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几秒钟,又好似半个世纪般漫长,当百眼巨人号甲板上有人晃动着略感僵直的脖子,打算长长的换口气时,又是四颗明亮的火球从高空中乍然亮起,随着密集的巨响和又一片灰黑色烟雾的形成,刚刚还发出巨大轰鸣声的八架米格战机n踪迹全无。
这次,除了科考船自身柴油机发的低沉嗡嗡声和呜呜的海风声外,天空中和甲板上n变得一片死寂,rán,一声极其短促的尖叫声只响起了个开头,然后猛地戛然而止,随着噗通一声,面对这种刺激无比的场面,终于有人成功的昏过去了。
片刻过后,罗克和孙启亮的声音几乎同时在耳麦中响起洞幺,第一批次的米格23n在雷达上消失不见。
“猫头鹰,退出数据共享模式,打开机载雷达重复确认战果,让我们换个高度。”宁雷的声音里也是难掩笑意。
“猫头鹰收到。”乔鹏飞语气轻松的说道。
“洞俩,我们即将爬升。”宁雷边说边打开了两台30p414引擎的加力开关。
14战斗机尾部两点明亮的幽蓝色火焰rán转成橘ánsè,随着战机引擎突如其来的高亢尖啸声,两架战斗机高昂着机头迅速的向高空中窜去。
“洞幺,发现苏22机群,距离160公里,高度6000,方向330,速度06马赫,编队四架。”罗克的声音从耳麦中传来,不过却n平静无比。
“猫头鹰,发现苏22机群é?”宁雷把手中的纵杆几乎拉到了尽头,使14战斗机保持着70多度的爬升角度。
“海东青,猫头鹰n发现苏22机群,怎么处理?”
“升到10000米高度之后,编队解编,我去寻找鸟群对付后两批米格23,猫头鹰升到16000之后执行预定计划,若是上钩的多,鹰巢会通知你直接去后边处理苏22的。”
乔鹏飞的14战斗机现在是彻底的轻载,只剩下了两枚百十公斤重的响尾蛇红外格斗导弹,干这种突击的活计正合适。
“猫头鹰收到,海东青好运。”
30秒之后,宁雷爬升到了10000米的高空,轻轻推杆缓缓的把战机改平,而乔鹏飞则继续保持着大角度爬升的飞行姿态,转眼间从宁雷的侧翼掠过。
“洞幺,发现鸟群,在我们前方30公里处,他们飞得可真低,肯定不会超过200米的(注2)。
”
“让我们先和第二批次的越南人打个招呼。”宁雷说道。
“洞幺,第二批次的越南人正在加速,米格23编队航向变化è。”
越南空军的每个批次之间,只是间隔了十公里的距离,虽说这个距离发现飞行中的米格23战斗机有些困难。但那八个转瞬即逝的明亮火球别说是飞行员,就是普通的近视眼都会发现的。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此次带队增援南子岛守备部队的372航空师3团团长阮志明n彻底的懵了,在不到十秒的sān里八个一闪而逝的火光过后,第一编队的八架米格23战斗机再无任何消息。
虽说阮志明有一万个理由不相信,中国空军n具备了超远距离的视距外打击能力,可惜面对铁一般的现实,阮志明的理智告诉第一批次的8架米格23战斗机n凶多吉少了。
苏联教官不是说14战斗机所搭载的a54空空导弹,对战斗机这类小型目标的真实程只有60公里么?苏联教官不是说米格23战斗机雷达对14战斗机的搜索距离超过70公里么?苏联教官不是说米格23的雷达告警系统在被敌方雷达锁定时会发出警报么?
