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负责生产的刘孝在刘瑾和张永脸上来回打量:“是谁把李举人招收进来的”
两人对视一眼。
刘瑾淡淡地说:“李举人毛遂自荐。”
管理库房的马永成、新来的账房王岳各有思量。
“刘厂公,内行厂已经成为参天大树。账房关系重大,小爷把黄伟召回宫里。派来了王公公。您说,小爷何时会动咋们几个的职位”刘孝阴恻恻地发问。
王岳笑着打哈哈:“我等替小爷办事,一切以小爷的意志行事。”
“哼!”刘瑾转身离去。
朱寿的暗杀让内行厂差点产生内讧,其余各势力更是一言难尽。
第二天,一晚没睡好的官员们像往常一样走向官衙。官衙处于京师中轴线上的正阳门和大明门之间。正阳门内为内场,大明门内为皇宫。大明门前有一大片空地,两侧为五府六部官衙所在。
太子监国七日一朝,官员们只需赶在辰时上工。他们心里七上八下,猜测早上的广播内容。
一步入正阳门,官员们被无数双眼睛死死盯着。空旷的广场上站满无数的百姓,只在左右两侧留下一人经过的通道。一眼扫去不下五万人。
百姓们学林廷玉曾经的作法,静静站在原地。诡异的安静让官员们头皮发麻。
有胆小的人呼喊五城兵马司,让他们把百姓赶走。兵马司的官兵以百姓没有惹事为由,拒绝官员的要求。
百姓沉默的目光如芒在背,一股压力油然而生。百官们为了维持官员的威武形象,负手踱步走入官衙。一进官衙连连打冷颤,走了短短百米,汗水打湿他们的衣物。
官员们泪流满面,太子殿下红口白牙诬赖他们暗杀,他们总不能告太子殿下污蔑罪。
辰时一到,早间广播传出锦衣卫指挥使牟大人的声音。牟大人通报太子遇刺案的案情。
在通报案情前,牟斌先介绍了大明的卫所军户制度。
众所周知,军户的身份无法更改。自然而然出现
第223章 失败的诱供
牟斌的话能糊弄百姓,欺瞒不了官员。
弘治帝只有太子一个儿子,溺爱都无法形容弘治帝对儿子的态度。太子身处宫外,明面上有御马监太监宁瑾亲自领五千腾骧四卫保护;暗地四周遍布锦衣卫和东厂;大同城外的卫所从上到下更换驻守官兵。
区区九边武官和茶马商人联手,根本没有能力刺杀太子。
消息灵通的官员知道,昨日太监李荣被赐下毒酒,李荣从子在东厂追铺中被杀,逃亡的家人直接流放云南。晚上太子广播前,东厂冲进锦衣卫指挥使孙銮家中。
被人搀扶着走进文华殿的首辅刘健开门见山地问:“腾骧四卫是禁军中的禁军。在京师外城潜伏大量刺客,杀死2000腾骧四卫的势力,绝对不可小觑。到底是哪些人”
朱寿轻笑:“军机处的出现,让某些人无法把私兵藏匿在卫所中。大同事发,他们不得不把暴露的棋子推出来送死。只有死人是不会说话的。但他们轻视白莲教的能力,一部分白莲教逃出双方追杀,藏在百姓之中。”
“白莲教!”李东阳双目圆瞪,显得非常紧张。
朱寿满不在乎地说:“听牟大人说,西直门想逃走的老头是白莲教的护法。”
牟斌眼角一抽。幕后黑手还没找到,殿下就不怕对放就在现场吗
“殿下绝不可轻视白莲教。”杨廷和忧心如焚,“元末时最先出来反元的韩山童、刘福通义军就是白莲教的首领。”
朱寿嘿嘿一笑:“本宫熟读史书,还知道太祖手下有不少白莲教教徒。明教本就和白莲教……”
“咳咳咳!”
