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警探皇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雪夜归




第四十一章 紫薇星光
    可能是我脸上的迷茫让他们脸上露出好奇的神情,我不知道大帝会给予怎样的答案,许愿也只能一脸茫然,心情的确很莫名,我无法言说这种心情,

    刘山道:“玉姑娘,是在许什么愿让我们猜猜。”

    我连忙笑道:“不用猜,我是在问真武大帝,什么时候能帮小土找到跟它一样的小狗,就有个伴了。”

    他们闻言,不禁都哑然失笑。

    我们在清凉的山风里,拾阶而下,穿过一座石栏小拱桥,便看到一座龙虎殿,站在殿门口,再回首南岩宫群,在层层丹墀饰栏崇岩的高大台基上,南岩宫群镶嵌在悬崖峭壁里,层层殿宇上的墨绿色瓦屋面巍峨壮观,无限风光。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建造的。

    我们穿过阴森恐怖的龙虎殿,殿内供奉青龙白虎泥塑神像,塑得极为神气逼真,令人毛发森然,使人不寒而栗。

    真智真人道,在道教中,青龙在阴阳二气中属阳,而白虎在阴阳二气中属阴,把青龙白虎置于一殿,除具有斩除邪念的喻意,还有喻含调养肝、肺之气,也正本清源、达到阴阳相济之效之喻意。哦,也隐含有中国道家修养生术这么深的喻意。

    一走出,阳光照耀到我身上,让我顿感轻松,更豁然开朗一方石墁地大院落,院中有一口六角饰石栏的水井。名曰“甘露井”,原来就是那泡清雾茶的井水,深不可测而井水清凉之气。

    真人道:“这井水据说从古至今,无论是山中大雪冰封,还是大旱干涸,此井水也从未干枯过,被本教视这‘金津玉液’,奉为‘圣水’。”

    随后出了南天门,已到山下,很快有青衣道士送来马匹,几匹健马迎风嘶鸣。

    真智道长合掌道:“千里送君,终有一别。此处有一家师所留之物,另外有几本家师所著的书作,施主可带至圣上御览。等家师回来,贫道将详细禀明家师。”

    说着,他又极其慎重的从怀中取出一紫色小葫芦瓶,葫芦极小,极其精巧,双手奉上,朱棣双手接住,放入怀中。

    真人又从身边的小道士手中双手捧过一个青布包裹,显是书籍,三保在旁双手接住。

    此时山际间早已云开雾散,天际边霞光万道,有一砍柴的樵夫高声唱着歌谣,从我们身边闪着满满的一弯扁担柴禾走过。

    真智真人突然道:“施主那日来时,恰逢贫道头日夜观天象,无意发现天上紫薇星座天格正满,我正惊疑不定,不知哪位贵客将会临驾。没想到第二天,施主就带着圣意前来。今日施主即别,天地间紫色云霄霁满,也是难得的天象呈祥,褔所凝聚呀。这真是应了‘客自东来气尽紫,樵歌西去云腾霄’呀。真是鄙教的荣幸之至呀。”

    正在这时,遥遥的山

    峰上隐隐飘下金钟玉磐之声,我们不觉抬头仰望,此时紫霞满天,真是站在峰下,发觉此峰与周围山峦合围,竟形成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之势,真的是气势恢宏,象势万千,仿佛天地万物的灵气瞬间汇聚于此,简直是不可言表的人间福地圣山!

    我们一路日夜策马前行,在贵州与事先等候的颍国公傅友德(我知道傅大将军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功臣,著名将领。史书有“少骁勇,善骑射”的评价)率领的一路军马汇合,随即自贵州进入了云南。

    一路前行,渐渐山高路险,河流湍急,壑沟两侧原始森林遮天蔽日,云雾缭绕,滂沱的河水经山川峡谷湍流而下。

    走了数十天,逾是山峻路险,这天已是近夜半时分,终于赶到云南定边城,往前行进不及半里,远远已见城楼上角灯高挑,刀枪明亮、戒备森严。

    城下在黑濛濛的夜里老远只见有着隐隐的灯火,清冷的月光下,一面绣有“沐”字的军旗帜在夜风里猎猎作响。

    三保道:“王爷,你看,沐王爷军营!”。

    我们大队军马飞马驰近,只见一片蒿草丛生的缓坡上驻扎有军营,这片缓坡地势平缓,视野开阔,我们才发现城下相隔数十里是两大军营,驻扎对峙,双方的战旗都在寒风里猎猎作响。虽并无交战,但一种紧张的氛围却弥漫着寂寂夜空。

