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戴义不顾形象的大哭,让众人更加忧心水力织布机。
户部核发的盐引数量增多,他们岂能不知道风力水车。风力水车提高三倍的海盐产量并非虚言,以此推论,水力织布机比一般的织布机织布效率提高三倍。
谢迁心里一咯噔。为了应付重税,曾经的江南鱼米之乡改种棉花和桑树。依靠桑棉的收入,江南恢复往昔的繁华。太子殿下压下盐,让盐商收益严重缩水。如果此举用在棉布上,棉布价格下跌三分之一,足可以让江南暴动。
“首辅大人,江南失地百姓有20万之巨,全靠丝织作坊生存。”谢迁啼血惊恐万状。
刘健用力压下惊惧:“谢公以为殿下不知道吗”若是造成江南民变不可怕,可怕的是太子宁愿民变也要处理江南的态度。
“不能让殿下乱来!”刘健一手拉着李东阳,一手拽着杨廷和,红着眼睛让两人安抚太子。
最终朱寿受不了众人七嘴八舌地劝说,答应暂时不会拿出水力织布机。
风沙减弱,大臣们神态各异地出宫回各自官衙。
大明门前聚集的百姓被沙尘暴赶走,几处官衙的屋顶被揭翻,官员们忙着整理被吹散的文档。
周钺披麻戴孝,试图进宫面见弘治帝。被宫门守卫阻挡。
离大明门最近的礼部官衙门口,有不少官员站着看热闹。
有人冷嘲热讽:“福兮祸所依,周家尚了郡主遭受灭族之灾,也是倒了血霉。”
“别胡说,周大人和顺义郡主只是定亲,还未成婚。这婚未必能成。”有人幸灾乐祸。
周钺新科进士,就因为选为郡主仪宾,一跃成为正六品的尚宝司丞。让不少同年眼红。
礼部尚书傅瀚怒容满面:“你们两人立刻到左顺门看守传国玉玺。什么时候玉玺收归国库,你们什么时候后回礼部。”
这群蠢货!太子欲拔剑砍人,嫌命长往前凑。
说风凉话的两人如丧考妣,在傅尚书的注视下,心不甘情不愿地一步步挪到左顺门。
左顺门是官员递奏章、求见弘治帝的地方。自从传国玉玺在此给天下官员参观后,这里汇集各地官员,不少致仕的官员前来一探究竟。沙尘暴的天气也无法阻挡众人的热情。很多官员一辈子没机会进京述职,为了见传国玉玺自费上京。
见到有人来接班,原来守在这里的礼部郎中马上交接。锦衣卫负责传国玉玺的安全,礼部官员收录参观者对传国玉玺的评价。太子限定的期限一到,礼部就要综合各方意见,给传国玉玺的真假下断语。
可谁又敢断定传国玉玺的真假这是礼部官员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差事。
礼部傅尚书曾一口咬定玉玺是假的。而传国玉玺对外展览半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判定这是真的。
有民间学者嘲讽,传国玉
第227章 效果斐然
沙尘暴肆虐京师两天。
在地动没倒塌的几百座房屋被大风刮倒。房屋倒塌后,受灾的百姓也不着急。熟门熟路找到坊市附近的五城兵马司,用户籍黄册领帐篷。帐篷牢牢扎在宅基地附近,抢救出能用的生活物品。
“呜,这身衣服是过年时爹爹给我买的。”小女孩拽着撕破的红棉袄伤心地哭泣。棉袄里的棉絮早就不知道飞去哪里,只余下薄薄的一层外衣。
小女孩的爹娘忙着从废墟里翻找还能用的东西。比小女孩大不了几岁的兄长脱下身上的袄衣,“妹妹,哥哥的衣服给你。哥哥去游乐场试试手气,说不定能给妹妹多买几套衣服。”
游乐场有一个学习园,经常换着教东西。只要参与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会新知识,根据所学知识的难易,获得1文到10文的奖励。最近学习园要求在一炷香内学会十个简化字,哥哥觉得他能行。
“谁骗人谁是小狗。”妹妹哭得小脸一抽一抽。
小哥哥心疼地给妹妹擦眼泪:“哥哥不骗你。妹妹不相信哥哥,总相信太子殿下。”
自从有了太子殿下的内行厂,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爹娘总说,只要有太子在,不会有跨不过的坎。
“号外号外:殿下为了感谢京师百姓的支持,让超市廉价售卖布匹。布庄200文一匹的白布,超市只卖50文,无限量供应!受灾的百姓凭坊市铺头的证明文书和户籍黄册,每户免费得十匹布,慰问品一套。”好消息通过风爆中仅存的几台广播喇叭四处扩散。
“爹娘,快去超市领布给妹妹做衣服!”哥哥大声嚷嚷。
超市无限量供应50文一匹白布!
“恶念值+1……”
源源不断的恶念值瞟向朱寿。
桌上摆放下人从超市抢购的白布。白布经纬细密,摸上去平滑,每匹好似同一个织娘织出来。高品质的布匹卖得如此低廉,让布商们如何做生意!
