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元末新世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下清泉

    这小乞丐本来浑身衣衫破烂,蓬头垢面,难分男女,兰姐将其抱回来,给她擦拭完脸庞,简单梳理了头发,大家才认出是个小妮子。同是天涯沦落人,又是感情丰富细腻的女子,兰姐等人才对她格外同情。

    闻到稀粥的香气,小妮子腹内饥饿感立时上来,腹内咕噜咕噜的响声紧随着兰姐的话落下就响起来。

    她二话不说,接过大碗,呼噜呼噜的大口喝下去,见这小女孩的吃相,屋内的几个姑娘都停下手中的针线,不由得暗自叹息。即使是天下安定




第八十七章 结交1
    于志龙自然不知道刚才恰巧错过了于兰一行人,他带着孙兴,提着礼物来到田烈宅前。于志龙不知道应该准备什么物品合适,想那田烈是读书人,既然是圣人弟子,知书达理,想必不会在意黄白之物,这些儒人常用之物应该能派上用场。

    门口的男仆问明是昨日解围的青年到此拜访,赶紧将于志龙引进堂屋,告罪后急急奔入后院告知田烈。田烈正与孔英攀谈,得知是昨日的恩人来此,赶紧整束衣冠,与孔英出来见客。

    “不知将军驾临,小老儿有失远迎,将军勿怪!”田烈一出来,拱手施礼,孔英随侧亦俯身下拜,于志龙不敢托大,赶紧回礼。

    “此次是专为昨日之事告罪而来,先生等受惊了!我备了些薄礼,还请先生笑纳。”孙兴在后面奉上茶叶、砚台和宣纸,田烈喜道:“将军乃我家和孔家的恩人,尚未报答,怎好厚颜受此礼”

    “无妨,还请先生笑纳。”

    孙兴再次上前一步,高举手中物敬上,田烈扭头与孔英对视一眼,点了点头,孔英知其心意,笑嘻嘻的双手接过,对于志龙躬身行礼,道:“多谢!”转身退后,交给了后面的男仆,让其好生收下。

    田烈哈哈一笑,伸手示意,请于志龙进了厅堂,在桌旁左手坐下,自己坐在了右手,孔英微微一笑,则在桌旁右侧,陪坐在田烈身旁。田烈则催促着赶紧上茶,自有仆人依其吩咐准备。

    “劳烦将军专程问候,不知将军此来还有何见教”田烈见于志龙落座,俯身笑问道。

    “不敢,小子无礼了。其实不瞒先生,我军起于草莽,绝大多数都是目不识丁之人,虽然军中果敢坚毅之辈不乏其人,但是自上而下,无论将领还是士卒多行为乖张,言语粗鄙。我深苦军中法令的编纂和宣贯,对地方民事又不通晓,我军中明士杰曾在先生座下习过数年,聆听先生教诲,他与本地县尹谢林都曾大力向我推荐先生,称赞先生一向心读书问道,秉性刚直,几十年来桃李满天下,来往多是齐鲁之地的能人俊杰。志龙不才,欲成大事,恳请先生能否为在下指点迷津,并将座下的弟子举荐一二”

    “这——,将军谬赞了!”田烈听了,却是有些为难。

    于志龙怒打抢婚之人,对田家有恩,且也救下了挚友的爱女,自己习圣贤书,做得是道理学问,所谓知恩图报,按说应该尽可能报答于志龙,但是现在,于志龙一帮人说白了就是一帮匪寇。且不说在官府的眼里不仅是匪,还是反贼。即便现在看起来其军纪、战力尚可,但是一股外来的贼寇在此无根无凭,元廷势大,他们这些有家有业之人如何能够轻易下定决心投靠

    此时于志龙草拟的檄文和告示刚刚在城内开始四处张贴,田烈和孔英一直在家宅内,尚不知情。若是知道这些内容,田烈或许会对于志龙的邀请更加慎重斟酌。

    明士杰算是田烈的一名弟子,田烈对他的印象是性格坚毅,善恶分明,临事沉稳不惊。这经书虽然习的不出众,但是品性较敦厚。而谢林为官一方多年,虽有随波逐流,贪贿之事,但是其人却颇有才干,还算是为地方做了不少实事。若不是他良心未泯,自己也不会与他结交多年。

    前些年谢林数次推荐田烈为本地学正,皆因田烈性傲,宁愿白衣,数次不征。

    知道是谢林和明士杰举荐自己,田烈心中喜忧参半。这二人与己相熟,能举荐自己,说明他们不愿自己就此终老一生,按照明士杰的说法,人生天地间,当做豪杰事。谢林是多年在官场经营无果,他本是汉人,朝中没有根底,想向上爬希望渺茫,故经此事变后,彻底倒向于志龙。

    田烈虽有立世扬名的愿望,但是以前多是偏重于才学之域,而不是像谢、明二人如此惊世骇俗,竟然从了反贼!

