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元末新世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下清泉
    此时吴胜斜躺在一个担架上,由两个士卒抬着。担架是临时折了两根树枝赶制。潘彪几乎跑脱了力。刚才一力死战还不觉得,现在潘彪只觉腿肚子抽筋,发软,口干舌燥,眼前金星乱舞。

    吴胜咳出几口血沫,他胸口中了一箭,好在没有伤及心肺,现在不敢拔出箭矢,只是把箭尾削断,撒了些消炎止血的粉末,做了简单包扎。

    “去汇合卫宝,临朐城是去不得了,我们赶紧去沂水城,找石寨主。”

     




第二百七十章 有子谐行,不亦乐乎
    于志龙等听完清风寨逃脱士卒的话,陷入了沉思。

    刚才因为吃饭、扎营又耽搁了一个时辰,若靖安军立即启程追赶,只有令苟富贵的骑军才有可能赶上。步卒那是别想了。可是苟富贵所部不过两百骑卒,实力有限,吴胜一行恐怕不下五六百人。

    山路追击,即便追上了,若对方往山上一跑,战马难以上山、入林,追兵只能干瞪眼。再说现在天黑,骑军也不可能跑得太快,就是追上了,黑灯瞎火的,怎么歼灭对方

    于志龙不说话,谢林自然不敢言语。钱正、穆春、曲波、于世昌都暗暗思索,他们打多了仗,这些细节也会想得到。

    至于孔英、金炎、孟昌、孔毕初次进入军营,见诸将商议军事,他们不谙军情,自是小心,绝不会主动建议。金炎、孟昌、孔毕曾听闻孔英多次对这飞将军赞叹,今日正好借机观瞧。

    “今日先休息一晚,明日五更造饭,六更前出发。”于志龙终于下定决心。

    苟富贵试探着小声道“大人,我骑军尚有体力,可否稍稍修整,今夜就提前先行”这苟富贵虽然职衔低,不过这几日一直跟随于志龙南北奔波,临阵在前,立了不少功劳,于志龙心喜,故令他继续跟随。

    于世昌按捺不住道“正是,骑军马力尚足,不如先行,若能追上,或有机会击之!”

    于志龙尚未回话,穆春急道“不可!”

    “有何不可”于世昌大怒,不料这个平常如闷油葫芦似的人竟然在此公然反驳自己。

    穆春只是一时情急,见于世昌怒容,心内方觉不妥。不过此时已经不能当众收回话,再见于志龙并不恼意,遂期期艾艾道“某虽未与那吴胜深交,但观其言行颇有心计,清风寨既毁,彼等只有沂水可安身,安知不做预备想那清风寨尚有不少人马逃脱,吴胜不会不防着吾等前去。”

    穆春喘口气,放缓语速,稍稍理了思路道“观这处营寨,营帐器械尽毁,俘虏亦被处决,虽然显得匆忙,却不慌乱。某以为吴胜必然在路上有所防备!夜里山路行军极易遭袭,此去山路多沟壑、山林,正是用兵的好地方,故某以为还是天明再行为好。”

    于世昌听后不语,他走过这段路,知穆春所言不差,自己只是心急而已。

    于志龙赞赏的点点头,这个穆春虽然言语有些木讷,但不是粗人,他对吴胜的判断与于志龙相似。

    “诸位以为呢”于志龙再问钱正、曲波,两人皆赞同穆春。刚才询问清风寨之人,这几个人因为急于逃命,匆忙窜入两侧山林,入山遁走,根本不知吴胜等人的境遇如何,只知道被围人马死命向后突击,远远地望去,似乎有数百人逃脱围困。他们在山中无处可去,本想寻路与之汇合,不料半路遇到了孔英等人。

    “就依穆将军所言,告诉前去探路的斥候,小心提防,山路难行,就不要骑马了!”于志龙吩咐,诸将领命。

    孔英请道“今日得遇将军,诚感活命之恩,不才愿就此随军,与将军等同行,以尽绵薄之力!”孟昌、金炎、孔毕皆愿随行,一起出列跪拜。

    于志龙有些犹豫,这些人奔波多日,心体疲惫,自己此去毕竟有危险。孔英等人给他的印象不错,尤其是孔英曾有数次面谈,此番能有其来投,不啻于久旱逢甘雨。于志龙不愿孔英等就此冒险。

