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旖旎田园:娶个娇娘杜若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虹藏九

    当年那个朋友也是辗转从别人手里弄来的孩子,若春被人转手卖了几次,杜大山的朋友想卖个高价,和他讨价还价了好几次,杜大山一眼看见若春白胖胖的小手时,就真心喜欢这个孩子,在郡里住了好几天,终于在年关时买下了她。

    至于若春的来历,那个朋友只说是被拍花子给弄走的,也不是家里人真想卖的,杜大山便也信了,十五年来,一直视若己出,从未有过旁的心思。

    他自认是条汉子,在家里凶老婆的事情经常干,但是决计不打老婆,更不欺负这个从外边买来的闺女,家里的事情弄成这样,他也想清楚了,与他自己有干系。

    不是他赚不到银子,闺女就不会走。

    杜大山把肚兜往怀里一揣,踩着月色出门,去了张秋兰家。

    张秋兰家锁了院门,里边的人在吃晚饭,若春做了些米粉,煎了三个鸡子,加了些青

    菜,三个人吃的很香,院门“砰砰”地响起,远远一瞅,看见了杜大山的脸,小八赶紧去给姨夫开门。

    杜大山没进屋子里,站在院里,若春走过去,他肚兜,肚兜发了霉,一块黑一块白,还有虫蛀的洞,他说:“这是你小时候穿的,收好了。”

    她接过那东西,看了很久,虽然年代久远,还是能看出当时绣肚兜的人那一份绵密的心思,她出生的时候,她母亲应该还是爱她的罢。

    杜大山说:“那时候我朋友说你是被人拐走的,不是你亲生父母抛弃你,不过这种卖小孩的人都不会说实话,你也别太当真,拿着肚兜去郡里找一找,找到你家里人,问个明白,就什么都晓得了。”

    “爹爹那个朋友还能找到么”

     




第62章 里正来评理
    翌日,张秋兰没有去绣房,为了若春的婚事,她拉上小八,特意上了一趟赵泽野的门。

    赵泽野早有心理准备,看不出个什么态度,没拒绝也没有同意,张秋兰拿不准他,问:“赵公子不会觉得我家若春是上赶着要嫁给你,你看轻她了罢”

    张秋兰觉得这种事还是说出来比较好,若春虽然养在农家,论出身,肯定不及赵泽野,但是也不能叫若春被人看轻了。

    赵泽野轻轻摇头,听他如惯常那般,声音低浑,听两句就叫人酥麻到骨子里,说:“能与若春早结良缘,晚辈岂会不乐意,姨娘想多了。”

    “我家里姐姐和姐夫的情况就是这样,不大好,但是若春是个好姑娘,干活很勤快,对人也不赖,至少没有坏心眼,前些日子让你看了不少笑话,我要跟你赔罪了,以后请你多多担待。”

    “以后就是一家人,无需见外。”

    赵泽野的态度诚恳,张秋兰很是满意,只觉若春眼光好,一眼看上这个读书人,虽然他家也是两间破泥房,但是夫妻二人携手同心,将来等他考取功名,铁定比现在过的好。

    “你们的婚期,你看看定在哪一日你是读书人,认不认得什么高人会算日子的,挑一个良辰吉日,赶紧把婚事办了罢。”

    “不需和若春的父亲一同商量么”嫁娶之事,本是双方家长商量。

    “她爹说了,以后若春不是杜家的人,她的事情,由你们自己决定。”

    原来她真的变成了一个人,没有亲族朋友,与他倒是一类,他心底苦涩,道:“好,容我去镇上书馆,请我的老师帮忙算算日子。”

    慕容先生可是高人,请他算日子绝对没错。

    张秋兰笑着从赵家离去,上她姐夫家里坐了坐,张夏花的脸色发黑,想来昨儿一整日都没好好过,又是闹事又是摔东西的,被杜大山生生拦下,不然张夏花连张秋兰家的门都要砸了。

    “姐,若春的婚事他们两个自己定了,等日子出来,我和你说一声,以后别总去闹她了,说来说去,又不是你亲生的,你还拿了不少银子,村里人都羡慕你养了这么个好闺女,别不知足了。”

    “呸,我拿了她多少银子你给我说清楚,养她十五年,我应该拿的比这个多多了,我凭啥不能拿”

    张夏花还指望着再拿点,谁晓得赵泽野有没有被榨干。

    杜大山上来一个巴掌,打在她嘴巴上,嘴巴立刻红肿起来,张夏花捂着脸哭:“好啊你,开始打人了!”

