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工业之动力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滿楼红袖招

    换装rb163sp512发动机之后,轰六的总推力从原来的932n2变成了531n4,虽说单台发动机推力下降,但轰六的总推力却有所提高。

    更重要的是把发动机由涡喷改成涡扇之后,就算多出来两台,轰六的总体巡航耗油量依旧下降了25%,最大航程从6000公里提高至8700公里,作战半径也从原来的2000公里左右提升至3000公里以上。

    梁远刚刚想起轰六这个极为特殊改型的具体数据,宁雷果然提起了轰六。

    “在70年代早期,接到研发新机任务的西飞,决定在空军装备的轰六大型轰炸机基础上,研发全新型号的战略轰炸机,那时刚好国家大批进口英国生产的三叉戟民航客机,随民航客机而来了数台三叉戟装备的rb163sp512备份发动机。”

    “在民航飞了一段时间三叉戟之后,对rb163系列发动机评价很高,西飞决定在新型轰炸机上采用三叉戟的动力系统……。”

    宁雷把梁远所熟知的轰六研发的前因后果和飞机数据简单的说了几遍,最后有些惋惜地说道:“虽说轰冇六的设计和试飞都十分的成功,但是罗罗rb163系列发动机的来源无法形成稳定的保证,加上当时为了给吴淞厂研制的大型飞机运十让路,轰六早在首飞时就正式下马了。”

    宁雷最后说的这条梁远还真没听说过,宁雷若是不提,梁远真不知道运十居然和轰六有这种过节。

    想着后世吴淞厂那惊天地、泣鬼神般的冤屈自诉,梁远越发觉得有理不在声高这句话实在是至理名言。

    不过西飞可真够倒霉的,不光轰六死到了运十手里,拉着在大型客机领域如r中天的波音都被吴淞厂揪着麦道干翻在地,最后落魄得在死对头手下讨口残羹冷炙混r子,若非遇上梁远,直到进入新世纪之后,依旧在ar21、919等大飞机项目上被吴淞厂死死压着。

    “若无西飞的坚持,轰六连首飞都不太可能发生,不过到了改开之后国民经济大调整,西飞才最后息了发展轰六的心思,不过空军对轰六还是非常看好的,假如轰六能入役的话,太平洋上的关岛以西和苏联的乌拉尔以东都会纳入共和国空军的打击范围。”宁雷意犹未尽的说道。

    梁远却听得有些心酸,就算有了轰六补充了共和国的空中核打击力量,就算共和国掌握了空中加油,目前能跟上轰六航程的护航战斗机共和国却是依旧没有的,宁雷没说出口的,肯定是抱着护航机队有去无回的打算的。

    不过有了轰六,共和国在二那少得可怜的弹道导弹之外,算是又具备了一种远程打击手段,在r后共和国引进了苏27,空军红眼睛的话把炸冇弹丢上关岛还是很有可能的,轰六再不济也好过强五那种飞一半就会掉进太平洋的家伙。

    “小远,你和宁叔说实话,你是不是有仿制ba1-11客机所装备的那两台rb163sp512—14发动机的打算。”宁雷目光炯炯的盯着梁远。

    “宁叔说的轰六可是真正的军工啊,前事不远,远嘉这小胳膊小腿的哪里还敢跟着参合”转眼间,梁远就把那丝酸楚压入心底,换上一副[**]裸的ān商嘴脸。

    宁雷又好气又好笑的看着梁远,梁江平和李远玲都是实在的n子,真不知道梁远怎么能长成这个样子。

    不过在14战斗机大修线这事情上,国家终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宁雷也知道绕圈子讲道理,把自己来个立方也扯不过眼前这个小混蛋,笑着说道:“你欺负宁叔不懂是不是,罗罗的rb163系列可是真正的民用航空发动机,包括科技园搞得燃气轮机都是当初民用斯贝的底子,和军工有什么关系,小远要是真能把rb163仿制成功,空军肯定会重启战略轰炸机项目,需求的发动机数量至少在200台以上。”

    200台,梁远默算了一下,目前的共和国应该装备了两个师的轰六,合计在140架左右,听宁叔这个意思空军当初最少想换装2个团的轰六,听起来像是很多,梁远隐蔽的撇了撇嘴角,心说自己老娘要是真把斯贝的民航版给山寨出来,哪里还会愁得卖。

