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商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穷四

    “行了,都准备吃东西,一会儿你们要仔细品尝,告诉我哪种最喜欢,哪种不喜欢,喜欢和不喜欢的,都要说出来为什么,明白吗”

    饭也不是白吃的,要说出来个一二三才行。前世的那些连锁餐饮店,每个店的食品种类也略有不同。

    比如南粤人不吃辣,川蜀人不爱甜,有的地方人爱油炸,有的地方人喜欢蒸的,有的地方喜欢煮的,不同地区的店铺,哪怕是同一种类的食品,口味也会略有不同。

    试图用一家店来扭转整个地区人的口味,那就是瞎胡搞,瞪眼赔钱吧。

    “什么好吃的,砂锅吗”王浩萍有些兴奋的问道。

    “你就知道砂锅,这都是一些特色小吃,种类比较多。你们的任务就是品尝,然后给我提提意见。”

    小吃开店

    王浩萍怀疑的看着王浩安:“你是要开小吃店是不是那个什么服装厂的生意不行了可这个也不赚钱吧”

    我就说他做生意不行吧,纺织厂挺好的,非要改成服装厂,要是这么简单,别人早就做了,妈还不信。

    “什么叫我服装厂生意不行了,我们那服装厂刚签了一大堆订单。而且原纺织厂的一些遗留订单也都完成了,老旧设备也都卖出去了,生意好着呢。”

    “谁告诉你小吃店不赚钱




第76章 不租
    这帮小子都靠不住,还好王浩安是在纺织厂的食堂弄的,还可以请其他人过来尝尝。加上他根据自己的记忆,让那些人调整了一下口味,应该没啥大问题了。

    但只有这些人还不够,他们每个人都擅长制作自己的小吃,王浩安没打算只开一家店,必须得给这帮人找一些学徒。

    这帮人都是王浩安认定的“大厨”,比如做烧麦的,负责调馅就行了,做肉夹馍的,负责调卤肉的汤汁,这就像是饭店后厨那种核心大厨一样,掌勺什么的徒弟做就行了,师父把关。

    那些学徒什么的都好弄,随便招聘一些会做饭的女人就行了,除了冰城纺织厂,还有很多工厂有女工呢,现在效益都不咋地。

    到时候只要开出平均薪水,就会有一片人抢着来。王浩安现在要做的,就是寻找店面。

    ……

    “安子哥,这里就是按照你要求找的,省医院门口,房子也够大,一百多平呢,只是租金有点贵,这家人太黑了。”张子康忿忿不平的说道。

    你一个破平房,凭什么租金这么贵啊,一个月的租金都够买好几平了。可谁让安子哥说地段最重要,其他都不考虑呢。

    “就是你要租我家的房子啊,租金一个月两千五,不准改动我们的格局,墙壁熏黑了要赔钱,地上全是油污也要赔钱,万一发生点啥事儿,都算你们的。一次交半年的,再交五千块押金。”

    王浩安没说什么呢,张子康就先喊起来了:“什么两千五,昨天来问不是两千二吗你还说年租可以便宜!”

    什么人啊,一晚上就涨了三百块,那可是一个工人一月的工资啊!

    “你也说了是昨天,昨天你为什么不交钱今天租就这个价。我这房子对面就是省医院,多少人想要租呢。我要是隔开,能租三个店,一个店一月九百块都能租出去你信不”

    房主叼着一根烟,一脸不耐烦的看着张子康,一个小屁孩儿懂啥,不知道从哪儿弄的钱要开店呢,他还不要高一点

    真要是分隔开,他还要重新开两个门,也要重新粉刷一下墙壁啥的,这都需要花钱的,他才不舍得呢。而且正因为他的房子太大了,才不好租,别人都喜欢租小的,便宜。

    这要是租出去,几年的租金就够他买一个小楼房的,以后还上啥班啊,收租就够生活了。

    王浩安笑呵呵的看着房主:“我能进去看看吗”

    “看吧,看完了赶紧决定,我这儿还有好多人要租呢。”房主一脸的倨傲。

    王浩安仔细看了下,还对着一些墙壁敲了敲,这房子不错,最重要的是地段好,开业之后,不愁客源。

    “喂,你看了半天,到底租不租,不租就赶紧走,我租给别人。”这是基本的抬价手段,其实别人也给不了这么高的价,但谁让这个人看起来真的想租呢。

    “不租。”

    房主当时就不乐意了:“你这人有病吧,看了大半天,还敲这敲那的,现在说不租了,耍我玩呢!”

