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之动力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滿楼红袖招
“这次和东洋人谈判,有一个底线和一个目标~”
梁远还不知道,他和楼下的那位联合代表团团长所做的总结开头简直超级相似。
“一个底线,我们把荔湾能源上市的目的就是套取大量的美元资金用来支撑集团的快速扩张,除了美元现金,其他的我们什么都不认。”
“一个目标,争取拿下丰田车系在国内的技术转让授权,包括丰田陆巡,丰田子弹头,丰田佳美,授权程度参考丰田海狮那种,产品到手我们可以随意改那种。”
“其他的,你们随意发挥,虽然集团需要资金扩张,但记住一点,荔湾油气田我们一点都不着急卖,喊不上价格,我们就扩大电力供给的营运规模自产自销。”
“大少,我们进军汽车行业,怎么不选德国的汽车品牌?”
宫芸好奇的问了一句。
“丰田虽然是生产汽车的,但其有着全球最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哪怕是航空发动机的品控都可以借用丰田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深度复制。”
“远嘉的研发借鉴了许多欧美风格,若论质量体系欧美都略逊色一筹,看看目前占领北美市场的海量日系品牌,远嘉既然选择了面对全世界,作为后起之秀一定不要放过博采众长的机会。”
“哪怕不能和丰田达成协议,集团人力中心也要做好从东洋挖人的准备,从生产线线长一直到工厂部长,从东洋引进全套的质量管理班子,每个正职东洋人至少搭配五个本国助手,争取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把丰田质量管理体系彻底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质量管理这件事情除了我会盯着,远嘉大会议要挑出两个人抓总,一个关注航空,一个关注除了航空之外的行业。”
论品控的严格和高端程度,港基集电可比丰田高端多了,不过港基集电上下从苏良宇、简至康到王欣、刘飞扬这些人全部都忙得无法分身,摊薄港基集电的力量是得不偿失的自寻死路,梁远只能把主意打到丰田头上。
工业之动力帝国 第215章 有点贵
“先在集团内部挖潜,挖潜不成就直接外部引援。”
一听梁远说内部挖潜和外部引援,所有人的脸色都苦了下来,梁远虽然不抓管理细节但这货对技术趋势性的东西和基层情绪特敏感,对于远嘉高管来说,别把基层搞得怨声载道,让大少看到我们正前进在正确的技术轨道上,这两点把持住就是远嘉管理层晋升的最大秘诀。
不能压榨下边,又糊弄不了上边,想竞争爆种脱颖而出,远嘉所有的中间管理层只能压榨自己,因此对内部挖潜这个词有点过敏。
更坑爹的是,内部比烂也是不成的,还有外部引援在边上威慑着呢
当然,平心而论哪怕远嘉最穷那会儿,梁远给的现实待遇都不低,足够管理层说服自己苦中作乐。
“大少可以推荐个抗雷的不?”祁连山笑着问道。
企业创始人肯定或多或少的会给企业打上自己的烙印,梁远这种强势创始人就更不用说了,连说话的用词风格都一点一滴的被下边活学活用,比如大佬,抗雷,人艰不拆之流。
梁远点了点头,推荐高管算是大会议成员的专有特权。
“内部挖潜我推荐鲁恒生,航空的外部引援我推荐岳昆波。”
在远嘉大会议高管的内部分工中,祁连山和纽壁坚负责亚太区域的并购,投资以及新怡和的市场扩张。
电子和航空领域由于技门槛特别高的缘故,一个萝卜一个坑都填不过来肯定没有富裕的人力对外支援,远嘉大会议能动的也就是鲁恒生、何云伟、祁连山、刘文岳这四人。
刘文岳和祁连山差不多,主业都是对外作战,一个欧洲一个亚太肯定没精力分心国内,何云伟单单国内那一大摊子基建就够喝一壶的了,相比之下只负责香格里拉业务的鲁恒生看起来还算有精力涉及其他。
除了外联公关,岳昆波在麦道的本职就是负责客机的质量控制,当年沪飞能成功克隆麦道90,岳昆波在幕后提供的技术援助居功至伟。
经过大半年的追逐,特别是各种跳票消息不断的系列客机终于锁死型号开始正式生产这个利好,使得岳昆波回国大干一场的心思再也压制不住,根据猎头部门传来的最新消息,距离双方达成协议只差一块小小的石头。
负责远嘉航空口所有的质量管理,直接晋升到大会议级别,相当于远嘉向天平上丢了一只秤砣,想来挖人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把祁总的意见做成文字,发给大会议成员传阅下,如果没有其他建议,直接形成文件执行。”
