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元末新世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下清泉

    “哎呀,是我疏忽!县尹所言极是!若无资财存家,单单将其除籍,岂不是害了他们!县尹可据实统计彼等人户,至于所需财物,可从本次县库所分得的财物中划拨部分,具体多少,与赵石、方学、高尚商议,拿出个条陈;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想必此地蒙元权贵在此的田亩不少,隐瞒的田亩更不知又有多少,而其他当地恶霸应受惩戒的又不知有几何县尹熟知此地风情,当为我查明分忧,待这些事项整理出来后,我们再议!此事不宜拖延,尽早编制出文案,且以一日为期可好”于志龙甚喜,谢林所提正是自己未考虑周全之处,看来当初留用他是做对了。

    只是此事又不宜拖延,故问询谢林能否明日完成。

    “大人差遣,小人敢不从命!”

    “甚好,甚好!”于志龙哈哈一笑。谢林听了于志龙一番话,心内又惊又喜,这人所言皆是涉及民生大事。

    当是时,各类匠籍民户深受其苦,各级上吏盘剥日甚,终日辛劳所得根本难以养家糊口。民怨久积,当长期食不果腹后,一旦赶上大灾,朝廷救济不力时,必定如火山般爆发。底层民不聊生的现状,上层权贵不是不知,只是在其眼中,这些不过是牛羊一般的汉民,生来就该是如此,屁股决定意识,自古皆如是!

    谢林因长期为县尹,他还算是知民生的基层官吏,对此自然深有感触,这也是他下定决心跟随于志龙的一个原因。

    “属下还有疑问,恳请大人解惑。”

    “哦,尽可道来。”

    “大人若要大举起事,必然是要四方众人鼎力响应,只是单纯依靠这些匠户、军户、农户等,不过是有了士卒之源,但是财物之助却不知从何而来”

    听到谢林提出军资所出,赵石等人都来了兴趣。座下脑筋转得快的已经意识到未来建军、作战单凭吃大户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吴四德、黄二还懵懵懂懂。

    “此事我尚未有周详考虑,不过重新分配田亩,鼓励农耕,兴修水利,办学教民应是应有之意。不知谢县尹何有教我”于志龙坦言。

    “汉高祖有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郦食其,唐太宗有长孙无忌、魏征、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萧禹,此皆名臣,唯英主方可用之。彼辈虽出身不同,但皆是通古今,识时务,晓文章的俊杰。绝非粗鄙之士可比。另外各地士绅家中资财无数,族人亦并非全是冥顽不灵之辈,明智俊杰之士不少,若能得其鼎力支持,何愁大业不成属下以为前路艰辛,诸项繁多,还需这些才俊之士和贤达士绅相助方可成事。”

    谢林说的巧妙,他意识到成大事者单凭一腔热血的最底层的农户靠不住,还需士子、大户的有力加入方有希望。不过在座的几乎都是村野之人,想让他们取得共识可难说,但是于志龙能说出驱除鞑虏的志向,定下比较可行的分田、分物




第七十八章 定策1
    于志龙与诸将谈论良久,正要结束,忽然外面大步闯进来一人,正是童奎。

    童奎是高尚的副手,这两日与高尚忙着负责这上千人的饮食等,到处搜罗锅碗瓢盆,器帐骡马等,可是忙的团团转。

    童奎进来见诸将俱在,于志龙坐于当中,先上前施礼。

    “童大头,今日可领了什么好东西大家伙都眼巴巴的等着呢”黄二笑着问道。童奎头大,人虽而立之年,但是性善木讷,为人宽厚,做事本分,是斥候队里的一个老友了。众人多爱逗笑于他。

    众人知道童奎今日至县库领取刘正风给各家头领的缴获分配物资,昨夜众人缴获县库所藏多多,谢林所提供的账册厚厚一叠,钱正当时与于志龙一起查阅,后来对大家描述,缴获之丰,是其入伙后首见,相信此次分配定将丰厚。

    钱正见童奎一脸不豫之色,捅了捅黄二后腰,黄二这才注意到童奎的恼怒神色。

    “童百户,见你神色,难道是没有领到分配之物”于志龙问道。在座诸将此时都已经发现童奎神色不对。

    “大人,此去确是领到了所分财物,只是除了粮米外,其他银两、丝绢等数目远远少于预期。总数还不如在刘家庄和胡家庄的总和。”

