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枭途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任鸟飞
朱琏道:“他的确是蔡家人。”
得了朱琏的确定,赵桓很武断的说道:“蔡家能有什么宰相之才,难道是那个蔡行,哼,虽然他有几分文采,但骨子里跟他父亲一样,是个阿谀谄媚之辈,岂可重用”
朱琏知道赵桓讨厌蔡京、蔡攸父子,进而恨屋及乌讨厌所有蔡家人,因此她道:“他不是蔡京的子孙,而是蔡卞的儿子。”
听朱琏这么说,赵桓的神色才缓和一些,他道:“你说的是蔡仍”
朱琏有些诧异道:“殿下知道他”
赵桓道:“他是今科第四名,本王欲收之
第五十二章 太轻
…
穿越小说或是影视作品中,钢铁、火药、玻璃算穿越客的三板斧了。
前两样暂且先不说,先只说玻璃。
其实,玻璃很早以前就已经被古人发明了,约公元前三千七百多年以前,古埃及人就已经制造出了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的玻璃器皿,约公元前一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制造出了无色玻璃,而到了现在的北宋时期,其实就已经出现了商品玻璃,并且玻璃已经开始成为工业材料。
不过,这一时期的玻璃,都是较为简单的低温铅钡玻璃。
因为化学成分和烧成温度等原因,低温铅钡玻璃一遇到热水就炸,另外造价极其昂贵,因而根本无法用来做生活器皿。
因此,这一时期的玻璃只能局限于装饰品,而很少被用作饮食器具,更谈不上制作光学玻璃了。
不过——
虽说现在的玻璃工艺并不成熟,但因为商品需要,这一时期其实就已经出现了烧制玻璃的匠人。
蔡仍曾准备要开一个玻璃制造厂用以敛财,因此,曾招募过一些烧制玻璃的匠人。
后来,蔡仍得知自己的香皂大卖,就搁浅了开玻璃制造厂的念头。
可蔡仍虽然没有开玻璃制造厂,但也没有停止对玻璃的研发。
蔡仍这么做,首先自然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毕竟鸡蛋不能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是,其次,玻璃除了能帮蔡仍赚钱以外,也能给蔡仍带来其它实际的用处。
比如望远镜。
只要有了望远镜,不论是行军哨探,还是两军对垒,亦或是排兵布阵,都可以让军官的指挥如虎添翼,能料敌于先,从容应对,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玻璃这种东西,其实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而且,制造玻璃的原材料非常好找,哪怕是在宋朝。
石英砂:石英砂是石英石经破碎加工而成的石英颗粒,早在很久以前,古人就在开采使用了——它是陶瓷的重要原料,因此,只要找到烧制陶瓷的地方,就能找到石英砂。
石灰石:这个是砌墙刷墙的,很好找。
长石:地表岩石最重要的造岩矿物,至于长啥样也别纠结了,它也是陶瓷的重要原料。
纯碱:也就是碳酸钠,又叫苏打、块碱、石碱、口碱,广泛应用于印染、制革、食用,古人也早就使用了。
接下来就是制造工艺。
配料,熔制,成形,退火。
这套程序,蔡仍至少看过上百遍。
就算蔡仍自己没有实践过,让那些烧制玻璃的匠人反复实验一段时间,也一定能烧制出来。
至于磨制玻璃,那更是早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就有高超的水晶打磨和抛光技术,且古代水晶制品一直都有生产,因此,当然不难找到专业的匠人。
总之一句话,在蔡仍的主持引导下,世界上第一批望远镜已经出现,并且已经武装到了金吾军的将士和踏白的手中。
而伴随望远镜一块诞生的,还有一样东西——眼镜。
……
数次尝试之后,蔡仍终于为梁师成调试好了合适的镜片。
别以外太监就不学无术,别以为奸臣就没有才学。
错!