李东阳、杨廷和不约而同用猛烈的咳嗽声打断朱寿的话。
太子说话越来越没有顾忌。‘明教’绝对是大明的禁忌词。明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野史记载太祖的起义受到明教的支持。“明”这一国号的来历更是众说纷纭。
太祖建国后严禁白莲社、明教,永乐年间出现过白莲教唐赛儿起义,严禁左道邪术白纸黑字写入《大明律》。
朱寿撇撇嘴不以为意地说:“白莲教能耐确实大。山东是白莲教的发源地,山东移民把白莲教教徒带到河套。白莲教原本想鼓动山东移民造反,又串通鞑靼人,先要占据河套地区。不然本宫为何要突然展开全面收复河套的军事行动”
“什么!”在场文武高官们全体起立,脸上浮现惊讶的表情。
朱寿伸手让他们坐下:“别激动,本宫能在灾荒时养活河套40万百姓,给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机会,百姓们怎么会跟着白莲教反叛呢”
杨廷和稳定心神:“臣为何不知道此事”
“那时老师忙着筹措粮食,把游商部落交给唐寅。游商部落成员把此事告诉唐寅,是本宫不让唐寅说出去的。”朱寿慢条斯理地回答。
英国公了然:“老夫觉得游商部落比白莲教的危害大。”
朱寿横了一眼:“本宫确实想让游商部落把手伸到山东。”
“万万不可!”现场惊呼连连。
很久没在朱寿面前说话的谢迁恭维道:“殿下才智过人,游商部落在您的管理下所向披靡。可若接任者无能,游商部落会反噬,反噬的后果远甚于白莲教。”
朱寿心花怒放,没有比对手的恭维更让人舒服了。
“谢阁老说的是。九边的高级武官们临死反抗也是无奈之举。游商部落在九边发展迅猛,几乎把所有的低级武
第224章 沼气灯
朱寿尴尬地收回手指。是他放狠话的样子不够凶还是他的话没人信难不成幕后黑手不在场
“今日收取的恶念值上限已到。”系统提醒浑身冒傻气的宿主。这任宿主绝对是他遇到最没用的一位。要不是当时能量告罄,绝对不会选这位。
朱寿对此深表失望。
“殿下应该让内行厂自查李举人的事。锦衣卫调查箭毒木。盐政关系重大不可轻易变动,我等商议后给殿下回话。茶马互市、九边卫所涉及大明边界安危,军机处给出处理意见。”刘健四平八稳地说,“至于孔家,衍圣公封号悬而未决,不知陛下属意何人。”
朱寿翻翻白眼,都是官面话。他摆摆手:“开始今日的晨会。昨日父皇许诺本宫,往后的晨会本宫都可以旁听。”
“陛下溺爱太子,福祸不可知也!”有老臣轻声嘀咕。没成想忘了关闭话筒,这句话响彻大殿。
老臣脸色一白,哆哆嗦嗦地偷看朱寿。
朱寿微抬起下巴示意李东阳:“烦请李阁老主持晨会。”他可没有玻璃心,不会因为别人批评一句话就生气。
李东阳身形一顿,“首辅大人痊愈,自然该由首辅大人主持。”
刘健想推脱谦虚一番,朱寿不耐烦地说,“时间就是金钱。没人本宫就主持了。”
“下面我们讨论工部递交的外城扩建计划。”刘健握紧话筒。
朱寿一目十行翻阅工部的规划图纸。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工部的图纸和后世嘉靖朝扩建的京师外城8坊一致。区别在于,外8坊是他想要的工业区。
“大明门前的空地搁置着浪费,本宫打算把空地利用起来,修建商铺出租。由内承运库管理,收到的租子贴补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朱寿突然道。
刘健愣了愣:“每遇大典,御驾从大明门出,必定会经过广场。御驾途径商铺十分不便。”
礼部尚书傅瀚也道:“商铺建在御街,有碍观瞻。”
“如今国库空虚,天下灾祸不断。看到老无所养、幼无所依,你们的心就不会痛吗”朱寿捂着胸口悲痛不已,“一年才几次大典!遇到大典让商铺打烊就是。国门前呈现喧闹的市集,此乃丰豫之景!好兆头。”
太子殿下表态,又是利国利民之举,大家欣然同意。
‘吱嘎吱嘎’文华殿的窗子齐动。
内侍们赶紧关闭门窗,打开新装的气阀门。大殿顶部一盏盏玻璃灯亮起。
外面的天色渐渐灰暗,很快太阳被全部遮住。此刻大殿灯火通明,大家的目光注视着头顶的灯。
朱寿站在玻璃窗前,欣赏京师的沙尘天气。沙尘暴并不是后世的独有的现象。大明京师发生的几次沙尘暴,被史书一五一十地记录在案。
“殿下,大殿内的灯看似不像煤油灯。”接任徐贯的工部尚书曾鉴拱手问。
朱寿端详眼前年过六十的曾鉴。用度娘搜出曾鉴的生平,又是一位刚正不阿的老臣。便宜老爹喜欢启用品性好、年龄大的老臣,就不怕被他气死
“的确不是煤油灯,这是内行厂新研制出的沼气灯。”朱寿勾起嘴角,不怀好意地说,“粪便堆积在一起产生沼气,沼气能生火、取暖,还能点灯照明。发酵后的粪便做成肥料施在农田中。”
曾鉴诚心实意地夸奖:“内行厂的技师实乃国之大匠,当得起殿下如珍似宝的偏爱。”
朱寿一头黑线,这话听上去很奇怪!
“年前殿下派人到处建茅厕、粪水池,招收粪夫收集坊市居民的污物。可是为了收集沼气建路灯”曾鉴好奇地问。
朱寿想起在让系统探查外城灾民看到的许多不可描述之物,脸色一青,“本宫听闻一诗:遍京师皆官无我做处,遍京师皆货无我买处,遍京师皆粪无我便处。天朝上国的京师如此不堪,丢人!”