    “怎会如此你可是仔细核对了”赵石奇道。

    “小人确是认真核对交接给我部的各项财物,按照谢县尹所提供的账册,十分财物取其二,确实是不足其数,我怕自己不识字,还特地从方学兄弟手下暂借了几个识字能算的下属同去,大家反复算了数遍,又一一核对,确是与账册的数目不符。小人问过负责分配之人,他说当初接收之时,就是这么多,很多县库的仓内并不是如县尹所言充实,估计总数只有十分七八之数。”

    童奎自怀中掏出一册书纸,上前递给了于志龙。

    “这是今日接到的所有物资数目,银两等小什物属下已经运回营,粮米丝绢等因为需要大车搬运,故暂时还存在县库。”

    “大人,当夜我已提供各类账册供大人抽样核对了,那时所抽银两、丝绢、米黍等都是一一对应的,怎能出现如此大的缺口若不是那分配之人说谎,就是当初接手县库之人有问题!”谢林吃惊道。

    “昨夜是我将县库转交给了刘启、秦占山两位头领,刘大头领要兼顾全军,应不会如此。看来是这两位私下里扣下了许多财物,否则今日不会分得如此之少。”于志龙叹道。

    “这事以前他们做的多了,不过这二人的吃相太也难看,明知我等已经核对过账册,他们还扣下那么多财物,若是争到大头领面前,看这两厮鸟怎么说”吴四德愤愤道。

    “当初我们独自打下刘家庄和胡家庄,还愿意给他们分出那么多的金银粮草,这次打县城也是我们出力最多,没想到最后分配缴获居然还被这两贼子坑了这么多!”黄二接着怒道。

    钱正道:“大人,此事我们绝不甘休,我们到刘大头领处分辩个清楚,定要这两厮鸟从嘴里给我们吐出来!”孙兴和一众亲卫也是轰然叫好。这些亲卫多是斥候队里的同伴,因为与于志龙等相熟日久,故此说话也较随便。

    “今日我在城内一个私塾内见人非要强娶民女,当时不忿,当众打了那个带头的头领,此人就是刘启、秦占山的手下。中午一同议事、吃酒时,这二人已是神色不豫,若再起争执,只怕大头领脸上不好看,而且我军新胜,为此事大闹一场,徒惹外人耻笑。再说钱财乃身外之物,无需看得太重!以后此事休要再提。“于志龙想了好一会慢慢道来。

    “那岂非太便宜这两厮鸟了!”吴四德兀自纷纷骂道。

    “既然大人发了话,尔等以后莫要再聒矂,也不要为此与他人争执,现在我部事务繁忙,若为此事牵扯精力,闹出纠纷,实属不智。当务之急是尽快编练各部,提高战力,以应对益都军!”赵石出言阻止吴四德的大嘴巴发牢骚。

    “大人,我意在城内留下一个百户队,一是据有南城门,二来驻扎在原汉军兵营,亦可随时听命。其余所部则全出城外,就驻扎在城西野外,或练兵,或扫荡震慑村镇、或剿匪。”赵石转头对于志龙建议道。

    “就是如此,城里的坊官,四周村落的乡长、里正等必须撤换为愿为我军驱策的汉家子民。谢县尹,这次各部下乡扫荡,需挑选忠厚熟悉地方的差役随行,不仅要扫荡地方忠于鞑子的里正、乡兵,还要对那些祸害乡邻的地痞恶霸一一清理,必要时可以动刀!注意,除恶务尽!替换人选可在当地由明德公正之人担任。”于志龙自无异议,

    “顺便把我军取消各类匠户、军户的消息都发出去!告诉乡民,我军将会考虑给这些人分发田亩,农具,过冬的粮食等。其余的佃户、贫农等也会重新核定利息,减少其历年租息。三日之内县里自会发榜,告四周乡邻稍安勿躁可也。”于志龙继续吩咐。

    “谢县尹,方主簿,钱百户,石哥,你们今晚辛苦一下,做出这些章程来,不求算无遗策,但求简单明了。明早待我阅后,将会禀成刘大当家,请他定夺。”

    赵石等纷纷起立,恭然领命。若说于志龙以前是智勇奋战,功绩赫然,今日见其有板有眼的吩咐诸项事宜,已隐隐有凤雏展翅的风范。

    &nb



第七十九章 定策2
    于志龙选了一个隔着大堂侧后的小院落,在这里有六七间房,自己用了两间,其余是孙兴等亲兵所居。这本是一个杂院,原先是谢林安置来往亲友、同僚之用,于志龙见里面桌椅、床铺等物俱全,索性就住在这里。谢林本想腾出自己所住的院落给于志龙使用,并送过来三个侍候的婢女,于志龙都一口否决,谢林就安排差役们送过来些字画、玉器、香炉、书册等,这才接受,从中于志龙见有一套《资治通鉴》,甚是喜欢,留在了桌上,想着日后翻阅。