梁远果断拍板。
“东洋的问题能影响的无非是手里钱多与钱少,钱少有钱少的活法,钱多有钱多的活法,不管多少暂时都和集团的基础建设无关,我昨天刚刚接到了一份有趣文件,我们在火炬计划上丢出去的钱,有回报了~。”
梁远边说边笑,明显情绪极佳。
从年初开始截止到六月底,实打实的现金,火炬计划扔出去了4.3亿人民币和两千万美元的外汇。
相比海外,制程技术的重大突破谈不上,不过对于远嘉来说依旧是个无限大的惊喜。
由共和国京城微电子研究所,沪城微电子研究所,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沈城微电子研究所,共和国电子研发力量最为核心的四大金刚联手攻关,国产5微米制程技术的晶圆生产线稳定过了中试阶段。
虽然类似清洗、显影之类的化工辅料都采购自海外,但整条设备从3英寸的单晶炉开始,包括光刻机、蚀刻机等一系列核心设备全部国产化成功。
首批下线的一千片3英寸晶圆,成功切割出了20100枚f2通信芯片,第一部除少量化学辅剂,真正所有物料所有设备全部国产的纯血香格里拉汉字寻呼机,已经在来港岛的路上。
本来5.0微米的制程技术国内已经抄了五六年,港基集电大规模应用又搞了两年多,关键环节已经彻底的琢磨透了。
国内的电子行业只是限于投资有限没法大规模验证罢了,远嘉土豪一样的大把撒钱,在电子制程技术刚刚脱离手工制作不久的九十年代初,效果简直好到爆炸,不过,用联合开发组的话形容,国产线的缺点还是有一些的,最大的缺陷就是有点贵,国产5.0微米新设备的价格要远比海外淘汰5.0微米的旧设备价格高。
目前海外淘汰5.0微米的旧线价格为800万美元,国产5.0微米新设备的采购价格每条线要2.9亿人民币,按黑市价格兑换接近4000万美元一条线,按目前共和国公布的官方汇率计算1.4亿美元一条国产线,海外英特尔刚刚投产的1.0微米生产线也不过1.2亿美元一条,这价格哪里是有点贵简直是已经高到天顶星去了。
不吹不黑,换个企业,哪怕面不改色在内存上赔了20亿美元的三星,怕是也没胆子搞这玩意,5.0》3.0》2.0》1.5》1.0,在海外,0.75微米的线都快出来了,三星虽然一直亏损,但好歹一直在行业顶端的潮头上浪着,可没像港基集电这般一直在谷底窝着。
三星属于一直亏损一直浪,直接浪到新世纪之后神功大成,站在细分行业的顶端笑傲江湖,撑起了韩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说起来这套5.0微米国产线的诞生,还是蛮有意思的。
共和国的理工科的大小牛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大水漫灌似的科研经费,虽然一笔笔堪称巨款的经费被烧掉,但3.0微米制程设备的研发难度过大,没什么拿得出手的阶段性成果。
眼瞅着半年都过去了,算上美元烧了足足六个亿的人民币,期中考试总不能交个零蛋上去吧,否则下半年经费被砍岂不是傻眼。
为了更好的推导论证3.0微米的制程技术,5.0微米的设备试制出了不少,于是不少大牛一琢磨,索性多动动脑把整条5.0微米的生产线复刻一遍,这也是这条线造价超高的根本原因,对于高精尖的电子行业,就算是抄袭补课该花的钱一样少不了就是了。
/book_3038/l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工业之动力帝国 第216章 爆产能
一般来说,产线蚀刻规格的缩小是众所周知的晶圆制程技术竞争。
还有一个不为普通民众所知的制程技术竞争是晶圆尺寸的扩大,这一增长一缩减才是电子工业突飞猛进的两大基石,也是摩尔定律生效的基本原因。
国产线虽然攻克了3寸晶圆的国产化技术,蚀刻水准很直观的从5.0到1.0落后海外四代,晶圆尺寸方面的情况也不乐观,3英寸规格的晶圆是电子工业迈进集成电路时代时最初的晶圆尺寸,诞生于1970年。
而目前国际即将投产的顶级晶圆尺寸则是英特尔在加利福尼亚兴建的8英寸晶圆线。
每片8英寸晶圆面积是3英寸的7倍,在良品率拉不开差距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哪怕制程技术相同,英特尔一条线能顶国产线七条,假如再算上蚀刻技术的落后就更让人绝望。
这种巨大的技术落差,使得国产新线所面临的局势堪称绝境。
“想和大家商量个决定,我不打算等3.0微米的国产设备了,花掉60亿,至少采购三十条5.0微米的国产线,大家觉得如何?”