谢迁紧捂绞痛的胸口,李东阳立刻递上保心丸。
刘健苦笑:“殿下要么不出手,这一出手就把别人逼上绝路。哪有这样办事的宾之,您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辅大人高看在下。殿下至今没给晴儿说法,在下连问都不敢问。”李东阳闭上眼睛摇头。
女儿的事压在心头沉甸甸。虽有陛下金口玉言,可没得到太子亲口许诺,李东阳的心一直悬着。
殿下年幼,可做事很有章程,非常有城府。谁敢小看这条幼龙,必将被反噬。太子收复河套,多次击败达延汗。守在京师一亩三分地的官员看不清,熟知西北战局的人对太子很是服气。马文升几朝老臣,性子狂妄。但近些日子来,何曾见过他顶撞太子
“李公,看在同僚过年的份上,救救小弟!救救江南!”谢迁重重跪在李东阳面前。
李东阳躲避到一侧,想扶起谢迁。谢迁往李东阳身前挪动,认认真真给他磕头。“李公,如今只有您才敢扶小弟一把。”
李东阳没胆量搭救谢迁。
刘健摸着胡子思量。纷纷扰扰的事情纠缠在一起,让他心力憔悴。
周家和他有旧,满族被灭的背后有白莲教的身影;李举人是他同乡,李举人刺探内行厂机密把他卷入其中;太子廉价售卖布匹,江南必会骚乱;茶马商人注定被会被清算;盐商四肢被缚,不敢乱动。如果太子把江南拿下,下一个就轮到文官了。
他们在三都地动时做了很多手脚,陛下起了管束太子的心思。没成想随着地动出现的,还有真正的传国玉玺。
陛下和司礼监太监们文学修养深厚,早就断定传国玉玺的真假。消失几百年的传国玉玺在太子千秋节再现,当初他们利用三都地动指责太子的话,反而在事后成了对太子的夸奖。太子
第228章 迟来的消息
五城兵马司派专人守在正阳门前的超市。
在百姓的抗议声下,超市再次放低廉价布匹的购买条件。把只限京师百姓购买,改成手持身份证者都能购买,每人每次只能买两匹。
这一更改,让户部的官员又忙得脚不沾地。
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等周围州府的百姓,一个村一个村包车赶到京师,就为了买低价布匹。超市的布匹也不知道从何而来,三日内卖出1万匹,马上又有新货补上。完全是供应不绝的态势。
百姓们除了买布,顺手会买上一麻袋的食盐。弄得超市不得不宣布食盐每人限购两袋。
经过有心人士指点,外来的百姓组团跑到德胜门外的酒醋面局。便宜的糖、酱油、辣椒酱、番茄酱等好似不要钱的抢购。毕竟有能力组团入京的,都是家有薄产的人家。酒醋面局对外销售的调味料美味价廉,吃不掉也不容易坏。好不容易来一次京师,当然要多买点存着。
“清明时节即将到来,为了回馈新老顾客,超市和酒醋面局联手推出返券活动。两处同时买满10两银子的物品,送1000贯超市抵用券。”内行厂抓紧时间修好了广播,京师同时响起超市的促销广告。
“事先提醒,倘若你们几人联合参加活动,必须谈好抵用券的分配。万一打起来,超市会把打架的人扭送五城兵马司!”朱寿用喜悦的声音带动百姓的情绪,“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超市搬空。若把超市搬空,本宫在广播里高歌一曲给大家助兴!”
“恶念值+1……”
礼部官员大叹:“太子唱曲,成何体统!”
“以内行厂作坊的生产速度,百姓们还搬不空。”工部官员说。
吏部官员感慨:“太子是想逼死布商啊!”
