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欲仙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五味宅
“欧体”楷书方圆兼施,点画劲挺。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被誉为唐人楷书第一。
第二十九章 入宗(二)
魔欲仙缘正文卷第二十九章入宗景华闻言松了口气。老妇的问题不算刁难,只要据实回答即可。
“启禀前辈,晚辈与尚道友曾有过讨论。宗门设置规矩,是为了遴选合适的弟子。散修们以众凌寡过甚,若是逼急了夏侯劫,最终闹出死伤,恐非‘卷帘谷’比试的初衷。因此晚辈出手干预,至于女修‘丙八’......晚辈预先在矮丘上设下阵法,自保应该无虞......”
老妇淡淡道:“我等修道历练,时时与危险相伴,生死实属寻常。别的不说,光在‘卷帘谷’中,死于妖兽爪下的散修便不下十人,你怎知散修联合、以众凌寡,不是宗门对弟子的考验”
“啊......”
老妇的话大出预料,景华一时张口结舌,不知该如何应对。过了半晌,他垂首答道:“回禀前辈,弟子确实不曾想过......”
老妇不置可否,直接闭上了双目。她身旁有位中年美妇,双眉斜飞入鬓,有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味道。
“景华,若你为本宗弟子,评判众多散修与夏侯小子,哪边能进入宗门”
景华直接答道:“晚辈以为应属夏侯道友......”
“哦说说理由......”
“是......修士日复一日、刻苦修炼,争的无非是一线生机,最终达到长生久视、逍遥自在。既然宗门比试较量,‘争’便是较量的核心,应按规矩衡量各人长短,而非片面倚多为胜。”
美妇笑道:“是么那么夏侯小子,还有那位女修‘丙八’,二者择其一,你认为哪个适合入宗”
“这......”
景华一时语塞。夏侯劫实力高强、自不待言,可女修“丙八”长于调度,也是难能可贵的才华。景华穿越而来,深知行政、策划、管理为关键素质,远非其他能力可比。
他沉吟半晌,最终决定实话实说。
“启禀前辈,晚辈以为二人都适合入宗,无法作出选择。”
未等美妇说话,右首有个秃顶老者突然开口。
“两名弟子,实力相当、资质相当、品行相当。一人来自本洲世家,一人是无根散修,二者择其一,你选何人入宗”
景华踌躇道:“实力相当......或可另选比试项目,择优入宗......”
秃顶老者淡淡道:“我说得很清楚,二人各方面旗鼓相当,只可择其一。”
景华沉默片刻,断然答道:“当选散修入宗,裁汰世家子弟。”
“哦是何缘故”
景华既然作出选择,心情反而平静下来。
“世家子弟与散修不同,他们条件优越,有长辈专心指点。平时耳濡目染、身教言传,获益更不可计量。如此依旧与散修不相上下,只说明散修资质更胜一筹。他或许加倍努力、或许天赋异禀、或许另有奇遇,得以抹平与世家的差距。不论是为了什么,他都符合宗门择优的原则,况且......”
景华顿了顿,继续解释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吾等修士求索天道法则,当时时以此自醒。世家子弟不缺功诀、丹药、法器、师长,他们所来不过优中选优。散修们多数有所欠缺,得靠自己奋力拼搏。宗门若如此择徒,符合天道生灭的法则......”
在座的至少是化神上人,个个活了数百岁,眼界、见识高出凡人许多。景华提出的理由不过尔尔,本来毫无新意。
可观月大陆没有《道德经》,景华“剽劫”的名句隐含至理、直指人心。众长老求索大道、目光如炬,立时觉察出话语中的不凡。
一时间厅中静悄悄地,无人再开口问询。米常足见状,挥手示意景华退下。待小辈身影消失,他首先转向了右方。
“辛师妹,如何”
“辛师妹”名叫辛衷泽,是“镇翰峰”的化神长老。她肩上
第三十章 入宗(三)
九天云烟凌空垂落,山风吹起,烟气或聚或散。层层云朵点点如絮,万里碧空飞扬飘洒。少时它们又汇集如瀑,从千丈高空俯冲而下。
景华等数弟子共乘飞舟,离开方圆峰、前往问道峰。
“易神九峰”彼此相连,坐落于昆仑中央。在飞舟上举目四望,只见山峦叠嶂、云海飘渺,很难分出九峰间的差别。
“渡空舟”上有化神上人坐镇。他貌似中年文士,语气随和、不摆架子。
入选弟子初来乍到,不敢与之攀谈。同阶弟子间没有障碍,景华与大家闲聊数句,大致了解各人状况。
此次入选弟子共七十六人,多为聚灵弟子。筑基修士共有四人、两男两女,其中一个道袍标识为“辛十九”,是与景华同入昆仑的散修,名叫蓝心韵。
四个筑基修士中,散修占去三人,剩下一个出身兖洲世家。
“到了......”
