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新世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下清泉
第二日两人还带着心腹与万金海、夏侯恩等在大街上四处游荡,见着哪家是蒙人的,就进去拿人,封家,只待全部搜查完毕后就统一分钱分物。因为入城前有军令,不得扰民,所以对汉家百姓众人还是比较收敛,但是对蒙人等就不客气了。刘正风也是对此默认了,还派出手下一起行事。
蒙色权富多是嚣张跋扈之家,屡有侵民的不法行为,见他们受此灾祸,邻里汉人百姓多是幸灾乐祸,围聚在外指指点点或轰然较好。
赵石在街上拘押违令的士卒就是部分士卒擅自闯入汉人家宅的,赵石对于针对蒙人的搜家也不甚管,只要不是杀人放火,公然淫辱妇女,也就随他去。
不曾想,在一个街巷口处,刘秦两人竟发现两个年少美貌的女子在看街面上的告示,那风姿婉约的面容,身形婀娜的身影立刻就牢牢吸引了刘启和秦占山,令人去暗中跟随,发现是住在一所私塾内,问了周围的街坊,知道其中一人是此家的女子。
两人色心大起,不敢在城内明抢。知道自己不是相貌英俊之辈,秦占山令一个口舌伶俐的亲信带着几车劫掠的金银和丝绢去,指望对方在见到自己的强势和财物后遂了自己的心意。不料那田烈是个读圣人书,认死理的人,知道来意就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坚拒之。后见其继续纠缠,遂端茶送客,那亲信只管在院内摆下彩礼,非要吵嚷着带人走。田烈拂袖而去,再也不见。
这田家家中再无成年男子,田烈不出面,事情又涉及到孔月,孔家也是世代书香门第,孔英兄妹自然亦是不同意,孔英出面拦阻其亲信入内,两方纠缠时,恰巧遇到了于志龙,才有了于志龙怒打亲信,搅黄了这件事。
刘启和秦占山本来美滋滋的在屋里品着小酒,想着那两个小娘子如此白皙娇嫩,要是干在身下不知是何种美味,这酒到杯干,越想越美,旁边的两个俏丽妇人强作笑颜,
第八十四章 树旗2
都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刘正风现在毕竟是大头领,手下头领、人马众多,如何今后更近一步,刘正风也是时不时在考虑,只是自己过去就是种庄稼的出身,对这些事实在是不擅长,如何做事几乎是一头雾水。
今日于志龙过来禀告诸事,刘正风还有些心不在焉,这些琐事实在枯燥无聊,当初于志龙为谢林求情,要求留下继续使用,刘正风还觉得未免小题大做,这些琐事安排谢林处理就是,何必如此上心倘若做官皆是如此,那做官也太过无趣!只是见于志龙一脸严肃,细细分说诸事的轻重缓急后,想想也有其道理,就是不知于志龙小小年纪怎会知道这么多事
这边刚答应了于志龙的禀告,那边刘启和秦占山等头领就兴冲冲的进来,一个劲的让自己称王。刘正风就是庄户出身,现在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个大将军,以后传宗接代,光耀门庭。至于王侯,帝位之尊,他只是姑且转了个念头。
见刘正风似乎没有反应,刘启和秦占山对视了一眼,可着劲儿的鼓动。远说陈胜、吴广、刘邦、刘备,近说刘福通、张士诚、芝麻李、郭子兴等人。
几个人说道酣处,指手划脚,唾液四溅,就连坐在刘正风身旁的于志龙身上也落了不少。于志龙在旁听着,感觉他们似乎说的也有些道理。
这些例子也算是起身于草莽,一旦树旗反叛朝廷,短短时日就能造出好大的声势,就说现在的张士诚自占据高邮等地后,号称雄兵数十万,先后占据多处府县,截断了运河大动脉,导致大都震动。
元廷的各路大军潮水般自腹里、陕西行省、甘肃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纷纷被调往江浙行省,甚至苗军、高丽军也被抽调,可以说长江以北的蒙元军队精锐基本上被其吸引了在此处。无论胜负如何,此时正是其它各路反叛力量趁机发展的机会,于志龙就是看准现在的时机,才大力主张在鲁东立足,远离江浙这块对元廷异常敏感的地区而谋求发展。
于志龙本来就想为自己一部求取靖安军名号,见众头领如此热心,也就附和此议。
刘正风本来还推脱数次,但刘启、秦占山等却一力主张,非此再无他途。其实大家都想尝尝当将军的风光滋味,只有让刘正风先有了王号,自己才能名正言顺的封将军,到时先把自己的队伍扩充起来,夺占州县,自己当家才是道理。
这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至于谁能笑到最后,靠的全是自家本事,谁也别怨谁!于世昌坐在旁边,心里也是兴奋的胸口砰砰跳,昨夜刘启找自己商量,一想到自己今后可以借机出战一方,独掌一军,依自己的能力,怎么也不会差过这些人!
