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之动力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滿楼红袖招
到了香格里拉大厦,梁远把方伟林和属下安排到了一个接待会议室,然后出了会议室给刘飞扬、聂晓天、王欣三人打电话。
苏良宇等人压根就不在国内,全在联邦德国和西门子磋商引进2.0微米晶圆生产线的事情,梁远只能把这三个技术大佬一起抓过来顶包。
大老板相招,接到消息的三人都没耽搁,十分钟之内,前后来到了香格里拉大厦。
梁远先没安排众人见方伟林,只是把方伟林的身份背景和话语重复了一遍,刘飞扬等三人听完连一点意外的神色都没有。
沉默了一小会,刘飞扬开口说道:“大少,方伟林应该是没说假话,不过虽然没说假话,可这事儿说来可就话长了,主要是涉及到晶圆制程技术的技术路线选择问题。”
工业之动力帝国 假条
梁远又说了几句,不过总觉得宁雷的神色好像是在看着自己笑,想了想梁远索性耍无赖了。
“我又不是造飞机,不想理由了,反正一千所研发大猫和大猫的隐身型号后续已经定了,太平洋对面不卖技术,我就从欧洲曲线救国。”
一般来说精英飞行员基本等于半个飞机设计师可不是瞎说的,梁远那点可怜的军迷知识真论起飞机设计,一百个摞一块都顶不上宁雷一个,梁远找了茫茫多的理由就是为了顺利国产化大猫而已,什么狂风战斗机都是幌子罢了。
“我要是去年就知道bb是狂风战斗机翼匣的供应商,早就启动f14战斗机的国产化工作了。”
梁远彻底的把自己就是大猫脑残粉的模样摆在了明面上,一副一千所除了大猫肯定不会生产别的什么的样子。
从太平洋对面获得f14战斗机的全套技术梁远早就死了心,而复刻f14战斗机钛合金加工能力是个绕不过去的坎,这年头共和国的钛合金加工能力几乎就是个零,梁远这个时间段启动f14战斗机的国产化心里是约摸北极熊快挂了,打算去北边收割钛合金加工技术。
狂风战斗机的研发是英德意三国联合,德意都属于战败国航空工业当年都被狠狠的砍过一刀,狂风战斗机的主导方自然是以大英帝国为主。
以英国佬的尿性没机会都会创造机会垄断何况机会就在手边,因此狂风战斗机的分工上英国人占了高价值的大头,航电航发机翼全是英国人主导的合同,意大利分了点航电和飞机机体,联邦德国的bb一顿忙只得到了制造加工翼匣这个高难度合同。
狂风战斗机和翼盒虽然没f14战斗机大,但加工技术和f14差不多,若是梁远知道bb那里有现成的翼盒加工技术,早就把主意打过去了哪能等到现在。
看梁远气急败坏的表情,宁雷哈哈一笑,说了句稍等,然后回手拿过随身的文件包,从里边略一寻找拿出了一张相片对着梁远。
“八六年,试飞f14战斗机之前,宁叔就去过联邦德国参观狂风战斗机,这是当年的留影。”
一张有些老旧的彩色相片,可能是当天的天气不好更可能是联邦德国为了掩耳盗铃避免影响不好,相片中的宁雷身着共和国85式常服,外边罩着一件联邦德国国防军的风衣,正在扶着把手登上狂风战斗机的座舱。
“哇,爸爸好帅。”
双胞胎齐刷刷的感叹了一句,四德子的军服设计骨子里依旧流淌着元首的审美,看看两个丫头的颜值就知道宁雷的模样如何,这张相片的效果拍得简直帅炸。
唐婉也好李远铃也好,都和自家户主强调过无数次,禁止打扰梁远对远嘉的经营,因此宁雷就算知道很多梁远不知道的消息也只能憋着不说,看着梁远瞎折腾。
若非今天梁远主动提起这个茬,宁雷也不会提起当年去联邦德国试飞狂风战斗机一事。
“一千所愿意研发什么就研发什么,就算引进了北边的战斗机也不耽搁我们自研属于自己的三代重歼~。”
宁雷虽然说不干涉远嘉的经营,但还是隐蔽的给梁远吃了个定心丸。
说起来这会无论是共和国还是北极熊的局势都很微妙。
实际上哪怕没有梁远,哪怕北极熊倒了,恢复交流一事也在拉链顿的任上变成了现实。
北极熊和共和国在靠近,太平洋对面有些方了,借着axbx转让所带来的技术交流,太平洋两岸正在加速恢复关系,格鲁门近期频繁的联系祁连山打算就恢复军工交流一事达成协议,甚至隐约透露转让f14战斗机生产线一事也不是不能谈,当然,格鲁门开出来的两亿美元的交际费用倒是没有变少的迹象。