“你们以为盐商的日子好过从河套盐池上刮一层就能得到盐,海盐还需要晾晒、井盐要煮卤,盐户们要哭死了。”户部官员叹息。
刑部官员笑道:“殿下正想法子把盐户迁到河套。不少盐户想着法子去河套生活。”
兵部官员闷闷地说:“你们忘了酒醋面局赚的银子,是专门贴补京营士兵的吗估计京营又要招兵了。”
“白莲教赶在京师杀人,京营招兵很正常啊。”有人嘀咕。
“静”鸿胪寺的官员打响朝鞭。今日轮到七日一次的大朝,官员们站满奉天门。
众官员一致望向奉天殿中央的龙椅。
“太子监国,诸位大人有事起奏、无事退朝”高凤拿着话筒喊道。
弘治帝又没有出现,太子继续监国。众人同时萎了,他们好怀念宽厚仁慈的弘治帝。
弘治帝偶尔会招大臣进宫谈话,一是为太子拾遗补漏,二是缓和官员和太子间紧张的关系。同时也让怀疑太子囚禁弘治帝的谣言不攻自破。
事实上,多了一个太子,朝廷的运转反而更加顺畅。
有御史上奏:“布商商会抗议,超市布匹低于市价四分之一售卖,所有的布商面临破产。如果超级继续低价卖,他们将……”
“他们是想低价抛售回本,还是决定关门打烊把布匹市场拱手让与本宫”朱寿喜得从座椅上站起。
“恶念值+1……”
御史抽搐了嘴角,拱拱手回归朝班。布商们想要关门抗议,太子殿下似乎正等着他们来这招。
左都御史戴珊弱弱地提醒:“殿下不可与民争利。”虽然这话说了也是白说,但职责所在,戴珊不得不站出来说这话。
“本宫可以找出成千上万的出面做生意,就像在场众人使出的手段。让东厂帮忙,保管比你们做的更加隐秘。”朱寿坏笑道。
&n
第229章 公平的机会
在朱寿收获近万点恶念值后,朝臣们不欢而散。尤其是刘健,差点被横着抬出奉天殿。
“首辅大人务必宽心,没有老成持重的你拦着,殿下能把我们挖坑埋了。”吏部右侍郎吴宽看向李东阳。
刘健掏出瓷瓶服下保心丸,不被太子气死,也要被吴宽恶心死。依照大明官场潜规则,首辅退下、次辅上位。吴宽怕李东阳上位成为太子的传音筒,危害到江南的利益。
也不想想,以太子的爆脾气,中间没有李东阳周旋,绝对会正面硬杠。此次布匹大战限定在商场范围,就算输了江南损失也不大。
如果朱寿知道官员们轻视商战的影响力,做梦都会笑醒。
“吴大人若是得空,尽早理清天下官员名录,尤其是南直隶苏州府的名单整理妥善。六部中,殿下对吏部的办事效率尤为不满。”一旁的谢迁说话时目光冷静犀利,让吴宽惊得眼珠子差点掉出来。
谢迁甩了甩衣袖,大步流星走向文华殿。宽大的官袍袖口打在吴宽身上,让他后怕得抖了抖。
殿下口口声声说要在商场竞争,却让宫中针工局为京官缝制官服。官服分为朝服、祭服、公服、常服。常服可按照规制自行定制。有针工局免费派发常服,众官员二话不说笑纳。
户部官员自觉的采购内行厂低价布匹。上行下效,隶属于户部管理的十三布政使司,识相的向内行厂下订单。官员、吏目、将领、士兵购买内行厂的布匹能有八折优惠,一匹布只要40文!连带这些人的家属宁愿等西厂物流送达,也不愿意到布庄买布。
吴宽擦擦额头的冷汗。所有和大明官员、卫所相关的人群都用上‘京布’,而不是大名鼎鼎的‘松江布’。连南直隶府尹都不敢不采购京布,何况江南官员
官员们带头购买京布,底下的百姓也会效仿。京布质量好,价格低,谁还有想买松江布
太子竟然出招了!
吴宽加快脚步追上谢铎,“老大人,您不能不管几百万家乡父老啊!”
谢铎正在和翰林学士梁储边走边聊,听到吴宽的话忍不住呵斥,“吴大人身上穿丝绸挂玉佩,可不是只能穿布衣的商人!”
“陛下仁厚,不追究民间违禁穿戴服饰。如今的商人们和官员一样,也都是身穿丝绸、腰佩玉饰。”梁储带着广东腔的官话一出,四周官员们连身应和。
“商人们越来越不像话,朝廷也该管管。”
“200文的松江布质量比不过50文的京布,要是没人想着法子阻拦,老百姓们会傻傻地买松江布吗”
“我用超市白册结账,每匹只要40文!省下的几钱银子买了大同的葡萄、黄桃之类的。月俸不提也罢,幸好有太子派发的超市抵用券。不然一家老小都要喝西北风。”
“就是,也不知道户部收了盐商多少好处!上个月竟然折盐发月俸。五十斤盐折和一石米,超市一斤上好的雪花盐才30文而已。实在太过分了!”
这话捅了马蜂窝,低品小官们怨声载道。京师百物皆贵,居大不易。俸禄低还要被折色,连作坊打工的工人都不如。要不是超市和抵用券缓解生活压力,他们的家小吃饭都会有困难。
文华殿前的铜钟声响起,谢铎、梁储、吴宽等加快脚步,小官们出大明门回到各自官衙。
“陈兄请留步,”詹事府王主薄喊道,“小弟风闻下个月的月俸还将折成盐发放。陈兄有兴趣和小弟赚一笔糊口银子养家吗”
陈姓官员愣了愣。朝廷不许官员经商,背地里经商的官员至少会推出一两个商人遮掩。
旁边的同僚推推他,小声说,“这位是詹事府的。”詹事府詹事杨廷和是太子老师,整个詹事府几乎都是太子的人。
“王兄有何门路”陈姓官员拱手问。
王主薄笑道:“我们都是苏州府老乡,也就不拐弯
第230章 一丘之貉
有太子殿下在旁虎视眈眈,朝臣的效率有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