿。

    “忘了问太子夷三族的事!”走到宫门口的吴宽一拍大腿。

    马文升拦住意图返回的吴宽:“太子在酉时之前都会在文华殿,吃好饭脑子拎清楚了再去文华殿。老夫老了,跟不上太子的步伐。刚才太子的意思,老夫还是想不明白。”

    &nbs




第215章 猝不及防
    吏目考核,制定《大明安全法》,重新核定顺天府黄册、鱼鳞册,武器定阶、禁止民间买卖持有军器,规划京师外城布局,颁发《宗人律》、严查宗室犯罪……

    如果说时光如流水,那么太子监国间的日子就像瀑布,一泻千里。京官大老爷们忙完手中的事,恍然间已是弘治十四年二月初二。

    ‘砰砰砰’在坊市维持治安的总甲、铺头注视下,街头小吃摊的爆谷机又有一炉爆米花出炉。

    孩童们用从游乐场赢来的塑料币,围着摊主叽叽喳喳,都想买甜甜的爆米花吃。隔壁卖棉花糖的小摊前同样围着一群孩子。

    负责这一片的铺头,用‘壹拾文’的超市抵用券买了一大包爆米花塞给大家吃。

    为了维护京师的安全和市容,在太子的建议下,每一坊指定一个地方摆摊。所有的小摊主需要到到税务部登记,得到许可证方可营业。铺头维护摊位的秩序,五城兵马司不定期抽查。内行厂和摊主们商量,可用游乐场塑料币、超市抵用券等进货。在摊主们眼中,这两样和铜钱是一样的。

    “你们说摊主们会交税吗”火夫悄悄地问。

    小摊主年营业额在40两白银以下免税,100两以下税为五十取一。100两以上按照老规矩三十取一。

    铺头白他一眼:“我们只负责治安,收税是户部的事。户部让我们协助时,我们才可动武。再说了,摊主大部分是地动受灾的灾民,内行厂教会他们手艺、把爆谷机借给他们。他们哪能忘恩负义。”

    另一个火夫嘿嘿直笑:“内行厂也不是傻的。摊主从内行厂拿货都有记录,估算一下就能知道赚了多少。玉米还能从农户家中买,白糖在酒醋面局批发最便宜。况且以五十取一的税率算,一年最多也交2两银子。”

    就如火夫所说,大部分的小摊主们老老实实纳税。一年也交不了多少。他们也心甘情愿给朝廷税银。

    有五城兵马司的人在,没有地痞流氓敢收保护费。如果当地铺头敢索贿,告到都察院查实后,铺头会丢了职位。坊市的铺头纳入吏目,在吏部的名录上。

    吏目有月俸、有机会授官,不会为了几个铜板丢饭碗。

    “老王,又是你那在户部当吏目的儿子说的”铺头笑问。

    老王笑出一脸褶子:“这事报纸上都登了,又不是朝廷机密。我家大儿子想帮扶他弟弟,让他到贵人遍布的坊市开一家补胎摊位。”

    “哟,这可是个好营生。还是你聪明,把大儿子送内行厂学简体字。顺利通过吏目考核到户部。”铺头羡慕地说。

    夫子说他家的小子读书上没有天分。他也考虑送儿子去学简体字。就算不能参加正规府试、会试也无所谓,考不到吏目还能到内行厂作坊应聘。

    老王唉声叹气地看向皇宫方向:“简体字多好,大儿子学了一年能写五百个字。官老爷们和孔夫子家却说太子狂悖失德,在奉天门死跪求见陛下。”

    铺头冷哼一声:“太子殿下这是动了官老爷们的利益。都过去多久了不但刺杀案找不到幕后凶手,官员们相互推诿,连逃走的刺客都找不到。东厂、锦衣卫联合户部重新查黄册,连个人影都找不到。背后人的能耐大着呢。陛下都躲着不敢出来见他们。”

    “官官相护,都是一路货色!要是让我碰到刺客,非揍死他们不可。”老王杀气腾腾地说。

    吏目就像是官员的耳鼻口舌,官员们办事离不了熟门熟路的吏目帮忙。太子要把吏目另立名目,最高给予七品官位,文武百官们捏着鼻子认了。反对这事的官员一定会被所有吏目敌视。

    礼部协助吏部进行京师的吏目考核。不知道哪步出了错,试卷被调包。调包就调包,除了太子爷没谁有能力做下这事。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一看试卷,文官们原地爆炸!

    “吏目又不是官员。他们只负责录入、打杂等事。诸位大人们平日书写不用简体字吗如果凡事都要吏



第216章 日常忽悠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殿下何解”杨廷和负手而立,认真而严肃地瞧着朱寿。

    梁储、焦芳、费宏同样全神贯注地看向朱寿。朱寿的回答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朝政未来的走向。

    虽然已经是华灯初上,他们的工作才刚开始。谁让太子白日需要处理政务,只有晚上能抽空学习。碰到一位好学的太子不容易,詹事府全员调整作息时间。

    朱寿灿烂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老师请入座,这个解释起来有点长。”

    杨廷和嘴巴微张,明显愣了一下。

    每天傍晚陪太子读书的杨慎看到朱寿的笑容,马上拉杨廷和坐下。和太子混的时间长,杨慎也养成了万事不吃亏的性子。杨慎把值班的内阁、军机处大臣喊来。不能让他爹独自被太子忽悠。

    朱寿清清嗓子:“‘生之者众’字面上的意思是从事生产的人多。那你们觉得同样的人力,用人力耕田、牛拉犁的成果一样吗使用木犁和铁犁一样吗佃户给地主耕种、和农民播种自家的田地,他们的劳动积极性能一样吗!”