    “还敢提这个事,昨儿没闹够是不是,要不然把房顶拆了,谁也别住了!”杜大山被她闹得心火怒烧,一巴掌下去,他倒是解气了,张夏花又开始嚎起来。

    张秋兰看姐姐可怜,赶紧拿来汗巾浸了凉水,给张夏花捂着,张夏花哭的惨,

    又闹了一天一夜,正好,把里正引来了。

    村里大小事都是里正来管,里正德高望重,说话有分量,村里人大多还是相信他的决断,里正身后跟着万氏,万氏一是来瞧瞧杜家又闹什么幺蛾子,二是来看看杜大丫头怎么样了,人和人之间有眼缘,杜若春小时候被万氏第一眼瞧见的时候,万氏就很喜欢她,这个小丫头长得白白胖胖,一双眼珠子会说话一样,水灵灵的,小嘴一嘟一翘,可机灵了。

    杜大山看见里正来了,赶紧给人让个座,踢了张夏花一脚,让她去倒茶,她抹了一把眼泪,就是不去,依旧坐在地上,对里正说:“我养了若



第63章 驱逐出家门
    万氏眼珠子一转,她年岁大,什么事没见过,倒是听懂了一些,她仔细观察张夏花的表情,好像张氏也听懂了里边的意思,万氏想帮一般杜若春,说:“你当真舍得放大丫头走,那么好的一个姑娘,你老了身边也没个人伺候........”

    杜大山本是男人,轻易不流泪,今儿的确很伤怀,憋住眼里的泪水,说:“那种不仁不义不孝的死丫头,我杜家不要也罢。”

    村民开始议论纷纷了,杜若春从杜家搬出去,一直住在隔壁张秋兰家里,这事不假,杜大山拿够了银子,为此把她赶出门去,还免了一顿嫁妆钱,村民觉得杜大山真会打算,小算盘很精巧,不过还有人说,杜大山与那个小姨子张秋兰有一腿,所以对张夏花这么无情,把杜若春赶出门,其实也亏不了,杜若春还在张秋兰家里,杜家想拿捏她,那是易如反掌。

    别人心底的龌龊想法,杜大山不以为然,他光明正大的,哪里会怕这些苟且之人。

    万氏又说:“大丫头搬出去住,也真的是无情无义,好歹你也是养她长大的恩人,回头我得去骂骂她,怎么这么忘恩负义。”

    张夏花说:“我不准她出去,她要是搬出去,我就死在家里!”

    万氏看张氏就要往墙上撞,赶紧去拦,拦也没拦住,这一次,张夏花来真的了,以前都是假把式,她压根就不想死,这一回,万氏没拦住,杜大山压根就没想去拦,他以为张夏花吓唬人的,鬼晓得这个恶婆娘血溅当场,真的昏死过去了。

    杜大山吓一大跳,赶紧过去把张夏花抱起来,染了一手的血,三个孩子都哇哇大哭,显然也被吓到了,万氏把三个孩子给拉走,不让他们看这血腥的一幕,里正过去掐了张夏花的人中,等她醒转,里正吩咐张秋兰去拿些农家常备的止血的草药过来,也不需要熬煮,直接放嘴里嚼烂来,敷在张夏花的额头上,她泪光闪闪,没了往日的狠劲,对杜大山说:“我死了你是不是就开心了你为了一个外人欺负我,我真是瞎了狗眼,还以为你会念及我给你生了三个儿子的恩情上对我好一点..........”