至少梁师成就是一个例外。
此时,一直都有传说,苏轼远谪之时,将家中侍婢送与梁氏友人,不足月而生下梁师成。
梁师成也因此自称“苏轼出子”、“苏氏遗体”。
关键是,苏家人也没有否认过。
据说,梁师成顾及兄弟情谊,甚至对家中帐房说:“凡小苏学士用钱,一万贯以下,不必告我,照付就是。”
而真正“坐实”梁师成是苏轼之子的还是,梁师成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而且凭实力夺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
世人都说,梁师成如果不是苏轼之子,怎能考上进士
事实上,苏轼的科考成绩并没有梁师成好——苏轼考上的是乙科,梁师成考上的甲科,二者之间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只不过,苏轼的名气太大,世人便将梁师成自己的努力,转嫁到了苏轼的基因上。
其实——
梁师成能走到如今这一步,非常不容易,可以说他在背后下了无数苦功才成为现在的隐相。
而也正是因为梁师成下得苦功太多,进而导致梁师成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近视了,而且越来越严重,现在甚至都到了,三米开外雌雄同体,十米开外人畜不分。
套用明代的一首打油诗:
笑君双眼太稀奇,
子立身旁问谁是
日透窗棂拿弹子,
月移花影拾柴枝。
因看画壁磨伤鼻,
为锁书箱夹着眉。
更有一般堪笑处,
吹灯烧破嘴唇皮。
这种什么都看不清的痛苦,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么说吧,梁师成年轻的时候,酷爱读书,甚至都到了书不离手的地步,而现在,因为高度近视,他已经不能自己读书了,只能让书童读给他听。
所以,蔡仍刚一给梁师成展示了眼镜的神奇,梁师成就变得期待起来,当梁师成迫不及待的戴上蔡仍调试好的眼镜看清了这个他已经有几十年没有看清的世界之后,沉稳老辣如梁师成,都不禁激动得冲梁秉聪喊道:“吾儿!吾儿快快过来,让为父看看你!”
梁秉聪听言,赶紧来到梁师成身边,道:“父亲大人,孩儿在!”
梁师成捧着梁秉聪的大饼脸道:“吾儿原来是这样的,嗯,像我年轻时的样子,真俊朗!”
一旁的蔡仍听言,顿时满脑袋黑线,心道:“就梁秉聪这样的,也能跟‘俊朗’沾边”
等梁师成慢慢平复下来,终于体会到了有些头重脚轻之感和无法掌握距离之感,他忙问蔡仍:“贤侄啊,戴上这眼镜之后,我怎么感觉有些晕乎乎的,以后不会一直都这样吧”
听闻梁师成管自己叫“贤侄”,蔡仍立即打蛇随棍上道:“阿叔不必担心,这是阿叔刚刚戴上眼镜还不习惯的缘故,等阿叔习惯了,就不会再有这些感觉了。”
梁师成高兴道:“好好好,不会一直有这样的感觉就好!”
其实,今天招待了那么多人之后,梁师成已经很累了,接见蔡仍,完全是看在梁秉聪的面子上,不想叫梁秉聪失了信义。
其实,按照梁师成原来的打算,也就是见一见蔡仍,勉励两句,然后就下逐客令。
不想,蔡仍竟然送给了梁师成一副定制的眼镜,让梁师成重见了光明。
这种情况下,梁师成哪能再直接给蔡仍下逐客令
梁师成摆出一副长辈的口吻说道:“我与你父亲蔡少保同朝为官多年,深知他之才干,只可惜……以后,你有什么事就直接来家里找我,你与聪儿也要常联系、多亲近,我们这些人都老了,未来是属于你们这些年轻人的。”
蔡仍很恭敬的说道:“小侄与梁兄一见如故,自然是要亲近的,阿叔如果不嫌小侄叨扰,等小侄这次打仗归来,会再来拜见阿叔。”
“打仗”
梁师成微微一怔!
也不怪梁师成会不知道蔡仍的情况,实是现在的蔡仍在梁师成这个权倾朝野的权臣眼中太微不足道了,因此,梁师成又怎么可能在蔡仍身上花费他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哪怕蔡仍是蔡卞的儿子,哪怕蔡仍是蔡家人。
这么说吧,如果不是蔡仍搭上了梁秉聪的线,梁师成可能都不会留意到蔡仍这个人,如果不是蔡仍送给梁师成一副能让梁师成重见光明的眼镜,蔡仍可能连让梁师成问身份的资格都没有。
梁秉聪也是一个激灵鬼,见梁师成不知蔡仍弃文从武一事,他插话道:“子因虽然是本科第四名,但他却没有选择按部就班,而是弃文从武,现在是金吾卫的指挥使。”
“金吾卫的指挥使”
梁师成反应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蔡仍是个什么职务。
梁师成眉头一皱,道:“蔡太师不像是这么薄情寡义的人啊。
第五十三章 霸王枪
…
“还轻!”