    夜色如墨,接到通报,早已有一位内穿铁甲、外披红袍、头戴铜盔、腰挂双刀的行步间已透出赫赫威严的将军模样的将领带兵几步抢出军营门口迎接,一见到傅友德将军和朱棣无比的亲热,原来此人赫然正是西平候沐英。

    西平候沐英对三保和刘山他早已熟悉,随后看到我,他愣了一下,他的眼光儒雅温润,如同温煦暖阳。

    朱棣笑了一下道:“这位姑娘叫小玉,十几年前战争逃难与父母走失,路上相遇,我们就收留一路同行了。”

    “哦”他的眼睛笑起来,他最先的肃杀瞬间化为拂面的笑意如水波荡开,言语间更是充满温暖,“玉姑娘,数十年前,我也是父母尽失,幸遇得当今圣上于兵荒马乱之中收留于我,才有我的今日”。

    &



第四十二章 军帐内
    西平侯沐英稳坐大帐之中,沉声道:“现在正是夜色最暗之时,正是弓箭待发之时,我军已在此地对峙三天,没有任何举动,此刻也是叛军最松懈的时候,我们出其不意,即刻出兵偷袭!”

    “是!”下面将领一片喜色,领战之情跃跃欲试。

    西平侯沐英神色一肃,长身而起大声传令道:“副总指挥史冷成宁、前左卫指挥张因、前右卫指挥沐春听令。”

    三个身披战甲的年轻将士锵然出列,肃立听令。

    “末将在!”“末将在!”“末将在!”

    “命你们三人即刻挑选300精兵即时突袭!”

    “是!”“是!”“是!”

    三个英姿飒爽的年轻将领抱拳一揖,迅速转身离去,英勇决断,更显的意气风发,军营内帐粗大的牛油火烛烛焰冲天,我不由自主也升起一股战地豪情!是呀,丈夫处世当建功立业,此正是天赐良机呀。

    他们迅速领命而去,外面一阵号令声、人声集合而去。

    帐内随后一片寂静。西平侯沐英负手沉思,沐英正在来回踱步,

    不大一会儿,就听到遥遥传来杀声喊声。帐内各静候的将领都静坐帐中,傅大将军背着手偶尔走两步,三保和刘山静立两旁,没心没肺的小土在帐篷的一角落里啃了不少骨头这时已蜷缩成一团呼呼大睡。

    帐外夜色如墨,帐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飞舞腾跃的火光中到处都是默默无语却又沉思的脸,

    没想到我竟会亲临一次古代战场,而且这么重大的一次战役,一种莫名的紧张在我心中也弥漫开来。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沐王爷离开帅桌走至帐门口低头慢沉思,我看到在主帅桌上置着一柄长柄铁器,我似曾眼熟,哦,对了,我想起来了,是在警校军械课本的插图上见过。我仔细看着,明朝初期的军械那应该是火铳。

    朱棣看到我的眼神,他走过来道:“玉姑娘肯定很少见过这种兵器,这是手持火铳。”

    哦,果然是火铳,没想到我见到了历史上真实的火铳,这个可以称为现代手枪的鼻祖,是手枪最早的雏形。

    我不由轻轻拿起来,仔细看着这个火统。军械课本的插图上的火铳是锈迹斑斑,就象一根不长的要锈穿的粗铁管,而我手中的这个手铳拿在手中却极其光洁精致,尤其显得制造精良。

    我们上课时,老师讲过火铳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元朝,比西方早数十年。火铳在明朝运用得最广泛。这一时期的火铳,还没有枪和炮的区别,如果想使用轻便,就造得小一点,如果想增大威力,就造得大一点。

    而通常大一点的叫火铳,小的就叫手铳。两者后来渐渐发展为不同方向,大的往火炮发展,小的往手枪发展。但不

    管大的火铳还是小的手持火铳,其基本构造都是一样的,由前膛、药室和尾銎三部分构成。其中药室部分隆起,上有火门。发射时,先把火药从铳口装进药室,再塞入用木头做成的马子,用来闭气,然后将子弹装入前膛,用火绳通过火门点火,点燃药室里的火药,火药燃烧生成大量的高温气体,就可以将前膛的子弹推射出膛。