    这一番话,杜大山听着难受,张夏花真有个三长两短,他断然不会原谅他自己的,这个家少了谁都不完整,他在外辛苦做事赚钱,不就是为了这个家么。

    不是因为家里这些人,他何苦寒冬腊月还光着膀子给人挑沙,给人和稀泥糊墙,睡的是冰凉的地板,吃的是冰凉的井水,就着一个黑窝窝头...........

    他何苦这么拼命

    等张夏花迷迷糊糊的被抬上了床,杜大山一直不说话,里正说:“你家这个事情,你是执意要这么做么”

    张夏花躺在床上,睁开眼睛,等着他的

    回答。

    他沉默了半晌,没有回头看张夏花半眼,还是点头了。

    以后杜若春成亲嫁人,他都不可能去祝贺了,他只能担着一个不孝的骂名,与她不相往来,乡下的规矩多,人前百善孝为先、人后打骂老人的大有人在,白事没满一年就有喜事的家里是不吉利的,这桩喜事也充满了晦气,甚至都没有人上门道贺,乡下人就是看中这些规矩,杜大山也没法子,他认了。

    里正叹息一声:“行了,又不是什么死人的大事,一个大男人像个什么样子,大丫头的事情,以后也轮不上你们管了,她是死是活都与你们无干。”

    杜大山不说话,心底像刀子割一样疼。

    村里人都散了,杜家的闹剧一桩接着一桩,这个年过的还真是热闹,里正和万氏也离开了,张秋兰给她姐姐擦了擦脸,收拾妥当后



第64章 鱼姐(两更,感谢打赏)
    张秋兰故意坐在小摊上吃米粉,就是要给杜若春开张来的,她瞅见人堆里有一个绣房的老姐们,寻常坐在她旁边,偶尔唠唠嗑,两个人还算相熟,张秋兰喊:“鱼姐,吃早饭了吗,快过来,这家的米粉可好吃了!”

    鱼姐是她的小名,从小到大家里人叫惯了,便也就把大名给忘了。至于为啥家里人叫她鱼姐,全是因为她小时候爱吃鱼,吃鱼还从来不被刺给卡住喉咙,非常小心翼翼,鱼姐本人做事也十分细致,在绣房里是前辈,做活从来不出错,张秋兰是个人精,故意放开了嗓门大喊一句“鱼姐”,鱼姐听见了,穿着一身小花棉袄就走过来,一屁股坐下,愣是坐去了一张板凳。

    鱼姐这个人还有个特点,她很胖。

    张秋兰说这家的米粉好吃,陌生人也不晓得她和杜若春是什么关系,只当她是顾客,鱼姐往这一坐,这么个肥胖的身材特别招人眼,大家更加好奇了,这家小摊上卖的所谓的米粉,到底是个啥东西

    张秋兰让鱼姐过来当顾客的,杜若春眼力好,急忙舀了一勺热骨头汤浇在一碗米粉里,捻了一把小葱,骨头汤的鲜味立刻就提上来了,飘荡进旁边围观的人的鼻孔里,调动着大家的味蕾,蠢蠢欲动。

    鱼姐也不晓得杜若春是谁,反正张秋兰说请她吃米粉,她当然乐意了。端起海碗,夹了一筷子,唆进嘴巴里,滑嫩有弹性,爽口而鲜香,她竟然吃出了鱼汤的味道。

    “大妹子,你这个是啥东西,还挺好吃的。”

    鱼姐问。

    杜若春拿围裙擦擦手,笑道:“这是米粉,我自己用大米做的,是不是很劲道,比面条更爽口更鲜”

    鱼姐连连点头:“是啊,我从来没吃过这东西,还挺不错。”

    一碗米粉下肚,胃里暖起来了,再把骨头汤也灌下去,鱼姐打了几个饱嗝,笑眯眯:“手艺不错,你这一碗几多钱呐”她可不好意思让张秋兰请客,便问。

    杜若春还没说话,张秋兰就说:“哎呀,里边加了骨头汤,加了野菜,还有鸡子,一碗才五文钱,这一点也不贵,今儿我也是头回吃,看见你了,咱们有缘,一块尝尝鲜,你喜欢明儿咱们再来,反正她每天都在这。”