    孟昌则道“某等虽不知兵,然粗通文墨,军中若有文案,筹算,通告之类或可任之。能为将军分忧,实乃某等心愿,伏请将军笑纳!”说完再拜。

    钱正见他虽是文士,却着草履,衣粗衫,头上只是简单挽个发髻,再系以青布方巾,若非听他谈吐,还以为是乡野村夫,不由奇之。

    孔毕是农夫,这种场合既不会也不敢主动出言,见孟昌、孔英正色请求随行,他只跪拜于地,连连磕头,孔毕的这十几个叩头异常实在,虽然帐内铺设一层毛毯,毛毯下是坚实的土地,众人仍然可以清楚地听到孔毕的叩头声。

    于志龙鼓掌大笑“有子谐行,不亦乐乎!只是前路可能会有大仗,诸君需位于中军,不得擅自行动,一切需听从军令!”

    孔毕见孔英等三人起身归座后,这才抬头小心道“小的随行伙伴尚有百余人,皆是体健之士,敢请将军恩准,一同随军杀敌!”

    “哦,汝等不惧刀兵生死”于志龙问。

    “吾等已无片瓦遮身,幸赖大人收留,父母妻子方能保全,某无所长,只有一身力气,习得点拳脚,愿以贱躯报效大人!”

    孔毕毕竟是圣贤故里之小民,多少识些字,晓得局势变化。在乡里有些威望,这次一路上奔波指挥其实就是这队人的首领。孔英等虽然更有才情,机智颇多,却无服众的资历,一路只是为其参赞谋划。

    男儿行,事与仁,纵死敌手笑相承,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孔毕起事,几乎杀了那家大户满门男丁,又劫狱,杀退了追剿的衙差和兵丁,如今见到靖安军雄壮齐整,他心中大为折服,这才斗胆,请留军中随行。

    见孔毕诚心可鉴,于志龙再次哈哈大笑。起身下来相扶,对孔英和颜道“有诸君相辅,吾无忧矣!”遂令军中一小校明早引这些老弱妇孺先归临朐安置。谢林则修书一封,令这小校送至程世林处,着他好生照顾。

    孔英这些人大约四百,精壮者半,多是在家乡受不了盘剥地主的气,索性与孔毕等一起反了。

    孔毕选其中最健壮者百人,暂编一队,于志龙给其百户军职,暂归穆春统属。

    于志龙再令于世昌道“再多遣人望清风寨方向探查,看看那些元军的动向,若是望这边来,吾等不妨设局,还施彼身!”于世昌兴奋接令而去。

    先前听禀告,于志龙估计这批元军不下一两千之数,若是往临朐去,虽然自己不惧,但这股元军终是一股较大的力量,若是有机会,索性就此灭之,也是消除了一个隐患。

    “今夜各部小心戒备,山上多放暗哨,再往临朐通报清风寨前后变化消息,令纪献诚多加小心!”于志龙吩咐完,钱正出帐安排警戒,曲波遣人立即回复临朐。

    很快有热乎乎的饭食进上,众人随即双手开动,填饱肚子。

    这夜繁星满天,秋风瑟瑟,吹得附近的山林沙沙作响。

    靖安军在营内点燃许多篝火取暖,因为急行,携带帐篷不多,主要给了这些投附的妇孺。



第二百七十一章 李逵,李鬼?
    大军一路前行,步伐不急不缓,每日行军约五十里下寨。

    如今的靖安军数次大战得胜,正士气高昂;前番大规模操练,和充足的伙食使得将士的身体明显健壮了许多。日行五十里仍能保持充沛的战力。

    孔英、孟昌、金炎一路乘马跟随,孔毕与其百户队的同伴步行,一路见靖安军行军、下寨有方,全军出动几乎静默无声,步伐不躁不乱,逢村不入,众人均是称奇。

    后半段路多是丘陵沟壑,或半山盘旋,或时不时穿过密林,溪涧,山涧时有狐兔,野鸡等受惊而走。沿途零散民户见有大军前来,俱是吓得奔入家宅,紧闭门户,只求菩萨保佑。不料这支军马好生奇怪,不索粮薪,不进户院,除了敲门问路,探询周围异状外,大军俱静默而行。

