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大唐驸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碧海思云
可是程咬金听到大家说到佛家的危害后,理所当然的认为既然佛教不好,干嘛还要让他在大唐生存干嘛还要让它继续祸害大唐
他这一番言论,恰好打破了这种和平的姿态。
孔颖达、虞世南、魏征、褚亮、于志宁、张玄素这些正统的儒士,本就对佛教有着心灵深处的鄙夷,有了程咬金开头,一干人立刻展开了潮水般的攻势,三言两语将佛教贬低得一无是处、一文不值。
但是朝中佛教信徒也大有人在
第一零九章:治标不如治本
(新书启航,请喜欢本书的朋友们,以推荐票、收藏支持)
魏征正直无私,可若视他为一个老实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只有认识魏征的人才知道,这家伙的底细,面善心黑,他要不就不做坏事,要做就做的最绝。刚才他还与柴令武一唱一和的要去搞种族灭绝,这位老实人现在又一次露出了自己的獠牙,阴森森的看着在他心中屁也不是的佛教。
老实人心一旦黑了,下场是很可怕的。
他厉害之处在于,根本不从教义去反驳佛家,而是从现实角度出发,罗列一众实实在在的史实去否定佛教。
威力最大的还是这句——“如果僧人领袖有谋反之心,他只需挥臂高呼,天下信徒必定一呼百应,而且还是不要命的那种。”
萧瑀那一伙人已经无话可说,不是他们嘴皮子不够犀利,而是魏征罗列的例子太有威力了。
皇帝最在意的是什么自然是天下,一旦涉及到谋反这种大事,皇帝都将处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状态之中,而且信徒一旦搞事,比军阀谋反更恐怖,因为信徒根本没有投降的可能,一旦开始就会不死不休。
面对这种敌人便是李世民也发怵,更恐怖的是这种敌人还是源自内部,你就算把他们杀了个精光,这天下也将变成一个料摊子了。
李世民见萧瑀一伙信佛之徒没有说话了,便知道他们也意识到了佛教胡乱扩大所带来的危害,于是便向魏征问道:“依魏爱卿之见,应当如何处理佛教。”
魏征见李世民口风已松,精神奋发道:“佛家学说蛊惑百姓六亲不认、无君无父。和尚不仅不事生产,反而占用了极大的资源,从而了影响国势发展。是故微臣提议,捣毁所有佛像,回收所有田地,让所有僧人还俗。融佛像铸钱,缓解经济压力;田地分发百姓,安抚民心,增加粮食产量;至于还俗僧人务农也好、从商也罢,反正都能为我大唐做出贡献,比当什么和尚要强。”
魏征淡淡的说着,似乎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他口中的话却是将佛教推向死地,难以翻身。
李世民瞄了魏征一眼,知道自己的这面镜子已经下了狠心,也跟着异动,大唐在财力上有些吃紧,若将大唐境内所有的佛像融了,将会为国家增加一大笔的收入。
至于回收的田地可以交给真正需要百姓耕种,还俗的僧人既能为大唐创造赋税,还能大量的繁衍人口。
但是,李世民也担心如此大规模的灭佛,会给国家带来动荡。毕竟师出无名啊。
“我同意魏大人的观点!但不认同这种横蛮的举动。”柴令武终于说话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一个削弱异族潜力的馊主意,在程咬金的无意之下,演变成了大唐版本的灭佛行动。
魏征、孔颖达、于志宁等人不约而同的齐声问道:“为何”
大唐君臣均是将目光望向了柴令武,不知这位又有什么说辞。
柴令武沉声解释道:“诸位大人你们或许不了解信徒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如果你们也去过寺院,就会发现那些百姓都不是傻瓜,但他们却都心甘情愿的上交所有省吃俭用出来的丁点积蓄。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愚昧,受到了蒙蔽。那群贼和尚的一句开光,就骗的大批百姓上当。如果圣上突然下令禁佛,或者查封寺院,将会引起诸多信徒的不满,甚至会引发暴动。”
魏征、孔颖达没有考虑这点,但细细一想也觉得有理,盲目的信徒遭受恶意煽动会造成可怕的效果,愤怒的心也冷静下来。
孔颖达问道:“那小柴打算怎么办”他知道自己这个下属非常神奇,既然说出了自己的担忧,那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李世民也笑着说道:“有什么话但说无妨。”作为一个合格皇帝,李世民自然知道不能随意的下决定,集众人之所见,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柴令武拱手道:“佛家灭不掉…也不可能灭得掉。”
今日的道统之争,全部都是因为柴令武送佛害人而引起,而且也是他将佛家的危害提到了国家层面的。
满朝文武都以为柴令武会偏向于魏征,采取灭佛的态度,却想不到他会说出与萧瑀差不多的话来。
“这是为何”李世民有些不爽了,作为一个皇帝,他还真的不信自己灭不了一个外来教派。
&nb
第一一十章: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堵不如疏治标不如治本这两个词在政治场上并不陌生。