    我仔细端详着手中的这个手铳,铳身不是铁的,而是青铜铸造,前端的铳口与铳镗构成铳管,相当于现代步枪的枪管,铳口用来向铳镗与药室内装填弹丸与火药。铳管后接腰鼓形的药室,可装火药。

    铳壁上果然安有一个小小的火门,火门外安有可开闭的火门盖,以便使火药始终处于待发的状态。通过火门可用火捻点燃火药,将弹丸射出。

    铜铳管身后又接了一个喇叭形木质手柄,是便于士兵手持的,整个铳身又用铁箍加固了数道,手铳的表面都铸有两排凹凸錾刻铭文。我仔细分辨,说实话,字小而细密,除了是年号之外,认识不了几个,我就象个文盲。

    朱棣看出我的困惑,站在旁边,伸手指着上面如蝇铭文解释道:“这是朝廷工部军器局的各个制造司的名称,按大明军律规定,所有兵器出厂必须附刻制造、监造官员的名字,做这个手铳的的军匠和民匠、教习使用手铳的士卒的名字、制造年月、铳身重量还有这个手铳的编号都必须有刻铭,而且为了严加管理,一个手统一个编号,编号都是单一的,绝不重复。”

    我听了暗暗惊讶,明朝的酷刑我是亲眼所见,没想到军备武器制造上如此的苛刻和严格。

    他看我摸着手铳光洁的铳身,他道:“大明军律规定了十八种罪责要当场处斩,其中包括临阵不听号令、临阵退缩、诈功冒赏、逃亡贻误战机、首领战死兵丁不前、夤夜离营浪游、官弁纵兵扰民等,遗弃军械也是其中一种(铳械丢了原来是要杀头的!)。而且在武器保管上明律规定,对军械保管不善,若发现二次以上没有保持铳管亮洁,都会受军律重罚。”

    我暗暗惊讶,因为我知道,枪支必须妥善严谨保管,一方面由于射击时的火药残渣对枪上的金属零件有一定的腐蚀作用,需要经常擦拭;另一方面枪械的使用环境有时很恶劣,如在风沙区、海区使用,需要经常擦拭维护,否则很快就会生锈,严重时会影响武器的机构动作可靠性和使用性能。

    如此严格的枪械管理律令,怪不得这手铳会保护的如此光洁锃亮,如同崭新刚制出一般。

    我们上军械课



第四十三章 夜袭
    他走过来还真的象清朝王爷的板指那样套在我的大拇指上,并道:“你看,这个骨环套在手上,是为了在拉弓时,防止拇指被弦线割伤。同时,为了加快射箭的速度,拇指环的内侧还内有槽或凹处用来扣著弦线。”

    我一看,拇指环的内侧果然还有个细槽,我试着将箭搭上弦线,这是一支木制箭杆的长箭,箭顶端是箭簇,我知道各历史朝代的箭都有各形状的箭簇,但不论什么形状的箭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箭簇底部的形状都是正三角的倒刺。

    这样的倒刺设计让人被射中后,箭被拔出时,箭簇的倒刺会撕大创口面积。在缺少外科与防感染技术的古代中国,箭伤无疑非常致命。

    所以历史上才会有关公的“刮骨疗伤”这个著名典故。同时箭簇口径大小不同、材质不同又分为竹箭、木箭、兵箭、弩箭四种,前两种用于狩猎,后两种用于战斗。为增大箭的杀伤效力,使箭更具穿透力。

    自晋代以后就已经多用钢铁箭镞,刃部较长,能穿透兵士坚甲。而弩箭则是兵箭中的“航母”,最大的弩箭箭镞可如拳头,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不仅能杀伤人员、马匹,还能对敌方士气造成打击。

    我手中的这只箭应是普通弓箭,而不是沐王英那种弩箭,箭的尾部装着一簇坚硬挺拔的羽毛,

    朱棣道:“为了准确地命中目标,就必须把握住箭在飞行中的方向,箭的飞行速度和准确性与尾羽的关系密切。箭羽太多,飞行速度慢;太少,稳定性差。这在制箭时就要有一定的比例,在先秦时期手工艺专著的《考工记》,记载有将箭浮沉部分的长短,以求出装尾羽之比例的方法(我不禁心中惊笑了,从朱棣那儿听到初中课程中的‘比例’这个词,我竟然真有如同穿越回去在补初中的数学课一样)。按这个比例来制箭,箭才能有飞行稳定性。”