当然于志龙这小子现在兵强马壮,自己一时还比不了,不过大家各自手底下见真章。刘叔一向与父亲交好,只要他有所照拂,机会总会多过其他人。
见大家热情高涨,刘正风大手一拍,震的桌子咚的一声响。
“好,就依众家兄弟之言!我刘某这就称王了!”
刘正风终于决定称王,坐下诸将自是喜不自胜。不过随后刘正风告诉了大家一项军情,着实令众人心中一惊。
原来今日凌晨有元军突然越河袭击了本地的舟船,焚毁和掠走上百艘大小船只,待城内得到警讯后,派出人马至河边时,元军早已经渡河至东岸远遁了。
临朐县城东部有河,名朐水。朐水是弥河的一段,弥河史上几经更名,周秦时期称为具水,西汉称为洋水,东汉称为钜昩水,三国时称为巨洋水,北宋时期称为弥水,金时期称为洱水(临朐称为朐水),元时期改回巨洋水。
弥河共由100余条大小河流组成,县境内流域面积越100平方公里。其主流发源于沂山天齐湾,自南向北贯穿益都境,河道蜿蜒曲折,先流向西,折而北,又转东北向,多处曲折。民间传说“弥河九曲十八弯”,又谓“临朐至九山,弥河过九遍”,最后流入渤海湾。
南高北低悬殊的地势使该河水位落差较大,水流湍急,由于流程一路曲折不一,致使河身宽窄悬殊,受降水影响,河水流量季节性变化很大。
临朐本地多是以农耕为主,但是因为临河,还是有不少民户以捕鱼为生,所以当地的大小船只不少。于志龙当初曾有占据县城,收集船只,渡河而击的计划,只是这两日诸事繁忙,他一时忙于其他杂事,也没有筹划此事,至于刘正风等其他诸将更是沉迷于夺城之喜中,更是不加提防,才有今日元军渡河而击之事。
听闻军情,于志龙大惊。不料元军反应如此迅速,突击如此果决。
他这几日忙于诸事,一时忘记对河道的警戒和船只的收集,也没有提醒刘正风等人,现在是尝到了恶果!自己的营寨驻扎在城西,于志龙完全不知此事。
朐水在县城东侧数里外,河宽不一,河面最短距离有数十步,最宽处有百步。河深普遍在一丈左右,想要徒步涉河完全没有可能,即便现在过了雨季,河水水量减小,但是水深也不在一人身高之下。
没有了船只,想要渡河的向东进军计划成了泡影,于志龙恍然若失,秦占山、刘启等也是吃惊不小。
&n
第八十五章 树旗3
檄文内容文白杂陈,大家听得不甚了了,大概意思还是明白,主要就是讲蒙廷无道,百姓不堪其苦,我等为民请命,解民倒悬之意。
告示的内容就简单多了,主要是宣告四方,刘正风等将在所据之地内取消各种匠户和军户之策,所有匠民和军户自通告之日起,全部除籍,不做约束。各家各户自凭今后出路。同时刘正风等将为其提供部分粮米、牲畜、农具、田亩等物,重新登记造册。
原先的奴户全部废除,若双方仍愿继续雇佣关系,则应在县里签订雇佣合约,被雇佣者有相当的自由,不允许受到雇主的伤害,同时雇主应支付被雇佣者的工钱。
原先的高息或佃租借贷基本作废,对所有原借贷合约清查所还利息数目,只要已经偿还一倍本金的,全部终止合约。新的借贷利息将不得超过本金的三成。为了避免纠纷,双方可持文约至县衙或周围几个大乡村处加以检验、重新签订。凡是债主不遵的,县里将强制执行,蓄意违抗的,抄没其家!