但此刻由柴令武说出却让人重视之余,也无人知道他心中所想。
诸臣虽与柴令武少有接触,但《唐律》问世之后,都深刻的认识到不能以小孩子的眼光去看柴令武,他的远见让许多人都心服口服。所以,对于他的话也没有任何的怀疑,洗耳恭听。
其实论治国才能,柴令武与魏征、房玄龄、孔颖达、褚亮、萧瑀、虞世南这类的名臣比起来相去甚远,但他胜在拥有划时代的知识,在诸多理念上,有着千百位名臣累积出来的经验心得。所以在一些同类的历史事件上,自然有着最正确的看法。
就佛教这件事情,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了解到佛教给大唐带来的危害。
魏征灭佛的建议确实很不错,但他再厉害也是一个人,不是神,算不到事后的答案。
佛学如诸子百家一样,固然太过想当然,但也有可取之处,作为一种文化,并不是想要灭绝就灭绝的。治水光靠堵,只能解决当前问题,并不能解决长远。
李世民不知柴令武拥有超前的知识,只知他有此慧眼独具的远见,便说道:“那朕到要听听小柴爱卿是如何治本的……”
柴令武拱手道:“据臣所知,光是长安城内就有几十座寺庙,城外也有几十座,而佛只有一尊,要这么寺庙干嘛故而臣提议限制寺庙数量,一县统一保留一所就够了,上中下州,分别保留四、三、二所,将和尚聚集在一处也方便管制。”
“多余的寺庙一律收归朝廷,而寺庙一般都修在山水秀丽的地方,且都修得富丽堂皇,只需拆除佛像,便可拿来充当义务教育的学舍,这样一来,朝廷都不用另外花钱修建学堂了。”
李世民闻言,一双虎目顿时一闪一闪的,他一直惦记着义务学堂之事,做梦都想着让义务学堂一下子就遍地开花,但由于财政不足,只能按捺着,现在一经柴令武提醒,一颗心瞬间砰砰直跳。
“臣复议!”最先开口的是萧瑀,他真心向佛,崇拜的也是真正的高僧,之前见到李世民对佛家有大开杀戒之心,心中忐忑之极,心里对于那些败坏佛家名声伪和尚更是深恶痛绝。所以一听到柴令武“通情达理”的论调,便立马赞同。
他也认为寺庙有一座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弄得遍地都是佛寺。
因为他的先祖萧衍就是这么把南朝玩坏了的。
(新书启航,请喜欢本书的朋友们,以推荐票、收藏支持)
萧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所以导致南朝寺院僧人急剧增加。大量的良田土地被用来兴建寺院,农民少了耕地,收入减少;僧人增加,劳动力就减少;而且佛教寺院不需交税,僧侣免除赋役,这一切都导致国库收入下降,国力衰退。
南朝也因此丧失了一统天下的实力。若不是萧衍出了家,且佛教大兴,南朝没准还能一统天下呢,而他现在就算不是皇帝,但一个亲王是妥妥的。
萧瑀作为信佛一派的代表,他同意了,其他人自然没有意见。
而魏征、孔颖达、虞世南、于志宁、褚亮这类大儒家主义者并没有开口,显然这一点,还不足以让他们放下灭佛之心。毕竟,这个机会对于本土教派来说,实在太难得啊!
现在皇帝都开了口,如果不将佛家按在地上摩擦,那怎么得了。
柴令武接着道:“天下是大唐的、山川河流是大唐的、人也是大唐的。可佛家最喜欢搞占山为王那一套。他们先是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寺庙,然后就把这座山占为己有,不仅肆意开采砍伐、挖地耕种,还以这座山为中心,鲸吞蚕食四周的土地,如此行径与土匪强盗无异,于理不容,于法不符。”
李世民闻之也收敛了怒容,点头含笑,他是皇帝,这几句话是深得他心。
“除了占山为王,和尚还有买田地耕种的习惯,甚至以佛的名义,让周边的百姓奉上自己的田地。这一点臣是坚决反对的。和尚的正业是念经拜佛,种田耕地的话,简直就是不务正业,不务正业,那就不是真和尚咯。若是他们真心要以种田的方式来体验民间疾苦,那也行,如实纳税。都是爹娘生的,和尚凭什么搞特殊,难道就凭他们没发头,多了几道疤”
“言之有理!”孔颖达庄重的脸上浮现了一抹笑意:“礼佛念经是和尚的专职,他们插手耕种,没有理由不缴税。”
柴令武接着说道:“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佛家收取的是百姓供奉的血汗钱,针对这一项,臣提议百姓捐钱的箱子一律封锁,钥匙由当地官府保留,每月在和尚、百姓的见证下打开来清点数目。若是封条钥匙出现异常,严惩不贷。如此避免假和尚以百姓钱行奢靡事。”
“出家人四大皆空、超然物外,
第一一一章:全民支持
(新书启航,请喜欢本书的朋友们,以推荐票、收藏支持)
何为盛世盛世便是吏治清明、国家稳定、人心思定、丰衣足食……
“贞观之治”目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受限于生产条件以及各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尚未达到最理想最完美的状态,但也绝对是杨坚之后少有的好年景。
而吏治清明,更是贞观一朝最引以为傲之处。
这个年代的官员,无论有着怎么样的野望,无论肚子里藏了多少阴谋诡计,但至少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们敢干事,也敢担事!