    于志龙回到屋里,喝了几大口刚从井里汲出来的井水,凉爽的滋味自嘴里一直凉快到胃里,舒服的犹如品了仙浆玉液。今日自睡醒后一直忙乎到现在,在与刘正风等议事时吃得也不爽,勉强吃了些,与众头领多碰了几杯酒,再回来与诸将议事良久,终于现在觉得身子乏了,喝了几口水,凉意自体内向外沁出来,精神上又振奋了许多。随手拿过来一本《资治通鉴》,躺在床上,把火烛移到床头,翘着脚慢慢翻阅。

    书是线装编制,字体为汉隶,于志龙虽然不通书法,但也看的明白,书中字体拓印的非常精美,每个字的笔画柔顺,收放自如,字的间架结构疏密有间,轻重自然,观字如赏画。只是自己对这些繁体文字多是连看带猜,好在以前自己读过高等学府,有点古文底子,还能勉强看进去。

    来到这个时代,于志龙发现只要是熟通文墨的,一般这毛笔字写得都是龙飞凤舞,煞是好看。而这些勘印的书册字体更是一流,随便抽出一人就可当得后世的毛笔字教师。可以于志龙只是识得字,动起笔来,就太过难看。今生不过是一农家子,没有机会进书塾,前世更是心不在此,所以于志龙也就藏拙,不在谢林、方学面前卖弄。

    待红烛燃尽半根,于志龙终于看得累了,放下书,伸了个懒腰,裹紧被子梦周公去了。

    第二日,红日初升,金色阳光洒照大地,院外书上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吵醒了沉睡的于志龙。

    他觉得腹内饥饿,洗漱后令亲兵传伙房做了两个小菜,分出一份与几个值岗的亲兵,大家风卷残云一般吃了个干净。

    待于志龙饭后,赵石、谢林、方学、钱正过来禀告。他们四人昨夜几乎是通宵按照于志龙的提议编写檄文和安民告示,若不是有谢林大力谋划,其余三人就是再有两日也难完成!

    刘正风已经明言对城内外的蒙色权贵和大户打击,所以户籍上的这些人必定是没有好下场,按照惯例,蒙色男子必定斩首,女子充军或贩卖,所有家资全部充军。

    这次因为是要长期占据此城,于志龙估计刘正风等人对哪些浮财绝不会放过,但是田亩、山林、水泽、牛羊等不可能充为军用,所以他确定了将这些分配到户,特别是哪些脱藉之人,有了立足存世的根本,这些人才会心存感激,肯跟着自己干事。至于哪些房产、商铺但到时其次,于志龙对其提不起兴趣,谁愿意要,任刘正风决断即可。

    所以按照这个设想,谢林根据当地所产,每户生活粮米所需数量,所需田亩数,甚至牛马羊骡等排定了一个草案。

    说白了,就是根据脱藉户口和当地的无地和少地之户口进行彻底的分配,所需田亩除了官地外,基本上就是抄没本地蒙色权贵大户的田产,山林和水泽等。

    幸好此前谢林所编纂的本地户籍,以及各类匠户、军户等名册齐全,均有据可查,谢林又请示了赵石,再找来自己的县主簿等几个衙差来帮忙,几个人忙活了一个多时辰总算基本敲定了文稿。

    于志龙仔细审阅这这份文案,总体上感觉安民告示不错,想了想指着其中一处文字问道:“为何还要保留一份官地,而且数量竟有数千亩之多,何不全部分给民户”

    谢林回禀:“回大人,保留一些官地是为了官府一些支应用度,毕竟以前朝廷的拨付较少,不可能全部满足本地官府用度,有份官地,就有份收成,衙差等人的月俸,节日增发米粮就多少有了保障,过去就有近七百亩之数,;现在大人起事,这元廷的拨付自然断了,县府的运作只能依靠自己。而且今后难免会有大量的难民等携家带户,过来投奔,他们在此地皆无所依,单靠县府救济必不能长久,还得考虑为其预留些田亩,所以属下以为还是多留些官地为好。自蒙贼乞蔑儿北逃,其府内田亩自然尽数收归本县,属下除了部分留作待分之田外,其余暂划拨为官田”

    于志龙点点头:“谢县尹思虑周全,我所不及也。只是预留这数千亩官地,委实多了些。就算今后有难民等投靠,单靠一县之地就是预留再多也不足以应付,切顾眼前吧。这田亩就预留千亩之数即可。”