“粪便容易滋生瘟疫,五府六部竟然没有一处官衙管理此事。本宫只能扩招吏目,分配到
第225章 水力织布机
话本演绎时常提及诛九族,实际上遍查史书,找不到诛九族的说法和实例。除了野史记载被诛杀十族的方孝孺,夷三族算是大明律中处罚最严重的律法。
李举人河南老家本家、外祖家、妻子娘家,从奴仆到主子无一存活。住在三家附近的邻居、族人一同被害。永乐帝杀了和方孝孺有关人等874人,而被李举人牵连丢掉性命的人数将近千人!
李举人做错了什么
朱寿揉揉太阳穴:“派人去周钺家瞧瞧。李家人上京求情,暂时借住在周家。若是周家出事,本宫难以向皇姑交代。”
“殿下,李举人的外祖家就是周大人本家。”牟斌提醒道。
“呃,这就尴尬了。”朱寿遗憾地说。在他登报申明的时候,注定了李举人三族的死期。不是死在他手里,也会死在幕后之人手里。内行厂是他一切的根基,他绝对不会容忍内行厂任何人背叛。
殿外沙尘暴肆虐,官员们被困在文华殿。文官们聚在一起商谈,武官们窃窃私语。藩王们占据殿中另一角,代王正在盘问辽王。
牟斌思虑重重。掌天下情报的锦衣卫,事前竟没有发现白莲教刺杀太子的蛛丝马迹。锦衣卫的内部需要清理。太子想要剔除的无能之辈,不可能把首尾收拾得干净彻底。
牟斌不动声色地打量在场的大臣,随着太子殿下收拢皇权,不知还有多少势力浮出水面。
朱寿十指交叉坐在椅子上发呆。
“欠你的百万恶念值还缺多少”朱寿问。以他这半年来的折腾,欠系统的百万恶念值,以及产生利息应该都还了。
系统打了个饱嗝:“还有2块天外飞石。宿主把天外飞石还给本系统的时候,我们的帐就请了。”
朱寿无声的晒笑,贪得无厌是人类的劣根性,系统越来越人性化了。
只要是人,就有弱点。
狂风‘呼呼’地响,能听到‘哐啷’的坠物声。而在文华殿内,点燃的沼气灯让大殿的温度升高,驱走殿外渗入的寒意。玻璃窗、铝合金窗框、用钢结构加固的墙体、沼气灯等后世的科技,把殿内殿外分割成两个不同的世界。
“这阵风沙过后,家家户户又该捡瓦了。”李东阳担忧道。
刘健摸着胡子说:“京师百姓还算好,换成茅草屋、土坯房早塌了。让顺天府派人到底下的村子瞧瞧。记得上次地动内行厂捐了许多帐篷,把帐篷发放到塌了房子的人家。”
“帐篷是好东西,代销店一顶卖10两银子,注意别被人贪污了。”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接口。
马文升哈哈大笑:“别的地方老夫不敢说,在顺天府地界谁不长眼的贪污内行厂的东西,有的是百姓举报。”
今早百姓的仗势,可让大家开了眼界。
“佛曰:一饮一琢,莫非前定;兰因絮果,必有来因。想要减少京师遭遇风沙,严令砍伐周围山脉。京师地处平原,西面有太行山、北面和东北面是燕山,地理位置独特。”
朱寿淡淡地阐述后世的环境理论:“人多的地方容易破坏环境。京师百万人口带来的是过度的开荒、砍伐树木。一旦西北风袭来,没有树木阻拦,地表沙土被卷,扬起的黄土造成风沙。”
文武百官听得晕乎晕乎。
朱寿摇摇头:“《元史》记载:元至正二十七年,京师沙尘暴持续44天。翻开史册,京师的沙尘天气越来越频繁。诸位都不觉得这是很危险的征兆吗与其事后救灾,为何不从源头做起。”
大殿陷入死一般的沉默。太子殿下说的,为何他们一句都听不懂
“哎,夏虫不可语冰。”朱寿小声嘀咕。
“……”
杨廷和和李东阳再次猛烈咳嗽。
&nb
第226章2 敲山震虎
文华殿内回荡着朱寿的大笑声。
“内行厂研制出风力水车,风帆带动两架水车,使得长芦盐场收获的海盐提高三倍有余。产出的盐多了,可盐户们呢他们过得更惨!盐价也不见降低。本宫花心血弄出的东西,竟然让一群自私自利的盐商得利!同样的错误,本宫不会犯第二次。”
朱寿直视李东阳:“李公,本宫给您面子,允许内阁和军机处参观织布坊。今后本宫想做什么,希望您老别下绊子。”
李东阳愣了愣,直觉告诉他不能答应太子的要求。
“我的太子爷啊,老奴给您跪下了!老奴知道您有气,可此事兹事体大,您千万不可意气用事。”戴义‘扑通’一下跪倒在朱寿脚边,抱着朱寿的右脚嚎啕大哭。
戴义的琴技天下第一,书法盖世无双。是唯一让看不起太监的文官敬佩的人。戴义品性高洁,言行举止如雅士。遇事沉着冷静,能力强于不少朝中大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