各项细节另有规定,不做赘言。
总的来看,这些条款还是相当粗糙,许多地方只是提出一个模式,并没有详细加以规范,具体操作时必然会有人利用这些漏洞上下其手。不过作为一项重大的施政纲领,还是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的。
众人多不识字,由一个识字的先生在旁一一讲解,不明白的由于志龙在旁解释。通了一边后,大家没有异议。
于世昌心中郁闷,这于志龙处处出众,有了这个安民告示和檄文,这四周的民户等闻讯后必然望风景从,刚才还说要树旗,招兵买马,有了这个,无异于是大杀器。
看看于志龙双眼泛红丝,面容有些憔悴,相比这小子这几日是没有休息好。当初他一力留下谢林,看来是用对人了。
于世昌心中暗暗计较,今后自己也要注意网罗各色人手,总不能被他再次比下去。
万金海算是爽直性子,不由得哈哈一笑:“于小哥,你做了这一手可是为咱们涨了志气,说书的讲揭竿起义就是咱们这回事吧!好得很,这告示一出,四周的百姓还不是潮水般过来!今后咱们的人马是不用愁了!”
夏侯恩、曲波纷纷点头称赞。
刘启眨巴眨巴眼,觉得这于志龙做事是一步赶一步,自其领前锋后,竟是步步抢先,难怪此人今日有如此规模。不过他一家实力独大,对大家今后总不是好事,万金海、夏侯恩心眼少,还不觉得。这刘正风可是大头领,心内难道就没有不舒服
他转眼偷觑刘正风脸色,果然,刘正风虽也是一脸喜色,但眉眼中却是隐隐透着一股冷色。这于志龙再怎样礼敬刘正风,但两者的实力差距在这里摆着,刘正风若想稳当的做这大头领,这于志龙早晚是其肉中一根刺。
刘启暗暗思索,面上自然还是一片春风,继续说着刘正风称王的事。
这件事议毕,檄文和告示立即被刘正风下令四处张贴于城内,同时令于志龙等四处遣兵将在城外的乡野广为散发,张贴,务必将这些内容尽快宣告于四方。
一个时辰后,于志龙终于走出了这座精美的府邸。
于志龙长长的出了口气。回头再看看这座府邸的两扇红漆大门,此时两扇大门洞开,正对大门的是里面一个巨大的照壁,上面绘制着白山绿水,一轮红日照地,一幅万里江山无限的风光。日光照耀着这幅画面,闪闪发亮。
于志龙恍若如梦,刚才众头领兴奋癫狂的神情还深深印在自己的脑海里。最终刘正风的王号被定为顺天王,意为承天命,顺天意。刘启、秦占山、万金海、夏侯恩分受前后左右将军,因为于志龙曾领前锋,为全军开路,在石峪村附近又挽救了全军,刘正风特命其为飞将军。于世昌、曲波因为一直在刘正风手下作战,被刘正风授予校尉,品级仅低于将军,另外还有几十人也被授予校尉、千户之职。
从总的派系来看,刘正风、于志龙、刘启、秦占山、万金海、夏侯恩是最大的头领,手下人马最多,再小的头领们则多是分别依附于刘正风、刘启、秦占山、万金海、夏侯恩五人。
见刘正风做了顺天王,心情异常的高兴,于志龙当众提出为自己的部曲请名为靖安军,靖安之意即为保境安民。
众人一听,心里都觉得俗气,这比那些常胜军、亲卫军、忠勇军之类的差远了,见刘正风许了,大家也就纷纷举杯祝贺于志龙一军自此有了自己的军名。
诸将多是关心自己的将军名号,对于给自己的部曲专门起个名称不感兴趣,只是在座的人谁也没有料到今日取了这许多的名号,大多是昙花一现,付之于流水,只有靖安军的军威扬名于长城内外,江淮两岸。
&
第八十六章 恻隐之心
天色渐亮,城内城隍庙内一间厢房里,一个蓬头垢面的小乞丐从地上的茅草垫上勉强爬起来,她先坐着,闭着眼睛,等到头脑渐渐彻底清醒过来才慢慢睁开双眼。
这个乞丐身子瘦小,体长勉强够到成人的胸口,分明还是个半大的孩子。若是仔细打量,估计也就是大约十来岁。
小乞丐眨眨眼,转过身看看身侧扔在沉睡的同伴,摸了下她的额头,感觉她额头热乎乎的,高热仍然未退,两个眼圈似乎比昨日更显潮红,脸颊深陷,嘴唇干裂。小乞丐起来到一侧拿着一块破瓮片,从旁边一个木桶里取了一点凉水,回来小心的托起她的头,让她枕在自己的大腿上,把凉水给她稍微的喂了一口。这个同伴更是瘦小,看年纪比喂水的还小两岁。
凉水入口,小孩无意识的舔舔嘴唇,嘴里发出一声呻吟,“姐姐,姐姐,我饿...”