    “诺。”谢林俯身领命,赵石已经在昨夜将刘正风对他们这些蒙元旧吏的吩咐告知谢林,谢林等人对于志龙自是感激不尽。做起事来也就尽心尽力。

    至于檄文中的文字主要还是谢林操刀,陈述大意就是如今蒙元朝廷暴虐,民不聊生,刘正风、于志龙等为解民倒悬,特揭竿起义,倡导四方志士共襄盛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今取临朐不过是适逢其会。

    这篇檄文写得就有些文白杂陈了。于志龙反复看了几遍,删除了其中大段文言,再修改了部分字句,勉强算是完成。谢林接过改后的文案,发现自己昨夜辛苦书就的全文已是改的面目全非,本想在于志龙面前露回文采,这心思几乎是白费了,好在文中还保留了数句,主体意思尚通。方学再接过文章,朗声念给众人。

    “华夏历千年,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蒙胡窃据中华,神州陆沉,腥胡遍地。蒙贵得天授而不自矜,拥民脂而不利邦,以权宜汉法暴虐时政。,旦夕不过一甲子,已朝纲失德,君臣无道,礼乐崩



第八十章 捐金抵璧
    于志龙见谢林一时不敢站起身,温颜道:“谢县尹请起,我既已不罪你,且放宽心就是。县狱里一个叫郭峰荣的曾立了功,既然县里的典史空缺,不妨就让他暂时代领吧。”谢林赶紧应诺。

    “县狱里还有哪些囚犯,都所犯何罪”

    “县狱里的各色囚犯大约两百余人,除了适才禀告的部分确实是因诬陷入狱的,主要是因为盗窃、伤人、犯淫、无法按期还债的而被债主所告发入狱的人。”

    “蒙元债息高如山崖,寻常百姓多是为了活命而举债,其家本就是无甚生财之道,借债只是无奈之举。这种高息极不合理,且将所有欠债之人全部释放还家,其余犯科者扔拘押在狱内。还有,去狱内宣告,若有冤屈、或被屈打成招的可以上诉与我,狱内不可阻拦。孙兴,去告知郭峰荣,所有上述,必须由他亲自负责核实,原狱内看守是留用还是清退,我允他自行决断。”

    两人接令,孙兴招手,身后一亲兵过来,孙兴附耳吩咐一番,那亲兵依令而去。

    “羊羔息过于苛索无度,实非良法,我意将一应利息暂定两分,若是现有债主债户的利息已经偿还本息到了八分利的,则结束当初的契约,可好”于志龙问询谢林。

    “大人一心体民,乃万民之福。嗯,只是城内外尚有不少贫寒民家,家穷四壁,无以谋生之资,纯凭打工度日,大人取消羊羔息,小民债户自然雀跃,但是放债者必然不满,甚至阴私做对,实不利于大人基业。而先前属下建言结交士绅,此中多是大户放债之人,属下恐其有愤恨之意。”

    “无妨,清醒之人当知我意。冥顽不灵者正好将其家资抄没,倘若阴私做对,就怨不得我动刀了!”于志龙细细分说,“大浪淘沙,方得真金,些许劣绅小人作祟翻不出多大的风浪,若不把这些劣绅做掉,吾何来恤民之资”

    “何况难保今后不会有大批贫困百姓携家前来投附,这些田亩正好用来救济。”

    “另外这田册名目虽全,却不知是否有大量隐瞒之地未列入田册”于志龙想起一问。

    谢林听后郝然一顿,慢道“不敢瞒大人,今时今世,这各路各县,隐匿私家田亩良田的均久亦有之,本县田册虽建档,但是其中不仅蒙色权绅之所有确实未能尽实录入,就是不少汉家大户亦如此。属下告罪,名下亦有数百亩良田未实录之。依属下估之,这临朐城外未录入的良田应在五千亩之上。”

    “哦,有如此之多”其实历朝历代权富大户多是如此,到了历朝末期更甚,直接导致朝廷的钱粮苛索几乎全部落在少地和无地之黔首身上,社会矛盾自然更加剧烈。

    “属下有罪,这就将这些田亩重新丈量,核算田赋!”谢林惶恐的站起请罪。“你既已真心附我,以前之事当既往不咎,只是这如实丈量、拨付田亩给匠户、军户、流民之事体大,决不可等闲视之!届时我会令方学主簿增派人手与你一同行事。”于志龙沉吟一会儿道。
1...2324252627...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