对于梁远来说这两亿美元与其给格鲁门一家然后通过格鲁门的路子恢复军工交流,还不如直接丢给美利坚律师界和牛b大律所混个脸熟,为远嘉启动太平洋对面的科技研发桥头堡铺路。
至于格鲁门所言的转让f14战斗机生产线一事梁远只是呵呵的笑了一下,港基集电从摩托罗拉引进2.0微米制程技术的例子在那放着呢,最后还是靠axbx从西门子那边打开的口子,还敢相信太平洋对面的承诺梁远这心得多大。
当然,如果梁远能保证苏维埃在坚持五年,梁远也敢和格鲁门谈谈技术转让的问题,问题在于梁远都不知道北边啥时候渡劫,把希望放在太平洋对岸远不如放在和自己一个锅里吃饭的bb身上。
宁雷支持一千所研发自由死磕f14国产的行为则是隐蔽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由于那无敌战绩的缘故宁雷的影响力在共和国空军内部实在是太大了,无论公开支持哪一方都不算合适。
大环境下,共和国和北边在快速靠拢,北边很大方的表示没有什么武器不能谈,太平洋对面刚刚搞出来的事情使得共和国认识到将军队现代化建设既望在对方身上有多么的不靠谱。
由于共和国装备了f14的缘故,直接导致共和国接触苏27的时间大大的提前,并没在米格29身上浪费对少时间,因此目前的抉择已经在共和国内部掀起了大讨论。
不过f14的支持者也有小尴尬,一千所抱着舰载机的名头不放,谦虚的表示我们技术不行先百分百复刻原版,其他的什么的路基f14暂时没计划。
梁远又不是傻子,一千所能进入军工行业都烧高香了,哪敢正经八百的竞标下一代共和国主力战斗机,哪怕现在的宁雷都如此nb了,面对盛霍希德该呵呵照样呵呵。
这年头的共和国航空母舰编队好比天上的浮云,一千所抱着海航的大腿不撒手想来也没什么人敌视。
梁远总觉得自己提起狂风战斗机时,宁雷的反应有点奇怪,梁远的判断一点都没错,宁雷可不比梁远这种大忽悠二把刀,说独立设计一款飞机有点夸张,但一架飞机走什么路线达到什么性能宁雷绝对门清。
因此宁雷早就明白共和国山寨f14的路子要么指望太平洋对面,要么指望bb,要么自己死磕钛合金加工。
梁远一提起bb宁雷就知道这回f14战斗机的国产化即将进入快车道,除了这点宁雷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梁远不知道的是,最近围绕着共和国下一代主力战斗机选型发生了不少在后世看来堪称劲爆的新闻。
太平洋两岸交流陷入僵局之后,英国人又拎着狂风战斗机找上了门,你看f14是变后掠你们用着很不错是吧,我家这个也是变后掠要不要再试试?
我知道你们钱不多,我可以拆散件卖,地形跟踪雷达,rb119航空发动机都可以卖。
飞豹的设计初衷就是获得一款廉价可以大批量生产对付钢铁洪流的地攻击机,海军反舰倒是后来附加上的功能,海空军因为并列串列座舱分道扬镳之后,空军选择了信任共和国第一大厂盛霍希德的研发实力,搞歼八2对地改。
盛霍希德刚刚从和平珍珠计划中学习了不少新知识,正处于雄心勃勃的爆种状态,面对英国人又一次送上门的狂风战斗机,盛霍希德先表示狂风赶不上米格23,低空加速度不行,这是事实对吧。
米格的低空性能那是相当的优秀,毛子特意对发动机进行过低空优化,但是米格23的高空性能就呵呵了,这点宁雷领衔的南沙支点战役完全可以作证。
南沙一仗宁雷敲下来的米格23茫茫的多,共和**方通过复盘,可以说把米格23的性能都琢磨透了,盛霍希德的说法很对。
盛霍希德继续分析,米格23的中高空性能稀烂远远赶不上歼八二,因此歼八二比米格23更优秀,通过和平珍珠计划盛霍希德又获得了太平洋对面的新雷达,可以想象这个新组合一旦成功歼八2改型肯定能吊打米格23,米格23又比狂风战斗机nb,因此歼八2改型肯定比狂风战斗机nb,英国鬼子开价这么高还上杆子到连零件都想卖的程度,明显就是过来就是骗钱的,幸好被我盛霍希德慧眼识破~~~。
面对这种无敌的超级嘴炮结论宁雷能怎么办,米格23的性能数据还是自己打出来的,宁雷也很无奈啊!