    宁雷看着梁远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就知道自己不拿出点震撼n的消息肯定是套不出什么东西,伸出两手指晃了晃说道:“宁叔还以为猜对小远的心思了呢,白准备两个礼物了。”

    “哦,还有礼物?”梁远n神一震。

    “看起来今年过年的收获很丰呢。”梁远笑嘻嘻的说道。

    “一个是当初引进的斯贝航空发动机完整的技术材料,包括早年间已经完成国产化的那部分资料,科技园从427厂那边得到的技术材料应该只是一部分吧,类似发动机的加力部分、尾喷管和前几级风扇的资料都没有吧。”宁雷异常爽快的说道。

    李远玲手中的斯贝发动机技术资料只是核心机部分是完整的,也就是说只有发动机的高压压气机、燃冇烧室和动力涡轮部分是原本的斯贝技术,而航空发动机后部的尾喷口、加力燃冇烧室还都是空白。

    低压压气机部分也由于改燃气轮机时必须把风扇切顶去外涵的原因,气动n能和在天上飞的斯贝发动机相去甚远。

    梁远也曾经对冇完整的斯贝航空发动机技术起过不少乱七八糟的念头,不过当梁远得知,完整的斯贝航空发动机图纸都是用吨来做计量单位之后,就收起了所有的歪歪心思,除了正规的技术交流或是转让,在互联网、大容量盘和数字时代到来之前,所谓的谍报手段在航空发动机上本就是在开玩笑。

    宁雷这个条件可真的捅到正地方了,梁远原本是打算找机会从罗罗那边,获得完整的斯贝技术来着。

    “听起来蛮不错的嘛,宁叔,还一个是什么?”梁远强制压抑着自己兴冇奋的心情,装出一副不怎么在意的样子问道。

    “小远在盛京的长白岛上折腾的动静挺吓人,不过实际的动作可小气的很。”宁雷有些戏虐的看着梁远。

    抓了抓头发,梁远愁眉苦脸的说道:“长白岛上的七通一平,每平方公里需要的投资至少要一点五个亿,现在的远嘉都要穷死了,我哪敢由着鲁恒升的n子大肆开工。”

    “小远,我记得建筑施工应该是三通一平才对,怎么到你那里就变成七通一平了?”唐婉在边上有些好奇问道。

    “宁姨,你说的那个三通一平都是政冇府为了方便自己忽悠人的,只是通水、通电、通路有什么用,无论是工业还是商业,电话、排污、排水都应该是必备的,若是有住宅的话煤气也是必须的,远嘉盖的东西都是自己用的,总不能自己忽悠自己,当然是七通一平了。”梁远笑着说道。

    “就算七通一平好了。”宁雷笑着说道:“小远有没有想过,借助军方的工程部队来进行长白岛七通一平的施工。”

    “宁叔高瞻远瞩,果然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连我刚刚冒出来不久的念头都猜了出来。”梁远的嘴脸变得异常的快捷,转瞬间就马屁滔滔不绝于口。

    整个长白岛面积十余平方公里,单单宁雷七通一平这个承诺,对于远嘉来说就价值十多个亿,当然对于国家的武装力量来说,只是类似修筑工事演习般无足轻重。

    对于部队来说,虽说因为国民经济转移的原因处于蛰伏期,但可不代表所有的军人都认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理念。

    南沙一仗虽是已共和国建国后空前的大胜而告终,但宁雷作为直接的战役指挥者和军方高层进行战役复盘依旧是冷汗连连,心惊不已。

    不用说别的,假如苏联人在第一次南沙空战过后放下面子,及时为越南空军装上针对14战斗机雷达信号的报n器,越南人绝不会输的连底裤都没了,南沙的局面极可能陷入拉锯式的僵局之中。

    对于真正的军人来说,所谓的“兵者,诡道”还是尽力的少用为妙,创造条件以堂堂正正的实力碾压,才是追求胜利最为稳妥的法门。

    因此,在获得南沙大胜之后,共和[**]方内部类似宁雷这种清醒人士,反到更为深刻的认识到了共和[**]事上的短板,两架14战斗机配合12架a7攻击机,加上一架由运八临时改装的加油机就打出了南沙这种战果。

