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元末新世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下清泉
第二百七十五章 弥勒内的分歧1
    诸人叙着话,有寨内管事请对,酒席已经准备停当,白世轩延请靖安军诸位入席,吴四德也闹腾着要进入,于志龙见他情绪激昂,不忍拦阻,只得令人搬胳膊,架腿,硬是将其抬了进去。席间他吃喝不便,身边自有一个小厮为其添饭夹菜,倒是那白家小娘子暗地里唤一小厮过来递话,要吴四德保重身体,少饮黄汤之物。

    白家寨诸人自事变后均躲避于此,这几日县城内外的动静皆不知,于志龙只得等待斥候回报。

    饭后于志龙唤来军医给吴四德诊治,解开包扎物,只见吴四德身前后背多有刀伤箭创,有的伤痕深处尚未完全结疤,稍稍活动,又淌出鲜血来。这是先前吴四德躺在床上,急奔寨门时颠簸所致。

    吴四德逃得匆忙,自然无药,好在白家堡内有不少跌打止血伤药,甚至还有益都城益生堂的招牌跌打膏,止血生肌,效果非常好。白世轩取了一小坛,几乎抹遍了吴四德身子。

    那白家小娘子在旁亲自侍候,初时尚有娇羞之色,待见到热血涌出伤口,急得不敢出声,紧紧握住手中药瓶,瓶塞早已取下,只待于志龙吩咐,就要在吴四德伤口上敷药。

    吴四德浑不在意,摇着头,只道自己命大福大,不过是鬼门关上走一个来回。

    “又没有见着阎王,哭甚么哭!没得令大人笑话!”吴四德本不愿她在旁侍候,无奈这小娘子就是不离身,见于志龙不反对,吴四德才作罢。

    军医仔细一一审视创口,将创面清理,大创口处缝合了十几针,才吩咐敷上药石,在胸背上加了几根夹板,小心绑系住。

    “吴将军真乃有福之人,有些创口虽深,倒是未及内脏,加上当日处理及时,待好生静养十几日,当无大碍。”军医处理完毕,对于志龙道。

    “注意这些时日不可饮酒,不可动气,更不能纵意跑动,最好先在床上静养五六日,待创口全部结疤愈合后方可慢行。”

    吴四德听了大为皱眉“这岂不是要杀了俺!没有酒肉,有不得动,就是一日也难活!”

    “胡说!医者为大,悉听医嘱。此为军令。”于志龙斥道。

    “四郎莫要着恼,待养好了身子,何处使不得”那小娘子轻声轻气劝道,手上动作却不慢,一会儿就给吴四德穿好了大褂,轻轻系上衣襟,动作温柔,婉如春风拂面。

    见那白家小娘子如此殷勤侍奉,于志龙觉得这吴四德当真捡到了宝。

    安慰吴四德静养几日,于志龙出屋,一个小校奔近拜道“周边村舍等已经打探完毕,未见贼踪,那石泽波掳掠一番后,自回城了。庄外西边的河滩地里埋了不少尸首,小的挖掘出来查验,皆是前日攻寨死去的贼众。周边乡邻皆受贼众荼毒,死伤者不下百人,被掳去的女子数十人,其家人听闻将军到来,多至寨前求肯,请发兵剿灭贼众,救回家人。也有一些青壮愿意参军,穆春将军请示将军定夺。”

    此时已近黄昏,于世昌早已出发,算算时辰,若是顺利,已经混入城内,估计明早方回。

    寨外的惨状,前期白家庄士绅也曾哭诉,不过涉及大户,多是财产损失极大,但是周围的这些民户本就家贫,家中积蓄和饲养的牛羊被抢,无异于塌天大祸,再加上妻女被掳的,更是雪上加霜!谢林只是简单走访了几处,就誊写了一叠文书,赶紧报了过来。于志龙看毕,心内震怒,这石泽波肆意残民,实非善类。于志龙本来还有点与之交涉,回转双方关系的念头,就此冰消。

    问及阳朔的动向,据说他纠集数千人众,一部入了城,与石泽波一起大肆洗劫城内富户、民家,一部在城外四处游行,鼓动各处民众蚁附。甚至还处决了不少地方富户,家资尽被其瓜分,妻女有姿色的尽被掳去,霸占。

    白家寨的这些士绅,很多在四乡里有田庄、畜栏,如今这些几乎尽被洗掠,至于躲避不及的家小、亲族,其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寨内躲避的士绅们纷纷探寻自家情形,听闻遭难情形莫不痛哭失声。如此,相助靖安军复仇的心理愈甚。

    于志龙回想后世的北方拳民起事,南方长毛割据,不禁有些感慨。国民愚昧贪鄙者众,虽有朴素的平等求福心愿,但是极易偏激,行事狭隘,再加上领头者多私心重,从中浑水摸鱼,肆意剥夺,民间不苦才怪!