    他毕竟家业妻儿俱全,虽不得志,但衣食无忧。至于其本地子弟,亦多是小有家业之人,毕竟能够上得起书塾的,家中多少有些家底。若是让田烈为于志龙推荐,万一其家中不愿,而于志龙又事败,岂不是害了自己的子弟!

    田烈一时沉吟不语,此为其一。

    其二,田烈研读多年的四书五经、孔孟之道,讲究的是天地君亲师,蒙人入主中原数十年,最后开始用汉臣,纳汉法,又开科举仕,历经多年后,普天之下,大部分儒生已经认同了蒙元朝廷的正统性,特别是那些被科举入仕的汉家儒仕,他们对蒙元朝廷的忠心远远超过蒙人自己。

    在这几年各地的反潮中,不知有多少蒙人官吏望风而逃,或畏敌如虎、犹豫不前,反倒是那些地方的汉人官吏多在危难局势下与城共存亡,即便是被贼寇俘虏也少有降匪的,最后身死家灭,元廷多旌表其事迹。

    按照忠君的大义来说,这些儒生是死得其所,壮怀激烈。田烈虽是汉人,却多年读所谓的圣贤书,也多少认同此理。此时



第八十八章 结交2
    这于志龙虽然有雄心大志,但是他们现在的实力太小,自己对其很感兴趣,却不是现在考虑投附的时机。

    他在心内考虑,却突然听到田烈出言,不由大吃一惊。

    “老夫居此多年,设书塾,授五经,学问无所长,授业的心得还是有一些的,若是将军觉得尚可一用,老夫愿意在军中收几个军士启蒙。”依田烈秉性,受恩不报非君子之道,现在城门开放因其建言可以自由出入,孔英兄妹能够离开此地真实意见喜事,他想了想,下定决心道。

    于志龙大喜,道:“承蒙先生不弃,小子感激涕零!不敢劳先生大驾,我当在军中挑选部分聪慧军士每日至此受教。”

    于志龙退而求其次,能够得田烈教授军中子弟亦是一件大喜事。

    “不瞒先生,我部子弟多是白丁,若论资质天分实不如先生的堂内弟子,而且军中无需治学,故军中子弟不需明书经,还是以识文断字为主。若先生不嫌弃,也可讲授些前几朝的新鲜故事,让军中这些粗人明事理即可。”

    “吾观《春秋》、《左传》、《论语》、《孟子》等均有不少浅显易懂的典故,吾以为既是军中启蒙,主要还是明大势,知兴衰,体荣辱为要,如何更好的施行,一切还有待先生定夺!吾自谢林县尹处得到一套《资治通鉴》,粗粗翻阅一下的,深感前人智慧,愈发觉得治国治军之不易。改日还请先生多多赐教。”

    三人正聊着,一个婢女进来奉上茶,并递过话:“老夫人在内室知道昨日的将军来做客,甚是欣喜,恭请将军今儿午时在家吃顿便宴,聊表谢意!夫人已命下人去准备酒席了,将军若无他事尚请留步。夫人令小婢传言:妇道人家,不宜出面见礼,还请将军体谅则个。”

    此时蒙元当政,男女之防不甚讲究,只是田家是诗礼世家,对男女礼数反倒是非常看重,所以田烈虽然对于志龙非常感恩,但没有请出内人和爱女当面致谢的想法。内室的田夫人等自下人口中知道于志龙来访,自是高兴,所以才有留客备饭之说。

    于志龙本未打算留此就食,见田烈同意为军中教授,心中高兴,孔英虽然未曾说什么承诺,但是彼此已经有所了解,互有好感。三人聊的高兴,见田夫人相邀,遂应允。

    这三人在堂上闲聊,有丫鬟在外悄悄探头打量于志龙,不久,转回去将所见所听皆报与田夫人和两个小姐知道。田欣和孔月少女情怀,对于志龙好奇不已,听丫鬟说道此子年青矫健,看面容,本人年纪似乎还稍稍小于孔英。

    如此年青,就已经统帅千百人马,转战沙场,两女不免好奇。她们都是受业于父亲,学的是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对沙场征战的认识也就是诗词歌赋中的描述,今儿来了人,听丫鬟说其谈吐自然,言辞有物,完全没有当初抢亲等人的粗鄙之行为,更是好奇。两人扭扭捏捏的找了个理由,出了内室悄悄转到大堂的后门,进去立在屏风后细细听了好一会。