    想想美国数十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单单14战机就已经装备了数百架,这又是什么样的军事实力,可以说宁雷压就没心思去享受南沙胜利的喜悦,每想起共和国脆弱的国防实力宁雷都是坐如针毡。

    通过数月的战役复盘和讨论之后,共和[**]方内部以耿清华、林啸山等为代表的改革派反而加紧整军,把共和国原本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下马的部分军事项目又翻了出来,试图从有限的军费中挤出一部分,加速共和[**]事力量的现代化革新。

    宁雷此次和梁远提及的轰六的动力系统,只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而已。

    在宁雷看来,在不大笔挤占军费的情况下,军方提供一些已经失去价值的资产或是力所能及的服务,若能真的通过李远玲领导的科技园解决掉轰六的动力系统,怎么看都是一笔极为划算的买卖。

    哪怕军方暂时装备不起大批量的新轰六,但整个远嘉企业和相关的研发、生产等人员都在国内,假如真正的大规模战争打响,远嘉就是实实在在的战争潜力,宁雷也坚信那时的梁远也不会去在意什么金钱专利之类的问题。

    梁远哪里会知道,南沙一仗过后共和国的历史已经拐上了岔道,在宁雷摇晃着全套斯贝航空发动机技术和节省十多亿基础建设资金的诱冇惑下,梁远把脯拍得啪啪响,义无反顾的提前跳进了研发航空发动机的大坑。

    ( 工业之动力帝国  p:///3/3049/  )




第200章 回盛京
    &;=&;b&;&;

    无论是联合航空公司上市还是李远玲曲线参与到部队的军工技术研发,梁远和宁雷提及的这几件事,从制度上说都可以称得上改革的深水区,无一不需要较长时间的协调运作才有可能实现。anannasr高品质更新就在

    梁远在北平又呆了三天,和祁连山把ba1-11客机进入国内后千头万绪的飞行员培训,客机转让等计划一一理顺,直到还有两天过年时才一起飞回盛京。

    出了桃仙机场,依旧是周恒开着科技园的伏尔加接机,梁远也知道祁连山被自己指使着,这一年满地球的飞来飞去和家人聚少离多,到是善解人意的宣布即刻放假过年,然后让周恒直接送祁连山回本溪过年,自己搭出租车回科技园。

    由于临近过年时分,往来于盛京市内出租车的业务火爆的一塌糊涂,还没进市区,梁远乘坐的出租车就被司机先后拼了两拨去处相近乘客。

    过了老旧的双车道浑河大桥,沿着此时还不算宽敞的青年大街北行,转过施工中的文化路大型立交桥,梁远也没让司机绕路,去文化路正南方向紧靠浑河河岸的科技园正门,而是直接在紧邻文化路的南湖公园正门处下车,然后花了两毛钱的门票,穿越整个南湖公园抄近路回科技园。

    年底下的南湖公园格外的幽静,梁远目光所至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影在视线内活动,数千亩的南湖早已冰封,洁白的积雪在松柏等常绿植物的枝桠间堆积。公园积雪颇深的小路上也只是略略的留下了数行脚印,看起来盛京是刚刚下了一场大雪。

    揣着闲散的心情,梁远绕过了南湖的整个东岸,沿着小路向科技园和南湖公园直接相通的南湖西南方向角门走去。

    湖南岸的积雪和东岸的明显不同,已经被踩出了一条不窄的临时雪地小路,梁远有些好笑的看着脚下的道路,看起来和自己一个爱好喜欢抄近路的科技园员工应该是不少。

    梁远哪里知道科技园的行政处早在秋天时就和南湖公园达成了协议,在每年支付给南湖公园管理处2万元的管理费之后,三大实验室的员工可以凭借科技园特有的工作卡片,免费在南湖公园内通行。高品质更新

    来到一段由白色钢丝网组成的隔断墙和通行边门处。梁远看着边门附近的门卫空无一人。只好从外套的口袋里掏出一张浅蓝色的卡片,对着金属丝门上闪着红光的门禁仪器晃了晃,可惜毫无反应。