    “同样的人力,种田、制盐、炼铁取得的财物一样吗”朱寿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众人的重视,全都坐直身体倾听。

    “所以本宫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上古至今,我们从没有脱离这条定律……”朱寿逐一分析周朝的邦国制、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唐朝的藩镇割据构造的生产关系,以及对相应生产力影响。

    杨廷和保持张嘴的姿势很久。周围人都像被点了穴一样,一动不动。朱寿摸摸下巴,怕他们一下子难以接受,决定今日点到为止。

    “殿……殿下,臣只是想提醒您官员臃肿不是好事。在京师等待吏部授官的官员很多。如今吏目的人数多于官员,长此以往不是好事。”杨廷和很久后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朱寿哈哈大笑,伸出手指摇了摇,“老师,能授官的吏目只有少数几人。在国库未丰盈之前,本宫自掏腰包养吏目。”

    话锋一转,朱寿神色肃穆,“手中有权利的官不可多,但办事的吏根据实情决定。朝廷派发的税不重,可底层百姓还是饱受赋税之苦。下乡收税差役、地方的摊派等等因素累加,县官不如现管。地方吏治的根本在于吏胥的管理!”

    杨廷和拱拱手,太子殿下摆事实、讲道理,他根本说不过。

    值班的军机大臣保国公不会对文官的事做表态,内阁大臣谢迁在太子面前更不敢乱发言。

    ‘哐哐哐’内侍在文华殿门口反复敲打二更鼓,提示朝臣们应该让太子殿下休息。朱寿很守诺,酉时前绝对会留在文华殿。敬业的态度令弘治帝感到汗颜,儿子比他登基初期还要卖力。

    “老师明日返程河套,今日早些回去歇息。”朱寿陪同杨廷和离去。

    知道两人有话私聊,谷大用和杨慎放慢脚步跟在身后。

    杨廷和细细叮嘱:“殿下,饭要一口口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给宗室放权需慎重,郡主联姻之事要征得陛下同意。梁大人为人耿直稳重可依托,可焦芳此人功利心强,费宏所在的费家有结党嫌疑。”

    “老师,你就放心吧,本宫心中有数。河套上了正规,反而是游商部落的事您得多费心。朵颜卫愿意替达延汗养女儿,和游商部落的势大密不可分。”朱寿笑眯眯地说。

    在后世屡禁不止的五级三晋制,在大明同样发挥蝗虫般的杀伤力。

    提达游商部落杨廷和立刻感到头疼。游商部落蔓延到漠北的瓦剌势力范围,已然成为草原第三大势力。瓦剌人非常欢迎游商部落,而达延汗估计是连死的心都有了。

    瓦剌王子依



第217章 劫持人质
    天蒙蒙亮,好似蒙着一层面纱。杨廷和为了早日赶回河套,早早侯在西直门城门口。

    “爹要注意身体。”小小年纪已经是八品官的杨慎恋恋不舍地送别父亲。

    杨廷和摇头失笑:“殿下是不会让爹好好休息的。”转向二弟兵部侍郎杨瑞红,“阿弟,照看好用修。别让太子把他带坏了。”

    杨瑞红为难地摸摸鼻子:“大哥您别难为我。太子是您的学生,您还不了解吗您马上回河套,就给弟弟透个口风。太子对兵部有何打算过年前,太子从兵部拿走了近十年武官升迁名单。我们头上悬着一把刀,天天提心吊胆。”

    杨廷和拍拍他的肩:“好好照顾用修,得罪太子的时候可以让用修救你。”

    杨瑞红看向侄子,呼吸顿了顿。就因为侄子是太子身边唯一的伴读,兵部最容易得罪太子的事都让他出面。

    “别想太多,用心给太子办事。我们杨家是清贵之家,别去沾染乌七八糟的事。”杨廷和笑笑。

    杨瑞红苦恼地点头。‘太子身边不留无用之人’成为官员的口头禅,谁敢不用心!