    这些乡野之人多不识字,看不懂前头的旗号。这路上近期多有元军车马通行,只道是又一支元军南下。

    有点见识的心内嘀咕,北方有贼军闹事,只见元军和车马粮秣向北开拔,从未见如此整肃大军大举南下,莫非这南边也闹匪了

    想起前一日一股军马乘车跨马,不打旗号,急行南下,似乎自己的猜想颇有道理,不禁自得的对家里噤若寒蝉的婆娘小声自夸,却不知他是猜中了开头,而错了结尾。

    前哨探马流水般往返,禀告前方探查。临朐至沂水路程近二百里,他们已经行了近百里,算算时间最快也要三日方到。而沂水事变至今已经三日,赵石领军南下夺莒县,吴四德败出城,不知所踪,这些时间足够石泽波在城内应付布置了。

    钱正与吴四德交情最厚,每逢探马回报,必紧张地竖起耳朵在于志龙旁谛听,好在一路既无元兵拦截,也无清风寨人马设伏,人马行军较快。不过为了防受伏,每逢险要,于志龙必派探马在左右仔细搜寻,待彻底安全后,方敢通过。

    于志龙起家后的这几仗,多是在险要处设计伏击,仗打得多了,自己也深恐遭敌以此相待。

    当年魏武帝逢战好断敌粮道,故每战极看重自家粮道安危,于志龙如今也是颇有同感。

    临近沂水城约四十里,前方哨探来报,前方大路侧有一寨堡,面积颇大,看寨墙上立着许多壮丁,挺枪挎刀似有相拒之意,寨堡上竖有一张杏黄大旗,大书一“白”字,倒是未见元军旗号。

    “可有小路避开”于志龙问道。

    探子道再前行六里地,有一小路,需绕远十多里。只是道路狭仄,大军不易通行。

    曲波愿领军攻取,于志龙尚在踌躇,于世昌上前建议道“事变已有数日,石泽波临时发难,想他也难有后计,估计八成是地方士绅据寨自守。想那地方大户不过自凭一寨,里面壮丁最多不过数百,我军只要留一军监之,大军呼啸而过,寨内必不敢挑衅。若是对方识相,只要我军不害其利,或许寨内之人还能资助一二,即便没有助力,探听些消息也是好的。”

    于世昌也曾多次为前军,对这些据寨自保的士绅心理还是有些把握的。

    于志龙当众赞其有心。此去沂水当然不要横生节支为宜,遂许之,令于世昌领队前发,至寨门前百米试探。

    附近寨外散居的民户纷纷扶老携幼,慌慌张张奔入寨里,然后寨门紧闭,再无声息。

    寨墙上早有壮丁发现有大股军马快步沿路行来,一时寨内人喊犬吠,很快寨墙上又冒出许多人头,均手执兵器,紧张地关注这只陌生的军马。

    于世昌仅带三四亲随,策马一溜烟的奔到寨前十几步远,只见前方一片寂静,寨上壮丁紧张地盯着于世昌的一举一动。

    “不过是乡民结寨自保,就连鞑子的义军都不如,区区弹丸之地,何足道哉!”于世昌晒笑,几个亲随陪着呵呵直乐。

    话虽如此,这个寨规制可不小,寨墙亦高达两丈,全部以大青石垒砌,每块青石皆长约四尺,厚尺半。两扇巨大的寨门全部以黄铜包铸,二三壮汉也难以推动。

    这个寨临大道旁而设,利用附近较高的地势,正好虎据要道,大军若要沿寨外大路通行,正好在其监视之下。好在此时元廷对民间弓弩控制较严,于世昌在寨墙上并未发现有大量的箭手,上面一排民丁,持箭者不过数人。

    一个亲随眼尖,指着寨墙和周遭地面的痕迹禀道“将军且看!”