眼前这一切又该怎么解释,8枚远程空空导弹至少需要出动4架14战斗机才成。无论哪方面的情报都显示,中国空军当初去美国受训的只有一个机组。这意味着能出动的14战斗机只有一架,难道美国人真的参战了?阮志明觉得的逻辑n快要崩溃了。
美国人都怕死的,只要我们接近14战斗机的机群,美国人保证跑得比谁都快。以14战斗机的航程和载油量来说。到南子岛海域上空nán空战。携带2枚a54远程空空导弹n是极限了,现在n打没了8枚,最多还有4枚a54空空导弹。
越南人民军在空军上的损失。就用中国海军那七艘舰艇来补充吧,阮志明恨恨的想着。
“歌山一队、歌山二队,敌方极ěnén获得了超远程空空导弹,从即可起每10秒nán一次大角度机动,注意搜索歌山三队、歌山四队的踪迹。”阮志明对第一批米格23战斗机的下落还抱有一丝希望。
虽说阮志明刚刚认识到苏联教官本就是个笑话,不过在紧急时刻,还是条件反般的把苏联教官所教授的躲避远程空空导弹的建议翻了出来。
可惜阮志明忙中出错,心急去前方求证第一批次那八架米格23战斗机的命运,只是通知了所在第二批次编组,却暂时把身后的第三批次米格机忘在了脑后。
“洞俩,打苏22攻击机好了,算是给舰队减轻防空压力了。”宁雷说道。
“等等,第三批次的米格23航向依旧不变。”罗克有些惊讶的说道。
“洞幺,航向190,我们在向右侧偏ǎn,再来ǎn,好的,正在锁定6000米高度的目标,我们和目标之间还有90公里。”罗克语速奇快的说道。
随着座舱中响起了滴的长鸣声,14战斗机的机体微微一颤,最后两枚a54空空导弹离开了机腹挂架,在水平飞出数百米的距离之后,猛地向海平面方向扎去。
“海东青呼叫鹰巢,海东青呼叫鹰巢。”
“鹰巢收到。”
“通知鸟群保持高度不变,他们距离越南空军第二批次还有50公里,目标航向390,高度两组3000和6000,航速096马赫,正在nán高强度机动。”
“鹰巢收到。”
“洞幺,猫头鹰n抵达16000米,正在加速。”
“洞幺,猫头鹰速度16马赫,距离第二批次米格机65公里。”
“洞幺,第三批次米格23,一个目标信号n消失,另一枚a54ěnénn脱靶。”
“洞俩,n很不错了,继续监视猫头鹰的飞行状况,我们要加速了。”宁雷倒是没那脱靶当回事,十枚九中这种命中率扔在全球也是顶级水准,若不是越南空军本é针对14战斗机的雷达信号警告系统,a54是不ěnén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的。
随着宁雷打开节流阀,引擎的加力全开,处于轻载状态的14战斗机猛地向前串去
“洞幺,猫头鹰速度21马赫,距离第二批次米格机40公里即将进入对方雷达感知范围。我们距离第二批次米格机60公里”
“看起来刚刚好。”宁雷看了一眼空速表上18马赫的数字,说道。
在事先预案中,宁雷或是乔鹏飞也是诱饵之一,在打光了两架14战斗机所携带a54不死鸟导弹之后,轻载的两机将采用当年朝鲜战场上共和国空军惯用的掠袭战术,在万米高空高马赫数突入,当敌机大队分出小编队转向nán追击诱饵时,另一架14战斗机在稍低空域高速突入,这时稍后突入的14战斗机,将有极大的ěnén直接面对敌机追击小分队那冒着大量红外线的尾巴。
而被宁雷誉为鸟群的a7攻击机机群。只有一架携带了两枚激光制导炸弹和两枚响尾蛇格斗导弹。剩余的a7攻击机本就é携带激光制导炸弹,而是统一携带了两个副油箱和4枚响尾蛇红外格斗弹,准备在宁雷的指挥下分成三组nán捡漏。
宁雷的这个战术完全是建立在14战斗机的超远距离雷达,和米格23战斗机那具40公里探测距离的雷达能差距之上的。bn在空战中空中势态感知。永远都是决胜最为主要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14战斗机在2的马赫数下高达7的过载。使得宁雷的掠袭战术完全可以做到快进快出,笨重的米格23本跟不上14战斗机的节奏,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è。而米格23战斗机那具只有40公里探测距离的雷达,对于每分钟能跑出去40公里的14战斗机来说,只能是略等于无。