    几人又说了几句话,太阳探出头,京师从沉睡中醒来。各类早餐铺子、摊位开门做生意,报童挥着当日的报纸叫卖,出京的商队在西直门排起长龙。

    时辰一到,西直门的城门缓缓打开。杨廷和瞟了一眼,专程给皇宫运送玉泉山泉水的送水车守在城外等候进城。

    “皇宫不是装了水管吗”杨廷和奇道。

    杨慎呵呵一笑:“陛下被守在奉天门的官员堵门,只能在内宫自娱自乐。陛下想知道泡茶用玉泉山的泉水,还是文华殿大庖井的井水好喝。”

    杨廷和发出轻快的笑声。

    太子用子孙不能当官威胁老臣们。效果很不错,在奉天门搭帐篷的官员们,无人敢寻死觅活。只要不死人,陛下和太子都不会管他们。太子打发走想接官员留回家过年的家人,让官员们已成骑虎难下之势。

    突然,整齐的马蹄声从外城传来。驻扎在城外的五军营团团守住城门口。城墙上的护城兵换上火器,虎视眈眈注视准备出入城的人。西城兵马司指挥司带领手下,搬出拒马等城防器具阻挡在城门口。

    锦衣卫千户带领一队人马换下城门卫。

    “陛下命令:进出京师之人必须接受检查。杨大人,麻烦您以及车队所有人出示身份证,接受检查。”千户客客气气地拱手对杨廷和说。

    杨廷和配合地拿出身份证,轻声问,“昨晚的刺客还没抓到”

    “刺客被同伙救走。”千户面容苦涩地摇头,“陛下一夜未睡想等好消息。却收到刺客逃走的消息。陛下把牟指挥使和戴公公召进乾清宫大骂一顿。”

    千户没有遮掩,身边的人都听到他的话。

    杨廷和剑眉皱起。这群刺客在东厂和锦衣卫的眼皮子下逃走,能耐也太大了点。

    “阿弟,京师不会再有违禁武器了吧”杨廷和问弟弟。

    杨瑞红保证:“大兄大可放心。兵部忙了几个月,京师违禁武器已收缴完毕。”

    杨廷和对太子仍然不放心,摸摸儿子的头,反复交代儿子劝解太子不可意气用事。

    杨慎翻翻白眼:“爹觉得可能吗”

    “老汉,把你的脸抬起来。这张脸和身份证上的图像不太一样。”负责检查的锦百户,手持身份证反复核对。

    ‘哗啦啦’锦衣卫和城外的五军营抽出武器全神戒备。城墙上的守城兵把火器对准杨廷和一行人。

    老汉急得满脸通红:“是因为最近太忙脸瘦了吧。这位大人您好好瞧瞧。”

    千户接过身份证,眯着眼睛打量老汉。

    杨廷和询问西厂护卫队:“这人你们认识吗”

    “这位老汉是泥瓦匠。一个月前报名到河套做工。想给儿子赚一份家当。”西厂负责此行的总旗小张介绍道。小张护送太子和李东阳车队时表现优异,被提拔成总旗。专门来往河套和京师



第218章 风中凌乱
    京师本来就是一有风吹早动能传遍全城的地方。辰时未到,西直门前发生的劫持事件传到京师每个人的耳中。

    五城兵马司里挤满心急的官员、吏目、士兵,官衙外则站满百姓。大家竖起耳朵,等待今日的广播。

    东、南、西、北、中五处兵马司处于京师四方,负责京师的治安。吏目考核中,五城兵马司加入两百多名接受简化字培训的吏目。五城兵马司的月俸提升,也多了许多任务。盘查可疑人员、检查身份证件、监管摊贩商铺、维持道路畅通等等。在太子亲民政令的影响下,五城兵马司成为百姓心目中亲和度最高的衙门。

    京师百姓从骨子里头关心朝政。弘治帝性情宽厚,东厂和锦衣卫很少扰民。太子时刻关注百姓民生。不提内行厂作坊工钱高、待遇好;单单朝阳游乐场时不时派发的塑料币,在京师很多地方可当铜钱使用。上行下效,京师言路畅通、官吏亲民。

    干着作坊的活、操着首辅的心,成为皇城根百姓的独特标致。每每让各国朝贡的使者百思不得其解。同样也加大了潜伏在京师、怀有异心者的隐藏难度。一旦行为异常,街坊邻里马上会告到五城兵马司。

    弘治十四年新年起,侃大山、学简化字、到五城兵马司墙外听广播三样活计,成为大多数京师百姓的生活日常。

    “等了5个月,终于等到刺杀事件落幕。”

    “太子一反常态,监国期间没有提及刺杀事件。我敢用这个月工钱打赌,一定是在准备后手。”

    “省省吧。就算你媳妇在羊毛作坊赚的比你多,你也应该把你的工钱存起来,送你家娃学校识字。”

    “切,我家媳妇把女儿都送进了学校,还想送我去读书!和一帮娃娃一起读书,老爷们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认识简化字的人可以在作坊里当小管事,工钱能涨不少。面子值多少银子!”

    “哈哈哈,老王是怕学不会吧”

    喇叭里传来‘滋滋’的声音。

    被嘲笑的老王恼羞成怒:“别吵,听太子讲话。”

    城墙外吵闹的百姓瞬间安静下来。

    辰时已到,太子低沉的声音通过广播喇叭从文华殿传出。

    “诸位好,今日天晴,然本宫心情沉重。哎”沮丧的叹息声,让听众感受到太子此刻的心情。

    在太医院休养的马文升“咦”了一声:“殿下又想搞什么幺蛾子”

    “殿下胜券在握,没必要示弱。”刘健摸着胡子猜测,“难道是想提高商税”
1...5657585960...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