“爱民如子”有些过了,但绝对当得起“能臣干吏”之名,他们行事兢兢业业、雷厉风行。
所以,约束佛家的条例得到了李世民这位皇帝的重视,在第一时间颁布下去。
而大唐王朝的各个部门、各级机构,也以最快的速度运转解决。
各地州、县接到尚书令的政令后,纷纷展开了对于佛教的管理。
北魏、北周的灭佛行动,引起天下佛徒的强烈不满,当时虽然不敢掀风浪,但却与朝廷离心离德。
但是,柴令武总结的这些条规条款,却出乎意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得到了天下佛徒的支持。
正如萧瑀这个虔诚的佛徒的观点一样!在佛徒眼中,高僧都是四大皆空、超凡脱俗、远离红尘俗世。
百姓理想中的高僧有无上佛法、有无与伦比慈悲心肠、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就如达摩一样,个个都是能够面壁九年不吃不喝的人物。
面对真正的高僧,朝廷的那些条件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而且,在查封寺庙时,朝廷令各地衙门派遣能说会道的官员现身说法,向百姓、信徒说明朝廷约束佛门的动机是拔除佛门败类,还佛门一个清白,而不是灭佛!
百姓都是理性明智的,当官府从寺庙中扭出一个个犯罪、一个个地痞流氓,并依照依照柴令武之法进行公审时,当一名名百姓自动站出来指证其罪过时,虔诚的信徒更没有理由反对朝廷的举措了,于是,一个个信徒从忐忑不安、半信半疑变成约束佛门政令的最坚定支持者。
朝廷的政令、佛徒一边倒的“背叛”,在芸芸众“僧”中,引起了惊天动地的轰动。
佛门打着普渡众生的旗号广招门徒,表示只要有悔悟之心,任何错都可以原谅。这种荒谬的思想,早已成为了那些好吃懒做的地痞流氓的福音。
当和尚不用纳税、不用干活、犯法也不要紧,还可以打着和尚的旗号行骗天下。钱财攒足了,想要成家立业了,一句还俗就能摆脱和尚的身份,这种好事哪里去找。
然而,朝廷约束佛门的条款无疑给他们套了一个紧箍咒,任凭孙猴子在如何的神通广大,也奈何不得手无缚鸡之力的唐玄奘。
于是,在律法面前,一个个红光满面、衣着艳丽、就连那光溜溜的光头,也擦拭的可以照出人影来的和尚被强行还俗,不仅财钱全部被没收,有案底的还受到了应有的重罚。
对于朝廷这种野蛮的做法,天下佛徒却拍手称快。真正的高僧穿的是破布编织成的百衲衣、吃的是化缘来的斋菜斋饭、睡得是破庙街头,喝的是不干不净的河水。他们与蚊子为伴、猛兽为伍。日子过的清苦,但心之所向,自得其乐。
而你们这些人,一个个肥胖得的都能榨出几十斤油,哪有一点出家人、高僧的气度
既然不会佛法、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做不到四大皆空,又有什么资格当和尚又有什么资格享受膜拜
政策实行了到十一月底,经初步统计,仅是关中京畿道,被强行还俗僧尼高达三十万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壮年男女。
眼下大唐方定平定天下不足十三年,正是最需要劳动力的时候,这四十万多万劳动力对于经过隋末大动乱的唐朝,那是一笔无比巨大的财富。
更可观的是,这些人都是些没有登记在册的黑户。
古代的黑户是很幸福的。在后世中人人出行都需要身份证,黑户难以生存。而古代对此没有那么严格,他们可以自由买卖,而且不用缴纳任何的税收。
隋朝就有怎么一项记录,在隋朝立国的时候,人口只有三百五十万户,短短的十数年后,人口就激长到了九百八十万户,几乎翻了三倍。这不是因为隋朝的制度如何如何的高明,也不是当时的人多么多么的能生,而是因为南北朝的动乱,使得黑户遍地。
隋文帝杨坚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帝王,对于黑户抓得相当的紧,几乎查清了所有的黑户,使得隋朝人口激增。
唐朝对于黑户却抓得不是那么的紧,关键在于彻查黑
第一一二章:家庭版三省六部
李世民的瞳孔在这些天一直处于铜钱的形状,那山一般的金钱,简直能让任何一个人发疯。
李世民敢说他这个富有天下的皇帝,也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钱,甚至相信以后也不会见到那么多了,因为他不信天下之间,还有谁比那些贼和尚会敛财。
不过,也是因为缴获巨大,使得贞观大帝对于吞食百姓骨髓的佛门更恨,下手也更狠,而缴获自然也更多。
李世民感觉自己这段日子太庸俗了一些,又因为告了一段落,终于忙里偷闲的偷得浮生半日闲,然后一大早让人把柴令武从弘文馆叫了去。
时近年终,天气阴寒。
太极宫里的宫女内侍似乎也畏惧夹杂着冻雨的刺骨冰冷,都躲在各自的屋子里亦或是主子的寝殿里,并不出来晃悠,诺大的太极宫除了敬业的禁卫,显得空荡荡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