中年文士出声提醒。众弟子一惊,下意识地探头掌握。只见飞舟缓缓而下,涌动的气流汇合山间雾霭,与下方的云海互相拍激。
朵朵白云瞬间崩散,飞絮若漫空飘雪、变幻无定。晨曦自云层中透出,在飞絮、雾霭间互相散射,映衬出眩目的光彩。壮美烟霞若有似无,模模糊糊挡在众人面前。
“轰......”
“渡空舟”缓缓下落。护山法阵开启,驱散深涧烟霞,打开了一处崭新天地。
浮空山峰此起彼伏,索道虹桥相连贯通。云海浮于下、白鹤舞于上,又有奇花异树、花鸟虫兽嬉戏山间。
乍看之下,“问道峰”似乎与“方圆峰”十分相似,可一路行来,差别却无处不在。
“方圆峰”亭台楼阁纵横相连、布局规整,如同被规划无数遍的庭院。其间弟子行为守序、进退有度,一举一动无不自成方圆。
“问道峰”则自在得多。亭台楼阁固然不缺,间中却夹杂无数茅舍小院、池塘竹屋。
台前石阶、塘边草坪、茅舍屋顶,处处可见修士手持经卷,或闭目沉思,或低声吟哦。偶尔空中气机波动、流光溢彩,有人演示法术、操控法器。
“问道峰”弟子状似松散无序、放浪形骸,可多数人脸上安宁详和,似乎与天地达成了某种默契。
筑基、聚灵弟子很快被分开,景华等四人跟随中年文士,来到一处极大的庭院。庭院内来来往往,能见到数十位同门修士。他们或提桶、或担石,做的多是“苦力活”。
景华等微感意外。他们新入山门、不便多问,跟着中年文士穿过长廊、直入正厅。
很快有师兄取来四个包裹,放在厅堂当中。景华等心有灵犀,自觉站作一排,等候前辈师长的指点。
功夫不大,中年文士步入正厅。此刻他换了一身白色长衫,未穿青灰色宗门道袍。中年文士把手一招,四个包裹凌空浮起,飞至景华等面前。
“呵呵呵,便算是入门第一课吧......本宗规矩,代表宗门行事,必须身着道袍、自报名号。其余时间尽可自便,不用千篇一律......”
“入门第一课”不是板脸诵读门规,景华等都松了口气,各自接过包裹。
中年文士指了指门口,继续说道:“......稍后跟着韩进宝去‘理宗院’,他会带你们挑选洞府,安排后续修炼。拜师之前,你们还要先过他这关......”
门口站着个矮壮武修,长得肥脸嘟噜、笑容可掬。之前他和四人打过招呼,态度十分和蔼。景华等心中发紧,不想一个毫不起眼的筑基武修,竟是新进弟子的负责人。
韩进宝
第三十一章 拜师(一)
观月历元封一七八年五月初十。
卯时一刻,问道峰上朝阳初升,景华来到“浣花院”门前。
“景师弟,你来得倒早”
“韩师兄,多亏你帮忙介绍,寻到一处宽敞洞府......”
“应该的、应该的......问道峰上,豢养灵宠的师兄弟本就不多,那处洞府长期空置,刚好你来得巧......”
昨日乐和指点完毕后,景华等跟随韩进宝前往“理宗院”。问道峰上共有浮空山脉一百五十八座,除去长老、掌院的居所,约有六十余座供低阶弟子居住。
各人脾气性格不同,有人喜欢热闹,有人选择离群独居。景华无可无不可,但饭团喜欢在外撒欢。因此他托韩进宝帮忙,找了处巨大的山丘。上面巨树林立、山泉淙淙,长有无数花草藤萝,其中还有不少小兽。
宗门规矩先入者为大,韩进宝理所当然成为师兄。据他介绍,新进弟子入门,首先要每日夯实道基,直到获得师门认可。而今日景华提早到达“浣花院”,就想看看如何“夯实道基”。
言谈之间,另外三名新弟子也到了。韩进宝笑道:“你们来得太早,其他师弟都还未到。也罢,当年我刚入门时,也如你们一般好奇,随我来......”
五人一前四后,来到“浣花院”前门左首,进入一间大屋。里面横竖超过十丈,底层密密麻麻,排列着无数黄褐大缸。
韩进宝走在到旁边,从屋角担起一条扁担。扁担两头挂着青色水桶,上面闪着点点幽光。
“诸位师弟,所谓夯实道基,便是打熬身体。‘问道’一脉自古传承,即便是灵修,也需要强健躯体,方能更好地施法、御器。‘浣花院’中有上佳冷泉,足够灌溉之用。不过少数灵植质地特殊,需要沸泉浇灌。由此向西五里,玉泉山上有现成的沸泉。盏茶时间内完成来回,可保沸泉灵效不失......”