若非一千所这边还给宁雷留着一点其他希望,宁雷早就按不住性子和盛霍希德怼起来了。
正式因此,宁雷才把自己去联邦德国考察的相片随身携带,打算只要梁远露出针对狂风战斗机的兴趣马上争取把这个态度实锤了,然后从联邦德国引进变后掠翼技术,一来为f14国产化添砖加瓦,二来把空军版的飞豹直接变后掠了,搞个共和国版本的飞豹狂风杂交品种出来顶替掉歼八2的对地型号。
至于上舰那块随便梁远怎么折腾,反正共和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就算一切顺利也得个三年五载之后了,舰载机还有f14兜底这块有的是犯错的余地与空间。
工业之动力帝国 第266章 制程路线之争 (上)
光刻机是晶圆生产线中最为核心的生产设备,发展历程也是经过了数代的更迭。
如果以大规模商业性应用为标准线,大体上看,六十年代是接触式光刻机、接近式光刻机的时代,到七十年代光刻机设备主流更新到了投影式光刻机,八十年代更新到步进式光刻机,九十年代更新到步进式扫描光刻机,新世纪初期浸入式光刻机大行其道。
二十一世纪之后,得益于华人科学家林本坚博士的光刻胶上方加水创意,忽然获得大绝招的asl以侵入式光刻机一举把日系光刻机厂商从云端打入尘埃,只用了不到几年时间就垄断了全球70%的光刻机市场。
由于光本质是波的缘故,在微观物理世界波长越短的光精度就越高,换句话说光的波长越短,在晶圆上刻下的线就越细。
早期的摩尔定律是预言集成电路密度每年翻倍,直到1975年摩尔定律才改成未来人尽所知的每十八个月。
根据瑞利公式:1*,其中cd代表着曝光尺寸或者叫做光刻的最小尺寸,比如5.0微米、3.0微米什么的,甚至直接代指晶圆生产线的技术标准,k1代表着干扰降低光刻尺寸的综合因素,比如光刻胶,比如车间环境供电电压等等。
na代表着镜头的数值孔径这玩意的学术描述比较复杂,简单的说就是na值越大透光越多分辨率越高。
λ这玩意经过义务九年的都知道,代表着光的波长,在公式中波长越低光刻机的精度就越高。
因此实现摩尔定律的前提就是减小k1、λ的数值,搞大na的数值。
相比磨镜头这种比较坑爹见效很慢的耐心活,缩短光的波长就成了提升光刻机精度最为直接也最为优先的手段。
早期光刻机土鳖的很,基本都是从电影摄像机上改造出来的,曝光光源也比较奇葩从光谱红外端到近紫外段用啥的都有,
不过随着摩尔定律的生效,光源迅速从红外端向紫外端移动,镜头也迅速超越了电影镜头所要求的精度,越来越专业加工越来越难。
时间到了八十年代,光刻机的主流光源开始使用高压汞灯,其波长为365n产业界管这玩意叫~i-le。
九十年代初期,光刻机的精度进入到1.0微米以下之后,高压汞灯所提供的356n波长就显得很大了,因此krf激光器成了光刻机的主流光源,其产生的波长的光源足够把晶圆生产线的线宽推进到纳米时代。
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晶圆生产线线宽的进一步降低,193n波长的duv激光开始崭露头角,duv激光也是著名的arf准分子激光,包括治疗近视眼手术在内的多种跨行业工程应用都使用这种激光,相关激光发生器和光学镜片等技术都比较成熟。
在电子产业庆幸193n光源由于应用范围极广导致研发成本降低的愉悦压根就没享受几天,光刻光源的缩短之旅直接被卡在193n无法进步。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直到梁远偷渡之前,光刻机的光源一直维持在193n已经接近二十年,可以说直到某人偷渡位面那一刻,全球所有主流手机、电脑、平板、超级计算机、显卡、路由器的主芯片仍旧是193n光源光刻出来的,193n光源成了人类信息时代超高速发展中第一块顽固不变的基石。
自1975年摩尔定律或者叫做摩尔预言成熟起,全球半导体产业沿着摩尔博士给出的这条科技大路一路狂奔了二十多年,直到二十世纪的末期才撞上了一道无法突破的铁壁~~193n,光刻机光源在这个波长上卡了足有小二十年,英特在世纪之交被吐槽成牙膏厂只是光刻机技术停步不前时消费领域产生的一线反应而已。