    担心于世昌出现不测,于志龙吩咐苟富贵领一哨人马便衣简从,今夜驱马至县城外接应,白世轩选了一个当地土著引路而去。

    至于愿意投军的青壮,于志龙令人好言去安慰,待夺回沂水城再做道理。他估计这些人被劫后家中度日艰难,少了劳力,今后生计会更窘,于志龙再向白世轩等士绅暂借些米粮相赠。众乡民拜谢不已,这才散了。

    孔英、孟昌、金炎三人则一直跟随谢林四下走访村舍,了解民情,誊写遭贼洗掠等事,忙得不可开交,至深夜方回。

    孔毕领着自泉林镇而来的投附之人,在寨外帮助四周乡民修缮房屋,如今已经立冬,天气转冷,这些乡民茅舍本就破败,再被贼众破坏,焚烧,更是经不起寒风,挡不住冬雨。靖安军的部分军士亦被抽调过来帮手;另外,于志龙又劝导地方乡绅等捐献粮米等救济灾户,虽然数量不多,总好过没有。一时靖安军仁善之名广为传播,后期踊跃参军者众。

    第二日天色大亮,过了晌午,于世昌终于快马回返,进了庄,于世昌亦不歇息,满头大汗的直奔于志龙处禀告所探消息。

    “这次亏得有白家引路,进城还算顺利,属下在城内四处观察,那石泽波已经开始招兵买马,城内不下千人众,而且看到了清风寨吴胜的面容。”

    于志龙心内微惊,这二人终于还是会和在一处了。想必卫宝等均在城内。




第二百七十六章 弥勒内的分歧2
    “久闻飞将军英勇,鞑子精锐闻之丧胆,临朐两战使得益都路上下震动,各地百姓欢呼雀跃。飞将军治军有素,爱民若子,昨日小人已经见了,当真如是!”谭晔朗声道。

    “吾军起于草莽,乱世间只为偷生。然鞑子暴虐,残民如待猪狗,天下民众苦不堪言,吾不敢独活,今当以天下为己任,驱除鞑虏,再兴中华。军者,国之利器,乃民之膏腴所供养,若不思报源泉之水,何异于人面兽心之豺狼!”于志龙道,“今见当地土著被贼戕害,其情其景实惨不可言,扪心自问,每每捶胸顿足,不胜悲切。吾之靖安军非吾所独有,乃天下百姓之子弟也,岂有父母有难,子女罔顾者故特令部众多加善待地方,倾力救护,不得延误!”

    于志龙一席话,说得铿锵有声,不仅诸将惊讶,就是谢林、孔英等都是肃然起敬!堂下诸亲卫听得心潮澎湃,恨不能手握钢刀,杀向战场。

    谭晔静默须臾,肃然起身拜服,道“世人所言,多有谬传,小的虽知将军临朐之事,却未有幸能面临教诲,不知将军有如此抱负!难怪靖安军兴盛如厮!”

    “诚如先前将军所言,小人乃是本地弥勒教阳朔座下一名弟子,自明王出世,大会天下有志者共抗鞑虏后,益都路的教众多有奉旗号响应者,不料天不假人愿,至正十一年在颍上刚刚起事不久,明王就被鞑虏所害。益都路全境教众多被朝廷追索,下狱,小人无奈,追随阳师在沂州地界继续隐身传教。”

    于志龙多少知道自刘福通起事,各地教众被元廷地方官府四下索拿,许多人就此下狱,益都城左近更是几乎扫荡一空。倒是周遭较为偏远的地域还有残余活动,不过都难成气候。

    “前几日听闻靖安军袭了沂水城,阳师大喜,亲自往见城内守将吴四德将军,愿携手抗元,不料吴将军以安抚民众,不得大举扫除当地官商士绅为由,拒绝了阳师的提议。阳师这才转而联络了石泽波和部分大户,趁隙多了城池。”