新弟子于复弦瞪大眼睛,有些难以致信。
“韩师兄,你的意思是......我们全去......担水”
“不错,于师弟,你们刚来,只需担满两大缸即可。记住,盏茶时间内必须完成来回,否则沸泉失效,还得从头来过。此为每日的必修功课,两缸水担满,你们修炼也罢、游玩也罢,宗门不会干预。哦......乐太师伯说了,每旬‘问道院’开讲不可缺席,今日便是初十,你们手脚利索些,还能去占个前排位置。”
于复弦身材修长,面容俊美。他出身兖洲大族,生平从未干过粗活。接应沸泉进入“浣花院”,任何长老、上人一道法术即可解决,为何要弟子们来回奔波
四人能从数百散修中脱颖而出,都不是轻佻浮滑之辈。当下于复弦率先上前,去墙角拎起扁担、水桶。东西刚一上手,他脸色微变,随即恢复正常。
景华紧随其后,拎起了水桶和扁担。两样物事都由精铜铸造,水桶约莫二百多斤,扁担七八十斤,加在一起分量不轻。
筑基修士的躯体久经淬炼,数百斤上肩只略微吃力。景华前世帮家里干过活,深知“挑担”的苦处。
若是只挑一会儿,那和玩耍无异。长时间挑担奔波非常吃力,需要极强的意志才能逐步适应。屋中水缸体量巨大,得数十桶才能装满。
韩进宝见四人俱已备妥,微微一笑道:“出发吧......”
他把扁担扛在肩头,身体未见如何发力,人已闪到五尺开外。四名新弟子不敢怠慢,纷纷挑担跟随其后。
五人出了“浣花院”一路向西,脚下发力疾奔,不多时便感到玉泉山。韩进宝有意掂量各人的“修为”,脚下忽快忽慢,还将速度提升少许。
四人的修为差距暴露无遗,世家子弟于复弦落在最后。他脸色发白,已微微开始喘
第三十二章 拜师(二)
问道峰,“问道院”。
与普通院舍规制不同,“问道院”的讲堂设在屋外。中央一座尺许高的木台,上面放着个茅草蒲团。
以木台为中心,弟子们呈扇状排开。木台后方是一座百丈高的瀑布,激流如银河下泻,在山脚激起千波万浪。水雾蒙蒙,被晨曦一照,散射出七彩霞光。
水势如此汹涌,木台周围却几乎听不到水声。偶有激流过于猛烈,水雾溅射散漫过来。未及靠近,它们就自动散失无形。
韩进宝带着景华等人,早早来到木台前方,拣了首排位置落座。于复弦还有些犹豫不决,立即被韩进宝看了出来。
“于师弟不必拘谨,新弟子坐在前方,是‘问道院’立下的规矩。待会儿你们要自报家门,给诸位师兄弟们认识。坐在后面来回麻烦,前面的位置刚好方便.......”
两个新进女修顿时发窘,神色有些慌张。
“韩师兄,自报家门要说些什么”
“我等都是修士,不用整那些虚礼。比如我吧,直接说‘中原道青洲韩进宝’即可,你们也差不多......”
言谈之间,又有弟子三三两两地到达。他们穿着各异、神情平静,见到韩进宝带着四个“新人”,都微微颔首示意。
景华暗自留心,来的全是筑基修士,粗略计算人数在二百以上。
不知何时,乐和已走上木台,端坐于蒲团之上。不必外在提醒,弟子们自动安静下来。他们各自寻了蒲团坐下,弯腰垂首向长老致敬。
“乐太师伯......”
“乐太师叔......”
“师祖......”
乐和点了点头,语气一如之前般平淡。
“你们都知道了,本宗十年一次开山收徒。今次又有数人归入‘问道’一脉,他们中资质高者有之,技艺精者有之,和往年并无差别。可大道唯艰,想要探寻天地至理,只有锲而不舍一途......”
说到这儿他顿了顿,转头面向景华等人。
“......你们自报家门,与众位师兄见礼。”
于复弦率先起立,面向周围抱拳施礼。
“中原道兖洲于氏,于复弦。”
“东海道嵊洲,鲜于虹。”
“中原道冀洲,蓝心韵。”
景华最后一个站起道:“中南道厉洲,景华。”
乐和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好了......‘问道’一脉筑基弟子超过五百,过半都在山外任职、游历,以后你们再慢慢结识。既然有新弟子入派,今日我们彼此印证,探讨‘道’之真解。我看就从筑基开始吧.......试问何为‘筑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