    几句话,就把杜若春的米粉说的好上了天,好吃又不贵,十里八乡的人,早饭总归要吃的,每天都在这,想吃就能吃上,杜若春偷偷笑,她姨娘还真是个厉害的女人。

    鱼姐拿出五文钱来,张秋兰拦下了,逼着她又收回去了,张秋兰自己拿出十文钱来,杜若春却又拦下:“今儿刚开张,所有人都是半价,你一共给我五文钱就好啦。”

    两碗米粉还加了鸡子,一共五文钱,还真的不贵。

    张秋兰心道若春这个小丫头真聪明,等她付了钱,两条板凳

    上顿时坐了几个人,这些人从山里来,大清早的赶路,没吃早饭,一碗米粉下肚,可以撑到晌午,大家干脆凑在一起,两个两个一块来,也不吃亏。

    看着若春的小摊子总算是开张了,姨娘和鱼姐也去绣坊里,路上张秋兰告诉鱼姐,方才那个是她外甥女,鱼姐恍然大悟,直夸张秋兰会做生意。

    张秋兰说,哪里是她会做生意,纯粹了为了帮一般她那个外甥女,是她外甥女能干。

    鱼姐点头,同意张秋兰的观点。

    小摊子在辰时卖出去了几十碗米粉,若春等闲下来的时候,以手作帘,望向天上的太阳,明晃晃的,好不刺眼。

    小八给她取出装钱的小匣子,放在桌子上数钱。

    “一文.......两文.......三文........四文.......三十文,”他数到了三十的时候,又从头开始数,“一文.......两文.......三文........四文.......三十文。”

    ............

    杜若春问他



第65章 第一次进书馆
    小八听了李大哥的指示,一路往里走,陆陆续续看见几个盘发纶巾的读书人,有些人一看就很年轻,不过十四五,还有一些胡须花白,年岁挺大了,大概是屡试不中的落榜人,所以一直在书馆苦读,不过来书馆的还算是有些家底子的,没家底的,只能在家闭门苦读。

    小八心想他姐夫应该挺有钱的,不然也给不起那么多聘金,更不可能来书馆念书了。

    他走到了游廊,游廊上攀爬了许多的藤蔓,藤蔓如枯爪,尚未长出新鲜的枝芽,一丛丛一簇簇遮住了碧空,余一些光线落在游廊里,他踩着一束一束的光线,蹦蹦跳跳,就到了湖边。

    远远的,朗朗读书声,一阵一阵传入他的耳朵中,他立在湖边的柳树下眺望,耳边传来一个声音:“小孩,站在湖边可得小心些。”

    一位老者背手而立,叮嘱他,他问:“你是何人”

    “你猜猜看,我是谁”老者说。

    小八看他也是书法纶巾,一身青布衣衫,与这些读书人无异,想来也是书馆里的人了,不过看他袖口沾了些乌墨,袖中还藏了半截戒尺,小八前些日子才听他姐夫说,书馆里的先生都有戒尺,不听话的就来两下子。

    “你是书馆的先生么”小八问。

    老者笑眯眯:“你今年几岁呀,老夫看你年岁也不大,怎么能看出我是谁呢”

    小八一把抽出他袖口的戒尺:“只有先生才有戒尺的。”

    慕容老先生摸摸他浑圆的脑袋,甚是满意:“的确,我是这里的先生。”

    “先生你可看见我家姐夫了”

    “哦,你姐夫是谁呀”

    “我姐夫姓赵,具体的名字我不记得了。”

    赵.........慕容先生大概晓得了,这个小孩就是赵泽野未来的小舅子,他笑呵呵地指向对面的水中阁楼:“你姐夫大概在那里。”

    阁楼四面透风,小八眼神好,没看见自己家姐夫:“没有呀..........”

    “他明明就坐在里边呢。”

    “哪里有”小八举目望去,依旧没看见他。

    慕容先生说:“背对着你的那个就是了。”
1...1213141516...1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