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武林是个游戏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碧玉刀光
第四十一章 制艺
,
祝允明不愧是土豪中的战斗机,这时正值到金陵赶考的高峰期,各间客栈都人满为患,住满了从江南,乃至全国各地来的书生。不过他却毫不在意,只是轻描淡写说了句:我家在秦淮河畔有家客栈,离文庙挺近的。
瞧瞧这壕无人性的德性。
路上途径秦淮河时,倒也经过了文庙和贡院,是连在一起的,余宁坐在车上好奇地向里边望了望,不知道里边是不是有极其浓郁的圣人才气,里面的考官、士子、半圣之流是否也能口绽莲花,唇枪舌剑,张口可杀人,只可惜天上下着雨,视线不是很清楚,除了门前两个正在说话的文人,只看到了靠近大路的墙上镶有”万仞宫墙“四个大字,据说是某个半圣所书。再往前便是极其密集的官员宅邸,同一般的民宅也没什么两样儿,门口立着两个大石狮子,看起来倒是威风的很。
不一会儿,马车在一家装饰豪华的客栈门口停下,姓都的汉子跃下马,帮着他们把行李搬下来,路上偶尔交流几句,余宁得知了他的名字,叫都大锦,以前是临安龙门镖局的总镖头,练得一手好暗器。
跟着祝允明走进客栈,才知道客栈的房间也已经差不多都租出去了,幸好整间客栈都是他的,还留下了一间位置不错的小院子,庭院深深,在院子里还种了几株芭蕉,的确是个风景宜人的清净地。
这间院子是在客栈的最东面,西侧也是一个院子,住了一个姓李的书生,来自山西,余宁过去拜访时,人不在,大约是出去访友了。
对于山西人来金陵参加乡试这回事,余宁其实挺奇怪的,后来才知道,只要你有秀才文位,随便去哪考都行,哪怕去顺天府都可以。
看来这位姓李的仁兄心还挺大的,居然千里迢迢赶来人杰地灵的江南送人头。
房中有上好熟宣纸,余宁在房间里放好东西之后,便坐到桌子前面,抽出其中一张纤薄宣纸抖了抖,声色沉闷薄如蝉翼,看起来竟是比上好的五五云签不差丝毫。看来这客栈老板为了招徕生意也是下了苦功夫的。
在砚台中研好墨汁,余宁手中执着刚得来的画笔,饱蘸墨汁,思索该画些什么。
眼角余光瞥见院子里被雨拍打的芭蕉,深吸一口气,振腕在纸上画下了一道芭蕉叶。
雨声滴答的拍打着窗外的芭蕉叶,余宁笔下不停,整个心神都沉浸在绘画中,没过多久,一幅雨打芭蕉图便跃然纸上。
更出奇的是,无论是芭蕉的脉络,还是雨点拍打芭蕉时乱溅的水珠,都栩栩如生,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与此同时,一道青色才气从画纸上升腾而起,没入余宁的体内。
才气三寸有余,已到了鸣州的境界。
这画笔果然是好东西啊。余宁放下笔,揉了揉眼睛,画画这活儿实在是太过耗神,之前还没怎么觉得,这次画完之后,怎么整个人都差点虚了
之前听说画道中一境得形,二境写意,三境传神;根据自己的估算,自己大约还处在一境到二境之间,听人说只有到了举人之后,画道再达到了三境,才能生出异象,画出的画几能以假乱真。
余宁对于这个倒是挺憧憬的,以假乱真哎,如果在现代能学会这一招,哪还有其他画家什么事情
摇了摇头,笑自己好高骛远,随后摊开一张宣纸,提起笔来,开始练习制艺。
之前在丽春院听某个大儒说起,这次会试有四个考官,除去可能担任考官的王阳明和裴矩两个大儒之外,其中一个考官喜欢孟子,还有一个则喜欢写的漂亮的字。
有佛书这个技能在,余宁的字问题不大,大不了等到临考前用经验值把技能点到中级,价格也不是很贵。至于《孟子》这本经义,却是余宁最不熟悉的一本。
按照历年的考题,去年考的是论语里的《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诗题则是:赋得春雨如膏。
根据余宁的猜测,今年多半应该就是《孟子》里的题,翻开《孟子》,找了一篇《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按照制艺的方式练习了一遍。随后鉴定技能直接给出了结论。
“一篇开局潦草总体尚可的制艺。”
正如鉴定技能给的评价一样,余宁对孟子并不算太熟,哪怕有了高级制艺这门手艺,写的也不算太满意。
&n
第四十二章 砚台
道理他都懂,可是人也未免忒多了吧
信手拉住一个路人问了问,余宁这才知道,原来是他来对时候了。
以往这市集虽然也开着,但是其实还挺冷清的,来摆摊的人也不多,恰逢这几日,三年一次的乡试将近,大半个江南的才子齐聚金陵,这边的生意才开始旺起来。