    于志龙冷笑道“想你那阳师阳朔也是穷苦之人,平素少不得受那些官商士绅的欺辱,心内自有报复之意,见吴将军不允,心内不甘,这才伙同吴四德干脆谋了吾城。就此快意一逞心中多年愁绪。”

    “反元之举可赞,但不应害民!”于志龙道。

    谭晔一时无语,良久微叹一声。

    “某也是阳师弟子,虔诚礼敬我主,不过在如何对待这些乡绅大户,甚至民家上多有不同念头。不瞒将军,阳师行事虽然快意恩仇,然此举有无辜之人或罪不至此者均被牵连,被破家劫财,甚至丢却性命者不知凡几。如此行事与暴元何异小人亦曾屡劝,反倒是惹了阳师不快,情急之下,竟断绝师徒情谊,令其手下欲害我等。小人不得不带领追随教众躲避在野。今儿特来拜见将军,惟愿将军发仁义之师,解我小民水火之急厄!”

    于志龙半晌无语。阳朔欲泄愤报复,或贪图一城之利,这与谭晔理念不同,就现在形势看,无论如何,于志龙也不会与阳朔谈合,更不论石泽波了。

    谭晔说的明白,于志龙令亲卫上茶,谭晔接过,谢了,这才回归座位。

    “谭壮士的意思,本将已经懂了,但弥勒与我是敌非友,若是两军阵前,汝等如何相处”于志龙自饮一盅茶问道。

    “我教原起于先梁,极盛于大唐。如今信民繁茂,广布四乡。然弥勒降生,本为救世。既是救世救民,当不得肆意杀生劫掠,霸占他人妻女,掳掠他人钱财,阳师如此行事已经偏离大道远矣!小的一人力弱,无法扭转,早就听闻飞将军在临朐费贱藉,收流民,分田亩,划拨牛羊入农家,又广结社团,大兴水利。此大有弥勒普济世民之风。昨日小的特亲来在白家寨附近探看,靖安军秋毫无犯,大军不仅多驻寨外,还分出军中人力相助地方修缮茅舍,给灾民以米粮度日,方信前言不虚,故今日壮胆愿请见将军!”

    谭晔顿了顿,道“小人只为本地黎民乱世存活而来,不敢以同教而纵私,若是将军不弃,小的手下还有些志同之人,也愿为将军效力。只是恳请将军一旦取了城池,还是倒下留情,对我教误入歧途的子弟多加宽恕!”

    于志龙转头看向于世昌,于世昌道“这人来时已说尚有同伙三四百,属下令其在寨外五里处的树林内歇息,派了一队人在旁看护。”

    说是看护,实为警戒。于世昌未明说,于志龙暗自点头。

    想了想,于志龙道“兹事体大,且容吾细思量,谭壮士可回转等候消息,明日一早再议。”

    谭晔知道自己出现的突兀,于志龙有此言乃意料之中,故施礼后退出,自回树林了。

    “去请谢林、穆春,钱正来议事。”于志龙吩咐。

    亲卫领命,分头出去唤人。

    不多时,诸人闻召陆续赶来,于志龙就在大堂上群议攻城之事。

    先是于志龙简要说明谭晔的来意和打算,他想先听听众人的意见。

    如今若不是什么紧急军情大事,非要当即决断的,于志龙一般都是召来诸人,各抒己见,然后再决断。

    谢林先道“弥勒教虽称济世,然自李唐以来,屡有强人以之为号,纠合不明就里的民众,悍然作乱。究其原因,历朝历代的治民举措多是因积弊难返,世人苦不堪言,长久积聚,一朝爆发,这些教派不过是因势利导,广为结社聚众而已。黄巾、绿眉都前车之鉴,此事涉及密教,大人当谨慎!”

    “谢县尹可有教我”于志龙追问道。

    “不敢,大人谬赞了!属下只闻世上密教趁势聚众而乱者,未尝闻某朝某代因教而立,因教而兴!”谢林简单一句话后,就施礼退座。

    他暗思于志龙与自己虽曾多次畅谈治民治政之道,却从未涉及教义教派的观点。

    既然不知于志龙的意思,谢林只是简单陈述个人观点。作为长期治政一方的元廷县尹,对于这些聚众串联,时常鼓动底层民众仇视官府,公然与之最对的教派分子,谢林打心里就是不喜。

    钱正大大咧咧道“若是可用,不妨先用之,若彼敢有异心,吾部愿以之试刀!”他这是讲究实用。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