    于世昌仔细瞅,发现周遭黄褐色的泥土地上到处是块块深褐色斑渚。

    此时秋日高照,煦暖的阳光照射在盔甲衣衫上,众人还觉得一股舒爽的暖意直沁心窝,懒洋洋的冬日下精神极为舒坦,不过随着一股微风吹拂,顿觉一股淡淡的血腥气隐隐入鼻。

    于世昌略略打量,看出这是一番血战后,地上遗留的血迹斑斑散发出的呕气。虽然尸骨早已被打扫,但地面上块块血迹四处都是。看泥土色泽应是前两日内刚刚发生,战况似乎很激烈。

    寨墙上庄丁见他不惧箭矢,竟领亲随亲至跟前探查,不禁左右面面相觑,因未得号令,不知其底细,谁也不敢放箭或呵斥。

    虽不知下面是何人,但寨内壮丁随后都看得见其后千百人马正逶迤列队而来,军中一股肃然煞气不怒自威。见到来者人马行军队列规整,旗号分明,就是傻子也知道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不多时,数千人马齐至,竟无一人喧哗。

    于世昌在下大叫“靖安军路经此界,请寨内人答话!”

    刚才已有探查的小校过来禀报,此寨名白家寨,里面有大户白姓者做主,寨内民户不下三四百数。白家家主乃是此地有名缙绅,所拥周围良田不下数千亩,山林之广者亦是。

    这几日沂水城有兵乱,许多城内民家、大户纷纷出城避祸,前两日一彪乱兵纷纷过来攻打了白家寨,最终死伤不少,无功而退。

    寨外有未及走脱的土著被靖安军斥候所持,每有问询,莫敢不答,故此得知。

    于世昌虽常激奋,但并不是莽撞之人,他虽是孤身犯险,但也看得出这寨堡内有些慌乱,轻易不敢招惹自身,故凭着身后数千有素军马, 索性高调上前。

    寨墙上面一些纷乱,有头目大声笑道“尔等何人,敢诈言靖安军可知李逵的兄弟是李鬼”

    “若是借路,任汝行去!”上面众人再一阵哄笑。

    于世昌大怒,举鞭斥道“无知鼠辈,安敢妄言!”回头吩咐道“数起旗号,给这些鼠辈开开眼!”

    一个亲随应声回阵,须臾,一个旗手并两个护卫策马向前,旗手解开包裹旗帜的系带,迎着秋日,哗的一声将旗面奋力抖开。

     



第二百七十二章 白琦报恩
    不提这些人跟在白寨主身后碎嘴絮叨,一行人蹬蹬上了寨墙。

    只见前面数百精壮军士挺立如松,墙下一骑马年轻将领正不耐烦看着这边动静。

    这些人多是地方大族、豪富的头面人物,俱识字,看向那马上将领身后大旗,上书“顺天军前军于”

    “这不是书着顺天军吗!何来靖安军”立时有人疑惑问道。

    “听那小校道,这靖安军原是顺天军的一部,莫非是顺天军的大队来了。”旁边一个同伴解释道。他不知自顺天军合并后,这旗帜等尚来不及重新绣制,于世昌打的仍是原先的旗号

    于世昌终于见上方冒出许多人,见多是中年面容,猜是寨内头面人物。

    “下面何人不知何方人马某乃本寨寨主白世轩,可有效劳之处”

    于世昌手指身后大旗,道“某乃临朐靖安军,今至此处,暂做歇息,奉飞将军令,大军不得侵扰地方。但见墙上寨众执兵视我如寇,恐伤彼此和气,有请寨主开门一见!”

    白世轩心内惊疑不定,早早看见那大旗,其后更有军马阵列严整,静站于道,仔细瞅去,未发现任何云梯、火炮等物,这才勉强放下心。

    “我寨内皆良民,胆小怕事,见不得大军雄壮,若将军有心,某愿进献米酒,牛羊以资军用,还望将军约束部属,莫进寨堡,勿扰乡民!”

    这些寨外军马多着混杂不一的元军盔甲,虽然旗号简陋,没有官军制式精美,但是白家寨众人担心,万一是死敌等假冒,这要是开了门,岂不知自寻死路

    更何况,前些天早就流传,益都官军重重围困了临朐城,官军日夜攻打不休,破城只在旬日之间,这帮靖安军又是从何而来
1...9192939495...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