余宁点了点头,江南之地富庶繁华,又恰逢这三年一次的乡试,肯定有利可图,也难怪这里的摊位上还夹杂着不少北方、乃至是巴蜀的口音。
一个摊位一个摊位走过去,靠外面的摊位,多半卖的是些小东西,余宁甚至见到有人拿一些雨花石出来卖,在后世,这些雨花石都是在景点里出售的,五块钱就能抓一大把,在这边据说是吉祥的象征,能保佑考试顺利。
买雨花石的读书人为数不少,但余宁却不太相信这个,要买这玩意儿有用的话,按照整个金陵一天能卖上万颗雨花石来算,岂不是满大街都是举人了
余宁一路看下来,这边好东西不算少,但绝大部分他都买不起,比如文人用的东西最贵,好一点的文房四宝都要动辄四五十两纹银,这还不是文宝,这让身上只带了20两银子的自己情何以堪
比如这边摊位上的一方上品端砚,被称为是三年内天下砚台榜眼,又被某位大儒评点为:质柔而刚按之如小儿肌肤,摩之寂寂无声响,便价值三百两纹银,只要这样的两块砚台,便能换到吴道子的真迹,余宁忍不住怀疑,自己那幅画是不是卖太便宜了啊
把目光从砚台上移开,忍不住有些怀疑人生的余宁也放慢了脚步。
跟扬州鸣玉坊那边的市集不同,在这里生意比较好的大部分是卖文房四宝的,反倒是前面一列卖古玩字画的,人不算太多。
一路走过了七、八个摊位,随便使用鉴定技能看了一圈,没发现一个值得买的东西。
【一个喂猫的瓷碗】
【一支产自金陵的破旧狼毫笔】
【一幅水准不高的临摹画作】
余宁忍不住撇撇嘴角,天下乌鸦一般黑,就算是在占据江南七成才气的文庙附近,奸商也还是一样的奸。
差不多逛了有二十多分钟,余宁愣是一样好东西都没买到,路过一家书斋的时候,倒是买了一套裴矩的《弘大文集》。
不同于大唐双龙传里那个喜怒无常的邪王化身,这里的裴矩似乎挺正常的,出身闻喜裴阀,有三个兄弟姐妹,是大乾文名甚著的大儒,目前是朝廷的大学士,兼内史侍郎。听说这次乡试,他也是其中一个考官。
为了揣摩考官的喜好,买他的书来读一遍总归没错。
除此之外,余宁还买了一本王踞所做的《射经》和一本教授基础拳脚的《武经》,闲时可以读一读。
读书人有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两艺。就是专门讲究骑射,其中的射即是射箭。
大乾全民崇武、百家布道,直到十几年前,在会试时还有考射术这一条,到上任乾帝李庸时才废止,因此读书人之中,大有文武双全之辈。
余宁练了这么多天的《洗髓经》和《长生诀》。力道已经有了些,但不知道自己的力气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有时间的话,还要去买一把六十斤的大弓试试力气。
背着一书箱的书从书斋里出来,到处走也不太方便,余宁本打算再逛一会就回去,忽然见到一个三十多岁,游侠儿打扮的中年汉子鬼鬼祟祟的走过来,腰间还挂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行迹颇为可疑。
余宁扫了他一眼,径直从他身边走过去。
以他现在的目力,自然可以看出这人是个练家子,武功还不错。
根据孙老头的说法,扬州多的是这样的人,绝大多数是高来高往的飞贼,或是惯于杀人越货的江洋大盗,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批赃货,也不摆摊,而是到处碰运气,以一种极其神秘的姿态吸引买家注意,诱惑他买下来。
这种摊贩手中物件往往来历不明,而且多半都是假货,被人追查起来麻烦的很。
之前在石龙武场挂掉的茅十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小兄弟,要不要买个砚台”
刚要绕过去,却被那汉子拦住了去路,将他拉到角落,掀开长袍的下摆,露出一块模样古朴的黑色砚台。
余宁吓了一跳,差点还以为遇到了古代版本的遛鸟侠,还是个有断袖之癖的。看到这块砚台后,才松了口气。
“兄台倒是胆子大得很。”余宁笑着调侃了一句,要知道距离这儿不到一里路便是文庙和贡院,开个玩笑,要是在那丢下一颗炸弹的话,没准能炸死整个江南七成以上的大儒,这家伙胆子也是够大的,敢在这兜售赃货。
“人不狠,站不稳嘛,这年头都不好混啊。”说起这个,那汉子似乎也有些唏嘘,“对了,小兄弟,要不要看看我的货”
“倒是不用。”余宁看了一眼他手上的砚台,淡淡说道。
眼前这块砚台通体漆黑,表面上沁了一层灰,看起来跟古董似的,可余宁只是看了一眼,哪怕不用鉴定术,余宁也可以看出来这是件标准的赝品,很拙劣的做旧痕迹。