    因为是背对屏风,于志龙和田烈、孔英并未发现,三人继续交谈。

    孙兴站立在于志龙身后,听得后面有轻微声响,扭头环视,见屏风后多出两个裙钗之人的裙袂衣角,见不着脸面,只见到屏风下面露出的两双粉色绣鞋,鞋面上绣着精美的花式,知道是这家的女眷来此听话,因为众人所聊事非机密,孙兴不去理会。

    因为视角关系,田欣和孔月自然也见不到于志龙的面容,只是见着一个男子欣长的背影,完全不是评书中虎背熊腰、壮若小山般的将军形象。听他谈吐,虽然不是文士的儒雅之风,但也有些清淡、健朗之气,没有丝毫酸腐做作之风。

    当听到于志龙自述,说到自己和部下多不通文墨,甚至识字也不多时,于志龙语气平和,宛若闲叙家常,竟没有丝毫扭捏羞涩,田欣不由得轻声一笑,想不到此人真真有趣,当众陈述自己之短,毫无半点文人的羞惭之意。

    田欣的声音有点大了,堂内三人都听到动静,于志龙诧异下,扭头回视,田欣和孔月“呀”的一声,涨红了脸,两人羞的赶紧转身,提着裙袂,踮着脚跑了。

    田烈一时不好开口,拈着须做严肃状。孔英听到屏风后面的声音,猜到是小妹和田欣好奇,过来看个究竟,只是女子如此行为,颇有些失礼。情急之下,找了个话头,问道:“刚才听得将军谈到《资治通鉴》一书,不知将军原来对史书如此上心,可否将心得说之一二呢”

    “不敢说有什么心得,在两位面前岂非是班门弄斧”

    “将军是军伍之人,却对此书有兴趣,老夫也甚好奇,不知将军对此书有何看法”

    于志龙沉吟一会儿,道:“此书内容宏大,记事详备,窃以为《史记》可与其媲美!为人君者不可不看,有心治政者不可不看!”

    “将军也曾读过《史记》”孔英好奇问道。

    “嗯,这个,这是我的一个钱姓下属,他曾读过几年私塾,后来闲谈时,曾对这两部书有过评论,闲暇时曾与我聊过,故此知道此书。”于志龙说漏了嘴,思路急转,找了个理由。

    田烈和孔英未做他想,这两部书虽然不是四书五经,不在县学和科考之列,但是其内容丰富,言语精致,诸多典故精彩纷呈,儒生多有研读。特别是《资治通鉴》一书乃是前朝所编制,编者总结历朝得失和治政经验,有志出仕的儒家学子未有不潜心研读的。特别是蒙元入主中原后,原汉地学子多翻阅此书,寻求前朝国灭之因。

    田烈和孔英对宋金元朝政的得失也是颇为



第八十九章 风起
    三人再聊不久,下人传报,饭食已经准备就绪,田烈自是招呼延请于志龙,孔英作陪。三人就座后,饮酒吃菜,田夫人悉心准备的几样冷热小菜,吃得于志龙赞口不提,加上田烈和孔英不时谈起的各地风物习俗令于志龙眼界大开,而于志龙的一路刀光剑影的厮杀和所经各地发现的民生困苦之状也令这二人唏嘘不已。

    于志龙饭后辞行,田烈和孔英送至院门。看着于志龙离去的后影,田烈问孔英道:“贤侄对此人做何评价”

    “渊中潜龙,只待风云。”

    “想不到草莽之际还有明珠,若能为朝廷所用,岂非幸事”田烈叹息道。

    “明珠垢尘,乃元廷之责,今蒙元失德,天下纷乱,田叔何必愚忠于靼子朝廷蒙人非我族内,其心必异,即便行了汉法,办了科举,也不过是以汉治汉的把戏而已。可笑天下愚痴学子为科举功名追附于元廷,听于将军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真是好大的气魄!热血男儿当如斯言!”