    梁远从外衣的口袋里一口气掏出三、四张颜色不同的卡片,一一试了过去。终于一张纯黑色的卡片起了作用。两声短促的滴滴声后。电子门锁应声而开。

    记得秋天那会蓝色的卡片还能用呢,难道是系统又升级了,梁远暗自苦笑着。

    在科技园苍松掩映的林间小路上走了一段路之后。梁远忽然发觉今日的科技园有些静谧,好似刚刚走过来的南湖公园一般,不复往日里人来人往热闹模样。

    莫非今天在开联欢会么,怎么园区里连个人影都没看见,梁远一边胡思乱想一边走进燃机实验室那幢蓝白相间的大型车间。

    推开紧挨着车间大门边的角门,梁远眼前的光线一暗,高悬在车间穹顶上的大功率高压钠灯只是零星点亮了几只,整个车间看起来很像日暮时的模样。

    回身带上人员进出的角门,往日里察觉不到的金属门框和橡胶缓冲间的撞击声,都在冷清的车间里清晰可闻,梁远越发的纳闷起来,这人都跑哪里去了?

    远处隐约传来几声极不清晰说话声,让梁远神情一松,连忙快步向声音来处走去,今天的科技园实在是诡异了一些。

    转过数个办公隔断和大型设备,入耳的声音清晰了起来。

    “嫂子,这台宝石涡轴发动机也太小了吧,看起来和我装车时的麻袋差不多大,这东西能有200斤不,我估一个人就能扛走一台。”梁海平的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着。

    罗罗生产的宝石涡轴发动机长一米,高度和宽度都在零点五米左右,基本和装满东西的大号麻袋差不了多少。

    “你就是一辈子干装卸的命。”张怡轻笑着的声音紧接着传来。高品质更新就在

    “以后小叔来科技园可得注意了,就算打完折一台宝石也要一百多万,万一被小叔偷偷扛走两台可就亏死了。”梁远转过一个用来做发动机震动测试的平台设备,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小远哥哥,你怎么才回来呢。”伴随着脆爽稚嫩的萝莉清音,一个嫩黄色的娇小身影直接窜进梁远的怀里。

    一台宝石涡轴发动机放在车间淡绿色的地板上,梁江平、李远玲和梁海平、张怡正围着发动机说话,除了梁远的至亲,车间内再无他人。

    “盼盼又长个子了,最近有没有在幼儿园惹祸啊。”梁远笑着抱起一头扎过来的梁盼在原地转了一圈。

    “人家明年就要上小学了,早就不在幼儿园惹祸了。”梁盼不满的用头撞了撞梁远的肚子。

    “还以为某人要留在北平过年呢。”梁海平看着突然出现的梁远笑着说道。

    “我前天给我妈打电话,都说要回家过年了。”

    “爸爸怎么没去上班?今天科技园怎么了,一副要拍鬼片的样子,连个人影都没看见。”梁远搂着梁盼看着父母问道。

    “你爸前几天一直在路局开会学习,学完就直接放假了,燃机实验室也忙了一年,我和电子园的老苏他们商量了一下,就把员工都赶回家过年休息去了。”李远玲说道。

    “刚刚在外边真没注意太阳是不是挂在了北边,爸爸居然提前休息了。这简直太让人意外了。”梁远满是怀疑的盯着自己老爹上下下看了半天。

    由于东北机车厂效益超好的原因,今年的本溪车务段算是过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肥年,车务段普通职工的年终奖金就高达千元,平均到全年算相当于每位职工的月薪在200元左右,基本和其他车务段实职正科级干部收入差不多。

    本溪车务段的年终奖励计划一出,在盛京路局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简单算出本溪车务段的平均月薪数字之后,本溪车务段被路局其他站段员工戏称为科长段。依靠东北机车厂的盈利,本溪车务段的人均年收入一举进入整个铁路系统的前三,仅排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车务段之后。

    面对本溪车务段极为耀眼的成绩。正在大力推广大包干政策铁道部径直把梁江平树立为全路学习的典型。类似铁道部先进工作者,路局优秀**员之类的荣誉纷纷而来,更有小道消息盛传,梁江平将在安东路局的秦亚联退休后接任分局局长的位置。
1...196197198199200...5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