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元末新世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下清泉

    钱正一直眼馋骑军校尉之职,见花落吴四德脑袋上,至今还是有些羡慕嫉妒恨。

    至于马如龙,侯英、常智等亦是对吴四德羡慕不已。他们虽然不能如意,但肩上的担子也不轻。

    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日子投附的士卒数量太多了,虽然刘正风等将划拨给于志龙的新卒数量做了压缩,但是数量仍然不少,另外,在刘家庄和胡家庄那里还有约千人。于志龙不得不再次新编了十几个百户队,原先马如龙、钱正、穆春、纪献诚等百户被擢为校尉之职,各人手下都统管着数支百户队。相应的,原先的总旗、牌子头等也均官升一级。

    部曲大为增多,不仅仅是所需要的各级军官数量增多,众多的新卒需要更多的训练,特别是对军令的传达,阵形的保持和变化等更是提出更高的要求,至于兵器的配备,于志龙反倒是顾不得了,一时先放在了一边。

    于志龙穿越前曾看过众多的类似小说,文中内容对于大军的筹建和操练几乎是脑残,似乎只要是有了士卒,再加上几个配角来配合主角就能自然搞定!什么后勤和训练,各级军官的培训和选拨,兵器和军装、旗帐的准备,包括农事,纺织,运输等几乎是迎刃而解,而各类文献史书对于军队的筹建、编练描述也是极不专业,或及其简略。

    朝中文臣不知武事,却常常左右军事战略,甚至直接确定战役战术,历来是各朝治国文臣的一大弊端!

    于志龙拍拍额头,想起这些琐事就是头疼。他看看钱正的苦脸,不由得是又好气又好笑,想起了前几日召吴四德来当面任命的事。

    吴四德再次能够骑马作战,还是于部第一个骑兵校尉,接到任命,自然笑得合不拢嘴,几颗大白牙呲着露出来。

    吴四德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大声道:“两位将军放心,我老吴别的不行,这冲锋打仗绝不含糊!要是手下有人敢在阵前怂包,我第一个砍了他的脑袋,将军再砍了我老吴的头就是!”

    “我不要你的脑袋,我要你把元军的脑袋给我带来!可要是你延误战机,误我大事,你也不用回来了!”于志龙声色俱厉地警告他。

    “四德,这次所有的兵员任你在全军挑选,即便是将军的亲兵也在此列,最好的战马全部拨给你,每人的所配兵




第一百章 是福是祸
    前段时间,赵石忙于四处剿匪,筹建、监督各部的训练、四处收集和打造兵器等诸事,对于盾牌手部曲的筹建未曾在意,倒不是他不重视,而是诸事繁忙,一时未加以认真考虑。

    “这军制盾牌耗料费时,一时间不可能制造足够的盾牌,以前我等就曾临时使用木板,简易行之,如今就采用此法可好”赵石考虑了一会提议。

    盾,亦称“干”,与戈同为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后后来还称作“牌”、“彭排”等。材质主要使用金、木,外面蒙皮,也有用藤的。

    盾的种类很多,形体各异。从形体上分有长方形、梯形、圆形、燕尾形,背后都装有握持的把手。手持的盾牌一般不超过三尺长。春秋战国时,战车上专门有人执盾,以遮挡矢石。城头上多设盾橹,作为守城护具。

    于志龙点点头:“也只有如此了。可在军中挑选体健高大之士作为盾手,暂且组建三个百人队。令其与长枪兵和箭手搭配,这样可攻可守,进退相宜。这部主将之人,石哥认为何人可担当”

    “穆春猛壮,胆气过人,可为将!”“就令其为盾部主将。”于志龙同意,“令他即日组建该部,不得拖延。”

    赵石应道:“我回去就告知他去选人。”两人继续聊了阵。赵石才告辞而去。

    于志龙送赵石出帐,抬头看天,已是繁星点点,一条明亮的银河横贯天际。大营外还隐隐传来鸣虫的叫声。各部的士卒忙碌了一日,现在多已在帐内沉沉睡去,于志龙的大帐位于自己的中军,旁边依次立着数十小帐。