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科学家和电子产业界提出了各种超越193n的方案,其中包括157n激光,电子束投射,离子投射和x光,几年的发展之后在世纪之交形成了几大技术阵营。
:每家大型光刻公司都在研究,但唯独东洋尼康第一个推出了达到商用标准的产品。
157n光会被现有主流193n机器所用的镜片吸收,光刻胶也要重新研制,所以产线改造难度极大,几乎是另起炉灶的重新再来,而157n光源对193n的波长进步只有不到25%,研发投入产出比实在太低。
也不知道东洋是幸还是不幸,得益于其国民性的工匠精神死磕波长缩短的尼康属实伟大,第一个解决了困扰世界十来年的光源波长问题。
但可惜的是,彼时华人科学家林本坚博士光刻胶上加水的创意已经把193光源的波长通过折射直接变成137n未来更把193光源的线宽直接推进到了十纳米以下,直接把尼康投入巨资所研发的技术毫无悬念的送回了老家。
这件事绝对可以载入人类电子产业的发展史,可以说林本坚博士以一己之力直接击沉了东洋电子产业都不为过,要知道尼康研发157n的光源绝不是一个光源的问题,其配套的镜头、光刻胶、化学制剂、车间电路等等几乎都是全新的,差不多等于把整个晶圆生产线或者电子产业基础全都换了一遍。
得益于东洋强大的电子配套产业实力,围绕着157n光源,东洋系电子产业链参与进去了无数的大小公司,结果都被一起打折了脊梁,在梁远偷渡之前,东洋广场协议之后,东洋经济之所以失落长达二十年之久,林本坚博士绝对功不可没。
除了憋屈死掉的157光源之外,llc也是梁远偷渡之前人类技术上限中最有可能投入到大规模商业应用中的光源,这个阵营包括英特尔、ad、摩托罗拉、美国能源部、asl、英飞凌、icron等。
1n接近式x光:这个阵营包括、、ib、摩托罗拉,这也是一个被林本坚博士击沉的阵营,由于实验室向来比产业界前沿的缘故,这个阵营起始于八十年末期,采用接近式曝光方式生产,原计划可以作为157光源之后的后补技术登场,到了新世纪虽然没有尼康那般倒霉刚好产品成熟,不过美日两国也各自在这个方向上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巨资,还未问世就已经凉凉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或epl:朗讯~贝尔实验室、ib、佳能、尼康,asl被邀请加入后又率先退出,这个阵营的学名叫做电子束直写技术,是所有光刻技术阵营中看起来最吊也最浪漫的那个,同样也是光刻技术的物理极限,更是方伟林的主要来意。
尼康在被asl击败之后,曾押宝电子束直写技术拼死一搏,可惜这玩意的研发难度堪称电子行业的可控核聚变,直到梁远偷渡那一刻也没听到入坑十年的尼康搞出什么大新闻。
一般来说,科技的前沿以大学为主多从事基础科技研发,基础科技往往领先产业应用十几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比如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和相对论,产业的前沿则是以大学定向实验室和各类企业研究所为主,实验室技术基本就是未来的工业界主流技术,往往领先工业界现有技术五至十年,比如诺基亚实验室在2000年曾经在实验室中搞出了和苹果手机类似的个人电子终端,可惜被诺基亚高管枪毙掉了。
同样,在九十年代初,从事电子产业研发的各大公司前沿实验室,已经发觉193n波长之后,光源的发展忽然陷入了极大的困境,现有的材料完全不支持更短波长的光源有大批量应用的可能,继续缩短波长只能寄托于新材料的发现或者死磕收益率不高的153n波长的光源,更新现有电子产业的大部分设备。
由于芯片产业属于高技术行业的缘故,前沿和生产一线的联系十分紧密,实验室的研发困境很快就传导到了产业界,结果虽然193n的光源还未普及,但未来的阵营已经隐隐有了迹象。
港基集电作为共和国唯一一家能摸到产业前沿尾巴的微电子集团,内部对未来的技术路线自然也是争执不断,有站队193n决定只看眼前的,有站队153n的,相比%也是提升对不对,相比极紫外光反射式euv光刻,153n设备的研发难度真是缩小了一个数量级,看起来是个弯道超车的好方案。