梁远比较正式的说了一个自己刚刚诞生的决定。
斯~~~,虽然大会议成员猜出梁远肯定要买上一些国产线,但任谁也没想到采购的手笔居然是如此规模。
“三十条线,算上港基集电目前的三条线,如果除掉器件需求,未来至少有二十七八条5.0的晶圆生产线运转,大少,这产线的产能是不是有点多?”
祁连山问道。
经过高强度的学习与灌输,祁连山等人虽然技术上帮不上港基集电,但国际电子产业前沿大体的技术数据还是了如指掌的。
关于国产线这东西虽然大会议成员一致决定了投钱研发,但心态却截然不同,不少远嘉高管把研发国产新线视为向海外施加采购压力的手段,而不是实打实的认为能奋起直追。
也不怪远嘉高管中借势施压这种思维普遍,如果算上制程技术的劣势,生产同一种芯片国际顶级水准的效率是国内顶级水准的十倍。
当然,由于封装技术的物理局限,芯片不可能做得太小,用新线进行同质化竞争这条路被堵死了,否则十倍的生产效率差别,靠低成本工程师累吐血都是追不上来的。
因此,国际顶级大厂能走的路子只能是依靠性能吊打国内大厂。
这就给国内新线留出了一点点希望之光,当然国产新线类似台积电那种靠别人生存的方式肯定行不,只能采用产业链垂直采购的方式生存,压榨每一分潜力,用落后的技术产品尽可能的搞出符合某类主流有钱消费者审美的玩意,这就是国产新线唯一存在的薄弱生机。
说起来这种生存方式和新世纪之后手机蓝绿大厂的生存模式还是蛮相似的,逮住一个细分群体,使劲的收智商税。
当然,同为资本家梁远好歹还有点振兴民族产业的情怀,比起已经移民跑路了的资本家还是强上那么一丢丢。
注定要娶宁婉嘉的梁土豪知道自己带着妹子去海外浪的机会不大,心里吐槽着有朝一日权在手,撸尽挂皮的移民狗,早晚得把针对海外资本家的优惠变成针对本国资本家的优惠。
不过梁土豪暗搓搓吐槽时却丝毫没想到,某种程度上远嘉在海外超大规模的资产配置,使得自己也是移民狗中的一员。
经过三年的磨炼,港基集电的良品率已经稳定的维持在90%以上,一条5.0微米的晶圆生产线每月满负荷能产出10000片晶圆,以港基集电目前的良品率能切出c2级别的处理器大致在36-38万片上下。
一旦把产线扩建到二十七八条,意味着每月的芯片产量将直接爆种成上千万枚,可以组装出200万汉字寻呼机,200万数字寻呼机,外加200万宠物蛋,如果算上产线扩张和附属组装厂的扩产投资,这笔订单的实际综合支出不会低于一百亿人民币。
“时不我待啊~”梁远深有感触的说了一句。
虽然梁远是开挂来的,但远嘉发展到了如此规模,一般性的挂早就失效了,整个九十年代,可以支撑起远嘉庞大研发体系的机会就那么几个,一只手就足够尽数。
甚至在航空领域只有支线客机这一个单一选择,一旦远嘉错过九十年代的时机,新世纪再想追赶付出的代价将会是目前的千倍万倍。
“大少,关于港基集电的主营业务传呼,我们做过市调,汉字显示对于摩托罗拉来说算不上难题,以美国的半导体技术,摩托罗拉甚至可以把我们的主流机型体积缩小一半,这个是美国科技的硬实力,一旦机型被颠覆短时间内我们赶上去的几率不算高,到时候怕是要产能过剩~”
在传呼领域,在梁远的诱导之下,未来十年传呼产业的机型发展预期,已经被远嘉设计部门演化得七七八八了。
从巴掌大的双排显示大汉显到未来摩托罗拉退市之前的精英进取型,数十款机型都参考港基集电和摩托罗拉的技术基础以简略设计的模式做出了实物模型。
实物排排比较的一目了然之下,港基集电虽然更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和海外顶级电子集团的差距所在,对团队士气的打击也是十分强大的,要不是梁远目前还撑着战无不胜的光环,港基集电的发展劲头被打折都还未可知。
不过世间事少有单纯的就是好或者单纯的就是坏,既然心气没被打折,在摩托罗拉技术的重压之下反倒出了一个梁远没见过的有趣玩意。
能发短消息的传呼机双屏传呼机,这玩意涉及通信基带,已经具备半个手机功能,就算摩托罗拉全力以赴也不是一年半载能搞出来的,用来当隐藏的大招十分合适,还能为手机的功能机时代做技术积累。
“或许,大少的宠物蛋真能吃下这笔扩充出来的产能?”