    孔英对田烈的话不以为然,于志龙席间讨论明显引起孔英的同感。田烈是其长辈,又是田欣之父,且长期教授学业,品质高洁,不趋附于权贵,孔英对其自是尊敬有加,只是两人在面对蒙元朝廷是否是汉家朝廷传承正统上有分歧。

    田烈的看法代表了现今大部分儒生学子的观念,他虽不喜元廷如今的暴虐,但是对于其沿用部分汉法的施政还是较为认同的。孔英则是代表了部分热血激进之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两人进屋,将今日与于志龙的一番攀谈说与田夫人和田欣、孔月知晓,田夫人和两个少女皆惊讶不已,原以为于志龙不过是草莽之人,迫于生计而造反,虽为朝廷不容,但仍良心未泯,不做贼寇的营营苟苟之事。听得田烈说到于志龙的一些设想,绝非那些学子中清谈之辈所能为,而且手段务实,为人坦诚,再听得孔英复述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志向,两个女子慢慢在心中品味,不由得渐渐痴了。

    于志龙一路出城,到了自己的驻军所在。此时赵石等已经率队出发,驻地还有千百士卒在明雄等人的编排下训练。于志龙站立在远处静静观察,先不上前与部下招呼。

    明雄练兵自有其心得,他令手下众亲兵以单兵、单列、多列演示动作多次,在各个百户队前加以旁解,待众士卒看的清楚,领会明白后再由这些士卒演练。

    各部已经分别训练了不久,士卒们身上灰尘扑扑,汗流浃背。现在是上千人四面围聚在一起,中间是一片大空地,各部都在观摩明雄所部的示范。

    纪献诚、常智、马如龙、穆春等人分别站在各自的部曲中,现在各级百户、总旗等多是斥候队的老卒,还有还有少量表现最好的被俘虏归附的汉军和义军的也被任命为各级低级军官,这些人现在已经是靖安军的主要中下级军官力量,士卒们或站或蹲,中间则是明雄在指挥自己的部纵示范演练。

    场内士卒遵照明雄口令,反复进行队列的转换,变向,分合等,动作分明,井然有序。旁边有鼓手和旗手根据将令做出各项动作。

    根据鼓点变化和旗帜变位,各队士卒的动作随之调整。他们主要是明雄旧部,久经操练,做起这些来是轻车熟路,看到他们娴熟的队形变换,引得四周众人啧啧赞叹。

    “这明某还真是个练兵的主儿,硬是要得!”马如龙一遍嚼着嘴里的一根草茎,一边摇头晃脑叹道。

    “原以为这人也就是本事强,不料这统兵的能耐如此高,实在是高!”黄二也摇头晃脑道。他二人正好紧挨着,并肩而立。

    “难道比你还高”马如龙不信。

    那夜黄二与明雄比试,大家多是知晓,但是以吴四德、黄二的性子在诸将面前自是不承认技不如人,只是说道明雄拳脚刀剑的功夫了得,自己一时无法取胜。其实以他们的秉性如此描述,大家明白八成是这二人输了,只是嘴上不松口而已。

    “高不高,你且去试一试便知。”黄二鼓动他去。马如龙不上当,今时不同往日,他们已经是一部长官,若是当众输了,脸面可不好看。再说自己与这二货的本事不相上下,黄二都讨不了好,自己上去也是够呛,现在还是多学本事是正经!

    有了当众示范,众将士心里明白的更加清楚,明雄下令解散,各队回到各自的场地继续演练。

    于志龙继续看了一会儿,各队训练的效果不错,超过自己的预期。明雄也确实用心,不负所望。看看明雄一脸汗水,灰尘满面的样子,于志龙半晌无语,扭头轻声问过来请示的钱正:“明校尉今日神色如何可有异常”

    钱正今日参加操练,没有随赵石外出,见于志龙相问,低声答道:“明校尉今儿早早就带着亲兵来了,石哥临出发时已经告知全军,今后的操练将由明百户负责。要说练兵,还真是明校尉这种行伍之人最拿手!咱们以前也就是学着厮杀的技巧,勉强辨识个旗号,现在手下有了百号人,就连如何下令,如何摆队列都不懂,听了明校尉的一席话,才算开了窍。”

    “术业有专攻,这次明校尉能加入我部,可真是捡到宝了!”于志



第九十章 云涌
    就在刘正风、于志龙等紧锣密鼓的操练各部时,益都城内对如何征剿这些反贼讨论的不亦乐乎。

    “反贼已经占据临朐县城,若是不及时剿灭,待反贼纠结乡里愚痴民众后,势力大张,必难处置!观前者芝麻李、刘福通,近者张士诚二贼,一旦起事,愚民蜂拥蚁附,短短数日,就有万人之众,不出一月,则能啸聚数十万众,彼时再出动官军兵马,就不得不以官军万人、十万人应对。不仅大军各路调动不易,耗费钱粮无数,且贼势浩大后,剿灭更为艰难,唯趁其伊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大军剿之,最易奏效!”
1...2627282930...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