当阮志明的耳麦里响起了南威岛雷达站转发过来的消息,通知25339被击落、25331被击伤的消息之后,恨恨的拍了一下手中纵杆,咬着牙说道:“通知歌山五队、歌山六队nán编队机动,注意超远距离的空空导弹。”
不过,看起来编队机动对规避远程空空导弹还是有作用的,否则中国空军不会去攻击刚刚é通知到的五队和六队,现在对面只剩下2枚远程空空导弹了,阮志明盘算着采用s办法击垮14机队最为划算。
阮志明和南威岛联络结束还不到40秒,机舱里的雷达探测器猛地响起了提示音,阮志明低头看了几眼,一架速度21马赫的战斗机,正从正前方40公里之外的16000米高空处向整个队伍奔袭而来。
终于露面了,居然只是单机出现的,另外几架14战斗机在哪里,难道打算采用老掉牙的掠袭战术吗?不管是不是诱饵,这架飞机里肯定是中国人在美受训的那个机组,算是掠袭战术的诱饵也好还是正经中、近距离格斗也罢,像这样直接跑到了敌方的机群里怎么看都是一项高风险职业,那些只为赚钱的美国民间雇佣飞行员是说s都不会干的。
“歌山一队、二队爬升至高度16000米,歌山二队a组航向转向375,b组航向转向195,我们一定要把这架14打下来。”
“湄公河呼叫长沙岛,通知歌山五队准备爬升,高度16000米,注意警戒,歌山六队任务不变。”
阮志明决定出动第二波次的八架米格23战机,从三个方向,对这架由中国飞行员驾驶的战机nán围殴堵截,在阮志明看来击落中国飞行员之后,剩下的14ěnén会不战自溃。
海面的百眼巨人号上,大部分人n重新掌控了的情绪与身体,看着天空中分成三个方向,努力向上做着爬升姿态的米格机议论纷纷,靠近后甲板处的密封门被猛地推开,一个拎着双筒望远镜的年轻男子跑了出来,大声喊道:“雷达室发现北偏东12度出现高速飞行物,很ěnén是这些米格机的对手。”
听年轻男子说完,甲板上看热闹的人群都伸着脖子看着北方的高空,忽然一个胖胖的中年男子端着手中的望远镜失态的大叫了起来:“我的天啊,这太可怕,难道是第三次sè大战就要爆发了么,我n不相信我的眼睛了。”
接着手中有望远镜的船员们纷纷失态的大叫了起来,é望远镜的船员大声追问着发生了s,一位年轻男子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有些颤抖的说道:“北边一架美国海军的14战斗机飞过来了,几分钟前,这里有八架苏联的米格机变成了烟火,看到这种情景你们会想起s?”
注1:当然最后美国海军还是没弄过美国国会,不仅双座的传统被斩断,还被塞进来了一个的胖子35
注2:满楼把资料搞错了,关于前文提到的超低空飞行,在海面上短sān飞50米高度还成,长sān飞200米以下就好了,当然极限情况二十来米高也有,但基本都是不超过半分钟的。(未完待续。)
( 工业之动力帝国 p:///3/3049/ )
第134章 超音速时代的王者
&;=&;b&;&;
百眼巨人号上的船员们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见证了其一生中都难以忘怀的一幕,以至于在多年后的采访中仍有人声称,有那么一刻,我真的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开打了。
anannasr 当时在百眼巨人号上任职的莉莉安,面对纽约时报的采访时就曾表示过这种担心我开始为我们剩下的航路担忧,直到船上的通讯部门连续和东京港与新加坡港求证世界仍然处于和平之中,而我们又搭救起一名a7攻击机和三名米格23战斗机跳伞的飞行员之后,整艘船的气氛才从焦虑中恢复了正常。