宫芸倒是一板一眼的尽着大管家的职责,提醒梁远团队已经考虑过的风险,当然,宫芸最后还是给大老板留了面子。
毕竟宠物蛋那玩意全靠梁远的光环撑着,不反对或是有限度的支持已经是远嘉高管的极限,要说多么多么赞同肯定是瞎扯。
“看吧,九月份上市就知道了,集中力量好好调整下,国产新线半负荷生产还是有希望的,哪怕百分之五十的良品率,无论放给传呼还是宠物蛋都是接近十万的月产量呢。”
梁远没回答宫芸的问题,不过言语里强大的信心不言而喻。
不得不说,有钱真有任性的资格,由于海外的引进线迟迟不来,给晶圆生产线配套高洁净车间港基集电一口气修建了六个,足够放进去二十条线,火炬计划试制品的测试基地就占了其中一间,只要撤掉一些科研设备,从实验室产品到批量产品刚好可以无缝对接。
否则涉及到生产线迁移,折腾半年都是少的。
当然,产线能快速反应调整,这就是国产化的好处,自己家的人力资源只要钱到位可以倒班堆上去,否则等那帮悠哉悠哉的欧洲佬进行技术支持,国内一星期的活一个月做完都算有良心的。
这段好消息略过,房间里的人开始研究如何给东洋财团放血,会议室门被轻轻的敲了数下,宫芸起身打开房门,发现双胞胎齐刷刷的站在外边。
“嘉嘉,菲菲,媒体数据都统计完了?”
宫芸一边给两个丫头拉椅子一边问道。
双胞胎对梁远了解至深这些天和梁远闲聊断断续续的知道了不少梁远对待东洋的态度,在梁远的心目之中东洋财团来访的意义只是专程展示一下脑门上贴着的“我!有钱!!”而已。
本着不管你现在多有钱,反正以后肯定没我有钱的态度,双胞胎没参与关于东洋财团的讨论会,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港岛的舆情上。
试图从中分析出特点,用来攻略港岛电影,电影的本质是一种眼球经济,梁土豪瞎鸡儿说,实在的双胞胎把这句话当真了。
“统计完了,带节奏的是少数,比如《明报》《东方日报》和《港岛日报》,大部分都是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我和菲菲的人设吊打卫震那种花花公子人设,舆论方向肯定翻不了天,不过我和妹妹过来不是说这个,把电视打开,央视晚间新闻~~。”
“火炬计划是国家基础科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我国追踪世界先进科研水平的重任,国产5.0微米晶圆生产线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除掉苏美日之外,世界第四个掌握全套电子工业核心技术的国家~~巴拉巴拉~~”
远嘉能给钱但远嘉给不了荣誉,火炬计划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晶圆成果虽然有点落伍,不过总归是难得的世界级成果,火炬计划国家属性的那部分自然开始了大吹特吹。
“短期利好,长期有碍。”
听着电视机里昂然的语调,宁婉菲很有气势的给新闻下了定义。
国产5.0微米产线的成功,肯定有助于2.0微米产线的引进,不过长期看,港基集电强悍的研发能力容易引起海外的警觉。
“早晚都得面对,无论提前或是落后都影响不了大局~”
既然梁远没强调项目保密,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
“我们现在爆5.0微米的产线,海外肯定会笑掉下巴的,暂时不会有什么警觉情绪的,等我们把线都调试好,在用牛b的东西让海外臣服,巨大的产能如果利用好,本身就是一种市场利器。”
听梁远的语气,在座的众人都觉得梁远好像还有一种大杀器在手里握着,只是暂时不拿出来。
“小远,你还有什么好东西没拿出来?”