    于志龙看向穆春,穆春喃喃道“我看这谭晔大异于阳朔,阳朔坏我军大事,罪不容恕,这谭晔若是一心悯民,不做出格之事,不妨与之交好,毕竟他是本地土著,熟知地理人情。”

    穆春当年在徐州入伙造反,芝麻李与刘福通互相呼应起事,军内也有许多信教之人,对他们穆春并不反感。

    看于志龙的目光转来,孟昌拱手道“大人所行之事,前有艰难万险,唯广聚人力,同心共志,方有龙飞九天之际。这谭晔虽是教民,不过听其言,颇有怜悯之心,与那阳朔截然不同,所谓听其言观其行,不妨先用之,此人知晓阳朔底细,此次夺城正好问个究竟。”

    “汉生亦是同感,若其执迷不悟,在夺城后处置不迟。”孔英接着道,“若是可用,还需细细观其虚实,听闻尚有数百教众在寨外,可容某一观,再来禀告。更何况,各地流落教民不少,有此子为号,也可收众教民之心。”

    曲波等其余人只言一切悉听飞将军吩咐!

    于志龙点点头,诸人多是赞同先纳为己用,再观后效。谢林默默听众人表态,抚须再不多言。

    “此事先不急。”于志龙再对于世昌道“世昌这次进城,了解敌情不少,不如再遣细作和土著入城,多结城内不满



第二百七十七章 沂水城1
    终于一个亲卫禁不住咳嗽了一声,惊得附近的教众回头看顾,这才发现身后多了十几个陌生的身影,有人小声惊呼。

    谭晔狐疑的走过来。于志龙哈哈朗声一笑,大步跨出,劳景按刀紧紧跟随,小心护卫。教众纷纷两厢避让。

    “谭壮士今日好有雅兴,不知此歌是何人所做,倒是应景!”于志龙大声道。

    “原来是飞将军亲临,小人不知,莫怪,莫怪!”谭晔借着火光,待于志龙一行走近,方才辨认出来人容貌。

    于志龙未着铠甲,只是一身粗布衣衫,头上简单挽了个发髻,一条青色丝绦牢牢系住,跳跃的橘黄色火苗中映出一张淡淡的笑脸。

    身侧劳景和七八个侍卫全身披挂,荷刀挎箭。

    谭晔急上前奔两步,跪拜道“山野狂歌,哪敢入将军清耳,这不过是我教编唱的童谣,为教民所熟知传唱而已。”

    “童谣吗倒是清雅别致的紧。”于志龙轻轻叹道,笑着扶起谭晔,见他避而不谈,也就不再追问。

    孔英、孟昌、金炎,谢林见这谭晔虽是一幅耕夫模样,不料谈吐颇有文雅之风,俱是好奇。他们白日见谭晔不惧刀斧,本以为是村野武夫之辈,如今再见,却又大不然。

    谭晔忙着将于志龙让至篝火前,引手下十几人过来拜见,皆是普通耕夫匠民之类。其余教众则是纷纷施礼即罢。这里大约不下三百余人,男女老幼皆有,壮男者占了六七成。

    “不知飞将军深夜莅临,有何吩咐”谭晔缓缓问道。

    下午相见,谭晔觉得这个年轻的将军虽然对己和蔼,但是心志坚毅,早有谋略,对自己多少有些戒备之意。谭晔率领数百人投附,对数千靖安军的实力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如今靖安军安排己众数百人皆宿在远远的林中,林外还有靖安军士卒在外巡视,若说对己没有防备,打死他也不信。

    不过毕竟是自己求人,气势上先是矮了一头,可恨阳朔把一个大好局面搅混,若能与靖安军长期联手,说不定就可成就一番大兴本教的机会。

    于志龙扫视全场,这些教众多衣衫褴褛,面有菜色,身上几无棉衣,所有的皮袄等厚衣似乎全给了老幼,壮男身上多是一两件破烂的单衣。众人中还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婴儿。

    教众手里也没有多少兵器,许多人手中拄着锄头,木叉,或是腰里别者一把黑黝黝的菜刀,感觉就是一群逃荒的。

    于志龙在篝火旁就地盘腿坐下,谢林、孔英、孟昌、金炎在后站立陪侍,劳景分派部下四散在四周守护。

    谭晔蹲于侧,静待于志龙发话。

    “吾观众人多衣不蔽体,不知为何阳朔不给汝等衣食”于志龙奇道。
1...9394959697...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