    哦,是不是就象三、四月间天上放的巨鹞、长龙风筝,后面在天穹里长长的飘摇的成串长尾是不是不仅是起好看的作用,更是起稳定作用呢

    我手中的箭羽硬如铁质,朱棣道:“箭羽以翎为最上,角鹰羽次之,鸱枭羽又次之。而雁鹅羽的箭遇风易斜窜,质量就更差了。在宋朝,当优质羽供应不足时,曾发明风羽箭。这种箭将箭尾安羽处剔空两边,利用向内凹进的空槽产生涡流阻力使箭保持飞行稳定。我们战场上现在多用火箭,就是在箭杆上缚有纵火物(油脂或火药)。要在火箭尾端钉铁块,以维持首尾的重量平衡,使火箭不会东倒西歪,喷筒的喷火孔要直,才能给火箭带来稳定的动力。”

    他边说边伸手过来,教我将箭搭上弓弦,可就是这专门拿给我的最一般的弓箭,拿在手中

    再加上一柄长箭,更是沉甸甸的,完全没有象影视剧里看到的那般轻松自在。

    老师也曾讲过,相对于其他冷兵器,弓弩是一种非常“昂贵”的古代军用装备,因箭矢全靠手工生产,一场战斗消耗的箭簇不可计数,大量装备弓弩的军队必须有强大的后勤保障。

    今日一看,这支看似普通的只是弓箭而已在我手中份量已不轻,好象这支箭只要从我手中脱弦而出就立时杀人于无形。我不禁暗想,怪不得在不少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气势高昂的农民起义军在近身肉搏中能轻易打垮官兵,最后却被官兵遮天蔽日的弓矢全部射杀。

    我试着立式拉弓,弓力强劲,如同在学校拉最大张力的臂力棒来张弓搭箭,在一阵咯吱咯吱的声响中,我抿牙坚持,脸上渗出一层细汗,强弓才被拉成了大半月状。

    战场之上,大营之内,哪敢随意放箭,我紧紧抿牙坚持收回,又费了一番气力,收弓放箭,感觉衣背已经濡湿。我摇摇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唉,这我要是上了战场,还没拉开弓就已被敌人打死了。

    没想到周围竟响起一小片掌声,我听到一个慈爱的声音道:“这虽只是最普通的弓力最小的弓箭,但玉姑娘竟能拉开一大半,已很令人惊讶。”

    我一看,是傅大将军,

    沐王爷也正点点头,道:“弓箭看似简单,但却需要很大的臂力,在战场上尤其需要极快的反应力,才能在较远的距离一箭制敌。”哦,这就是所谓的战斗力,若评级的话,我可能连旁观者都够不上。

    朱棣道:“在我们北伐时,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最有效的武器也是弓弩。弓弩虽无手铳的火药威力,但却射程远,可以远距离杀伤,避免直接拼杀产生的伤亡。”

    因此,古代战场上历代军队都很重视弓弩装备,都少不了弓矢的身影。

    傅大将军道:“但在这云南却不比北漠幅远辽阔,这里战场狭小,而且箭的威力没有火铳那么大,所以只有两种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朱棣点点头道:“是呀,叛军御象而战,更不同于普通的骑兵。”

    我知道大象是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一头大象的重量可达3-7



第四十四章 谋战
    冷副帅点点头。沐春在旁边道:“是的,我们急忙冲上去,不知道这么大的象是不是怕火”

    我们一听都一惊,沐王爷一抬头,傅将军挼着胡须,思虑着沉吟道:“世子说的可能是对的。”

    沐王爷转身进入营帐之中,所有的将士随后而入,全部将领肃立两边,仍然是沐王爷据中而坐,神色刚毅沉稳,燕王居左,傅友德将军居右。

    营帐内火光冲天,营帐外黑风扫荡,吹得帖蓬外的军旗响声在耳。

    沐王爷肃穆道:“适才冷副帅率领三百精兵奉命连夜偷袭敌军,以少胜多,成功歼敌数百人,并俘获一头战象。”
1...8910111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