    孙兴见于志龙出来,上前询问他是否安歇,作为亲卫队的校尉,孙兴一直随侍在侧。

    于志龙伸了伸腰,在靖安军中能够免于操练的除了赵石,就是于志龙了,即便是高尚的辎重队,也要每日抽出一个时辰轮流操练一番。

    “今日累了,这就歇了吧。军中无事,你等也多去歇息吧,无需这么多人守护。”于志龙打着哈欠吩咐道。

    “大人已经数日操劳,几乎未曾合眼,我等这点辛劳何足挂齿!”孙兴不以为意,让一个亲卫给于志龙递上一碗温水饮下,再向帐内送进盆水,侍候着于志龙洗刷完毕后躺下歇息。孙兴则按刀就在大帐外左右巡视。几个亲卫则依照孙兴吩咐在大帐的前后站立警卫。

    大帐与众亲卫的几个小帐比邻而建,再向外才是各部的帐篷。

    夜色渐深,秋风转凉,入骨带有一阵凉意。孙兴已经往返巡视了近一个时辰。

    他想起入城前后的际遇,不禁心思起伏,自己本是一个逃奴,入了于海的斥候队后,因为为人机警,作战勇敢,才被于志龙挑选为亲卫校尉,若真能战胜元军,于志龙割据一方,自己今后的前途当然不可限量。

    正想着,孙兴瞥见左近帐篷阴影内似乎有人影晃动,心中惊讶,随握紧刀柄,带着一个手下过去。

    “什么人在这里做什么”孙兴沉声询问,同时,在远处正好一队巡逻的士卒挑着火把一路巡逻过来,当先一人正是常智。

    阴影内转出三四个军士,不等孙兴近前,其中一个军士小步快速走出来,施礼赔笑道:“回大人,小的几个夜急,出来解溲,刚才睡得迷瞪了,本想离营帐稍稍远些,不料竟一时找不到自己的帐篷,又怕扰了营内沉静,故在此看路,不想自己竟然走到了这里!”

    这个军士年纪与孙兴相仿,一身布衫,头上随便扎着一个发髻。

    孙兴走近前,隔着三步站定,后面的跟随上前举起火把在这个军士脸上照了照,一张年轻清秀的脸庞模糊被照耀出来。他后面有四个军士也跟着出来,点头哈腰的对孙兴行礼。

    “你等所属何部”孙兴不悦,握刀的收紧慢慢松开。

    “小的都是高校尉的属下,就歇在附近的辎重队那里。”这军士稍稍有些慌乱回答,他看了看周围,发现一队巡逻军士正走过来,赶紧看看周围,随手一指自己的营帐所在,正是辎重营所在。

    高尚部就驻扎在于志龙大帐后面,隔着不远一段距离。

    孙兴狐疑的打量了这几个士卒,他是亲卫校尉,平常到高尚部的机会最少,最近高尚也召编了近百人,许多都是投附的百姓,孙兴不可能都熟悉。这几个士卒似乎有些印象,孙兴一时想不起他们是何时加入,见这几人深色拘谨,微微有些慌乱,还以为是被长官逮着擅自离帐解溲心中胆怯。

    那领头军士小心解释道:“我部的厕处溺桶快满了,不当使;我等今日又吃坏了肚子,已经泄了数次,因担心熏着同伴,故此想离的远一点,实非有意违抗军令,尚请大人开恩!“

    “军中已传令,入夜后不得随意走动,即使是出恭也得在就近指定之厕,尔等违令,已是不该,念汝等这几日辛劳,这次且算了,速速离去!”孙兴知道高尚部这几日劳作之辛苦不下于各部将士的操练,心一软、,抬手放行了。

    “多谢大人恩典,大人万安!”几个军士如蒙大赦,赶紧纷纷施礼告退,向辎重营归去。

    常智带队过来,见孙兴仍在警戒,彼此道了声辛苦,不经意的问道:“刚才见你与几个军士交谈,不知何事”

    孙兴摆摆手道:“几个辎重营的军士拉了肚子,夜里迷了方向,我令其归去。”

    常智嘿嘿一乐:“将军曾令高、童二人注意军内饮食,怎的自己的手下还闹了肚子,可笑!回头一定闹闹童大头。”

    这二人在闲聊,那几个军士急急忙忙返回自己的营帐,小心的听了会,发现外面再没有什么动静,几颗慌乱的心才安稳了许多。这个帐内只有他们几人,说起话来很是方便。

    “今日真是倒霉,好不容易觑着机会,竟然被贼子发觉了,幸好琪哥伶俐,



第一百零一章 滁州1
    就在于志龙与赵石等商议时,遥远的南方,滁州城里却是一派热闹景象。

    镇抚官邸里各处红烛高挂,丝竹洞箫之音在大堂内婉转流淌,府内的奴婢等流水般向大堂内奉上各色美食佳肴,还有几十个妖娆的美貌女子在堂内翩翩起舞。大厅上主客数十人,每人身后都有一名年轻乖巧美貌的婢女在服侍着。