给她喂水的女孩听了,晶莹的眼泪哗哗得落下,她无声的抽泣着,肩头抖动了好几下。
这个妹妹已经发烧几天了,自己无力给她医治,只得在街上多方行乞,每日里早出晚归,好不容易讨来一点吃的,就赶紧回来喂给妹妹。见她高烧不退,自己在街巷垃圾堆里寻来一个小木桶和一块破瓮片,每日给妹妹喂点水,找块布条浸湿了贴在额头上,不时的更换。
自父母殁去后,姐妹俩相依为命,一路乞讨坚持到了现在,眼见得妹妹的病情越发沉重,自己却无力改变,现在上街乞讨更是难了,这两日城内动荡不安,贼寇入城,官军逃的逃,降的降,各家各户都尽量紧闭大门,自己难以讨来吃食,昨日她看见贼寇和投降的官府衙差更是满城搜索逃跑的官军,就是城隍庙里也被里外搜索了两遍。街面上行人匆匆,肯开门的民户自然更少,自己苦苦哀求了近百家,才勉强讨来一点稀粥。眼下城里还有很多流浪乞讨的人,与自己姐妹相似的人还有不少,所以乞讨时更加艰难。
把妹妹放好,在她身上盖上一层茅草,小乞丐看看左右,这个房里还有几个同伴,年纪大小不一,她看看已经发亮的天色,下了决心,裹紧身上的破烂衣衫,拿上一个豁口的大碗,开了屋门,走了出去。
来到街上,小乞丐才觉得双脚发软,眼冒金星,昨日把讨来的稀粥全部喂给了妹妹,自己至今是滴米未沾,长期饥饿的影响下更觉得身上乏力。
她靠在墙上,喘了几口气,呆呆的休息了一会儿,早晨的太阳升起来,阳光照在身上,感觉到一丝温暖。觉得缓过来一些力气,小乞丐继续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前行。
转了好几家,一无所获,小乞丐腹内更觉得饥饿,想起在庙里还躺着的妹妹,不敢多耽搁,这条街巷已经走遍,前面是街口,打算过去,换一条民户较多的街巷再试一试。
到了街口,感觉身体乏力,她走起来开始摇摇摆摆,眼前一恍惚,不自觉地方向发生了改变,突然撞在了一个人身上,知听得一声“哎呀”的声音清脆娇嫩,然后她就眼前一黑,倒在了地上。
不知过了多久,小乞丐悠悠醒转,睁开眼,见到的是屋顶,左右传来一些声音,扭头看去,是几个姑娘在旁边收拾,手里缝补着衣衫,或纳着鞋底等。
“兰姐,这小妮子醒了!”跟前一个圆脸姑娘见小乞丐醒来,高兴的对旁边一个同伴说道。
那被叫兰姐的女子听到后,凑过身来,见到床上的小乞丐迷茫的睁着两眼,笑道:“你个小妮子,街上走路怎的这么不小心,撞了人不说,自己反昏倒在地上”转过身,对另一个同伴道:“妹子,帮我把粥取来!”
“哎。”那人利索的答应着,放下手中针线活,从桌上端过来一碗稀粥。兰姐接过来,先是放在嘴边试一试冷热,觉得刚好,一手扶起这小乞丐,递给她,软语道:“今早幸好多熬了些粥,小妮子,趁热快喝了吧!”
这兰姐年纪不大,上衣是黄色粗衫,下穿青色长裤,衣服虽然陈旧,却很干净,头上简单的挽了发髻,用一根木钗固定住。长长的睫毛下两只眼睛顾盼生辉,她说起话来,脸颊处隐隐显出小小的酒窝。
这个姐姐言语温柔,神态亲切,倒是与自己村里的邻家大姐姐非常相似,只是可惜,若不是长年天灾,家里食不果腹,自己一家也不会阖家外出乞讨度日,那曾经对自己姐妹疼爱有加的邻家姐姐也不会被其父母因衣食无着而卖至外地,想必两人是再也无法相见了。
看到眼前的兰姐,小乞丐想起以往的旧事,这小妮子一时怔住。
兰姐以为她尚未清醒,慢慢对她道:“我和姐妹上街正巧在街口与你相撞,见你一言不发的就倒在了地上,可是吓了我们一跳!后来见你脸色又黄又瘦,浑身肌肉无力,想必是饿急了,所以才将你带到这里。看你的光景,也是个无家可归之人,先喝完粥再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