    “你怎么说话呢,你租金那么贵,我们凭什么一定租”张子康马上往前走一步,咋地,要打架啊。

    “我也没说不能便宜啊,你长租的话,还能更便宜。”早一天租出去,早一天能收钱,要是将来周围的租金涨了,他也跟着涨就是。

    “我买了。”王浩安忽然说道。

    “你这忽然说不租……啥你买了!”房主一脸懵逼,刚才不是还谈租房么,我也没说要卖啊。

    “一口价,十万,卖不卖。”

    现在冰城的房价均价是一千六,包括楼房



第77章 怨声载道国库券
    “爸、妈,这是怎么了,桌上这是啥”王浩安回到家,发现爸妈坐在沙发上,都一脸的不高兴。

    “问你爸去。”

    “爸,咋地啦”两人这是吵架了因为做饭的事儿还是老爸的小金库被老妈发现了

    “哥,爸这个月发工资,他拿回来的都是国库券凭证。”王浩萍解释道。

    国库券凭证王浩安看着桌上的那些像是存单的东西,顿时明白过来了。

    国库券,也就是一种国债,国家发行,最初是靠着行政分配的方式,让所有的工人、公务猿等都要买。

    开始大家看每个人都要有,而且就当成一种储蓄了,利息还比银行的高,最初有些怨言,也就过去了。

    后来在88年的时候,国库券开始在民间私下里转让流通了,因为一些人手里缺钱,不要利息的转让出去,保证自己的生活,另外一些人则收过来,吃利息。

    慢慢的,在90年的时候,全国范围内开始形成了二级市场,流通的就比较频繁了。

    那时候的国库券都是实物券,面值从一元到一百万的都有。小面额的当然是分配给工人,大面额的就分配给那些国企,不能说不要。

    国家一看国库券可以流通,而且有些人喜欢买,于是就开始模仿国外的股票销售模式,让银行、邮政等机构承销包销,这样可以降低一些不想买的人怨气。

    最初这个模式挺好,有许多买了国库券的人都挺高兴,比储蓄划算多了,利息能高达百分之八。

    可是从去年开始,国库券的市场就不好了,因为华夏进入了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上涨的很快,许多人钱都不够花了,哪儿还能储蓄

    你存了银行定期,大不了不要利息,也可以提前取出来,但你买了国库券,卖不出去怎么办

    这也跟国家政策有关,刺激贷款,银行利息调低,本就是一种刺激消费的手段,可同样因为流通的钱多了,就会引发通货膨胀,钱币贬值。

    今年的时候,国家又开始发行凭证式国库券,这发下来的不是票子,而是收款凭证。最主要的一点,这东西不能上市流通转让。

    所以发行的时候,根本没人愿意购买,也就严重滞销了。

    各级政斧为了完成任务,再次采取了摊派的模式,公务猿、工人什么的都要购买,可公务猿还好说,工人不干啊,凭什么要我们买,我们没钱。

    这时候一些人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直接用国库券当工资发下去,这样看谁还能拖着不买,我们替你买好了。

    工人们多数都是五十一百的,主要是看企业效益。领导干部就不同了,摊派的比较多,d员也是如此。

    王建国就是脑子一热,一下子要了六百的,说是支援国家建设,其他副主任都买两三百的,毕竟还是要工资生活嘛。

    “你说说你爸是不是傻了,别人都买五十、一百的,你是领

    导,买三百可以了吧,非要逞能买六百的,拿回来能有什么用”李芳琴数落道。

    “妈,这有多大事儿啊,不就是六百块么,咱家还等这六百块吃饭吗要不这国库券给我,我给你钱。”王浩安笑了笑,这点小事儿吵什么,你儿子银行里还存着四百多万呢。

    “什么六百块,你爸还答应再买一千块钱呢,说什么发挥d员先锋带头作用,人家厂领导才买一千块钱的,他逞什



第78章 小发财证
    92年是华夏历史上很重要的一年,尤其是对许多个体户来说。

    南巡讲话大家都知道,但这不只是意味着改革开放的真正到来,还在这一年出现了两次发财的契机。

    第一个,就是被后来人们称之为92发财证的股票认购证。不过第一轮没赶上,新一轮要在下个月才开始。

    另外一个,就是今年开始发行的凭证式国库券。

    凭证式国库券因为不可交易,所以摊派到的人,都很头痛。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这国库券的利息,完全弥补不了上涨带来的贬值。

    所以后来有这种凭证式国库券的,都开始低价卖出去,跟之前的国库券一样,私下里流通。

    刚开始还有人想着不要利息,平价卖出去,但没人要啊。这跟之前的国库券不一样,看着像是个存单,容易损坏不说,大家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有限,很多人甚至觉得这东西是假的。

    因为有人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这不就是一种筹款的方式么,所以真有一些企业胆子大,内部违规发行了这种债券。