【一方产自常州林家湾的破旧砚台】,呵呵,果然是假的。
&nbs
第四十三章 小麻烦
忍住好奇心,深吸一口气,指着这方砚台问道:“这砚台多少钱”
“哟,小兄弟眼光不错哈。”那汉子见余宁看中了这方砚台,心中也有些懵,要知道他拿出来的那九块砚台里,就这块品相最差,刚才拿出来,不过是凑数用的。而对方偏偏就看中这块砚台,这不是逗他玩么
余宁摇头道:“什么眼光不眼光的,纯粹是囊中羞涩,买个差点的用用而已。”
那汉子也笑了起来,他做这一行也算很久了,知道有些行家的习惯,一旦开口贬低,那这门生意就成了大半,“小兄弟这话就有些不对了,都说道法自然,这块砚台返璞归真,反倒比那些雕琢浮华的砚台要珍贵的多。”
余宁摇摇头,也没理会他的瞎扯,直言问道:“多少钱”
“十两银子。”那汉子小心翼翼的比出十个手指。
余宁扯了扯嘴角,转身就走,那汉子急了,一把拉住余宁,“那你说多少”
“一百文钱。”
“什么一百文钱你怎么不去抢不说这是有些年头的古董,光就这石料都不止一百文钱!最少三两银子。”那汉子激动起来,似乎余宁出了个相当侮辱人的价格。
“八百文钱,多一文钱我都不要。”
说罢,余宁转身就走,迈开步子,自己心里却在倒数,要是他不喊老子停下,那老子就自己停下来。
一步,两步,三步……
“小兄弟请留步!”那汉子煎熬了片刻,拦住余宁道:“最低一两银子,不能再低了!小兄弟总要给我留个辛苦钱吧”
余宁立马停下脚步,转过头,“一言为定。”
那汉子:……
最后的结果也算皆大欢喜,余宁拿着这块造型简谱的砚台,走到附近的一个茶楼,找了个位置坐下,点了一壶茶,又点了些点心,一边喝茶,一边拿着砚台琢磨:究竟是哪里内有乾坤呢
这块砚台通体漆黑,造型简单,看起来跟块砖头似的,任何纹饰也没有,拿来拍人绝对头破血流。
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了一遍,没看出什么端倪,翻转过来,再看那个简单的虎字,忍不住心头一跳。
众所周知,一般人写字的习惯都是带连笔的,其中以写草书的人为甚,这个虎字草书写的恣意纵横,但总有意犹未尽之感,似乎在右边还有一个连笔字在。
作为一个画家,余宁对空间构造挺敏感的,他隐约觉得,自己的猜测应该不会有错,虎字旁边应该还有其他字。
再仔细观察,在砚台下方的接口处,似乎有一道白痕,不太明显,倒像是拼接的痕迹,鉴定术果然没错,这东西果真是内有乾坤。
余宁深吸了一口气,不能再看下去了。将砚台放入怀中,等到回到客栈时再仔细看看。
喝了一口茶,将茶杯放下来,长长吁了口气,如果说回到古代有什么最不方便的,那就是茶叶了,偏偏为了附庸风雅,自己还不能不喝。说起来也算是花钱自讨苦吃了。
这个时期茶道还未成型,流行的是煎茶或者煮茶,主流做法是把茶饼碾成粉末,然后放上盐,葱,香菜等调料,放锅里面煮。
这个味道,仔细想想就很酸爽,跟喝农药似的。
若是有空的话,倒可以尝试一下制些茶来喝,或是拿去卖,也能赚个盆满钵满罢
旁边桌子坐的是几个士子,这时候正讨论着有关于金陵最近发生的各种事情,文人来往、诗会等等等等。
“听说昨日诗会孔绍安新得了一首诗:结叶还临影,飞香欲遍空。不意馀花落,翻沉露井中……诸位觉得如何”
“此诗大赞……听说当时此诗文气已有五寸,文会现场,大大小小三十多位才子,面面相觑,没有一人可以跟他争锋。”
“照这样说,孔绍安今年的解元之位应该是稳了吧”
“只怕还很难说啊,山西的李寻欢,苏州的唐伯虎,扬州的文征明、秦少游、徐祯卿都是一时英才,江南才俊,倒有一半聚集在金陵,考解元这回事,变数可大得很。”
另一边的窗前,又有一人抬起了头:“说起诗作来,我倒想起了一句诗:‘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孔绍安的诗词怕还是比不过那位名噪一时的余子扬吧……”
“那可是能做出传天下诗作的,暂时不用拿来比较了,只是这人除了这一首佳作外,别无其他诗作,谁知道会不会已经江郎才尽。”有人这么说了一句,旁边也都是赞同的声音。
“李……李寻欢这丫怎么都来啦”
虽然早已有了心理建设,可是听到有人把自己、李寻欢跟唐伯虎、秦观、文征明等文坛大名人齐名并列,难言的违和感过后,余宁还是忍不住有些扶额。
他没看过《多情剑客无情剑》,只在电视里见过焦恩俊演的李寻欢,对那头奇葩的泡面头记忆犹新。在这边应该是个很牛逼的读书人,后来考上过探花的。
叽叽喳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