    佳肴不可谓不可口,舞姬不可谓不妖娆,丝竹之音不可谓不动人,只是正座中那中年男子眉眼间时不时露出怒色,要不是旁边下首紧邻的一个年轻男子经常给他劝酒,再下手陪侍的一个青衫文士时常说些俏皮话给大家凑趣,他必定是一个人不耐的喝闷酒。

    “义父无需烦恼,如今好不容易脱困至此,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濠州已是是非之地,义父能离开正当时也。”

    这个说话的年轻男子就是后世闻名的朱重八,自从迎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后,改名为朱元璋。此时朱元璋正是意气风发,他去年受命出征定远,一路上招降纳叛,攻略地方,至今精壮兵马已有数万之众,实力之大已可比濠州众人。

    今年朱元璋率军又攻下江北的滁州,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地盘。

    现在的朱元璋年纪不满三十,正是二十六七岁,面容有些消瘦,因为这半年多其部迅速发现壮大,特别是四方豪杰文士来投奔,又占据了滁州等地,有了根基,正是其得意的时候。

    “镇抚大人言之有理,孙、彭、赵等人鼠目寸光,只知争权夺势,享乐无度,早晚有其覆灭之日。元帅能离开濠州乃是万幸之举,今日镇抚大人摆宴接风,元帅尽管放开怀痛饮一番才是!”这个劝导文士是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他是朱元璋南下滁州的路上前来投靠的。

    李善长一路上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参与军机,并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受朱元璋的信任。对前来投靠的诸将,受命对其考察,可以说此时的李善长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文臣。故此能够紧邻朱元璋,坐于下首,现在担任幕府书记。

    元帅就是郭子兴,现郭子兴已年五十岁出头,至正十二年春,他聚集了数千人,起兵攻占了濠州。后来朱元璋前来投奔,郭子兴将他收在帐下,因朱元璋屡立战功,后将其抚养的马公之女许配给朱元璋为妻,这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当初,与郭子兴一同起兵的有孙德崖等四人,加上郭子兴为五人,各称元帅,互不相让。今年郭子兴与他们已经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有了刀兵相向的苗头,郭子兴见事机不妙,趁着对方不备,连夜集合所部上万人紧急撤离濠州,来到滁州与朱元璋回合。

    昨日到了滁州,双方相见甚欢,今日镇抚朱元璋在府内大摆宴席给义父郭子兴接风。陪同之人都是朱元璋手下的亲信大将和谋士,马氏因为是郭子兴的义女,与朱元璋同席。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郭天叙、郭天爵和一个女儿也在列。

    郭子兴叹了口气,愤愤道:“想当初本帅濠州起兵,何等兴旺,彭、赵二人自徐州兵败过来投奔,吾等均愿视其为首,甘于其下为其驱策。不料彭帅英年早逝,其子彭早住狼子野心,竟然与赵贼同伍,非要致本帅于死地,孙德崖又助纣为虐,甘于为其鹰犬,这一年来我在濠州实在是不如意。当初彭帅在世时尚能主持公道,今时今日已是物转人非,濠州之险不啻于集庆、高邮,今儿能平安至滁州,亦算天幸了!”

    他今日宴席上一直情绪不振,面对美色佳肴视若无睹,勉强与朱元璋等对饮了几杯,就放下了筷子,任旁边陪侍的女婢殷勤的为其斟酒夹菜,小心侍奉,这心情就是一直好不起来。

    这一路郭子兴提心吊胆的过来,既怕赵均用、彭早住、孙德崖等发现自己的行动,派兵过来追击,又担心朱元璋不肯真心收留,昨日在滁州界遇到了朱元璋的接应人马,见这个女婿仍然对自己恭敬有加才放了心。

    其实赵均用、彭早住、孙德崖确有追击之兵,不过他们动作慢,后来发现有滁州兵接应郭子兴,心内害怕,退了回去。

    马氏见义父面色不喜,随举杯遥祝郭子兴身体安康,饮后脆声道:“义父一世英名,怎会受此宵小所累。当年您濠州举义旗,兵马不过数千,今日人马数倍于彼,海内志士谈起义父莫不佩服的五体投地,现在又有夫君镇抚大人辅助,何愁他日不可舒壮志于天下”