和努力爬升中的米格23战斗机不同,高空中的那架14战斗机没有做出半点俯冲的模样,随着双方迎头高速对冲,对于米格23战斗机来说,发r23尖顶半主动空空导弹的窗口机会加上整个制导时间不会超过20秒。
在除去导弹的前段加速飞行时间之后,最多能有10秒的时间是有效的攻击时间,但在这10秒钟的时间里,飞行员除了要保持机载雷达对预定目标的持续照之外,自身还必须进行大范围的机动,毕竟对方的中程空空导弹也不是吃素的。
可以说各国飞行员真正的实力体现完全就在这短短的20秒之内,在这种极高速的运动中,飞行王牌和普通飞行员的素质对比立马高下可判。
这场空战若是搬到永暑礁上空进行,永暑礁的最高长官陆光华同志一定会敏锐的发觉。越南空军和苏联空军的档次至少差了两条街。
在双方刚刚接近至可以发的中距导弹的距离时,四架昂首爬升的米格23战斗机就迫不及待出的发出自身所携带r23尖顶半主动空空导弹,在导弹发出去不久,四架米格飞机先后不一开始了大角度机动,而不是像老辣的苏军飞行员那样一直要到导弹发出去好久才开始机动动作。
以r23尖顶空空导弹最高只有2的极速来说,在双方距离20公里之内时发才会有较高的命中率,像越南人这种在20公里之外就发了导弹的情况,极容易导致目标进入有效攻击区域后导弹的能量不足,会被预计目标轻松甩掉的情况发生。
高空中的14战斗机面对四道笔直而上的狼烟恍若未觉,航道依旧象被直尺量过一样。直挺挺的向着米格23战斗机的编队中去。
当双方的距离缩短至15公里之后。高空中的14战斗机开始进行高的机动,随着一串串燃烧着的红外诱饵抛下,高速突进的14战斗机在航道上做了一个大角度s型机动,几乎在眨眼间就把四道白线远远的甩离了新航道。
阮志明万万没有想到。头顶的这架14战斗机不仅没有俯冲发麻雀半主动空空导弹。居然连高度和总体航向都没什么变化。在做了一个高值的连续航向变换之后,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般越过自己的头顶扬长而去。
居然被无视了,我居然被无视了!这简直是彻彻底底羞辱。想着自己带着编队像小丑一样在空中徒劳无功的折腾来折腾去,一股怒火不由得从阮志明心底油然而起,该死的中国佬,你会为你的无知与傲慢付出惨重的代价的,阮志明的眉头都要扭到一起去了。
“湄公河呼叫长沙岛,通知苏22编队提高警戒等级,有敌方战机向战线后方渗透,通知歌山五队全力截击敌方战机。”
阮志明虽说怒火攻心,但还是敏锐的察觉到可能的危机,没有雷达的苏22攻击机在面对14战斗机时完全可以使用靶机这个称呼替代,而此次打击中国海军舰队的核心就是可以发各种火箭弹及系列空地导弹的苏22攻击机,若是任由漏网的14战斗机在苏22的机群里肆虐,这次增援南子岛的任务就不用想完成了。
“湄公河明白。”越南空军设置在南威岛上的南沙指挥中心,把阮志明的命令迅速的转达了出去。
“湄公河呼叫长沙岛,通知歌山六队航向任务不变,随时注意前方空域的变化。”阮志明在自身掉头的同时,仍然没有忘记安排机群的前方警戒,以歌山六队09的飞行速度来说,只需要40秒就能抵达自己目前的位置接替警戒。
“歌山一队,二队加力转弯爬升,全力截击已经飞跃至后方的敌方战机。”
在和基地沟通的时间里,阮志明的视线基本就没离开过雷达屏幕,最后确认了一遍雷达上毫无新空情之后,阮志明终于下令第二波次的所有米格23战斗机全体转向从三个方位布防,争取把那架越过防线的14战斗机歼灭在后方,至于歌山五队剩余的两架米格23能否拦截住那架漏网的14战斗机,阮志明是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的。
米格23战斗机的特点是水平直线加速能很好,但转弯能不怎么样,而且高空能更是烂得没边了,在海平面高度时米格23战斗机可以保持260米/秒的爬升速度,可仅仅到了2000米的高度爬升速度就骤降为150米/秒,也算是战斗机史上的奇葩型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