    这些企业效益不好,需要钱来周转,觉得这就是跟发行股票差不多,南边不是有企业发行股票了么,咱们这凭什么就不行

    我们这个虽然没有分红,但到了期限,可以给你兑付,而且利息还比银行的高,怎么就不行了,这不也是在帮企业,帮自己么。

    一些企业靠着这个办法筹到了钱,可企业依然没能起死回生,这些企业发行的债券,快变成废纸一张了。

    即使一些企业靠着这个办法扭亏为盈,有工人一听这个办法没有得到政斧的允许,马上就要企业给兑付,否则就要去政斧告状。

    企业给兑付吧,其他人也都要兑付,还要利息。这样一来,一些缓过来的企业再次完蛋了,甚至一些人的企业债券同样烂在了手里。

    由于这些企业债券的出现,搅乱了国债的市场,大家对于国债也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不愿意买了。

    再说本来物价就在上涨,那些愿意买的都算是兜里有点钱的,甚至许多都是做生意的,他们虽然可能不明白为什么钱会贬值,但也知道用钱换成实物更加划算,放在那里和存银行貌似都亏。

    于是这种凭证式国库券就难以成本价流通了,那想要换钱怎么办呢低价转让,低于面值价格,这样那些囤积国库券的就能有利润了,他们也才敢收购。

    在最巅峰的时候,一些地区的这种凭证式国库券,价格下跌了百分之五十。一百块的,只能五十块卖出去,高了别人就不要,反正有的是想卖了换钱的。

    王浩安前世就有个生意合作伙伴,就是在这时候靠着炒国库券发了财,平均买下来的价格不到面值的百分之七十。

    而在未来,因为通货膨胀,一些人不断跟政斧诉苦,政斧也决定对国库券进行贴息,维持国债的公信力,所以利息上涨了,三年期的能兑换将近一百六,五年期的能兑换一百八。

    当然,算上通货膨胀的话,其实赚的不算特别多,可如果他是用七折价格收购上来的,利润就非常大了。

    所以这才会被称为小发财证,许多人靠着借钱囤国库券,最终都大赚了一笔。

    有些人妒忌,说这帮人就是胆子大,可殊不知还有许多胆子大的,最终锒铛入狱,也有的变成一贫如洗,甚至坑了身边的亲戚



第79章 八百万太少了
    “杜行长。”

    “诶哟,这不是王总么,等你很久了,快请坐,我这儿有好茶。”工行市分行的副行长杜厚兵一脸笑容的冲着王浩安伸出双手。

    “这不是接到杜行长电话,我就赶紧来了么,没办法,不太好打车。”王浩安笑呵呵的说道。

    “王总开玩笑了,以王总的身家,什么车买不起啊,是不是没有驾照这好办,交警队长是我朋友,我给他打个电话,下个星期就把驾照给你送过去,不过王总自己得学着开一下,否则不安全。”

    “那可多谢了,我还真会开车。中学的时候就偷着摸冰飞厂的小货车,现在安杰公司的货车,我在院里也开过。”

    王浩安当然会开车了,前世泡妞的时候,车可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只是眼下他还真没考驾照。本打算过几天找人办一个的,看来是省事儿了。

    “那就好。对了,王总,我们这儿新到了一批国库券,王总有没有兴趣买一点我看王总的钱就放在账上,这国库券的利息可是非常高的。”

    杜厚兵为啥给王浩安打电话,还不是为了推销国库券。那些政斧、企业摊派之后,他们银行也要承销一部分,问题是不好卖啊。

    这不是知道王浩安的账上有几百万么吗,就打算搞定王浩安这个大户,哪怕是卖出去一百万,也比柜台上推销一个星期的都多。

    “诶呀,这倒是让杜行长失望了,我这笔钱,马上就要用,真的不能买国库券。这样吧,我回头问问我厂子的员工,他们如果愿意买,我统计好了,一起到杜行长这里买。”

    国库券当然要买,但绝对不是在银行这里买,而是买那些个人手里贬了值的,投资当然希望利益最大化。

    不过王浩安明知道杜厚兵是找他推销国库券,他不打算从这儿买,为什么还过来了呢

    杜厚兵一脸的失望,但还是不死心:“王总账上那么多钱,买个几十万不碍事吧”

    “杜行长,说实话,别说是几十万,几万块我也不敢买,实在是钱不够用啊。”王浩安做出一副苦恼的样子。

    “安杰公司的效益不好之前贷的那笔款子,三年后才需要还,我看街上很多都穿安杰公司的衣服,应该还不错吧”

    “杜行长,冰城才多大说句不好听的,冰城地处边疆,在这儿人们没见过什么牛仔服,可在南粤等沿海地区,有喇叭裤的时候,就有牛仔服了,我们的产品有很多都积压了。”

    王浩安不是乱说,牛仔服真的早就进入华夏市场了,只是一直没有流行起来,销量比不上喇叭裤的一个零头。

    牛仔服用劳动布做的,南粤人觉得厚,不喜欢,而且还有的觉得磨腿,不舒服。实际上在七十年代末,欧美就有替代的弹性布料了,但在国内还很少见。
1...1718192021...1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