    马氏虽然较朱元璋年幼四岁,虽是女子,但是因为就在军中,也知时局和军伍,她被郭子兴收养为义女,自然对其有感恩之心。若论眼界开阔和见识,当世女子能与其比肩的真是不多。

    在军中马氏倾力辅助夫婿,她容貌并不娇丽出众,但是待人接物,态度和蔼,对人宽容,特别是军中老弱伤疾之人,更是关怀备至,军中将士多真心礼敬她。此时浓眉大眼的她身着布衣,不施粉黛,发髻上只是叉了一支珠钗,再无其他饰物。

    “夫人慧智,字字珠玑!”李善长抚掌大笑,“郭帅雄才伟略,安肯与燕雀同列且彭早住



第一百零二章 滁州2
    李善长轻抚颌须,心思电转,琢磨着如何岔开这个敏感的话题。

    朱元璋不动声色,再次举杯,这次是主动敬郭天叙,两人饮尽,朱元璋当下酒杯,马氏亲自为其斟满。这次出席酒宴,只有他二人和郭子兴与其小夫人是夫妇同席,其余人等皆是单身。

    “义父此来,无异于给滁州雪中送炭!孩儿感激不尽。”朱元璋朗声道,“义父功勋卓著,在江淮德高望重,乡民闻之莫不踊跃景从,若不是彭、赵二人徐州举义帜更早,只怕在濠州称王的就是义父了,如今义父屈居于元帅,孩儿心内惶恐,既然已经与彭早住、赵均用等撕破脸面,不如就在滁州立王号如何”

    朱元璋在身份上天然的就低了郭子兴一辈,无论是从起事的早晚还是个人辈分都无法与郭子兴可相比,虽然现在朱镇抚的实力数倍于郭,但是这一道坎是朱镇抚根本绕不过去的。

    请郭子兴称王,于情于理都说的通。

    郭天叙和郭天爵闻言大喜,齐声鼓动道:“难得姐夫如此开明,如今这滁州还不是咱郭家的地盘,爹爹称王正是当时啊!”

    随着郭子兴同来的一众将领也是纷纷同意。这边李善长、丁德兴、胡大海、汤和等人不禁微微皱眉,冯国用、陆仲亨等濠州或滁州新附的将领不太明了双方的关系和底细,不好表态,只是放下酒筷,静观郭、朱的表现。

    见谈到今后名分大事,李善长冲着舞姬和乐姬摆摆手,令其悄然退下,数十个女婢立时停下演奏,踮着脚,轻挽衣袂,如行云流水般无声地退下至堂下候命。

    “称王”郭子兴摇了摇头,这世上的王也未免太多了,若不能立足,一个王号徒惹人耻笑。再说现在自己虽有些兵马,却无法独守一隅,还得依附朱元璋,如今这义女婿的实力远胜于己,这关系如何处自己还没有想好,未来如何还不好说呢!

    从这次相见的前后情况看,重八仍是对自己推崇,至少在这两天的礼遇上挑不出什么毛病,马氏对自己也是仍然关心有加,在身边嘘寒问暖,无异于往日。郭子兴想想自己的这几个儿女,无论才情还是胆略竟然皆不如这二人,幸好当初如夫人慧眼,看出这重八不同凡响,大力推荐召他为婿,这才有了今日可避难之所。

    在看看身侧的如夫人张氏,张氏似知他意,眼光转过来,笑着微微颔首,郭子兴沉声道:“如今战事不断,鞑子大军南征江淮,此诚我等存亡之秋也,此时称王,未免树大招风,还是从长计议吧。”

    郭子兴耿直,耳根子软,对时局的看法还是清醒的。现在濠州有彭早住、赵均用公然称王,他们兵马众多,必然是元廷重点关注的对象,现在自己还是隐忍为好。

    见郭子兴无意此事,朱元璋不再建言,朗声道:“义父思虑亦是道理,现在我军还是不刺激元廷为好。义父可在此驻扎,孩儿必鞍前马后,听您调遣!”

    “你亦是一军之主,当有其决断和威严,为父老了,这今后的胆子早晚还是你们这一辈的。前些日子,我在濠州,彭、赵等就曾去信与你,约你共同起兵,东向,去助张士诚,解泰州、高邮之围,不知你有何决断”郭子兴接着道。

    “好教义父得知,孩儿与众将反复思量,均觉得此时东向解围实属不智,现暂观其变。”朱元璋坦然陈述。
1...3031323334...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