还有一部分胆子不小性情激进的研发人员直接站队euv,而最激进的就是看好电子束直写技术是未来突破193n光源的最佳选择。
未来的互联网时代有句流传很广的大实话,只有吊丝才做选择题,土豪从来都是全要,港基集电就是全球电子产业中的吊丝,哪有精力在四个阵营全部投入研发经费,能坚守住一个阵营不被落下太远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经费有限,个人又都认为面对若隐若现的193n门槛,自己的方向才是正确的,在梁远不干预的情况下港基集电内部已经吵成了一团,而电子束直写方案是第一个被港基集电高层枪毙掉的方案。
电子束直写技术由于电子束的特性缘故,在精度上可以领先曝光技术四、五个世代,也就是说在晶圆生产线主流技术为1.0微米的时代,电子束直写技术可以把制程线宽直接推进到0.13微米。
看起来这么牛x的技术为啥被港基集电高管第一时间毙掉了?
一般来说,九十年代初期,主流技术的光刻机每小时加工的晶圆数量大约片之间,而电子束直写技术加工晶圆的数量大约为每小时三至五片,最坑爹的是随着未来芯片的复杂程度快速提高,港基集电预估电子束直写技术的加工能力还会恐怖从每小时三至五片晶圆下降为每小时加工三至五枚芯片的程度。
工业之动力帝国 第267 制程线路之争 (下)
新世纪之后,电子束直写技术在芯片领域的应用大部分局限于科研和掩膜领域。
在电子芯片日益复杂的未来,加工一枚芯片的平均时间已经增长到了七个小时,如果芯片构造特别复杂加工一枚芯片的时间甚至高达六、七十个小时。
不过在九十年代,还有企业或研发机构试图用多光速同时加工的方式来突破电子束生产效率低下的桎梏。
比如通过多光源和多透镜使得同时工作的电子束高达上千束。
就算上千束电子束同时工作,在九十年代芯片结构比较简单的时代也只是堪堪追上曝光式光刻机的生产效率而已,不过多光束电子束光刻机三倍于曝光式光刻机的昂贵成本依旧打不开光刻机的主流市场。
当然,由于可以直接加工晶圆的缘故,电子束直写技术是加工曝光式光刻机掩膜模板的最佳技术。
王欣、刘飞扬、聂晓天三人一人数句的把光刻机市场的技术前景和大致的阵营和梁远一一的介绍了一遍。
最后,王欣总结着说道:“大少也知道,真论起研发力量我们和主流大厂肯定没法比,港基集电顺利发展到现在,有大半发展机遇是大少抓住国内特殊国情,利用时间差成品差的战略在撑着,光刻机是产线最核心的设备,多路研发就算我们有钱,人也是不够的。”
王欣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们内部已经快要达成共识,大部分人都赞同走193n光源的技术路线,一个原因是193n光源应用很广,在医疗、工业、科教等领域都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研发成本,还一个原因就是从产业前沿传来的消息,193n之后的光源研发很不顺利,有大概率会卡住几年,对于我们这种落后一方来说,这个机会十分的难得,有追上国际一线水准的可能。”
“大少,电子束直写技术由于在线宽上的巨大优势,几乎比主流曝光技术先进四到五代,这就直接导致了在生产掩膜模板这个电子束直写技术最大的应用领域中,完全不必要使用最先进的技术,线宽不用说落后五代,哪怕是四代在国际上也是烂大街的东西,只要有钱随便买~~”
刘飞扬十分了解梁远的心思,直接说明了这玩意压根就没人卡脖子。
“大少拉出来的战线太长,我们又没大少的天赋只能尽力收束力量,把研发力量集中到一个领域~。”
聂晓天和梁远混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在梁远的影响下说话时没什么顾虑,把理由说得十分直白。
电子产业,若是说终端消费品梁远还能底气十足的说到说到,若是说工业化大生产,除了未来流传很广的一些名词,其他的梁远是一窍不通。
光刻机这玩意就属于梁远一窍不通的那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