梁秉聪等人的下巴都快惊掉了!
总管干巴巴的说道:“没有了,再重,已经不是……”
总管想说:“再重,已经不是人能使用动的兵器了。”
可因为不清楚蔡仍的底,不知道蔡仍是不是他惹不起的权贵,不敢确定蔡仍会不会因为一句话而跟他一个小人物计较,话到嘴边了之后,总管又将这话咽了回去。
听总管说,没有更重的兵器了,蔡仍不禁有些失望!
“虽然这根铁棍勉强也能用,可不称手啊,要是能再重一些就好了。”蔡仍心道。
见蔡仍露出了失望之色,一个小厮趴到总管耳边小声说道:“总管,不是还有那件兵器嘛。”
总管微微一怔,道:“哪件兵器”
小厮道:“耳房那件。”
总管一听,呵斥道:“休要胡说,那东西怎么可能用来当兵器。”
小厮道:“不是啊,总管,那明明就是一杆枪,就是太重了一些,可这位公子的气力你也看见了,兴许真能拿它来兵器也不一定……”
见总管和小厮嘀嘀咕咕的,梁秉聪眉头一皱,问道:“你们嘀咕什么呢”
总管忙答:“没什么,衙内,小厮信口开河而已。”
小厮不服道:“我怎么就信口开河了,明明就还有一件更重的兵器嘛。”
蔡仍听言,有些感兴趣道:“哦还有一件更重的兵器,在哪”
梁秉聪也道:“有更重的兵器,就取来,今天我倒要看看蔡贤弟到底能舞动多重的兵器。”
总管瞪了多嘴的小厮一眼,然后冲梁秉聪说道:“衙内,非是小人懒惰,而是那东西取不来。”
梁秉聪皱眉道:“为何取不来”
总管道:“衙内和这位公子移步到耳房一看便知。”
蔡仍马上就要上战场了,自然是渴望得到一件称手的兵器的,所以,他冲梁秉聪说道:“梁兄,要不咱们去耳房看看”
话都已经说出去了,梁秉聪又怎么可能咽回去,他冲总管吩咐道:“前方带路。”
一路无话。
在总管等人的引领之下,蔡仍和梁秉聪来到了位于兵甲库左侧的耳房。
一进来,梁秉聪就迫不及待的问:“那件兵器在哪”
总管一指中间,道:“衙内和公子请往那里看。”
梁秉聪和蔡仍听言,同时向总管手指的方向看去。
就见,在耳房的正中间,有一根杯口粗细、丈许多长(近三米长)、非金非铁非木、雕刻着一条恶龙、黑漆漆的……立柱。
说它是立柱,可这根立柱又明显太细了一些,哪里像立柱
可要说它不是立柱,它又明明是支撑整个耳房的立支撑,而且它立得非常非常稳健,丝毫都没有禁不住这座耳房的意思。
梁秉聪指着“立柱”,问:“你们管它叫兵器”
总管搓搓手,道:“衙内有所不知,上面的梁中其实还有一节,那是一个錾金虎头枪头。”
蔡仍问:“这是杆枪”
总管道:“是,而且大家都传它是楚霸王项羽的霸王枪。”
蔡仍问:“为何会有此一说”
总管道:“这个东西重四十九斤九两八钱,折合成汉斤,就是一百二十九斤,正好与那传说当中楚霸王项羽的霸王枪的重量相同。”
汉朝一斤等于后世的二百四十克。
而现在,也就是宋朝,在建国之初时,一斤等于后世的六百八十克,现了现在,一斤则等于后世的六百四十克。
如此换算下来,眼前的这根“立柱”确确实实是将近一百二十九斤,与那霸王枪的重量相似。
总管又道:“当初修建修建兵甲库的时候,因为这根东西比立柱方便移动,而且刀斧劈之
第五十四章 私奔
…
可能是看出了蔡仍的不凡,觉得可以在蔡仍身上追加一下投资,梁秉聪不仅将霸王枪送给了蔡仍,还给蔡仍挑了一顶四棱镔铁盔和一套锁子乌铁甲。
这套盔甲,并不是宋甲,而是西夏青堂羌打造的夏甲。
猜你喜欢