被宁婉嘉一说,众人都知道自己不是错觉了。
“要不是国产5.0微米的晶圆产线技术突破,我也想不出来这事儿,现在想法还不成熟,在等等看。”
“你俩既然来了就听一会吧,宫芸继续讲讲关于5.0微米产线融资的事情。”
“好的,大少。”
“虽然集团有调动上百亿人民币的能力,不过考虑到不影响其他业务的后续发展,我们可以把整个项目拆解掉,沈城生产线的规模肯定是要扩大的,今年沈城从集团这边收取了近百亿的税收,肯定乐于组织银行给我们放贷,以港基集电目前的报表衡量,集团绝对是银行眼中最优质的资产,贷出来三四十亿问题不大。”
“把这个套路复制到共和国经济的前五强市,我们只要兴建两处新厂,扩建一处老厂即可完成融资百亿的任务。”
“不过项目可以执行的前提,是集团有能力喂饱三十条生产线所爆发出来的巨大产能,否则我们会成为人类电子工业史上最大的笑话,会被海外写成典型的负面商业案例永远的流传下去。”
“小远的项目如果成功了,也会被海外写成典型的传奇商业案例永远的流传下去的。”
宁婉嘉虽然知道宫芸是在尽自身的秘书职责,不过还是没忍住把事情的另一面亲口说了出来。
看着少女鼓着脸颊有点小气的模样,宫芸莞尔一笑,点头说道:“远嘉一路走来,大少向来是战无不胜,虽然我看不懂大少的路数,我个人也是相信大少有能力解决掉新增出来的庞大产能。”
宁婉嘉满意的点了点头,眸子亮亮的弯出一个好看的弧度。
梁远看着少女拼命撒狗粮,哭笑不得的用手掌挽起宁婉嘉乌黑的长发轻轻的撸了一下,继续说道:“江湾讲话之后,国内会迎来一个投资高峰,招商引资的工作肯定会被地方政府放进第一序列,又不是贷美元集团的新项目肯定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我个人意见,沈城的生产线辐射共和国北方,特区新厂辐射岭南,剩下的一家放在沪城或是杭城你们决定,我不发表意见。”
梁远发达了之后,李远铃思乡情绪渐起,虽然没时间回故乡看看,但总想着对家乡能拉一把就拉一把,晶圆新厂在沪城或是杭城修建各有各的好处,考虑到自家母上的心情,梁远迫不及待的把锅丢出去。
/book_3038/l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工业之动力帝国 第217章 谈判
隔日,梁远被双胞胎拉走去港岛海洋公园看大白,大白就是双胞胎为那头“可爱”大白鲨起的昵称。
听过这个昵称,梁远整个人都不好了,看着水族馆里呲牙游动的大白,梁远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和漫画里的那个暖男大白对上号,不过,又一次记忆被毁的梁土豪也只能默默地吐槽一句。
梁远被妹子拎着毁童年,祁连山、纽壁坚等人带着谈判团队开始和东洋接触。
早在谈判开始之前,为了更好的为海外投资者接受,梁远把整个荔湾项目做了拆解,其中荔湾能源下属包括中华燃气,荔湾资源,荔湾电力三大全资子公司。
其中中华燃气和荔湾电力负责开拓全球的电力与天然气市场,荔湾资源只是一个目前价值140亿美元提供资源的壳公司,也就是说荔湾资源旗下暂时只有代号3-1的8000万吨整装天然气田和代号3-3的3000万吨整装轻质油田,除了资源其他的啥都没有。
荔湾资源的股份构成中一家名为南非联合矿产资源的公司占股50%,荔湾能源占股40,共和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占股10%,荔湾资源在荔湾区域所享受的矿产开采权限为50年,年限一到共和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接手荔湾项目的所有权益。
一般来说共和国对外开放开采权的海洋区块中,共和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占股比例都是50%以上,合作年限20-30年,合作年限一到合资伙伴净身出户,项目所有的权益和设备都归海洋石油总公司所有。
在共和国海洋资源对外招商的项目中,只有挪威曾经破例过,挪威在珠江口的近岸油田中项目占股80,合作年限高达50年,挪威为这个优厚待遇付出的代价是向共和国转让海工技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